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那年花开1981

那年花开1981 第942节

  李野咧嘴一笑道:“我年轻识浅,还望陆大厂长给我解惑。”

  陆知章也笑了笑道:“今年四月份国家强调了厂长负责制,所以人家可能是给咱保驾护航来了”

  “呵呵呵呵~”

  “呵呵呵呵~”

  李野和陆知章都笑了。

  按照规章制度,国企D委会只起到监督作用,是政治核心,不插手董事事务以及企业的生产运作。

  但是现在是八十年代,这种新规则还处于实验融合之中,以前的大厂长就经常在D委会上对单位的生产指手画脚,刻意模糊界限,以做到利益的最大化。

  所以接下来到底怎样,还得看牛红章这个人怎么样。

  但不管怎么说,马兆先有了正式的权利,陆知章又补充进了常委,肖进刚等人还没交代清楚,常委里一共就没几个人了,所以以后的日子肯定要好过多了。

第980章 老子毙了你

  李野很快就见到了牛红章。

  牛红章第一天来到轻汽公司,就召开了一次D委会,因为李野已经被调整进D委了,所以有幸见到了这位空降兵。

  他今年五十岁左右,一身半新半旧的中山装,长方形的脸上没有什么笑容,一看就非常的严肃。

  “我刚来,跟大部分同事都不熟悉,但这不妨碍我们都有共同的目标,就是把国家的任务还有单位的工作干好,

  虽然前些时间单位出了一些问题,但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还是好的”

  很正常的开场白,非常符合对方的身份和职责,所以给大家的印象还行。

  在李野看来,就算他喜欢长篇大论那也没毛病,纠正思想本来就是人家的分内之事,思想这玩意儿不用嘴说,难道还用手干吗?

  不过接下来的五分钟,牛红章就显出了本事,他没有长篇大论,而是对轻汽公司几个主要部门做出了几点简单的思想要求,很严肃、很专业。

  李野也觉得没什么,只要他不瞎掺和生产方面的事情,那就随他折腾。

  现在跟以前的情况不同了,马兆先有正式的身份,是无可争议的生产管理一把手,不像以前大厂长在的时候那样,就算是想抗争,也不得不面对“官大一级压死人”的不利局面。

  现在嘛!大家各有分工,你说你的,我干我的,你要是有什么想法,我大可不听你那一套。

  而牛红章,还真是有想法的。

  “我以前在钢厂工作,跟咱们这汽车厂也算是相通的企业,所以在生产上也有一些经验可以跟大家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嘛!都是为了单位的发展.

  那个李野同志,你能不能把你们一分厂近期的生产计划跟我汇报一下?”

  汇报?你这个词用的还怪好嘞!

  李野提前预测过这种情况,没想到还果然成真了。

  马兆先是文庆盛的人,李野跟港方关系密切,那么作为控股股东,还是不甘心把一个蒸蒸日上的万人大厂给完全放弃。

  牛红章话说的不卑不亢,其实是混淆了边界。

  李野挑了挑眉,琢磨着该怎么应对。

  但是马兆先却开口发言了:“红章同志,今天咱们是D委会,就先不要讨论生产方面的事情了吧!”

  牛红章正色道:“小马同志,D委会有把控生产大方向的职责,怎么就不能讨论生产上的事呢?”

  一声小马同志,让马兆先皱起了眉头。

  他比牛红章小了几岁,过往经历和级别也差了点儿,但现在大家是平等的,你说谁是小马?

  李野眼看着第一次开会,两位大哥就要顶起来,便还是决定化解一下。

  要不然让牛红章捅上去了,说马兆先“不注重团结”,对马兆先代总经理的那个“代”字还是有点影响的。

  “牛书记,一分厂从去年开始就千头万绪,不知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生产情况?”

  牛红章看了看李野,沉声问道:“听说一分厂耗费巨资引进了两条日笨的先进生产线,我想知道具体的情况,什么时候能投产,投产后预计收益是多少.”

  你问的还不少呢!

  李野做出了一个“无能为力”的表情,无奈的道:“这个我不好说,因为自从总厂出了事之后,出借给我们外汇的借款方就跟我们签署了保密协议,不允许向外泄露任何跟两个新项目有关的信息.”

  “你这叫什么话?”

  牛红章板起了脸:“我只是要了解一下一分厂的具体生产情况,怎么就涉及到保密协议了?就算我们是军工厂,我也有权了解全局”

  李野等到牛红章说完,才淡淡的道:“因为前些天的时候,大厂长要拿一分厂的生产线抵押贷款,

  生产线的进度情况,跟可以贷款的数额有直接关系,所以借款方很不满意,

  如果对方要提前抽贷的话,我们立刻就会崩溃,我实在担不起这个责任。”

  牛红章:“.”

  什么叫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就是明明你知道我是在胡说八道,但你就是挑不出毛病来,就是拿我没办法。

  牛红章心里很不爽,因为他觉得李野是故意给自己上眼药,给自己“下马威”。

  他知道自己这个空降兵不好当,但是既然上面跟他谈了话,让他来这里纠正单位的思想错误,他就得把自己的工作干好。

  他已经很克制了,没有一上来就搬出尚方宝剑来以势压人,只是想要了解一下单位的生产情况,就遭到了这么大的抵触。

  怎么?你们都想让我跟庙里的泥菩萨似的,天天看着几盘贡品不说话吗?

  一家好好的企业,竟然出了侵吞国有财产的大案这么严重的问题,你们不让我插手?

  【想得美,你们也不打听打听,我以前是干什么的?】

  能力强的人,自然有着相应的傲气和脾气,牛红章在大钢厂收拾的人多了,什么厉害的牛鬼蛇神没见过,还能在李野这个小毛孩子面前低头?

