首页 > 都市情感 > 我在娱乐圈立山头

我在娱乐圈立山头 第2397节

  赚钱肯定是不可能的,开豪华酒店就很难赚钱。但投资其实不大,前世迪拜亚特兰蒂斯也才投资15亿美元。

  120亿港币而已,李齐现在是真不看在心里,但若是能将‘亚特兰蒂斯酒店’品牌开发出来,届时新加坡、迪拜、三亚,全球三家七星级酒店,就足以让李齐开心一阵了。

  当然,李齐也是知道,新加坡在对待这样的大项目上,是需要长时间考虑和规划的。他就是现在提出来,搞不好金融危机时,新加坡才正式启动。

  而李齐正好那个时候投资,项目五年竣工,正好步入互联网时代和经济上升时代。

  龙公子佩服的说道:“李先生好创意!你放心,假如我们政府有意重新规划圣淘沙,我一定促成这笔投资。毕竟,是李先生提醒了我们,圣淘沙的发展有些问题。”

  李齐客气的说道:“你言重了。我知道,对于星岛这个国家,国土面积狭小、资源有限的国家来说,任何规划失误或者资源错配对其旅游业来说都是灾难。不用我提出,我相信你们也会如此发展。”

  龙公子顿时大生好感,说道:“那也是你给了我们好的建议!”

  双方友好的结束会谈,晚上李齐还要参加星岛官方的宴会。

  最近几年,李齐有意和新官方打好关系,因为李齐知道,亚洲金融危机后,新官方允许外国银行在星岛拥有更多的便利,意图打造金融城市,和香江一拼高下。

  而李齐正好有金融集团,届时以星岛为基地,发展整个东南亚金融,就方便了很多。

  除此之外,星岛算是华人国度,李齐也是有天生的好感,打算在这里开辟一个分支家族。

  ....

  深夜,李齐才结束应酬,回到俐智的别墅。

  只见俐智穿着旗袍,将自己的身材完美的毕露出来,李齐有些微醺,很容易中招。他将这女人搂着,李齐嘴里喷着澹澹的酒气,俐智丝毫不介意,反而挺胸垫脚凑上来法式一分钟。

  “想偷吃?”

  李齐笑着一巴掌拍在了俐智的臀部,旗袍本身就勾勒出来的紧绷,瞬间T性十足。

  俐智妩媚的拉着李齐的手,放在了她最得意的地方,说道:“好老公,我想嘛!”

  好家伙,这女人果然是尤物,前世功夫之王载得不冤枉。

  俐智的身材确实非常好,那么BIG,腰却那么细,简直不可想象,还有她的肌肤也是真的白皙。

  若说BIG,香江的叶子楣也BIG,但李齐就觉得叶子楣不好看,就感觉不协调,而且她的那玩意不软,就说明假的可能性很大,虽然那女人鉴定为真.

  但李齐知道,鉴定那玩意,早被祖宗辈的就玩得很熘了.

第三千九百一十一章:早有预谋!

  李齐逗俐智,说道:“我不在的时候,你有没有自己解决?”

  俐智丝毫不介意这个话题,将手伸进李齐的胸膛,甜甜嘴唇的说道:“你猜?”

  这女人,挑逗人真有一套。

  李齐当然不需要猜,带着俐智走向二楼的客厅,他坐在了沙发上,俐智站在他的面前.

  “我不猜,不如你表演一下如何?”

  俐智哪里有不答应的,今晚能偷吃,她就打算拼一把了。

  再说了,两人的关系不需要不好意思,自己就是要让这个男人体会到人间最美的盛事。

  很快,俐智先是跳起舞来,扭动着身躯,就像水蛇一样灵活舞动。

  李齐也是享受其中,别说,旗袍还真是能挑起男人的胃口,特别是质量上等的丝绸制作的。而旗袍配黑丝,一点也不违和。

  一边欣赏,李齐一边说道:“孩子在楼上还是楼下?”

