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那年花开1981

那年花开1981 第1086节

第1132章 不能拜错了庙门

  九零年的春天来的很早,元旦过后没几天,就要到春节了。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陆知章和李野都要累上几天,因为他们要对外走访,也要接待走访。

  走访一词,出自《夷坚支志丁·吴廿九》,大体意思就是前去访问、拜访。

  而种花家企业在春节前的走访,就有了另一层“维护关系”的含义。

  平日里大家走动可能还有些忌讳,春节之前就好多了,互相送年货嘛!

  你送我送大家送,久而久之都成了传统。

  一分厂单位不小,正常维持生产的需求自然也不少,水电煤铁油税知安,大家的关系都维护的不错。

  在这一方面,干了几十年厂办的陆知章绝对是行家,什么单位什么级别该派谁去送年货,都安排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就比如有些单位派综合科老聂把东西送过去就可以了,但有些单位就需要陆知章或者李野亲自去送,人家会以为你瞧不起人。

  等到了腊月二十五,李野找到陆知章:“老陆,你那边的走访都走完了吧?我这还有四五家呢!要不你帮我分担两家吧!要不然大年三十我都走不完啊!”

  “你还有四五家没走完?是哪几家?”

  陆知章愣了一下,因为他分给李野的“担子”本来就少,现在自己都走完了,李野怎么会没有走完?

  李野拿出本子,指着上面道:“喏,是这五家,其中一家我决定让老聂替我去,要不然他们肯定又拉着我不让走,我这几天被他们缠着天天喝大酒,回到家孩子都躲着我走,都是被我身上的酒气熏的”

  陆知章恍然大悟:“我说你怎么还没走完呢!原来你不是放下东西就走啊?”

  走访是维护关系,不是临时抱佛脚求人办事,所以一般送下东西打个招呼,跟负责人聊上几句就完事儿了,临过年了还留下喝酒吃饭,这不是给人家添麻烦吗?

  但是李野却苦笑道:“我倒是想放下东西就走啊!但是他们拉着我不让走,一留饭就喝酒,一顿酒最少也要一个小时.”

  “好家伙~,一个小时就结束?你是冲着把人家灌醉的劲儿喝的吗?”

  陆知章都忍不住的笑了。

  李野的酒量他是知道的,真要是拼起酒来,几个人都招架不住,

  李野点点头道:“我就是这么想的,把他们灌醉了,说过的话就不算数了,要不然我还真不好应付,

  这个要送亲戚过来上班,那个想批条子买几辆低价车你说你平时遇到这种事情是怎么应付的?”

  “哈哈哈哈~”

  陆知章哈哈大笑,心里非常痛快。

  因为自从跟李野搭班子之后,他就倍感压力,李野年纪轻轻就能力出众,把自己这个一分厂的一把手给衬托的“非常平庸”。

  虽然李野的能力主要是“钞能力”,但这年头钞能力可不就是一力降十会的制胜法宝吗?

  而现在李野终于在“圆滑”方面承认不如陆知章,陆知章心里能不痛快吗?

  圆滑,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呢!

  人家就是看李野实诚,看他说话算数,才抓住机会谋求利益的,真要是陆知章去,人家说不定就不费那劲儿了。

  吃也吃了,喝也喝了,到最后说话不算数,那不是白瞎功夫吗?

  陆知章想了想道:“你要是愿意,这几家走访就交给我吧!你在家里接待一下,这几天来给咱们送礼的也不少”

  “那行,就这么决定了。”

  李野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他不是那种揽权的人,要是喜欢揽权的人,这种刷脸的事情才不会让别人代劳呢!他恨不得把所有跟外界联络的事情,都揽到自己身上不可。

  。。。。。。。。。

  李野在家里接待来“走访”的人,一下子就轻松多了。

  愿意放下东西就走的,让综合科给人家还一份特产,想要磨磨唧唧加深一下感情的,食堂随便三五个小菜,吃饱喝足再送他们上路,主打一个我的地盘我做主。

  不过等到了腊月二十八的时候,却来了一个意外的“走访”单位,一个意外的访客。

  驻城机动车制造厂,王金羽。

  之所以说是意外,因为驻城机动车制造厂跟一分厂没有任何业务往来,一根钉子的合作关系都没有。

  大家都没有合作关系,你又走访个什么劲儿呢?

  但是李野却隆重的接待了王金羽,甚至把在外面的陆知章都给喊了回来。

  三食堂里,李野先给王金羽倒了杯酒,然后笑着道:“王老弟,咱们两年多没见了吧?如果我料的不错,您现在不是王副厂长了吧?”

  “上一次我提了合作条件,你走的时候说自己说了不算,这一次想必一定说了算喽?”

  王金羽张了张嘴,心里五味陈杂,只能无奈的苦笑。

  王金羽跟李野一样都是63年出生的,只比李野小了一个月,所以李野才喊他王老弟。

  上一次他带着诚意来找李野,想要引进一分厂的130改进型技术,但李野提了一个让他无法接受的条件——合并。

  驻城机动车制造厂,要合并到一分厂之后,才能得到自己最需要的技术支持。

  当时的王金羽还只是副厂长,哪里能做这种主?所以临走的时候以“自己说了不算”为由推脱了。

  但是时隔两年自己又来,还能以“说了不算”当借口吗?