  空降兵落地的第一仗很重要,不能太硬,但也绝对不能太怂,要不然以后大家都不把你当回事儿。

  有些个空降兵还会在第一时间故意找点小矛盾小冲突试探一下自己的权威呢!

  所以牛红章没有被李野怼住,而是似笑非笑的道:“那么李野同志就给大家汇报一下五十铃发动机的研发情况吧!

  据我所知这项研究是总厂跟你们一分厂合作的,跟那什么海外借款人可没关系了吧?”

  李野缓缓点头道:“我们确实从总厂接手了4JB系列发动机的仿制工作,前后投入了七十余名技术人员进行攻关,

  经过半年的分析研究,已经确定了初步的仿制计划,预计在一年内试制样机,两到三年之内量产上市.”

  李野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习惯性的把预定时间都说长了一点,比如样机已经快要试制了,最多半年就可以出成果,量产上市估计也用不了两年时间。

  因为上辈子的时候,李野经历过几任“蛮不讲理”的领导,不管你汇报成果的时候多么合理,他们都会压榨你的进度,你说十八天,他给你十五天,你说十五天,他又给你改成十二天,比周扒皮还狠。

  只是等李野说完才反应过来这是八十年代,国营企业也不是资本家的血汗工厂。

  但是李野刚刚说完,牛红章就一声断喝把李野给震懵了。

  “不行,两三年时间太长了,国家从八四年引进技术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年,你们怎么还在原地踏步?连个样机都看不见影子?

  国家花费了那么多的外汇引进技术,你们竟然四年没有动静?然后又贪多嚼不烂的引进了另外两个项目?”

  李野赶紧打断道:“这个我要解释一下,我们是从今年春天才接手发动机研制的.”

  牛红章大手一挥,不容辩驳的道:“你不要说什么客观原因,我已经确定过了,赣省那边跟你们同时引进技术,现在已经出了产品你们必须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克服困难,在半年内追上甚至超过赣省.”

  李野看着严肃认真、铿锵有力的牛红章,恍然间好似融入了某些时代战争片。

  【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XX,要是两个小时之内你攻不下山头,老子毙了你!】

  你咋比我前面那些老板还狠嘞~

第981章 你是“带资进组”吗?

  李野上辈子的时候,听说过一个“领导幸福值”排行表,是一群打工狗闲来无事各种吐槽玩笑排出来的,具体就是在哪一类领导手下干活的幸福值更高。

  总体来说,在男领导手下干活比女领导略好一点(都市特种兵以及有特殊能力和非分之想的除外,)在天龙人手下卖命比平民选手稍强一些。

  如果细分来说的话,等待退休的男领导,或者犯了错误翻身无望的男领导,几乎就是天堂模式,因为他基本上不管你,你爱怎么撒欢怎么撒欢,爱怎么摸鱼怎么摸鱼。

  而那些到点就提,不需什么成绩的强壮天龙人算是幸福模式,因为你就算给他捅点小篓子,对他的仕途也没多大影响,他最多骂你两句,不会往死里整你。

  而那些胸无大志的小天龙人也能凑合,反正他没什么大志向,无欲则刚,谁惹他他怼谁,有些不错的还会护短。

  而如果你摊上了一个小镇做题家出身,又有上进心的领导,或者那些妄图超越父辈小天龙人.

  那就别把自己当人了,拉磨的驴休息了你替它接着拉,驴歇磨不歇。

  要是你犯了点小错,影响了你家老大的前程,整个磨盘都能夯在你身上,保准让你脑袋开花五体投地哀呼求饶。

  如果你要是投到了更年期领导的门下要么回家多练毛笔字——耗子尾汁、自求多福、菩萨保佑,要么就练好金刚钻,干出的活儿比任何人都好,让她无可挑剔倍感满意。

  而现在李野看着义正严词的牛红章,好似看到一只拉磨的驴正在冲着自己抛媚眼儿。

  【小哥,快点上套,体验一下拉磨的乐趣哦!】

  我拉你妹!

  虽然李野已经确定牛红章就是倒数第二有上进心的那种领导,但问题李野是“到点就提、不到点也能提”的那种半仙啊!

  你想逼着我拉磨?我所有上进的动力都来自我自己,还用你逼?

  李野嘬了嘬牙花子,很为难的道:“我们也是想加快速度的,但是我们预算有限,只能用各种节省的办法来研究,

  如果牛书记能给我们拉个一两千万的研究资金过来,那么我们的研究速度一定会加快很多。”

  “.”

  会议室内安静了,好几个表情控制能力不行的人,开始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尖,因为他们害怕自己憋不住笑,导致新官上任的牛红章把火喷到自己头上。

  李野的话再明白不过——你带资进组你是大爷,你光耍嘴皮子就负责旁白吧!

  这倒不是李野“一切向钱看”,说实话,喊口号拼精神,确实有一定的效果,李野也相信精神和意志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就比如赣省的江铃,就在相对艰难的条件下,把五十铃的4JB1发动机仿制成功,而且最后青出于蓝。而同时期国内其他几家引进技术的厂家,最后全都放弃了。

  但一分厂不是没有碰到江铃那样的技术团队嘛!

  这就跟“别人高考七百分,你凭什么四百五”一个道理。

  所以李野才在一分厂采用了双管齐下的策略,而且用实际效果证明了这种策略的优越性。

  一分厂那些技术人员的干劲为什么那么足啊?

  一部分是集体荣誉感作祟,另外就福利待遇在支撑。

首节 上一节 942/12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律师兼职做媒婆,全网杀疯了

下一篇:娱乐:手撕芭藜世家,杨蜜嗨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