  因为才几个月大小,李齐也就是稍微逗一逗、看一看,不需要花费什么时间。

  “今天晚上和保姆在下面睡,整个二楼只有我们两个人,你想干什么都可以做!”俐智诱惑道。

  好家伙,早有预谋!

  他是了解俐智的,是真的风搜,不过她却只对一个男人如此,不是那种水性杨花的女人。所以,将在放在新加坡,李齐是最放心的一个女人。当然,也只是比较一下,理论上大家都是忠心李齐的。

  俐智在李齐面前极具挑逗性,最终李齐也是没有客气,起身牵着她来到二楼的过道上。在这里,可以看到一楼的大厅,视线就可以让人肾上腺攀升。

  就好比前世不少外泄事故,都是发生在高楼的落地窗前,比如张津俞事件,更早的陆家嘴事件,都是在落地窗前发生的,有钱人就喜欢高楼落地窗。

  正因为如此,世界第一海拔住宅——地利根德阁三座的最上面几层,都被李齐征用了,不对外出租。

  在那上面欣赏风景,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好像是打胜仗的将军。

  旗袍、和服,都是比较方便的服装,李齐轻而易举的驾驭,黑丝袜里面并没有一物,所以也很轻松的进门。

  ....

  星期三,星岛舆论一片哗然,因为新时代集团(星岛)正式跳出前台,宣布收购杨协成集团,并宣称已经控股15.8%,是除杨氏家族最大的股东。

  一时间,媒体纷纷用‘过江猛龙’来形容新时代集团的李齐。因为大家都知道,这几天李齐在星岛进行一些活动,有亲自坐镇收购杨协成集团的嫌疑。

  在1992年底,新时代集团便收购了一家新加坡的上市公司,当时媒体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因为李齐的名气太响亮了,想低调都不可能。

  当然了,李齐并不是第一个收购新加坡上市公司的香江商人,包宇刚家族曾经全面收购过在新加坡上市的马哥孛罗酒店。不过,这家酒店本来就是九仓的联营公司。

  如此算来,李齐是第一个‘恶意收购’新加坡上市公司的香江商人。

  和当年新加坡巨富邱德拔,收购会德丰,有得一拼,但肯定没有那么精彩。

  不过,就是不知道有没有新加坡的地头蛇,来阻止李齐的收购呢?

  很显然,如果有地头蛇来阻止,唯一的可能就只能接下杨氏家族一派的股份,这样才有可能和新时代集团对抗。

  所以,一时半会也不会出现,因为杨氏家族此时还没有去法院申请‘表决权’无效。

  那么,杨氏家族能不能在有外敌出现的时候,弥合几房的关系呢?

  可能性也不大,血亲结仇,远比陌生人结仇,更难解开。

  至少,杨氏家族就是如此。

  在新时代集团跳出来后,杨氏家族根本没有任何动静,似乎任人宰割一样。

  恐怕在大部分杨氏家族的心里,恨不得新时代集团炒高股票,然后大家再去法院,解除‘表决权’,这样一来大家手中的股份就值钱了,可以高位套现。

  所以,知己知彼,李齐把自己的想法告知了新时代集团(星岛)的高层,让他们密切注意杨氏家族的动向,一旦法院通过解除表决权,立马争取一派的股权,便成功了。

  当然了,也不能全部指望杨氏家族会将股份卖给新时代集团,毕竟他们可能卖给新的竞争者,新时代集团毕竟不是当地人的公司。

  会议室里,袁天凡说道:“星岛的收购政策和香江不一样,我们发起全面收购后,就算没有成功,也丝毫不影响接下来的行为。所以,我们一边收购股份,一边争取到杨氏家族的股票。”

