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那年花开1981

那年花开1981 第1114节

  所以当第一台“手搓”发动机装配完成之后,连原型机百分之五十的性能都达不到。

  也就是李野当时大喜过望的解释“能正常运转就是巨大成功”,要不然吴炎和老解都感觉没法见人,脸都没地方搁。

  可是这又快一年过去了,烧掉的研究经费已经累计到了惊人的程度,两个人的心里早就开始滴血,但是脸上还要镇定自若,不让其他的技术员看出来。

  这份苦,谁又知道?

  “呦,你们两个愣在这里干什么?这里不是你们吸烟的地方吗?怎么都没点上?”

  李野懒懒散散的走了过来,刚好看到两个人在吸烟区发呆。

  吴炎顿时有些紧张,今天的第N次实验李野是知道的,所以他以为李野是来看结果的,

  可又一次让李野失望,让吴炎心里非常惭愧。

  老解苦笑着解释道:“实验已经结束了,结果不太理想,里面正在拆解样机寻找原因,我们出来透透气”

  “嗨,不太理想就不太理想呗!愁眉苦脸的干什么?”

  李野笑吟吟的走到近前,把几本外文杂志交给了吴炎。

  “你们把遇到的技术困难交给我之后,我就托人寻找解决办法,恰好在几本期刊杂志中找到了对应的论文,你们仔细看一看,说不定就有所启发呢.”

  “杂志?”

  吴炎接过杂志,摇摇头道:“不可能的,这种级别的应用技术不会上杂志投稿的.”

  李野玩味的笑了笑道:“你不看,怎么知道不可能呢?”

第1170章 抄作业,也要九年义务教育的

  “我们最近也在查看海外的期刊资料,但是没有一点收获.谁会把那种技术难点发表在期刊上呢?”

  吴炎虽然接过了李野的期刊,但还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虽然一分厂仿制的发动机是十年前的技术,但是以三菱、大众等公司的尿性,就是二十年前的技术,他们也会列为严禁泄露的高端机密,就是为了防止像内地这样有潜力的发展中国家超越他们。

  李野笑了笑道:“老吴,你可不是容易气馁的人,再坚持一下,只要我们有所突破,哪怕只是一点点,那么在接下来跟海外技术服务公司谈判的过程中,也可以争取到更大的利益,

  如果咱们一点研发能力都没有,人家会把我们当猪宰的.”

  “我知道我知道,你放心,我拼了这条命,也得给咱们争口气.”

  吴炎和老解当然知道李野说的这个道理,因为自从他们仿制成功五十铃发动机之后,三菱就把他们的发动机供货价一降再降,

  而如果一分厂没有五十铃发动机的制造能力,那么三菱的供货价肯定是一涨再涨。

  “行了,你们也不要把海外的技术想的太神秘,大家都是人,千万别把自己看扁了,也别听那些被洗了脑的人胡说八道我走了,好好干,咱们有的是时间,还不差钱,急什么?”

  李野拍了拍吴炎的肩膀,就洒脱的走了。

  吴炎朝着李野的背影挥了挥手,算是感谢他对自己的信任。

  其实李野对技术部门的支持,不仅仅是资金方面的,更多的是“自信”的培养。

  就像现在好多人说的,日笨的发动机是在零下四十度的环境中装配,咱们八辈子都追不上。

  后来李野专门给他们“辟谣”,戳破了这个被过度神话的传言。

  日系车发动机确实采用了低温组装技术,但也只有少数关键部件,如活塞、凸轮和凸轮轴等,会采用低温组装,其余的根本没那回事儿。

  而且低温组装更并不是日系车独有的技术,德系的大众、奔驰、宝马,美系的福特、通用,这些汽车制造商都有自己的冷装工艺。

  因此将日系车发动机的质量稳定性完全归功于低温组装是有些片面的。

  真正能够让发动机质量提高的关键,其实还是人。

  李野为什么不计成本的让吴炎等人实验?