  而且更重要的是,王金羽三月份的时候,确实成了一把手,经过大半年的管理,已经理顺了厂内的势力,完全掌控了驻城机动车制造厂。

  所以这一次他想着过来找李野谈谈,看看能不能最大限度的争取到合作机会,

  不曾想李野刚倒上酒,还没开始喝呢!就把条件再次提出来了。

  你们想要技术?那就合并,要不然休想。

  而旁边的陆知章也是暗暗称奇。

  当初李野提出的条件,他也认为太过苛刻,简直就跟那些大单位一样“明抢”。

  但是现在看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现在的一分厂已经拥有了三款畅销车型,特别是高端的京城牌商务车更是供不应求,一个可以生产二十万元级别的汽车厂,已经不是小单位,真的具有“土匪明抢”的资本了。

  “李大哥,我们原则上同意合并加入你们单位,但我们要明确一点,只能并入一分厂,而不是轻汽公司。”

  王金羽话音落后,陆知章顿时震惊了。

  当初李野就说这个王金羽不错,年纪轻轻就知道未雨绸缪的到处找技术、找出路,胆大心细有魄力,是个干事业的好料子,没想到竟然真的这么有魄力。

  李野听了王金羽的话,笑着问道:“你说这话,是为什么呢?”

  王金羽直白的道:“因为我们需要的技术在你们一分厂手里,我不能拜错了庙门。”

  “.”

  今天的事情有些麻烦,请假一更,近期补上

第1133章 自带嫁妆找婆家

  “李大哥,不瞒你说,我们这几个月一直研究,我们单位到底缺什么?研究来研究去,就是缺技术,不止是产品制造方面的技术,还有企业管理的技术,

  我听说李大哥你们的管理模式,是港岛人帮助你们建立起来的,非常高效、先进,说实话,这门本事比产品制造技术更难得,

  所以李大哥你们一分厂跟轻汽公司完全是两个路数,我觉得只有加入你们一分厂,才能学到真本事,如果我们是加入轻汽公司,我怕到头来事倍功半.”

  “.”

  王金羽非常坦诚的解释了“不能拜错庙门”的原因,甚至直言不讳的贬斥总厂管理模式落后,自己害怕“嫁错了人”,就算不被吃干抹净,也怕陷入严重的内耗之中。

  王金羽二十六岁就能坐上驻城机动车制造厂的一把手,而且还是生产、思想一把抓,他没有点能耐是不可能的。

  缺钱,他完全可以找银行,但是缺技术,他真没辙。

  一分厂可以通过李野融资,然后买到海外的先进技术,王金羽可搞不来外汇,而一分厂每年可以分到几十个大中专生,他们能分几个?

  想要找外援?

  一汽、二汽那种大厂根本就不鸟他们这种小作坊,其他的小作坊技术能力有限,而一分厂这种拥有几百号技术人员的“怪胎”,是他们再合适不过的选择。

  李野哈哈大笑道:“哈哈哈哈,王老弟你这是连我们的底细都打听清楚了啊?把我们说的都不好意思了。”

  王金羽讪讪的笑道:“李大哥,我这次下定决心来找你们的时候,有人笑话我们是‘自带嫁妆找婆家’,

  我们千万资产虽然不多,但可是全厂五百多口老小的饭碗,我要是不打听清楚,是不负责任的.”

  “我理解你的难处,也佩服你的魄力”

  李野缓缓点头,认可了王金羽的解释。

  自带嫁妆找婆家,这本来就是几十年后对王金羽的评价,而且是等在头部大报上的评价。

  但是在后世看来无比正确的决定,此时此刻却必然是无数人反对的。

  至于反对的原因也很简单,就跟后世两口子过日子差不多的套路——哪有出嫁不要彩礼的呢?

  这年头的小单位找大单位合作,大部分都是要技术要资金各种索求,美其名曰“联营”,十个联营九个空,最后拿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之后就一拍两散。

  就比如邢泰、保丁都曾经和京汽摩搞联营,但后来他们发展了,就不认自己的婆家了。

  可是王金羽如果按照李野的要求合作,就跟签了婚前财产协议一样,连法人任命权都给了别人,一旦以后关系崩了,几乎就是净身出户。

  陆知章看了看李野,然后问王金羽:“王厂长,两家厂子合不是一件小事,你详细写一个需求列表,一定要写清楚需要我们支持你们什么,等过完年之后我们会尽快研究.”

  今天王金羽来的太突然,陆知章没有心理准备,所以需要时间跟李野商量,反正现在没几天就要过年了,就打算先推到年后再说。

  但是王金羽却马上拿出了两份资料,双手递给了陆知章和李野。

  “我们所有的资产明细、职工情况,还有需要寻求的支持都在里面了,希望两位领导认真考虑一下我们的诚意”

  陆知章意外的看了看王金羽,终于忍不住的道:“两年之前,李野就说你是个人才,现在看来果然不虚”

  王金羽赶紧谦虚的道:“哪里哪里,我算是哪门子人才,赶鸭子上架,勉为其难罢了.”

  王金羽说的谦虚,但李野却没有被吹捧的昏了头,而是打开那份材料。

  驻城机动车厂的资产、人员情况没什么可看的,就是一家地方性的小厂子,但他们的需求却是很有看头。

  他们除了要技术之外,还要品牌。

  现在王金羽厂里可以正常生产农用车,而且盈利还比较可观,在驻城周边已经小有名气,但是现在他们却执意放弃原有的品牌,改用轻汽公司的“京城”牌。

  这种眼光放在几十年之后不算什么,但放在九零年,就相当难得了。

  农用车的广大客户群体,比较认牌子,而京城牌在八九十年代的内地,可是跟沪市牌一样“顶呱呱”的响亮牌号,一听就是大地方、大厂家、有保障的好东西。

首节 上一节 1086/12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律师兼职做媒婆,全网杀疯了

下一篇:娱乐:手撕芭藜世家,杨蜜嗨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