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与天仙一起生活的日子 第181节
倒是2000年往后,相对显得势弱了一些。
原时空里,港岛电影《伊莎贝拉》获得了金熊和音乐两项提名,最终拿下了最佳电影音乐银熊奖。
很巧的是,这部电影的主角也是一条狗。
而这部电影的质量和《茜茜的狗》差的太多了,完全没有任何可比性。
因为《茜茜的狗》的横空出现,这部电影连两项提名都没有再获得,甚至都没能来柏林参加展映。
也就是说,现在有资格竞争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各类奖项的华夏电影,就只剩下《茜茜的狗》而已。
再来看原时空里,2006年柏林电影节的获奖信息。
主竞赛单元:
最佳影片金熊奖:《格巴维察》,导演亚斯米拉·兹巴尼奇,制片地区为奥地利、波黑、德国、克罗地亚。
评审团大奖银熊奖:《肥皂》,导演佩妮莱·菲舍尔,丹麦/瑞典;《越位》,导演贾法尔·帕纳希,伊朗。
最佳导演银熊奖:《关塔纳摩之路》,导演迈克尔·温特伯顿、马特·怀特克鲁斯,英国。
最佳男演员银熊奖:莫里兹·布雷多,《基本粒子》,德国。
最佳女演员银熊奖:桑德拉·惠勒,《安魂曲》,德国。
最佳电影音乐银熊奖:金培达,《伊莎贝拉》,华夏港岛。
杰出艺术成就银熊奖:《自由意志》,导演马蒂亚斯·格拉斯纳,德国。
最佳电影处女作奖:《肥皂》,导演佩妮莱·菲舍尔,丹麦/瑞典。
阿尔弗莱德奖(敢斗奖):《守护者》,导演罗德里戈·莫雷诺,阿根廷/西班牙/德国。
最佳影片金熊奖(短片):《Never Like The First Time》,导演Jonas Odell。
评审团大奖银熊奖(短片):《Penpusher》,导演纪尧姆·马丁内兹;《梦幻天堂》,导演简·凯斯特。
特别关注奖:《The Day I Died》,导演Maryam Keshavarz。
荣誉金熊奖(终身成就奖):伊万·麦克兰、安杰伊·瓦伊达。
此外,还有全景单元,就不一一罗列了。
从数据分析来看,亚洲地区的电影占比极低,主要是欧洲电影,以及德国本国的电影居多。
21世纪初,柏林国际电影节已与戛纳、威尼斯等电影节并称欧洲三大电影节,并致力于成为最主要的国际电影节。
有巨大影响力的国家来参加电影节,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考虑,只要不是太烂,能有看点,电影节方面总会想方设法的给上一个奖。
所以,某段时期的华夏电影人才会那么积极地参与各大电影节。
因为,这不仅是华夏电影需要这些国际电影节的荣誉。
同样的,这些国际电影节也迫切地希望华夏电影来参与他们的电影节。
只有这样的双向奔赴,才能双方获益,各自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更何况,胡小北还投了800万软妹币的宣传推广费用。
所以,柏林电影节的三个奖项,他们最少也要拿一个。
当然,运气好的话,拿两三个也是有可能的。
在胡小北的设想中,如果最佳音乐奖和最佳女演员都没有拿到的话。
那么,《茜茜的狗》势必能拿到最佳影片金熊奖。
如果拿了最差的音乐奖,那么安小茜起码可以拿下一个最佳女演员奖。
胡小北对于拿柏林金熊奖,并没有什么执念和野心。
与之相比,他更希望安小茜能拿到柏林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奖。
PS:对于有没有提名一事,在249-250两章作家的话里有说明。
比起人云亦云,我更相信自己查资料总结分析的结果。
第250章 闭幕
要知道,20岁以前拿到三大国际电影节最佳演员奖的华夏演员,至今为止只有夏雨一人。
在1994年,他凭借《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出色表演,获得了第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当时还不到18岁。
至此以后,却再没有一部拿得出手的电影。
换句话说,他完全是被张麻子给扛上去拿的影帝奖。
此外,张曼玉是获得三大电影节奖数量最多的华人演员。
其中,《阮玲玉》斩获柏林影后一次,《清洁》斩获戛纳影后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张曼玉还是第一位柏林电影节华人影后。
而且还是最年轻的柏林华人影后(PS:当年只有28岁),同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戛纳华语影后。
如果今年安小茜能拿到柏林最佳女演员奖。
那么她将成为自张曼玉、萧芳芳之后,第三位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的华夏女演员。
也将成为有史以来,华夏最年轻的国际电影节影后,以及柏林电影节近二十年来最年轻的影后。
(PS:夏洛特·瓦兰椎在1986年凭借《红色接吻》获得第3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女演员,当时年仅17岁。)
此事,对于安小茜和柏林电影节而言,双方都是乐见其成的。
除了来自英国的评审会主席女演员夏洛特·兰普林外,电影节评审团成员还有7个人。
分别是:美国先锋艺术家/导演马修·巴尼、阿三国制片人/导演亚什·绍普拉、荷兰女导演玛琳·格里斯、波兰摄影师詹努兹·卡明斯基、棒子国女演员李英爱、德国男演员阿明·米勒·斯塔尔、好莱坞制片人弗莱德·鲁斯。
毫无疑问,阿三国、棒子国大概率是不会给《茜茜的狗》投票的,具体原因也不必阐述。
美国人态度不明,且随意性太大,却是不怎么好判断。
至于来自欧洲的评审团成员,以《茜茜的狗》的质量和各类宣传推广,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当然,也不是说一定,投不投票还得看评审团成员们的个人喜好。
在确定了自身拥有着足够优势的情况下,胡小北还是选择了以堂皇大势压境,也为此下足了本钱。
毕竟,这些电影节的奖项每一年都可以冲击。
可18岁的三大国际电影节影后,一辈子就只能有这么一次机会……
2月17日,午后的阳光慵懒地投洒在酒店房间的窗台上。(PS:老是写阳光透过XX洒、钻、透进来,我都写腻了!奈何不喜欢动脑筋写景,还是继续凑合着用吧!)
