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与天仙一起生活的日子 第220节
此外,影片的画面、配乐,以及对东方文化的细腻呈现也备受赞誉。
在良好的口碑推动下,北美第二周票房虽环比下跌40%,仍达到了0.75亿美元。
许多观众被影片深深吸引,选择二刷、三刷,还有不少人自发在社交媒体上宣传,使得电影的热度居高不下。
这一周,大量家庭观众走进影院,《花木兰》成了热门观影选择,也成功带动了周边玩偶、服饰、原声大碟等产品的销售。
《花木兰》在欧洲地区的首周票房收获了9000万美元。
独特的东方故事、精美的画面,以及安小茜的出色表演,吸引了众多欧洲观众。
特别是在英国、高卢鸡、德国等国家,电影排片率高,观众反响热烈,很多场次座无虚席。
即便如此,等到第二周时,欧洲地区票房还是环比下跌了45%,收获4950万美元票房。
因为前期宣传和安小茜的强大人气,影片在华夏市场有了不错的开场,内地首周票房超过了1800万美元。
观众对这部安小茜重新演绎的花木兰故事很感兴趣,影院排片也非常积极配合,许多一线城市的黄金场次早早售罄。
到了第二周,华夏地区票房环比下跌40%,勉强达到了1080万美元。
随着口碑在全球范围内发酵,《花木兰》在第三周依然保持势头。
北美票房收获0.6亿美元(环比下跌20%),虽较第二周有所下滑,但跌幅还算在合理范围内。
这也显示出了《花木兰》强大的续航能力,比起上个月的《谍影重重3》来说,却是好上不少。
欧洲地区票房环比下跌30%,达到了3465万美元。
华夏地区票房环比下跌30%,收获756万美元,全球其他地区票房虽有下滑,可也一直保持着稳步的增长。
第四周,北美票房仅有0.4亿美元,环比下跌33%,欧洲票房2425.5万美元,环比下跌30%,华夏票房529万美元,环比下跌30%。
此时,新上映的几部大片对《花木兰》的排片和票房造成了一定冲击,但它凭借稳定的口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占据一席之地。
到了第五周及以后,《花木兰》在全球各地陆续下映,后续票房和其它地区总票房加起来,合计收获2.85亿美元票房。
最终,这部投资超一亿美元,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电影,以8.25亿美元的票房成绩,成为了2007年全球电影市场的爆款。(PS:实际投资7000万美元)
这也让安小茜和胡小北在好莱坞成功站稳了脚跟,未来也有着和好莱坞开启更多合作的可能。
美国电影行业中,影院分成比例大概在50%-60%左右。
假设按55%计算,电影总票房8.25亿美元,扣除影院分成后剩余金额为3.71亿美元。
此外,还需要扣除宣发费用约5000万美元左右。
胡小北和安小茜占制片方整体收益的30%,也就意味着他们能到手的金额为0.96亿美元,比10%总票房要高些。
表面上看起来这30%的收益相当不错,可若是按早前的投资来算的话,30%的份额最低价值3000万美元。
也就是说,还需要减去3000万美元的投入成本才对。
虽然,他们是以导演、演员的身份算作份额,可也算是一种投入。
这么算起来,这30%份额的真正纯收益只有6600万美元才对。
然而,可不要忘了当时签署的合同时,还有《花木兰》周边收益的10%。
这是一个长期稳定的流水收入,不好直接计算。
不过,一般来说,在美国这种成熟的电影市场,电影衍生品收入通常占电影总收入的70%左右。
对于迪士尼这样的巨头而言,其热门电影的周边产品收入更是可观。
比如《冰雪奇缘》系列,衍生品销售在总营收中占比超过80%,注意这里说的是总营收,而不是电影票房总收入,两者差别很大。
也就是说,《花木兰》的周边大概还能有6亿美元左右的保底收益。
而胡小北和安小茜则可以通过周边二度获益,断断续续大概能有个6000万美元的样子。
若是将《花木兰》的收益全部计算在内,两人合计可获总收益约为1.6亿美元左右。
以美国影视行业的情况,票房收入大概需要3-6个月的时间,才会进行分账。
迪士尼的周边收益就更不用说了,细水慢流急不来。
此时,胡小北已拍摄过三部文艺片,一部商业片,总共四部电影。
《茜茜的狗》华夏票房1.15亿软妹币,全球总票房超过了0.625亿美元。
《成为自己》华夏票房1.52亿软妹币,全球票房1.1亿美元。
《青春》华夏票房1.68亿软妹币,全球票房1.21亿美元,三部文艺片电影合计2.575亿美元。
《花木兰》华夏票房3.36亿软妹币,全球票房8.25亿美元,四部电影全球总票房合计10.825亿美元。
凭借这三部文艺片,胡小北和安小茜横扫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拿奖拿到手软。
凭借一部商业片,胡小北和安小茜更是在好莱坞成功立足,双双迈入十亿美元票房俱乐部。
要知道房龙和李连结在好莱坞奋斗了这么多年,所有电影加起来的总票房才勉强在十亿美元左右。
据统计,2008年以前,房龙在好莱坞的全球票房总计约13.31亿美元,李连结约为9.36亿美元。
当然,若是算上在华夏拍摄的影片票房,那么2008年以前,两人的全球总票房则分别约为18.3亿美元和11.3亿美元。
这可是他们奋斗了一辈子才取得的成绩,与胡小北和安小茜凭借单部商业片取得的成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很多事情不能这么直白的去计算,年代不同,票房也不同。
再过些年,华夏随便拍部电影都有可能过亿,甚至过十亿软妹币。
但是这些导演、这些演员,真的比以前的演员要更好、更强吗?
