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我在娱乐圈立山头

我在娱乐圈立山头 第2410节

  听完汇报后,李齐说道:“将主要精力放在港流音乐是对的,这个以后才是我们香江娱乐文化的一个代表。你看我们最近几年的市场占有率,发现港流音乐在一个逐年上涨的过程。所以,哪怕是九十年代,我们依旧打败不了传统音乐形式,而一旦到了千禧年后,我相信将逐渐迎来爆发,到时候就是势不可挡,亚洲每一个国家都会给我们攻陷。”

  不能仅看目前的成绩,而是要看到上涨的一个幅度,这样一来,就能清晰的感受到‘港流’的前景是多么远大。

  在李齐看来,九十年代的港流组合,叫做‘一代团’;千禧年开始,他会亲自指点两下,港流偶像将进入‘二代团’。

  二代团进阶了什么呢?

  李齐当然是以前世的少女时代、superjunior、KARA这些组合,形象点就是男的变得‘俊美’,女的变得‘露一点’(大长腿).....大概就是这些吧。

  当然,随着竞争的激烈,港流偶像的实力也是原来越强,这也是为什么前世的小鲜肉去韩国镀金一下,回到国内就是顶流的原因.

第三千九百四十一章:四零女星

  你说他演戏没有实力,但别人跳舞、耍帅的实力很高啊。

  至于香江男团会不会变得‘娘炮’,李齐表示这是大势所趋,不是某个人讨厌就可以改变的。

  能赚到钱,能赚到外汇,就是硬道理。

  余晓明自信的说道:“港流偶像的前景,就像当年粤语歌战胜国歌一样,已经势不可挡。公司的那些练习生,现在三年是最低要求了,整体实力与日俱增。包括已经出道的港流组合,也是练习非常多。目前我们也是鼓励一些有编曲、编舞、写词天赋的艺人,这种系统化的成长,是那些产品公司、经济公司不具有的。”.

  李齐点点头,YG娱乐并没有原地踏步,公司吸纳了国际性的音乐人才加盟,还和欧美一些公司合作,总之投入很大。

  说实在的,传统音乐在YG娱乐越来越不重要,因为李齐认为反正也干不过台岛,而粤语歌也在走下坡路,和香江的电影一样。

  毕竟,亚洲已经对香江电影和粤语歌,审美疲劳了。

  台岛的音乐在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是真的牛,他们的歌手基数大,所以在内地的占有率远远高于香江。

  这一世不同了,香江的港流,将打压台岛的音乐,他们是绝对玩不过的。

  李齐补充道:“还有公司在包装,以及在亚洲的渠道和关系,一定要越来越发达,这样才会效果更好。”

  余晓明点点头,说道:“嗯,公司现在模式越来越成熟,海外和内地的发展越来越好。今年我们一共在海外已经开了32场演唱会,动员了80万粉丝.....”

  听着YG娱乐的发展情况,李齐感觉自己确实很放心了,其实他已经半年没有来公司了,但他会在生活中,关注YG娱乐和港流音乐的发展情况。当然他也知道这个急不得,等千禧年互联网成熟,就好比一个王炸打下去,港流将在亚洲掀起一股滔天巨浪。

  目前,香江的两家电视台,皆有娱乐公司,无线学的有模有样;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小型娱乐公司,可能也有居心不良的公司在搞港流。

  “老板,那个陈惠琳已经在公司培训中,预计明年上半年就可以出唱片了!”

  李齐差点老脸一红,刚刚在说完有‘居心不良’的人在搞港流,没想到自己也才在暑假居心不良了一下。

  原来,他在暑假看到一个广告,正是陈惠琳拍摄的,于是乎就让手下去找星探挖到YG娱乐来,准备签约成为歌手。

  “喔,我看过她的广告,公司替她制作传统音乐专辑吧!重点培养!”

  “没问题,听说底子很好,形象也很好!要不要我让她来表演一下,老板你把把关?”

  这,没道理拒绝啊!

  手下也是为公司着想。

  “行,你亲自去喊来!”

  “好的,我马上去!”

