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娱乐圈立山头 第2434节
李齐满意的露出笑容,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中。
....
9月下旬伊始,李齐来到新加坡,他视察了巴林银行新加坡交易部,随行的还有八达通银行总裁何昌鸿、巴林银行总裁安德烈等两家银行高层。。
自二月份,巴林银行被八达通银行收购之后,其业务便在亚洲开始顺利发展,毕竟有八达通金融集团这个地头蛇。同时,八达通银行的业务也开始朝着欧美发展,又有巴林银行作为带路人。
总体来说,目前李氏家族的金融实力不容小窥。
小小的新加坡交易部,汇集如此多的大佬,经理皮特也是备受鼓舞,孜孜不倦的为李齐等人介绍着情况。
巴林银行的主要业务是投资银行业务,而期货交易部一般是接受委托期货交易的部门,当然自家的资金也是通过这个部门做期货的。
“嗯,管理制度吸取‘里森事件’的教训,目前巴林银行的改革是成功的,我很满意。”
安德烈顿时大为高兴,最近半年巴林银行可是一直在总结教训、制定新的管理制度,还不忘发展公司的业务;说到底,他这个总裁位置还不牢靠,而如今集团公司和老板都通过了肯定的意见,显然算是初步过关了。
众人考察一番后,回到会议室里。
安德烈对皮特说道:“巴林银行总部每个交易日会再次向新加坡交易部转账1000万美金,你们需要继续买入日经225的12月期指,这次预计投资是1亿美金。”
皮特精神一震,心道又有大活干了!
巴林银行六月份底交割日经期指后,并没有接着做;但皮特知道,母公司八达通银行买入了大量的日经期指,目前看来,赚的远比巴林银行上半年沽空日经期指赚的3.5亿美金,多很多。
因为,日经指数从六月份的15000点以下,如今已经涨至18000点左右,按照25倍的杠杆计算,就是五倍的利润。
皮特猜的不错,八达通银行目前账面盈利是8亿美金,足足60多亿港币。
“好的,我马上安排,一定严格执行买入制度。”
待皮特离开后,会议室仅剩下八达通银行和巴林银行的高层,大家进行了交流。
期间,李齐询问道:“大家觉得八达通银行是否考虑上市?可以畅所欲言,我来听听大家的意见。”
何昌鸿先说道:“还是看老板的想法,如果想八达通银行努力发展,上市不为一个好选择。当然了,巴林银行可以转移到八达通金融集团旗下,完全无需作为上市的资产,毕竟这家银行233年都没有上市,现在也无需上市。”
安德烈也说道:“巴林银行的知名度、品牌度已经有了,而老板你自有资金经常投资金融项目,一旦上市,显然不符合你的利益。毕竟一旦上市,它本质上就是一家公众公司。”
大家纷纷畅所欲言,李齐很快心里有数。
八达通银行还是要上市,毕竟李齐也想它发展成一家全球性的银行,立足于亚洲的大型银行;至少,他是这个想法,做不做得到是另外的事。
“好,我找准机会将八达通银行在香江上市,到时候发行业务也交给巴林银行一部分。”.
第三千九百九十五章:播种
接下来。
何昌鸿询问道:“马上就是九月份底日经期指交割,如果八达通银行盈利八亿美金,老板需要抽掉吗?”
去年底,八达通银行相当于已经将历史亏损抹平,而净资产高达60多亿港币。今年注资巴林银行104亿港币,前期沽空日经赚了60亿出头,而这次又可能会赚60多亿,相当于还能剩下20多亿。
不仅仅如此,今年八达通银行的银行业务纯利也将达到25亿港币以上,这就相当于年底八达通银行净资产已经高达110亿以上,现金流50亿的规模。
八达通银行的存款也是水涨船高,目前已经高达1200亿,差不多放贷400多亿港币。
哪怕是李齐抽掉50亿港币,八达通银行的业务也丝毫不受影响。
“不抽!哪怕是上市的钱,我也不会抽掉现金。”
众人不由得感叹李齐的财力雄厚,仅今年的日经期指,八达通银行和巴林银行,就已经大赚150亿港币。股神之名,名副其实.
