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265节
其他人也纷纷开口打招呼。
实验虽然进展不顺,但这其实才是常态,众人的心态都放得很平。
倒是李暮愣了愣,一时没反应过来。
不过一想到刚刚蒋南英所说的上万次实验,他很快便知道了原因。
——失败才是科研工作的常态。
给众人一一回了招呼,李暮才看向笑吟吟的彭时录,道:“彭所长,我刚刚看了您的实验,想上手试试,您觉得可以吗?”
直接拿出配方,显然不行,不过“碰巧”找对一两处配比比例,也很合理吧。
“可以,这有什么,老蒋,快,再准备一份实验材料!”彭时录当即道。
其他原本要离开的专家和教授们,听到这话,也纷纷地停下了脚步,看向李暮。
他们知道李暮的理论能力十分强悍,但来了原子能动力研究所那么久,除了指导之外,还真没见过他上手实验。
如今有机会,当然要见识见识。
众人笑道:“李顾问,我们学习学习,您不介意吧?”
……
实验室内。
李暮准备好实验用具,然后开始准备前提同业,将氯化亚铁和氯化铁以近于1:2的比例混合。
1:2这个比例,是获得理想的磁性纳米颗粒所采用的的关键参数。
为了避免一次直接成功,所以他使用的是近于。
随后,控制温度和PH值条件,资料中的的数据分别是55℃~60℃和9,他把这两个数字往上稍稍提升一些,然后加入过量的氨水和NaOH溶液,开始高速搅拌。
……
如果说彭时录做实验给人的感觉是沉稳、可靠的话,那么李暮的实验,全程给人的感觉就是精准而又迅速,带着一种行云流水的美感。
从开始实验,到最后的磁流体形成,机会没有一刻的停顿,让人目不暇接。
直到最后,李暮开始清理实验用具,他们才回过神来,看向制备完成的磁流体,神色各异。
经验告诉他们,这不可能是一次成功的实验。
可感觉上,他们又觉得,好像能成功。
彭时录看了看李暮一眼,想了想,道:“我来进行检测吧,看看效果怎么样。”
说罢,他便走上前,再次使用显微镜观察。
只是刚刚看了一眼,他就忍不住发出“咦~”的一声惊呼,连忙调整物镜和目镜,以便更加细致地对磁流体进行检测。
过了许久,彭时录才抬起头,感叹道:“不愧是李顾问,仅仅一次实验,成果就远超我们前面一百多次。”
“虽然还没有完全成功,但这次的成品数据,具备很高的参考价值。”
“在这个数据拟定一个范围区间,然后进行实验,我估计,用不了多少次,就能找到最合适的比例。”
第219章 您做的什么实验,比磁流体推进器还重要?
听到他的答案,实验室内的众人不由一阵讶然,看向李暮的目光更是满含不可思议。
年纪轻轻,理论研究厉害就罢了,连实验时的运气也那么离谱?
材料类实验,本来就是运气占据一半以上的成功要素!
“我只是根据大家之前的实验数据,然后结合理论,推演出了一个我认为正确的数字,再加上运气很不错才能将实验推进一步。
“同时,没有大家前面的努力,我就算运气好也没好到瞎蒙都能推进实验进程的地步。”李暮笑着道。
彭时录道:“那也很难得了,仅凭这些数据,就能分析出近乎成功的比例!何况,运气在科研中,很多时候是决定性因素啊!”
“确实如此,仅仅一百九十八次的数据你就有这么好的效果,要是给你一千次,我看直接一步到位也不是不可能哟!”一旁的副所长蒋南英跟着开口夸赞道。
其他的专家和教授,也纷纷开口附和夸赞,佩服不已。
李暮无奈道:“彭所长,蒋所长,你们过奖了,我只是运气好了一点而已。”
他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
不过好在,仅仅只是一次出手,不会引起什么怀疑,而且还可以推说是运气好。
科学实验这个东西,运气有时候确实很重要。
有的做了一万次、十万次实验,才摸到了成功的大门,但有的仅仅用了一百次便直接成功,真的没办法用常理解释。
……
随后,因为李暮的实验样品效果表现极佳,在记录完他给的数据后,彭时录有让人使用古埃磁甜品和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对制备的磁流体进行更深一步的性能测试。
最后的结果,无论是稳定性、磁性能、粒径分布,还是流变性能,数据都相当的不错。
这无疑让众人更加振奋,撸起袖子,继续埋头实验。
甚而还想邀请李暮一同参加,不过自然是被他以时间紧张的理由拒绝。
少不得有人问:“李顾问,您做的什么实验,比磁流体推进器还重要?”