  余晓明脸色很正常,公事公办的走出李齐办公室。他不觉得老板有什么想法,毕竟公司那么漂亮的‘女偶像’,老板至今还没有和谁有过关系。

  待余晓明离开后,李齐露出一丝笑容。

  陈惠琳虽然号称‘四零女星’——零是非、零绯闻、零走光、零结党,但不代表他不能染指一下,只要保密关系做得好,她依旧是‘四零女星’。

  当然了,至于她所谓的背景,李齐丝毫不放在心上,不过是传媒网友‘自我高超’而已。她的父亲不过是个中型珠宝商而已,至于她的叔叔,比他咖位大的,李齐都可以送进去。

  当然,李齐并没有‘强人所难’的想法,他只是见陈惠琳是个人才,打算好好培养;若是陈惠琳看得上他,两人可以续一段缘分,李齐是不会‘以势压人’的,他是一个很注重名声的人。

  但是,他也有很大的自信,颇有种‘只要是女人’,就逃不脱他的手掌心的自信。

  ....

  陈惠琳在跟着声乐老师,认真的学习唱法,她最近觉得很兴奋,因为签约了YG娱乐。当初公司招募她的时候,负责人说了YG娱乐几个优点:唱片、电视剧、电影、广告,亚视集团都是最强的,加盟YG娱乐,就意味着在亚洲都有巨大的娱乐资源。

  她丝毫不会怀疑负责人的骄傲,因为这是事实,所以她选择加盟了亚视集团的YG娱乐,目前在培训中。

  一开始她还担心是从练习生做起走,没想到公司明确告诉她,培训半年至一年,便可以出道。

  太好了!

  “咚咚咚”

  余晓明敲门后,走了进来。

  “惠琳,麻烦你跟我来一趟,有点事情。阿浩,抱歉,有点重要的事情。”

  “好的,总裁!”

  余晓明是个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在YG娱乐享有很大的威望,毕竟在外人看来,他是港流的执行者。

  陈惠琳忐忑着跟在余晓明后面,不知道‘重要事’是什么事?

  “别担心,是我给老板看了你的资料,他心血来潮,打算面试一下你,你就正常发挥就行,若是老板看重,公司肯定是倍加给你资源。”

  “哪个老板?”

  陈惠琳脸红了一下,她似乎知道了,但又不敢确定。

  “老板当然只有一个,又不是总裁!”

  就这样,陈惠琳更加忐忑了,她虽然出身富贵家族,但李齐显然就是香江的一尊大神。而根据她来YG娱乐的经验来看,李齐这个老板,是不会来公司的,更不要说突然关心起自己一个未出道的艺人了。

  ....

  随着经纬资本一份又一份‘数码港可行性报告’送到港府,规划也越来越清晰,港府终于决定认真讨论起来。

  在立法局会议上,大家都比较倾向同意‘数码港’的建立,在他们看来,将土地卖给李齐,港府可以得到一笔财政收入;至于数码港成功与否,就让李齐这个‘荷包肥的流油’的富豪去搞.

第三千九百四十二章:科技的名义

  成功了,港府有功劳,批复同意这个项目!

  失败了,港府有钱赚,大笔卖地费可以缓解目前官地下降的损失。

  当然,这事还得和内地官方沟通,但港府立法局议员们认为,以李齐的面子,内地同意没有问题。

  肥彭看了一下自己任命的布政司,她是香江首位华人布政司,正因为如此,她反而跟着自己的想法走。

  布政司马上明白,上司已经和她沟通过,所以她说道:“这本来是一个政府项目,怎么能全部交给私人发展商。万一私人发展商只是为了发展地产,而套上科技的名义,在这个项目上大赚特赚。所以,我建议港府也参股进来,由我们出地皮,私人发展商出建筑费。同时,我们要强调住宅写字楼的租金价格,不超过市区的一半,这样才是真正的有益于香江发展。”.

  众议员很快就被说服,因为这非常有道理。说到底,地产商都是贪心的,就算李齐也不足以让他们信任。

  在大家看来,以李齐的精明,确实有可能打着‘数码港’的概念,去大做房地产。因为这个项目在最新的规划中有足足585万平方尺的楼面面积,其中仅住宅楼面面积就高达380万平方尺、写字楼150万平方尺、零售面积30万平方尺、酒店25万平方尺。

  如此庞大的项目,就算土地卖出高一点,那么李齐由于没有竞争,还是可能会大赚特赚。

  至于所谓的‘数码港’发展新兴科技产业,大家也不确定香江可以发展起来,但又觉得这是好事。

  有议员说道:“确实应该如此,若是私人发展商同意合作,我们就可以将写字楼的价格控制在一半的水平,再由我们港府和私人发展商合作成立一个委员会,只有真正的科技公司,才能入驻数码港,这样也算是我们港府在扶持新兴科技产业。”

  众人觉得很有道理,他们倒是没有说把土地拿出来招标,毕竟这样很容易得罪李齐;这个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个项目需要李齐来和内地官方沟通,也需要李齐这样的领头羊带领这样庞大的项目。

  在香江,应该没有人可以比李齐更适合这个项目了,大家都知道,李齐本身就有投资小米科技、游戏开发、软件开发等产业,听说还在米国成立了风险投资基金。

  可以说,离开了李齐,大家压根没有信心,将这个项目做好!