  因为自己通过实验摸索掌握的技术,跟直接照着图纸学会的技术不是一回事儿。

  这就跟一道题一样,你自己冥思苦想解出来了,那么在这个解题的过程中,会获得很多平时所不能接触到的思路。

  而当一个技术团队,在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攻克一个困难项目之后,他们的技术和信心,都会上升一个台阶。

  反之如果他们费劲千辛万苦,好不容易研究到有点眉目了,结果上面因为“造不如买”而中断项目研究,甚至严厉处罚相关的研究人员,那么会有什么结果?

  大家的努力付之东流不说,可能团队都散了,心气儿也没了,勇敢创新积极进取的小伙儿,终究会变成躺平混日子的咸鱼。

  所以现在李野认为,一分厂应该在借鉴部分海外技术的基础上,还是要培养属于自己的自信心和自主研发精神。

  等到一分厂的这些人,都不再盲目的崇拜海外的先进技术,都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可以胜任一系列新技术的研发的时候,李野不惜重金砸出来的技术团队,才真正成型。

  李野的这番用意,吴炎是知道的,只是这个自信心凝聚的过程,真的很难,很煎熬。

  他点上了一支烟,闭上眼睛让辛辣的气息在胸腔里转了几圈,迅速把自己的斗志刺激了起来。

  “走了老解,里面拆的差不多了,咱们进去瞅瞅老解?老解你看什么呢?”

  吴炎都要走进去了,却发现老解捧着那两本期刊看的入神。

  吴炎又走了回来,好笑的说道:“怎么,你还真相信李野的话,拿着几本期刊就能解决我们的难题啊?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还真有这样的好事。”

  老解猛地抬起头,兴奋的道:“咱们总是不相信这个不相信那个,其实咱们才是井底之蛙,你来看看这篇论文,是不是正是我们需要的方向明灯?”

  “窝草,还方向明灯呢?你现在又相信那一套了?”

  吴炎嘲笑了老解一句,拿过期刊看了几眼,然后就像刚才的老解一样,一动不动了。

  “嘶~,这怎么可能?”

  好半天之后,吴炎才发出了不可思议的惊叹。

  这本期刊上的几篇论文,好像就是针对一分厂的困难做出的技术指导,虽然没有详细的解决方案,但是却指明了应该研究的方向。

  现在的吴炎和老解,就是不知道该向左向右还是向前向后,而对方明确的给出指示——向前,一直向前。

  所以吴炎才不可置信的道:“老解,你说这个作者为什么会发表这种论文?他就不怕帮助了我们这种正在奋力追赶的人吗?”

  老解抿了抿嘴,说道:“也许他们认为,就算是给出了我们答案,但是我们也不会抄呢?”

  抄作业,其实也有一定的难度,起码你得经过九年义务教育,不但识字,还得会阅读理解,还得有一个本子有一支钢笔才行。

  内地的工业基础虽然落后,但是却不像那些小国家一样什么都没有。

  内地可以聚齐几十上百的研究人员共同努力,可以调动几个厂家同时为了攻关服务,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所以当海外那些人高傲的认为“给你图纸你也造不出来”的时候,其实已经犯下了战略性的错误。

  “管他呢!咱们现在就重新制定研究方案嘿嘿嘿.”

  吴炎紧紧捏住期刊,开心的笑道:“你说等咱们研发成功的时候,说是通过几篇论文得到了启发,路德维希和木村八载会怎么想呢?”

  老解咧着嘴笑道:“不管他怎么想,反正不能指责咱们侵权。”

  “哈哈哈哈,对对对,他们就喜欢指责咱们侵权使用他们的专利这次看他们还怎么说.”

