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那年花开1981

那年花开1981 第562节

  倪大神看着李野,非常诧异,刚才在酒桌上他觉得李野是非常含蓄的一个人啊!怎么这会儿变得如此“直接”?

  李野扭头看了看倪大神,很直接的问道:“怎么?倪老师你也觉得可以两年之内,研制出世界一流的个人计算机?”

  倪大神摇摇头,淡淡的道:“我没有说过这种话,计算机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需要协调的单位太多,所以没人能够确定.我们是否可以再创奇迹。”

  李野毕竟是港方的随行翻译,这会儿柳联想还在里面吹大气呢!倪大神怎么可能自己拆台?

  所以倪大神说这话,可谓滴水不漏,

  我不认为计算机所两年内可以研制出世界一流的计算机,但我也不否认我们拥有再次创造奇迹的实力,

  你要是能给我们一个天价,我们也未必不能试试,但这个天价,估计没人出得起。

  不过李野下面的话,却让倪大神明白,人家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那如果只是研制整台电脑中的一部分呢?”李野问道:“比如电源、硬盘、内存,或者South Bridge、North Bridge(南桥北桥),甚至中央处理器,倪先生认为有几分把握?”

  倪大神惊讶的问李野:“伱不是学经济的吗?也懂这些?”

  在几十年后,电脑早就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稀罕物了,个人从网上买一堆配件,随便就能自己攒一台主机出来,

  但在85年这会儿,计算机房都铺地毯,你就想想电脑是个多么神秘的东西吧!普通人根本就不知道电脑机箱里面是个啥。

  李野笑了笑道:“我跟裴先生算是比较熟,所以经常托他从港岛买一些新鲜的杂志过来,所以多了解了一些知识。”

  “哦~”

  倪大神默默的点头,仔细思索片刻之后道:“我现在没办法回答你,不过有些电脑的组成部件,技术门槛确实没有那么高,如果裴先生有兴趣的话,以后倒是可以谈一谈。”

  得,倪大神这是把李野当成“传话人”了。

  那也行,你就当我是传话人得了,要不然咱们还没机会混熟呢!

  先混熟了,以后才能说些“知心话”不是?

  “裴先生上次跟我提起过,他不了解内地半导体行业的具体实力,但现在海外分工合作的模式已经很流行,内地未必不能分一杯羹”

  “对,我也这么认为.”

  成长起来的联想,有两块大的业务,其中一块就是组装电脑,而李野也看上了组装电脑这块蛋糕,只不过他是打着“逐步替代”的主意。

  而倪大神,好像也是这么个心思。

  两个男人一旦有了共同的话题,那么就可以很快聊到一起,倪大神跟李野聊着聊着,忽然觉得比进去喝酒有意思多了。

  “我记得小兄弟你是东山人对吧?今年大几来着?”

  “我是东山人,今年大三。”

  “哦~,东山是个好地方,”

  倪大神点了点头,说道:“等你明年毕业了,有什么打算?留在京城?回到家乡?还是出国留学?”

  李野笑着道:“我可能会留在京城吧!我女朋友是京城的,我们约好了在一起。”

  “呵呵呵呵,留在京城可不容易,”倪大神摇头失笑,然后说道:“不过你既然跟那位港岛的富豪很熟,如果不能留在京城,出去看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在海外见到一些勤工俭学的学生,撑过第一年之后,后面还是不算艰难的,现在内地正处于变革的时代,学成归来还是很有前途的。”

  “出去看看?”

  李野微微一笑,问道:“倪老师您是在海外待过的,那您觉得出国之后,能有什么收获?”

  倪大神愣了愣,对李野的反应非常意外。

  他回国之后接触的所有年轻学生,都非常的渴望出去看看,就算争取不到公派留学的机会,想尽办法也要出去。

  但是李野好像对出国一点兴趣都没有,难道是跟女朋友情深意切的原因?

  “最大的收获是开阔了眼界,也客观的认识了世界,”

  倪大神想了想说道:“我在海外几年,深切的感受到了我们在科技上的差距,还见识到了企业经营上的一些高效手段,”

  “海外的科技型企业非常注重技术研发,在这一点上,裴先生的赛里斯公司也有些类似.”

  “但同样的,我也认识到了我们的优势,只要我们做出一些改变,追上发达国家并不是不可能,而是很有可能。”

  “改变?”

  李野笑了笑,低声道:“倪老师你说的改变,是改变内地的企业官僚作风吗?”

  “.”

  倪大神愣了良久,然后才笑着摆了摆手道:“小兄弟你可不要乱说,我可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行吧,是我交浅言深了。】

  李野笑了笑也不说话了。

  他当然知道倪大神说的改变是什么,一个项目从立项到实现,不知道要开多少个会,走多少个流程。

  等到好不容易走完了,结果出了一点变故,造不如买,项目取消了。

  这种情况对技术人员的打击尤其重大。

  所以就需要改变,而且需要更多想要改变这种情况的人。

  倪大神建议李野出去看看,也许是希望李野回来之后,成为跟他一样的人吧!

  不过在两人聊天的最后,倪大神却突然说道:“其实我在海外这些年也看清楚了,这种作风哪里都有,海外有些地方一点也不差,”

  “既然哪里都有,我为什么不回到我们的土地上来奋斗呢?”