  肥彭最后说道:“好,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同意继续研究下去,港府这边成立项目组,和私人发展进行沟通。”

  他就是想同意这个项目,因为这是他的一个政绩,送上门的政绩;所以,他才安排布政司来抛出自己的想法。毕竟他虽然是港D,也得考虑立法局的意见。

  一般来说,立法局同意的事情,香江港D也会同意。

  ....

  随着港府有意和李齐私人投资公司合作‘数码港’项目后,香江媒体也纷纷得到消息,并开始大肆报告,一时间将李齐推上舆论浪口。

  媒体舆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好像大多数‘专家’和‘评论家’纷纷表示不看好,认为香江不适合发展高科技。

  更大的舆论还在后面,“数码港”计划港府事前保密功夫十足,到计划公布后,九大地产商方如梦初醒,这时李齐早已捷足先登(港府有意,但未签署合同)。

  由于李齐是以免费批地的方式获取‘数码港”的发展权,在香江还是第一次(下属社会机构不算),自然引来了不少人的猜忌,有关港府与李齐私相授受的抨击接踵而来,香江媒体也大肆批评香江政府。

  虽然港府一再强调这是高科技项目,但舆论认为,由于其中逾6成多楼宇是住宅,作出售用途,“数码港”只不过是将房地产冠上一个动听的名字罢了。这样一来,李齐得到了不少好处,只需动用少量的资金(建筑费可以通过贷款和分期销售),便可以有380万平方尺的住宅发展权和大量写字楼,本少利厚,住宅估计就可以赚上50亿港币(和港府对半分),难怪舆论要起戒心。他们也担心免费批地之例一开,日后成为大家争相仿效的借口。

  在‘数码港’计划中,九大地产商(包括长实、恒基、新鸿基、太古、置地、新世界、希慎、恒隆及鹰君)得不到一点“油水”,态度就更为激烈了。他们指责港府一改以现金买地的游戏规则,以私人协商方式批地是偏帮。以及出租写字楼每平方英尺价格仅为一半,远低于他们推出写字楼的出租价,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并对他们造成极大的冲击,这些均令数大发展商大为光火。

  .....

  李齐也没有想到阻力如此大,他和内地官方沟通的很愉快,但没有想到香江各大地产商和舆论倒是闹起来。

  说实在的,他本意就是港府批地卖给他,是港府有意参与进来发展。当然李齐也不傻,是港府想进来分一杯羹——政绩和金钱。

  而港府、内地都表示支持后,没想到香江地产商又闹腾起来。

  在商言商,李齐可以理解他们的想法。但也不妨碍李齐给他们扣上‘目光短浅’的帽子,因为李齐知道,这个项目真的赚不来钱。

  看起来有380万的住宅楼宇,但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江住宅下跌60~70%,如何能赚钱?

  而写字楼方面,租金只有市区的一半,也赚不了多少!

  就算可以将住宅捂起来,待地产回暖出售,但期间每年产生的利息,也是不菲。

  所以,很快李齐通过媒体,转达了自己的声音。

  第一,他一开始的想法是港府将土地卖给自己,由自己私人投资公司进行开发,是港府对于这个项目负责,才愿意放弃高额的卖地费,参与进来,为香江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千九百四十三章:陈惠琳

  第二,这个项目自己不看好能赚大钱,若是有发展商愿意加入,自己表示欢迎;凡是有意投资,皆可以入股,但项目由经纬资本和港府一同主导。

  很快,媒体上纷纷转载了李齐的言论,一时间再次热闹极了。

  可以说,舆论再次调转了方向,偏向了李齐这一方,因为:

  第一点,李齐的意思很简单,他不缺钱,可以买地独立发展,是港府认为这个项目需要政府监督,所以参与进来。

  第二点,这个项目‘不赚大钱’,大家有意投资,李齐表示欢迎。

  一时间,九大地产商也纷纷讨论起来.

  ....

  新时代。

首节 上一节 2410/26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娱乐:从当大幂幂经纪人开始

下一篇:亡灵召唤师:开局十亿属性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