第1171章 一分厂的刀刃

  进了四月份的时候,经过一分厂和驻城方面的共同努力,双方合并的提案已经原则上通过,驻城方面的“考察团”也终于抵达了京城,开始最后的接触会谈。

  这一次来到京城的可不仅仅是王金羽和他的工人,还有驻城当地相关部门的官方人员,可以说只要会谈顺利结束,这次合并就可以着手实施了。

  四月九号,星期一,是约定会谈的日子。

  因为驻城方面有官方人士随行,甚至东山省也来了人,所以京城方面也派了两名级别对等的处、局级干部接待,这个规格对于一分厂来说就很高了,

  所以就算李野再讨厌这种形式主义,也得换上一身新衣服,早早的在厂门口等待,免得让人家以为自己没有礼貌。

  但是天公不作美,呼啸的大风夹杂着灰黄的尘土,把整个京城的天空都染成了黄色,

  阳春三月,本来是个万物更新的美好季节,但是九十年代的京城,却已经出现了沙尘暴的现象,

  眼看着文乐渝给自己准备的洁白衬衣,很快就蒙上了一层细细的尘土,擦也不敢擦,抖也抖不掉,李野心里就不爽。

  想想后面十几年自己都要在京城吃沙子,李野就忍不住的抱怨道:“这才九零年,沙尘暴就这么严重了吗?”

  旁边的陆知章好奇的问道:“李野你说什么?什么才九零年?”

  李野轻轻笑道:“嗨,没什么,我只是听专家预测,这种天气以后会越来越严重,而且暂时没有很好的治理办法.”

  陆知章惊讶的道:“越来越严重?我还以为这是偶然现象呢?”

  李野感慨的道:“这世上,哪里有那么多偶然现象啊?咦,车来了”

  远远的一列车队行驶了过来,门口的众人立刻站直了。

  车队在大门口停下,王金羽等人下了车。

  他们显然也没有想到京城的天气会这样,没有任何预防措施,立刻就尝到了沙土塞嘴的滋味。

  不过对方领头的人很风趣,一边啐着沙土一边笑道:“呸,呸,皇城根就是皇城根,满天满地都是黄色的,果然贵气不凡,哈哈哈哈~”

  京城的吴局也笑着答道:“欸,陈局你是有所不知,以前京城只要有远道而来的贵客和亲戚临门,那都要黄土垫道,这个习俗说不定就是因为这天气而来呢!”

  “哈哈哈哈~”

  陈局哈哈大笑道:“你这玩笑开的好,我们这群叫花子,转眼间就成了贵客了。”

  “陈局你这话可不对。”

  吴局正儿八经的道:“咱们都是一家人,你要是叫花子,那我们不也是叫花子了吗?走走走,亲戚来串门,不能在外面吃沙子,咱们里面谈”

  陈局点点头,一边往里走一边说道:“好的好的,不过能不能先带我们参观一下生产车间啊,我们可是久闻一分厂的大名,如果能够实地看一眼,比听一万句介绍都管用啊”

  吴局坦然说道:“当然可以,本来就有实地参观的环节,保证让你们放心.”

  一行人一边寒暄一边进了一分厂。

  吴局首先就看到了一分厂的办公区,然后不解的问道:“我听说一分厂每年上交国家的利润就有大几千万,这办公区简朴的让我意外。”

  一分厂的办公区一部分是当初划分过来的老旧平房,还有一些新建的也是二层红砖楼,看起来跟王金羽吹嘘的“大单位”实在对不上号。

  内地的单位都这样,别说有钱的单位了,就是没钱也得借钱盖个大大的办公楼,投资几千万美元的厂家在八十年代绝对是有钱人家,结果却在平房里办公,说是简朴,不如说是寒酸。

  这就跟做生意的老板,必须得买一辆豪车一样。

  你连豪车都买不起,不会是骗子吧?

  除非你是名人大佬,直接刷脸就行。

  陈局转头看了看马兆先,笑着道:“听见了吗?吴局这是在夸你们勤俭节约呢!”

首节 上一节 1114/12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律师兼职做媒婆,全网杀疯了

下一篇:娱乐:手撕芭藜世家,杨蜜嗨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