李暮自然不能解释,只能笑笑不说话,众人见状,也马上明白过来。
“好了,李顾问兼职多家研究所的工作,忙一点很正常,咱们也不能强人所难不是。”彭时录打了个圆场,然后和他一起出来。
又道:
“制备磁流体这块,我看已经没有太大的问题了,接下来就是电极、液氦和液氮这三种材料的制备。”
“目前国家使用的主要是玻璃管电极,对石墨电极也有了一定的研究。”
“石墨电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耐受高温和交好的热稳定性,是一种理想的电极材料,缺点是成本比较高。”
“我们目前一致的意见是研究石墨电极,尽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它的各项性能,你觉得这个方向怎么样?”
说完这些后,彭时录忽然有点后悔,觉得不应该向李暮求问。
电极材料上,石墨电极已经是最好的选择。
李暮虽然在应用物理上理论研究的不错,但是对材料学,恐怕就是有了解,也没那么多。
要是答不上来,难免有点叫人难堪的意思。
但他只是突发奇想,觉得李暮说不定有更好的办法而已。
想到这里,他连忙道:“其实……”
“石墨电极确实不错,但我觉得还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李暮这话让彭时录刚刚要说出口的话又咽了回去。
“什么更好的选择?”他迫不及待地问道。
李暮微微沉吟,然后道:“我觉得可以采用钛材作为电极材料。”
“钛材?它的电化学性能确实不错,不过能够作为磁流体推进器的电极材料吗?”彭时录愣了愣,疑惑道。
钛材在国内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仅仅只生产出海绵钛,主要用于制成工业钛合金,在电极材料上,还没有人研究过。
李暮微微颔首,道:“我认为是可行的,只要通过表面改性自金属化,就能赋予钛材料号的导电性能。”
“等等,你先别急!”彭时录闻言,浑身一震,然后火急火燎地跑回实验室,拿来钢笔和笔记本,才继续道:“继续说,慢一点,我记下来。”
他的这副样子,让实验室里一些本来还在观看实验的专家和教授们都被吸引过来。
望着他们的所长和学生一样拿着笔和笔记本在李暮面前,所有人都不由露出惊诧之色,纷纷围了上来。
李暮也没有在意众人的围观,直接道:
“其实表面改性金属化技术已经出现了很长的时间,只是还没有想到可以在钛材方面应用而已。”
“我的想法是,经过电镀、微弧氧化、着色等步骤,先去提升钛材的粘结能力、导电性和钎焊性。”
“然后再去改善钛材表面的抗磨损、抗腐蚀、抗热冲击以及绝缘等性能……”
……
他先简略地阐述了协议爱关于钛材表面导电性材料的想法。
听着很简单,然后想要实验,却没有那么容易。
但这却丝毫不影响彭时录等人的激动。
听完后,彭时录当即道:“我这就去找材料研究所的专家和教授来验证!”
说完,他和李暮说了一声,便匆匆离开。
如果方法可行,不仅磁流体推进器的材料问题能被解决,我们国家电极材料的研究,也会前进一大步!
李暮笑了笑,应付了一会儿周围的专家和教授们好奇地询问后,也没有久留,很快又继续前往雷达研究所。
虽然计算机仿真平台还没有成功,但这并不代表着雷达研究所的研究就因此完全进行不了。
距离波门电路、单边带滤波器、主波束杂波抑制电路和检测滤波器组等的集成电路化,仅靠徐教授和陆教授显然是不够的。
李暮前去指导了一番结构设计,确保没有大方向的问题,然后才回到半导体研究所,继续计算机仿真平台和材料计算软件的设计。
这边,彭时录带着笔记,飞快赶到材料研究所,找到所长周任。
将关于通过表面改性自金属化技术制备钛材表面导电性材料的想法说完之后,后者立刻面色微变,召集所内的大量专家开展会议讨论。
经过连夜的资料分析和理论推导,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完全可行!
眼睛还带着血丝的彭时录听到结果,来不及休息片刻,便继续前往国科院,找到郭默。
听到李暮提出了有比石墨电极更加合适的电极材料制备想法,郭默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彭时录提出的原子能动力研究所和材料研究所联合研究的事情。
既然决定了要搞磁流体推进器,那就要在方方面面都做到最好。
以前他们研究采用传统机械结构动力的原子能潜艇,哪怕成功,也还是落后M帝和老大哥,顶多让他们有所忌惮,但还远不到能产生威慑的地步。
但磁流体推进器的出现,让威慑成为可能。
那么他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份威慑可能,变成现实!
……
半导体研究所。
天刚蒙蒙亮,李暮便骑着自行车来到大门口处。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