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家 第332节
学校不乏舔狗,剧组里也不乏舔狗。
金主的人,都捧着。
陈今飞也经常带着炫耀吹逼,和自己的同学,或者关系网酒局。
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对刘一菲来说,做好干女儿,美美哒,可爱哒,炫炫富,东食西宿。
她也许不理解东食西宿的意思,但是实际上就是这么做。
还从中获得好处。
她以为这些标签是她获得美好生活,周围人羡慕的关键。
很自然的,她自己不断强化这些标签。
叠甲一样越叠层数越多,也像茧子,越来越厚,把自己包裹起来。
忽然有一天。
陈今飞进局子,现实的大手把盾捏碎了,茧子也撕破了。
这种情况,沈三通自己经历过。
一般来说高中叠甲叠的厚的人,大一就会破防。
甲不是很厚的,大学毕业一年也会破防。
具体来说。
高中非常优秀,进入大学一下子发现,卧槽,高中叠的甲屌用没有。
学的好,不如混的好。
混的好,不如生的好。
有些则是大三大四找工作的时候,发现平时不如自己的,一路混着玩的室友,得到自己接触不到的好工作。
或者大学毕业一年后发现,工作表现和职务提升,没有直接关系。
没有强关联性关系。
和高中、大学时期只要学习,就有正反馈的情况完全不同。
这个时候,人就会破防。
有些破茧而出接受失败,重新调整自己。
有些就会褪化,褪到高中阶段,走不出来。
郭静明就是这种,很典型也很极端的例子。
到了大学,发现上海本地人,都他妈的炫富。
他的文笔、思维、成绩,一路读书的普通家庭孩子所依仗的东西,屌用没有。
破防了,创伤了。
搞钱搞钱搞钱。
满脑子都他妈的搞钱。
再加上相爱相杀的韩憨,没什么本事的文盲。
只因为爹牛逼,团队牛逼,一步一个台阶,越来越吊。
更会坚定郭静明搞钱的想法。
沈三通对刘一菲多了点爱惜。
沈三通怜惜道:“茜茜,以后哥哥把你捧成女王,所有人都要羡慕你。”
“让你的那些粉丝,觉得和你握手就是人生的荣耀。”
“和你牵手都是罪过,想都有罪。”
“哪怕是虚构、幻想的故事里,给你无数资源,捧你成为所谓的国际三大影后,国内三金,也不敢对你有任何亵渎。”
刘一菲很开心,也错愕:“我能做影后吗,还国际三大的影后,不可能吧?”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她也知道,能演一些主角,是之前陈干爹的钱起作用。
上过沈三通的演技课,她了解到自己业务能力确实差到了极点。
沈三通心道读书少,长句理解能力不够,听不懂话,解释道:“是一些人写本子,幻想你成为国际三大影后,明白吗,幻想。”
刘一菲这才明白了:“幻想啊,谁搞这种无聊的幻想。我才不要幻想,我做哥哥的好妹妹就好了。”
沈三通觉得不太对劲。
他的打算是,既然刘一菲茧子破了,不如把茧子消化掉。
茧子把人包裹,和外部隔绝,内外部有差距。
差距越大,破防之后,后劲越大。
把茧子内化,从包裹着身体,变成包裹心脏或者大脑。
文学一点的说法,是胸中有块垒,心中有平湖。
这样,自身和外部没有明显差异。
一开始会有痛苦,适应了之后,就不会突然破防了。
刘一菲现在给他的感觉,把破的茧子给修复了。
从叠干女儿的盾,变成叠好妹妹的盾。
又回到了粉红泡泡的环境。
经过一次破防,可能这次的茧子,会更厚。
沈三通心情挺复杂。
对刘一菲来说,这样挺好,再撕开过于残忍。
玩了电脑。
刘一菲搜索嘉和的信息,忽然兴奋喊道:“哥哥,哈哈,嘉和的股价暴跌了。”
沈三通看着掉头下落的曲线,乐了。
嘉和想晾他,两岸三地的媒体对他吃瘪很兴奋。
然而市场不买账。
开盘就是暴跌。
沈三通估计,他的另一支团队参与了砸盘。
邹文淮也可能趁着高价出了一波。
港股里面的妖怪比A股更多,什么都有。
沈三通克制住和炒股团队联系的冲动,他相信自己的团队。
各种剧本都写好了,本身筹码也多,再加上去年炒美股的经验,问题不大。
有追涨的散户就惨了,不知道这支股票的故事剧本,只能做炮灰。
第312章 不能细看(24)
王景来找沈三通。
见女伴和刘一菲走远,好奇问道:“你给邹文淮手写信,他答应见你,等你到了港岛晾了你三天,我看你一点不生气?”
王景带着任务来的。
港岛本土影视公司很紧张,也很忌惮。
沈三通哎!
伍克搏、吴语森、陈克辛,哪一个在他手里讨的好?
伍克搏这样的大水喉,差一点马上风死掉。
小道传言,和沈三通有莫大关系。
他们北上被沈三通一番敲打,猛龙变小虫。
转眼间,沈三通就要南下偷家。
沈三通笑道:“我当旅游散心,见见朋友,邹老爷子不见,那就不见。就算让我吃了闭门羹,也有他的理由。”
沈三通不着急,也不见媒体。
没事锻炼刘一菲的演技。
王景不由挑眉,要是换了内地其他人,他就信了。
可是眼前的是沈三通啊。
王景怀疑道:“你要买嘉和不会是假的吧?”
沈三通摇头否认:“比十足真金还要真。”
王景上眼药:“你别看他八十多岁,心不老。”
“95年,我与文隽、刘伟强成立“最佳拍档”电影公司。凭借一部《古惑仔之人在江湖》一炮而红。”
“嘉和找上门,沿用我在永盛时期的合作模式。”
“不仅买下了《古惑仔》的拍摄权,更投资了《风云雄霸天下》、《中华英雄》等大制作。”
“我撑起了嘉和体系下的最后荣光。”
沈三通道:“各取所需,应该合作很愉快才对?”
王景冷笑:“嘉和有老毛病,它壮大,是因为一项制度,给子公司放权,总公司投资,子公司做事,按劳分红。”
“这种模式让中小电影制作公司纷纷挂靠在嘉和旗下,成为卫星公司,把邵氏干的狼狈不堪。”
“随着嘉和壮大,开始店大欺客。经常拖欠分红,子公司甚至收不到分红。”
“与嘉和合作的子公司,基本上以闹掰收场。”
“我觉得自己特殊,老豆有几分颜面,可惜我错了,和那些小公司一样,还是分不到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