  目前,新时代集团是以总市值32亿,对杨协成发起全面收购,这个价格其实很便宜,未必有足够的诱惑力。但是,肯定又可以收购不少股票,因为已经离礼拜一已经暴涨了5成了。

  除了前来登记的,当然还有从二级市场慢慢的购买了。假设全面收购失败,新时代集团依旧可以选择慢慢的收购杨协成集团的股票。

  李齐点点头,说道:“就这样吧!慢慢来,代价低是最好的了!新加坡今年股市也会调整,不会涨到那里去,但那么要注意市场上的股票,是不是有其它竞争者介入。一旦发现,就得抢筹。”

  “是,老板!”几个高层齐声说道。在他们心里,老板就是收购高手,能亲自参与其中,确实是一种很不错的成就感。

  其实,杨协成集团的土地价值,目前绝对在60亿以上,就算其本身的业务,只要让袁天凡来操作,很快也可以焕然一新。说白了,就是杨氏家族无才。

  这个会议开完后,袁天凡也打算启程回港,而李齐则是星期五回。

  星岛利氏家族。

  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晚饭,也忍不住谈论新时代集团(星岛)‘恶意收购’杨协成集团的事情.

第三千九百一十二章:港府出手

  利老说道:“这个李齐不简单啊,他比香江其他富豪,野心和能力都高出不少。”

  利二说道:“只是一个地产商而已,他就算做到世界最大的地产商,那发展前景也有限。”

  龙公子摇摇头,说道:“他怎么可能是单一的地产商,他是香江唯一可以喊出‘文化立港’的华商,他不是香江总D,但影响力却不比总D差。因为他够年轻,他的成功便是香江人偶像。他上次和我讨论过圣淘沙的问题....”

  听完龙公子的话后,大家都沉默,思考着李齐对圣淘沙的理解,发现真的是如此。

  利老满意的点点头,老大越来越成熟了,看来将顺利上.....

  ....

  在星岛的最后一天,李齐和三女玩得很嗨,大家乘坐豪华游艇,来到新加坡海峡。

  游艇上,大家开着PARTY,心情是自然不错的。

  特别是李齐,享受着‘帝王’待遇,琼酿玉液温喉,三女载歌载舞,美食爽口。

  ....

  时间匆匆,转眼一个月时间过去。

  从1991至1994年初,港府不断制订并完善平抑楼价、打击炒卖的措施,主要内容有:

  买家须付楼价5%作按金;

  限制内部认购比率低于50%;

  楼花转售征收2.75%厘印费;

  将住宅楼字按揭率由9成降至7成;

  向频密买卖楼字的投资者征收利得税;

  将提前赎回按揭贷款的罚金增至5万港元或楼价的3%;

  将500万港元以上住宅的按揭率降至5成,

  等等。

  措施不可谓不严厉,然而收效甚微。

  首先是地产商普遍认为,管制太死,不利于楼市的发展;

  其次,地产商与某些银行暗中勾结,阳奉阴违,擅自提高按揭成数;

  再次,港府在执行过程中不力,并有带头炒高价格的嫌疑(趁高拍卖官地)。

  结果,楼价愈炒愈高,高到置业者无法承受的地步。

  舆论在指责地产商、炒家的同时,亦严厉地批评港府。

  1994年第8期《今日港澳》指出:“从港府来看,土地拍卖价格越高,库房收入就越多。以去年为例,全年卖地及因更改用途而补地价收益达422亿港元,再加上与物业有关的收入,如差饷、地税、印花税、地产公司利得税等,差不多已占港府总收入的70%。因此,政府土地拍卖往往选在地产市道最好之时,实际上对地价、楼价的攀升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地产商而言,地价再高,最终还是要摊到消费者身上。”

  地产商曾多次重申,管制太多,会造成楼市的萧条。

  地产商恰恰抓住港府的弱点,故港府口口声声严厉打击,却始终未动真格重拳出击。

  《快报》、《经济日报》于1994年2月2日、3日发表文章,评论汇丰与恒生银行收紧住宅楼宇按揭。

首节 上一节 2397/26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娱乐:从当大幂幂经纪人开始

下一篇:亡灵召唤师:开局十亿属性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