大家也看到了李齐的野心勃勃,不管是巴林银行也好,还是八达通银行,账上都有大量的现金流,但老板丝毫不在意。
而在李齐看来,一旦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他个人拥有几百亿现金流,再加上旗下所有公司账上的现金流,怕是一千多亿的现金流。这还不算金融危机后,可以在欧美套现的股票价值。
届时,所有资金便倾巢而出,抄底亚洲各国的产业。
这个会议开了很久,大部分都是两家银行高管在交流,而李齐则倾听,很少发表意见。
在新加坡待了四天,李齐除了工作,就是对星岛三美进行播种,既然要在新加坡发展家族分支,自然是要子女多多才行。
三女挺享受现在的生活,从未找过他的麻烦,反而是每次竭尽全力伺候李齐,让他享受到帝王待遇。特别是三女规模都挺大,可以享受到其它女人身上未有的乐趣。
李齐也不算亏待她们,每年都给大量的资金,让她们购置资产。
九月底。
日经期指交割,八达通银行大赚8.2亿美金。而在今年(1995年),八达通银行已经赚了16亿美金;接手后的巴林银行也赚取了3.5亿美金,都是在日经期指上面赚的,相当于大赚近20亿美金,毕竟新时代集团还赚了几亿美金。
如此大赚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李齐记得阪神地震及相关日经指数影响。首先,他知道1月份的阪神地震,所以从去年12月就开始沽空日经;其次,他知道阪神地震导致日经指数暴跌约5000点,所以他大概在15000以下开始买入。一沽一买,他就获得了大量的利润。
目前日经18200点左右,但李齐知道,亚洲还有最后的一波泡沫;所以,他预计日经指数到1996年上半年,都是呈现一个上涨的状态,所以他让巴林银行进行买入12月日经期指,明年还接着买3、4、5、6月的期指。
他还调整了投资方案,那就是每个交割月投资1亿美金,但如果有爆仓的危险,最多补仓一次,以免将利润全部回吐。
他不能保证每次都是赚,但是大方向是对的,所以胜率很大。
至于他为什么不买入新加坡指数期指,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新加坡的利家会‘政府干涉’资本市场,这就决定了不能买入期指。而且一旦利家干涉地产市场的信号出现,李齐也能从中找到一个商机,那就是沽空新加坡指数期指。
不出意外,利家已经意识到新加坡地产泡沫的存在,一旦他们宣布新加坡房地产降温措施,李齐立马就会让新加坡三美沽空新指数期指,赚个好几亿再说。
随着亚洲金融危机临近,李齐的脑海中一直在复盘亚洲的金融情况,能赚一点是一点。当然了,他赚得都很隐秘,比如沽空新指数期指,他是通过星岛三美的投资公司来进行的,而且额度不会特别大。这就意味着,那仅仅是正常的金融投资,不是投机。
与此同时,李齐已经开始让旗下各家公司在亚洲各国成立办事处和分公司,关注当地的情况。待时机成熟,就进入这些地方抄底。
抄底,代表着‘救市’,所以他反而会成为各国的座上宾。毕竟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国家和地区就十分渴望外资的进入。
时间进入1995年第四季度,香江的地产开始复苏(成交量),新一波涨势蓄势待发。
此轮地产低迷从1994年第2季度开始,原因是港府因为社会的舆论,进行了一系列‘地产降温’措施;这个降温措施确确实实有用,不像前世某地的地产,降温措施反而给地产升温。
此轮地产走出低迷的原因是,香江的经济本身没有出现问题,反而每年上涨;所以,但地产调整过后,很快会再次迎来新一轮暴涨。特别是华英关于机场谈判已经‘差不多’,再加上九月下旬机铁青衣站被长江实业、和记黄埔、华信泰富合组的财团以43亿港币拿下,还有就是香江市民已经习惯华英双方的争吵不断,反正是——伱们‘吵’你们的,我们‘炒’我们的。
香江素来有‘股拉地扯’的现象,而年初香江股市跌至6900多点后,到现在已经涨至9750点;所以‘股拉’现象已经出现,接下来就是‘地扯’上天了。
此轮地产跌幅20%,李齐的全系公司都没有参与‘抄底’,也就是没有进行‘炒物业’;除了新时代集团加强一点点‘土地储备’上的活动,其余并没有炒卖物业。
相反,新时代集团还在地产低迷的这一年半,售出了约6000个住宅单元(促销搞活动、包装宣传到位)。毕竟就算从5500元每平方尺,降到4500元每平方,新时代集团依旧‘血赚’。
.....
第三千九百九十六章:抄袭港流
10月初旬,李齐让亚视集团、齐家传媒集团、LEIT集团三家集团公司,各自拿出20亿港币,去买入微软的股票,将公司的资金做为升值投资。
这三家集团的年盈利水平都在20亿港币左右,但李齐对于分红一向比较‘谨慎’,所以三家公司的账上现金流都已经高达30亿港币左右。
一般来说,当年纯利20亿港币,李齐会拿出5亿港币进行分红,这样一来也是皆大欢喜。其余资金作为现金流储备,或进行新的投资。
此次让三家公司投资美股,也是希望金融危机后,那20亿可以变成40亿;届时再加上三家公司账上的现金流,相当于每家公司都可以拥有六七十亿港币以上可供驱使。
未雨绸缪,这是李齐喜欢做的事情。
当然,这种做法的前提是他知道历史大势。
ATV大厦。
会议室里,李齐召开了一个‘港流文化’的高层会议。
港流文化,关系着香江的经济前景,李齐一向比较关注.