  “.”

  李野忍不住当着倪大神的面,竖起了大拇指。

  倪大神已经不是二十多岁头脑发热的小年轻了,作为一个在海外已经拿到高薪职位的中年人,依然毅然决然的返回内地,就凭这一点,就该值得敬佩。

第517章 好媳妇儿比事业更重要

  正月十七,学校终于开学了,开学第一天,八二世界经济专业的同学们,就见到了一位令人意外的新老师。

  “这位是余立臣余老师,在接下来的学期里,由他来教你们《发展经济学》这门课,

  余老师刚从海外学成归来,对世界前沿的经济学知识有着直接的了解.”

  李野有些不理解,年前这个家伙刚刚把大家的美丽班主任给气走了,年后学校就让他过来给大家上课,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而在系领导介绍余立臣的时候,李野悄悄的左右看了看,发现有好几个学生的脸色都不太正常。

  班长甄蓉蓉眉头微微皱起,团委陈霄灵拿着钢笔,低头在纸上暗戳戳,而班委的贺大壮,则是一脸苦相。

  这几个人当初和李野一起去给穆允宁搬家,可是跟余立臣打过照面,闹过不愉快的。

  这特喵的以后考试不会不及格吧?

  而李野跟余立臣的矛盾更大,余立臣想知道穆允宁的住址,直接就被李野给挡回去了。

  当然李野是不怕的,余立臣要是敢给他不及格,他回头就敢当着老师张启言的面,跟余立臣掰扯掰扯,凭啥给我不及格,

  你必须得给我说出个一二三四五六来,不能云山雾罩的胡说八道。

  “大家好,这個学期由我来跟大家一起学习《发展经济学》的内容,这门学科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

  这门学科的兴起,跟我们内地这种发展中国家脱不开干系,因为这门学科的内容,就是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该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

  余立臣上来先强调了《发展经济学》对内地的适用性和重要性,后面的讲课倒也是有板有眼,但李野听了一会儿,总觉得他话里话外的有一股“傲气”。

  “我回国之后,特别分析了内地经济学和海外经济学的差距,发现我们内地特别强调少数几个问题的重要性,认为解决了它们就能顺利地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这个思路是不完全正确的。”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是和谐的、平稳的过程,不可能以自动的均衡机制为基础,

  在发展过程中,冲突之间不一定会出现秩序,私利角逐中也不一定会出现协调。

  我们必须从多方面角度来思考,比如人口、工业、农业、贸易、财政、金融以及教育等等,结合世界先进的经济学知识,来探索适合我们内地的发展方式。”

  余立臣显然认真的备了课,讲述了很多海外的新鲜事例,结合课本上的内容,听起来倒是蛮有新意。

  甄蓉蓉等人已经开始记课堂笔记了,尽管对这个陈世美有意见,但学习态度还是非常端正的。

  但李野却觉得,余立臣讲课固然有些新意,但更多的却是人云亦云,

  而自己老师讲课的时候,因为对内地情况有着深刻的了解,所以更讲究一个务实,

  而且张启言有时候也会讲出一些惊人的新意,而这些新意,却是独属于他自己的,是他自己摸索出来的,不是听别人讲过的,更不是书本上能有的。

  所以对于李野这种熟悉四十年经济大势的人来说,余立臣的课随便应付应付可以考试就行了,而张启言的课,他可不敢走神,

  虽然李野动不动就去老师家里蹭饭,师徒情深关系甚好,但要是敢上课走神,一旦有个知识点没理解透彻,老师不骂他个狗血喷头才怪呢。

  所以李野看余立臣,就是个外来的和尚。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未必就是他们的学问有多高,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念的是外语,大家都听不懂。

  “铃铃铃~”

  下课了,余立臣并没有像别的老师那样拎包就走,教室内的同学也没有像以往那样,飞奔着过去扯住老师问这问那。

  这就多少有点尴尬。

  不过余立臣很快就笑着说道:“我呢,跟大家的年龄差不多,以后大家不要这么拘谨,

  除了课业之外,同学们如果有英语或者出国留学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找我,前些天系主任还跟我聊过出国名额的事情.”

  李野敏锐的感觉到,有些学生心动了。

  不同于物理、化学那些牛马专业,经济学专业的交流名额是很少的,去年的时候几乎没有,今年好像也就那么几个。

  而余立臣因为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可能系主任还真的有可能跟他“聊过”。

  但是李野发现甄蓉蓉却微微的撇了嘴。

  余立臣可是逾期未归的,跟他聊,聊他当初为什么犯错误吗?

  只不过出国留学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很多同学不愿意放过哪怕一丝的机会。

  。。。。。。。。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开学几天之后,有关余立臣的消息就被李野的同学们打探清楚了。

  “你们知道吗?余老师本来是要求担任我们的班主任的,但学校拒绝了,

  刚好王教授最近身体不好,就暂时让他给我们上《发展经济学》,后面是不是换王教授接手还不清楚呢!”

  “没错,这是单位的惯用伎俩,给犯错误的人一个机会,以观后效。”

首节 上一节 562/12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律师兼职做媒婆,全网杀疯了

下一篇:娱乐:手撕芭藜世家,杨蜜嗨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