突然,手机铃声打破了房间内的宁静。
胡小北微微皱眉,拿起手机,看到是柏林当地的号码,眼神瞬间亮了起来。
他迅速接起电话,操着一口流利的德语,语气沉稳地说道:“Hallo! Ich bin Hu Xiaobei。”(你好!我是胡小北。)
电话那头传来官方人员热情的声音:“Herr Hu Xiaobei, wir laden Sie und Frau An herzlich ein, an der Award-Zeremonie am Ende der Berliner Filmfestspiele morgen teilzunehmen……”(胡小北先生,我们诚挚邀请您和安小姐参加明天的柏林电影节闭幕式颁奖典礼……)
胡小北嘴角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淡淡说道:“Vielen Dank!Wir werden sicher pünktlich erscheinen。”(谢谢!我们一定会准时参加。)
挂掉电话后,他开始分析起相关事宜,估算着大致的获奖情况。
直到听见安小茜房内传来起床的动静,又耐着性子等了一会儿。
这才缓步来到安小茜的房间门口,轻轻敲了敲门:“茜茜,开门,有好消息。”
刚午休好的安小茜打开房门,惺忪的睡眼中带着一丝疑惑:“怎么了,是做了什么好吃的?”
胡小北帮她轻轻捋了捋稍显凌乱的秀发,眸中满是温柔,低声说道:“茜茜,我们被邀请参加明天的闭幕式颁奖典礼了。”
安小茜瞬间来了精神,眼睛睁得大大的,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真的吗?太好了!”
一般来说,在这个时候接到电影节官方电话通知,很大概率是要有所收获了。
至于为什么这么说,那是因为胡小北看过的华娱小说,好像都是这么写的……
2006年2月18日,晚上7点,柏林电影节闭幕式现场热闹非凡。(PS:北京时间是2月19日凌晨2点)
湛蓝天空下,月光为Berlinale Palast镀上了银边,与周围欧式建筑相映成趣,满是热烈的节日氛围。
胡小北还是穿着开幕式的那套素色深衣,身姿笔挺,气质沉稳,举手投足间尽显绅士风度。
他看了看正努力平复心情,调整呼吸的安小茜,低声打趣道:“别紧张,茜茜,大胆地往前走,莫回头,今天你就是红毯上最靓的崽。”
安小茜娇嗔似的白了他一眼,抬手就要去捶他,可又想到这是红毯现场,只能很是淑女的改为轻轻挽着他的胳膊。
如今的安小茜,经开幕式和展映期的密集新闻报道,一言一行已备受瞩目,早就不是之前的小透明了。
她穿着一套明艳动人的齐胸大袖衫汉服,整套汉服都采用了最上等的白色纱质锦缎。
上襦绣着栩栩如生的凤凰图案,每一根羽毛都用金色丝线细细勾勒,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仿佛随时都会振翅高飞。
下裙绣着朵朵粉色的牡丹花纹,细腻的针法让花朵显得娇艳欲滴,美不胜收。
腰间系着一条宽宽的金色腰带,上面镶嵌着璀璨的宝石,更衬得她腰肢纤细,宛如弱柳扶风。
大袖衫的袖口宽大飘逸,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摆动,仿佛流动的云霞,仙气十足。
两人一踏上红毯,现场瞬间沸腾。媒体们早已等候多时,镜头齐刷刷对准他们,快门声接连不断。
刹那间,周围的闪光灯如汹涌的潮水般疯狂闪烁。
此起彼伏的“咔嚓”声不绝于耳,仿佛是在奏响一曲热烈的欢迎交响乐。
人群中开始爆发出阵阵惊叹声和赞美声,大家的目光都被安小茜所吸引,再也无法移开。
安小茜微微扬起下巴,脸上洋溢着自信而迷人的微笑,眼神明亮而坚定。
她的每一步都走得轻盈而优雅,仿佛是在云端漫步的仙子。
她的裙摆随着步伐轻轻摇曳,灵动得犹如翩翩起舞的彩蝶,散发着东方古典美人独有的韵味。
她时而轻轻转头,向周围的观众挥手致意,时而与胡小北相视一笑,甜蜜的互动羡煞旁人。
胡小北步伐稳健,他一边走,一边礼貌而谦逊地朝着四周的人群挥手致意,始终是一副检阅模样。
“我的天呐,cici实在是太漂亮了,还有这套服装,穿在她身上简直是美到让人窒息!”
一位女记者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手中的相机一刻不停地疯狂按动着快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
“这东方服饰的设计简直太美了!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无疑是时尚界值得挖掘的瑰宝!”
上一篇:全职法师:巨龙之巢,龙族共主!
下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