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691节
“林部长,还有一个问题我需要向你反应一下,就是青霉素有相当高的过敏率,每年因为注射青霉素针导致的过敏性休克死亡事件,比例非常高。
尤其是沪海第三制药厂生产的青霉素,纯度太杂,过敏率达到了15%,这个数据从临床角度来讲是很可怕的。这点,我们一定要注意。”
这话音一落,坐谈会的不少人都议论纷纷起来。
盛厅长也皱紧了眉头,叹了口气道:
“老张说得不错,刚好我们厅里就发生了一桩医疗事故,我们财务科的一名同志在注射青霉素后,当场就因为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死亡了,非常遗憾。
因为目前国内没有完整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但根据我掌握的消息,进口盘尼西林的过敏率大概在8个点左右,而国产应该是超过15个点。”
林三七点点头,心想这也正常。
哪怕在科技高度发达的2016年,青霉素过敏率也在1%~10%之间。
而且要么不过敏,过敏了就是来势汹汹,如果在大医院还好,如果是抢救设备和药物都缺乏的基层医院,死路一条。
林三七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后,这才无奈说道:
“你们所说的过敏反应的确是个问题,虽然说医学不是百分百安全,但这么高的过敏率风险还是太大。”
盛厅长却是苦笑道:
“就算过敏性高,但治疗率更高呀,两权相害取其轻,两权相利取其重。现在我们是缺乏抗菌药,根本没有资本挑三拣四,有得用就不错了。”
林三七心想,另一个时空花都医科大学药学院有完整的药物库,世界上所有抗生素配方和工艺都有。
既然青霉素过敏率这么高,那完全可以平替另外一种广谱抗菌药,比如头孢。
头孢虽然也有一定的过敏机率,但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完全能接受。
想到这里,林三七重重在笔记本上记录头孢两个字,并且划了两道重点线。
“张院长,除了抗菌药外,你觉得基层还需要哪些药?”
张院长指了指药房道:
“刚刚我说了,阿司匹林是我们医院的宝贝,就是因为阿司匹林有快速退烧的作用,同时止疼效果也非常好。
我们基层医院嘛,主要看的还是头痛脑热这种小病,但是中药的起效作用太慢且不稳定。
比如一个病人高烧40度,送到我们医院,如果用中药,我们这时候需要大夫开方、抓药、煎药、冷却后服用下去,这个过程时间会很长,起码1小时以上。
关键是中药喝下去,能不能保证马上退烧?这个要看运气。
但如果我用阿司匹林片,几乎半小时内就见效,非常好用,疗效稳定可靠。
我再打个比方,那些因为高烧引起癫痫抽筋的病人,整个人强直,脸色铁青,不断抽啊抽的,这时候治疗只能先退烧,去除抽搐诱因。
如果这时候我们再慢慢用中药方子,那完全来不及,等你把药熬好后端过来,可能病人已经死了,所以这时候最好用西药镇静,再退热等对症处理,立竿见影。”
林三七点点头,这其实就是中药的一个弊端。
几十年后,关于中医对急诊有没有用,其实争议很大。
支持中医的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甚至新闻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火车上有旅客突发疾病,中医师挺身而出,拿出银针几针下去,好了。
但从临床的角度去看待,纯中医急诊全国一家医院都没有开展。
哪怕是“中医专科医院”,急诊科也是纯西医的一套,几乎没有开展中医急诊项目,大家想想为什么?
所以不要看他们说什么,而是要看他们做了什么,这一点很关键。
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从众多药物库里随便弄两个药就行。
至于说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安乃近这类有疗效,但副作用大的药物就算了。
主要集中在对乙酰氨基酚片和布洛芬,就能完全供临床使用。
林三七又想到了几十年后国家推荐的“4+7”国家集中采购药品。
一大瓶布洛芬,100粒,售价也就两块钱。
虽然在2016年这么便宜的药物被病人所鄙视,轻易都不想要。
但这种量大便宜有效的药物拿到六十年代来,能解决普通老百姓的基础疾病,绝对是功德无量。
想到这里,林三七又在笔记本上重重记录:退烧止痛药。
张院长继续说道:
“另外,普通的感冒药、胃肠药。噢,说到这个胃肠药,这个其实在我们基层也是很急需的。
首先说到这个肠炎,也就是闹肚子,每年因为腹泻脱水而死亡的病人非常多,一个小病拖成大病,最后抢救不回来,太遗憾了。
另外一个就是胃病,林部长你也看到了,国内这几年虽然缓过来了,但老百姓吃不饱饭还是常态。
长期的饥饿+粗食,导致老百姓当中胃病比例非常高,疼起来整个人冷汗直冒,完全丧失了劳动力,这都极大影响了工厂和农村的生产力。”
第844章 奇怪没有三高病
胃痛?