“港流文化在韩国发展情况如何,详细一点汇报给我!”期间,李齐突然问道。
毕竟,如果不出意外,韩流也要开始了。就是不知道,棒子会不会直接抄袭‘港流文化’?
施楠生作为主管外务的副总裁,业务非常熟练,她认真的汇报道:“剧集方面,韩国三家电视台每年都会在我们亚视购买相当数量的集数,我们一直秉持你当年的教诲,采取的低价倾销,在韩国的市场上总体来说,港流剧集在韩国占据着相当比例的份额。”
没错,韩国棒子由于被米国、日本殖民过,而如今又即将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很显然,他们的自尊心很强,要想将港流文化打入韩国,并摧毁韩国的文化,那么低价倾销就是理所当然。
平均每集5000美元,一部20集的剧集,也不过10万美金,是拍摄成本的6~8%,他们何乐不为呢。
由于港流文化已经在韩国拥有大量的观众基础,三大电视台为了效益,更加乐意购买港流剧集。再加上此时韩国经济非常好,所以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港流剧集,已经将韩流剧集,扼杀在摇篮中了,这是李齐得出的结论。
接着,YG娱乐总裁余晓明也汇报道:“港流偶像在韩国非常受欢迎,今年我们在韩国开了16场演唱会,场场爆满。专辑销量.....不过,最近韩国也开始出女团,叫什么BB,看样子要学习港流文化。”
李齐点点头,说道:“我们的港流文化已经趋于系统化、成熟化、国际化,倒是不惧初学者和模仿者。不过,也不能不加以重视。”
余晓明说道:“嗯,今年我们加强了韩国练习生的选拔,也通过一些很多努力,在韩国多展开一些业务。还有,我们在韩国成立一家分公司,准备为旗下组合发韩语唱片。”
打入一个国家最好的办法就是发本地语言唱片,前世韩国组合去日本发展,是必须发日语唱片的,否则别人听不懂,就很难被接受。
而一旦在日本拥有粉丝基础,那么大家不仅可以接受你唱日语,还可以接受你唱自己的语言歌曲。所以,YG娱乐旗下组合如果要去日本发展,学习日语就是必然的。
听到这些好消息,李齐满意的点点头,将韩流扼杀在摇篮中,是他的心底想法。至少在1998年以前,韩国不会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
而到了金融危机后,金总统上台制定文化大纲时,港流文化立马会进入第二阶段:港流综艺、二代团、二代港流剧集等都会在千禧年后逐渐出现,彻底扼杀韩国的文化产业。
接着,李齐又问道:“笑星艺人培训班进展如何?怎么还没有专门的节目出来?”
前世,在韩国还有这样一波电视力量,那就是搞笑艺人。很多综艺节目,都需要主力MC,对整个节目至关重要。
前世内地买别人的版权都做不好,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那些明星太娇贵了——玩不起,所以娱乐性大打折扣。
而搞笑艺人便是最‘下等’的艺人,扮丑搞怪就是他们的本质工作。当然,若是混出头,成为头部MC,那也是地位大大提升,比如前世韩国的刘在石。
招振强马上说道:“明年元旦出小品类节目,搞笑艺人培训班有一些好苗子。”
李齐点点头,说起来这个搞笑艺人培训班的想法是他两年前提出来,连培训什么内容,他也是大概提了提。
他本人对于前世的韩流,算是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不惜指点两下。
港流偶像、港流剧集、港流综艺,届时齐齐发力,再带动香江的旅游业、美容美妆业、服装业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就形成了。当然,这只是文化产业的一环,漫画、游戏、软件等,都是文化产业。
....
南朝鲜,SM娱乐公司。
李秀满正在办公室里研究‘港流偶像团体’的资料,而SM娱乐公司即将诞生第一个男偶像组合,韩国新娱乐时代到来。
唯一遗憾的就是,韩国新娱乐时代就好像是‘港流娱乐’的影子,这让李秀满有些惭愧,说是抄袭港流文化也没有错。
“社长,T.O.P组合一切筹备完毕,可以正式出道了!”副手走进办公室说道。
李秀满抬起头,说道:“不知道反响如何?毕竟跟香江的H.O.T组合风格太相似了,而这个组合在韩国有一定的知名度。”
这就是现实的问题。当别人抢占先机后,就很难摆脱‘模仿者’的元素,创新何其艰难!所以一般来说,后面的人只有跟着前辈混,如果有机会才能创新。
副手想起了什么,然后马上说道:“据我所知,YG娱乐公司在韩国成立了分公司,怕是要重点在韩国展开业务。香江的娱乐文化实在太系统化了,确实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对本土娱乐势力影响很大。”.
上一篇:娱乐:从当大幂幂经纪人开始
下一篇:亡灵召唤师:开局十亿属性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