现在的华夏电影,能进亿元票房俱乐部的导演和演员就是票房的有力保证。
以后那些动不动几十亿、上百亿的导演和演员,又真的有几个人能扛得动票房?
就拿2010年上映的《人在囧途》来说,投资700万软妹币,总票房差不多是5000万元左右。
而作为这部剧的续作《泰囧》,在2012年上映,投资7000万软妹币,总票房12.7亿软妹币。
十倍的投资,二十五倍的票房。
可两部电影的质量,真的有这么大的差别吗?
不见得吧!
此外还有《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这两部电影也是一样。
很明显都是前者投资更小更优秀,而后者投资更大却达不到前者搞笑的水准。
可票房呢?
后者那可真是远超前者!
第307章 冰雪奇缘
本来在八月底的时候,胡小北三人就已经计划启程回国。
然而,随着《花木兰》在全球市场票房大卖,以及《归途》第一季的热播,两人还是应迪士尼之邀多停留了些天。
一方面,是抓住热度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花木兰》的全球票房。
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借此机会扩大安小茜在美国的影响力,为冲击奥斯卡奖项创造有利条件。
这段时间里,胡小北虽会全程陪同安小茜参与各类节目宣传,但大多时候都低调地坐在台下,因为他并不喜欢接受媒体采访。
即便如此,电视台还是会巧妙地捕捉镜头,时不时地将画面切换到他的身上。
密集的宣传过后,胡小北三人又被迪士尼盛情邀请去了他们的总部。
在那里,他们不仅参观了迪士尼经典动画的创作手稿展览、沉浸式主题乐园项目的创意设计。
还深入影视后期制作中心,近距离观摩了特效合成、动作捕捉等前沿技术的实际应用流程,详细了解了迪士尼在影视工业化生产体系中的创新经验。
迪士尼此举,一来是为了展示自身的实力和底蕴,二来是为了合作新的电影项目,三来也是为了加深彼此的羁绊与后续的合作。
新电影双方已达成合作意向,只是需要筹备时间,以及看到迪士尼合作的诚意。
此外,在参观的过程中,胡小北还发现了一个颇有意思的项目——《冰雪奇缘》。
此时,《冰雪奇缘》这个项目已被搁置了很久,且还未完全成型,甚至项目名称还是《白雪皇后》。
其实,这个项目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被提起过议案,只不过因为二战的影响,以及难以将白雪皇后这一角色塑造得有血有肉,所以计划才被搁置。
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迪士尼又开始考虑将《白雪皇后》改编为动画长片。
不过,却在开发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难题,虽有顶尖艺术家参与,但进展却十分不顺。
原时空里的2009年末,《泰山》的导演克里斯·巴克开始负责这部改编自《白雪皇后》的电影项目,情况才有所转变,但此时项目仍未完全成型。
直到2010年,随着首位执导迪士尼动画电影的女性珍妮弗·李加入,以及歌曲创作人鲍比·洛佩兹和克里斯汀·安德森-洛佩兹的参与。
对影片进行了重大修改,如为白雪皇后增加了妹妹安娜,创作了歌曲《Let It Go》,才让这个项目真正走向正轨并投入制作,最终于2013年上映。
所以,此时《白雪皇后》还是一个长期冷筹备的被搁置项目。
甚至连电影名称都还要到2011年,才最终定命名为《冰雪奇缘》。
换而言之,现在所谓的《白雪皇后》与上映后的《冰雪奇缘》相差甚远,人物和剧情都不太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胡小北有动画制作公司的话,自己就可以注册剧本、卡通人物形象,直接制作电影。
有没有迪士尼参与,倒是并不怎么重要。
有鉴于此,胡小北眸光微动,不着痕迹地瞥了安小茜一眼。
安小茜敏锐地捕捉到了胡小北的目光,微微侧头,用口型无声询问“怎么了”。
胡小北轻轻摇了摇头,示意稍后再说,心中却是打消了单干的念头。
她虽满心疑惑,但还是乖巧地点点头,继续听起了工作人员的讲解。
在原时空里,安小茜就非常喜欢《冰雪奇缘》里的艾莎。
她的好友张靓音还爆料,安小茜会把自己唱的艾莎相关歌曲录下来发给她,让她帮忙修修音。
此外,《冰雪奇缘》的主题曲《Let It Go》还是安小茜在KTV的保留曲目,并表示最希望木兰可以和艾莎公主同框。
胡小北知晓迪士尼此次邀请的深意,也明白《白雪皇后》这个项目背后潜藏的巨大价值。
他端起咖啡,轻轻抿了一口,看似随意地开口:“我注意到《白雪皇后》这个项目,其实安徒生童话的故事内核很有挖掘的潜力。
不过看目前的进展,似乎你们遇到了些瓶颈?”
上一篇:全职法师:巨龙之巢,龙族共主!
下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