林三七脑海里马上就闪过当初他在学校里看过的一部爱国教育电影《焦裕禄》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影片中焦裕禄跑着去火车站的情节。
镜头中他拖着病痛的身体,捂着自己的腹部,气喘吁吁一路跑去火车站追大学生。
这个情节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太打动人了,并且剧情是有反转的。
大家本以为焦裕禄跑去火车站是想留住大学生,而实际上他只是想去送送他。
当火车缓缓开走,焦裕禄蹲在了地上,镜头一转,原本应该上火车离开这里的大学生也选择留了下来。
这时候焦裕禄的一个特写镜头打动了无数的观众,包括林三七,毕竟他之前也是大学生镋员。
电影《焦裕禄》虽然是影视作品,但这是根据现实人物改编的。
现实中,焦裕禄同志真就患有严重的胃痛病。
为了不影响工作,焦裕禄的口袋里总是装着苏打片,胃疼的时候就往嘴里塞几片苏打片。
实在疼得不行了,他就拿筷子顶着胃部,勉强地支撑着工作。
林三七算了一下,焦裕禄去逝是在1964年5月,离现在一年都不到了,自己是不是应该干涉一下?
估计病根是已经在了的,想痊愈不可能,但能延长这位好干部的生命时间还是没有问题的。
“林部长,林部长?”
张院长看到林三七在神游,提醒了几句:
“所以胃肠道方面的药物也是目前老百姓急需的,尤其是胃病,目前国内同样没有什么药物,目前主流就是用小苏打来治胃病。”
小苏打通常指碳酸氢钠片,是一种碱性物质,具有中和胃酸的作用。
一个酸性,一个碱性。
如果经常饿肚子,导致胃里只有胃酸,胃酸可以刺激胃黏膜造成胃黏膜的损伤,引起胃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反酸、胃痛等不适症状。
这时候服用碳酸氢钠片就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能够帮助改善症状。
但是小苏打的作用是缓解症状,并不能治疗胃病。
用中医的术语,就是治标不治本。
而且小苏打的副作用巨大,服用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导致胃胀打嗝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加重胃溃疡或引发胃穿孔风险。
还有一个长期或过量服用会打破体内酸碱平衡,导致代谢性碱中毒。
正因为副作用大,且有其他可替代药品,所以小苏打在几十年后已经淘汰了,并不当做药物使用。
林三七脑海里就闪过了一只常用药:奥美拉唑。
奥美拉唑做为最早发明的质子泵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疾病,具有强大的抑制胃酸分泌和抗菌作用。
关键是这只药物目前同样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在没有专利费的前提下,生产成本很低。
在国家基药目录里面,一瓶14片的奥美拉唑只要1.5元钱就够了,一天一粒能管半个月。
其实奥美拉唑+抗菌药,能彻底杀死幽门螺旋菌,这才是真正治愈胃疼或者胃溃疡的根本。
于是林三七在笔记本上又重点记录下来:胃药,omeprazole。
张院长突然又想起什么,笑着说道:
“另外,还有一个病,那就是牙痛。啊呀,这个可是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不要说痛起来吃不下东西,还会痛得脑壳疼,完全没办法工作。”
这话一出,现场的人都轻笑了起来。
这时候盛厅长点了点自己的牙齿道:
“闹,大家瞧,我这里就有一颗牙齿没了,是我家人亲自用老虎钳帮我拨掉的,拨掉以后也没条件再镶一颗,家里都没黄金了。”
哈哈哈~~~
众人又轻笑起来。
牙科医生其实很早就有,比如民国时期国内就开了许许多的牙科诊所。
相关的医技人员的技术职称主要分为“牙医师”和“镶牙生”两种,镶牙生地位不如牙医师。
也有穿街过巷肩挂器皿箱子的江湖郎中,他们行医时会边走边叫:脱牙医牙痛补蛀牙。
但是口腔科医生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小城市很罕见,像西北地区那更是少见。
国内执业的牙科医生几乎都是留洋医生,这批人解放后嘛,嗯嗯……
所以现在国内的牙科,或者说口腔发展极少,除了大城市的大医院有少量口腔科医生,广大农村是没有的。
病人牙痛起来,那只能自己想办法拨牙,连盛厅长都不例外。
林三七咂了咂嘴,有些为难道:
“止疼药简单,刚刚你不是说了,阿司匹林不但能退烧,还能止疼。但是如果牙齿的根本病因没有去除,止疼效果只是一时的。”
还有镶牙,这个同样需要特殊材料,至少要有金银这种贵金属,在六十年代都是没办法搞到的,或者只能极少数人能享受。
这个林三七不敢答应了,直接在笔记本上划掉。
口腔学是一门独立的医学,真要发展起来远不是林三七这个临床医生能解决的,所以只能延后了。
大家聊了半天,林三七总觉得少了一种类型的药。
“老张,不对呀,你提了半天,怎么就没有提到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这四高药啊?”
上一篇:娱乐:刚破龙壳,被热芭曝光了
下一篇:娱乐:怒怼京圈格格,被京圈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