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艺术家

新时代艺术家 第645节

  沈三通:“过几天,我和几个委员会共同提案《禁止公务宴请和消费鱼翅》。”

  柴景破防了:“你不是刚说不参与社会议题吗,你批判过‘鱼翅’广告的吧?”

  沈三通笑的很开心,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保护鲨鱼本身没问题,只是藏着不好的私货。”

  “‘寇可往我亦可往’,丢失的话语权当然要抢过来。”

  专访结束。

  柴景裂开了,很不爽。

  沈三通嬉皮笑脸伸手:“柴小姐,你的采访水平很高。”

  他很爽。

  新一轮舆论风暴干扰到了他,好在他没陷进去。

  对抗和消耗,西方养殖的任务之一,被影响了,就是上当。

  老实干自己的事,看这帮人去死才是正经。

  还是那句话,目标已定,大踏步排除万难坚定向前。

  殖畜围攻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第547章 疯了!

  3月1日。

  周日九点半。

  《面对面》节目经过剪辑后对外播出,引发强烈反响。

  节目播出和剪辑方式和沈三通团队沟通过,得到了许可。

  现在,沈三通有这个影响力,让央视照顾他的想法。

  国内电影票房五十八亿,加上海外票房,总票房六十多亿。

  电影生涯总票房九亿多美元。

  沈三通的电影之路,类似斯皮尔伯格的路线。

  捕捉社会意识,不要求一部戏十全十美,而是每部戏保持品质,七八分左右,“良好”水平。

  沈三通本身是影视公司老板,遇到了东大电影市场高速成长期,爆发期,使得沈三通电影模式和一般导演模式不同,一年能生产两部戏。

  从不担心失败。

  没有竞品。

  长期内外勾结各种PUA,内核自信、自尊、自爱的电影,除了沈三通和他主控的,别无分号。

  票房大爆不好说,收回成本不难。

  主题找不到“自疑、自恨、自残、自杀”的调调,观众自动给沈三通电影加一分。

  这一分不多,但刚好从稳定七分提升到稳定八分,“良好”到“优秀”。

  一部“优秀”品质的电影,威力已经不俗。

  而随着一部接着一部,滚雪球一般,影响力更是惊人。

  金字招牌。

  沈三通在观众心里,已经是电影之王。

  电影声望+10!

  对他的电影,观众比较宽容。

  口碑累计形成了滤镜,电影评价提一个品阶,哪怕只是“及格”的电影,在电影市场也能获得“良好”反馈。

  这次采访,沈三通对卡梅隆《阿凡达》的评价,引爆了舆论场。

  《盗梦》还在热映,《阿凡达》也没下画。

  正常观众从沈三通给出的角度,再去审视《阿凡达》。

  不看不知道,一看,哎,发现沈三通说的有道理!

  不过,一些殖畜破防了。

  不是一般的破防。

  沈三通否定了小咪的历史,是在刨灯塔的根。

  公关部门主管汇报道:“一些文学教授、历史专家、电影学者、金融经济领域、传媒领域,跳的非常高,说什么的都有。”

  沈三通无所谓:“他们越急,越说明我说的对!”

  主管提醒:“‘卫国’这个词被污名化了。”

  沈三通赶苍蝇一样:“不用管这些,以后公关部门配合公司战略,转换工作方式,要有进攻性,服务于我们的标准。”

  “卫国”,《盗梦》的主角名,成为了和“战狼”类似的词汇,开始替代愤青、五毛。

  “卫国”的污名化路径,还是那一套。

  阵地在天涯国际版,先有人贬义使用“卫国”指责和公知战斗的人。

  第一波污名化完成后,公知转载使用这个用法。

  接下来,不出意外一些媒体假装中性采用,其实将“卫国”污名化词意推广出去,再和公知来一波互动,把这个词弄脏。

  天涯国际版,是公知重灾区,不过也有人和公知战斗。

  沈三通看公知跳脚,完全当看傻狗。

  公知鬼哭狼嚎,说明做对了。

  沈三通要着手塑造自己的标准。

  精力消耗在养殖宠物身上,才是错。

  公关主管离开,助理汇报:“《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剪完了。”

  沈三通随便看了眼:“给对应投资额度的资源,按照正常流程走。”

  助理感到意外,沈三通做事方式有所改变,需要适应新的方式。

  未来。

  沈三通把重点放在构建公司机制,和做好自己的事。

  既不受外部杂音影响,也不在别人身上多管闲事。

  有些事,是非常复杂的,一个简单的模型无法解释。

  不是朋友的朋友就是朋友,也不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有可能是敌人的敌人还是敌人,也有可能敌人的朋友反而是朋友。

  就说棒子女星的境遇,idol也好,演员也罢,有历史问题,也有现在问题,还有宗教问题,有经济,也有政治,有外部,也有内部的。

  沈三通反思,他之前有点圣母了。

  最近有一件事,关于棒子女星,陈凯各的《赵氏孤儿》闹出风波。

  凯子哥新作《赵氏孤儿》即将于3月中旬开机,电影尚未开拍波澜起伏。

  原本已经确认出演该片的棒子女星宋慧乔,通过经纪公司对外宣布从未受到剧组邀约,也从未见过导演本人。

  嘱咐棒子媒体在转载新闻时谨慎,因为东大炒作新闻猖獗。

  星美影业董事长谭洪采访澄清:“本来是极正常的演员更换,但对方竟然颠倒事实真相,并对整个东大媒体和电影宣传方式横加指责,就得说两句了。”

  “如果说当时宋小姐方面不是那么有诚意,三番五次地表示很想演,凯歌导演也不会见她。后来由于在合约细节上双方没谈拢,就应做罢,怎么能说没见过导演呢?”

  谭洪认为这是对剧组的极大不尊重,并反问:“难道这世界有两个宋慧乔,难道我们见的是克隆宋慧乔?”

  至于为什么双方没有达成合作,谭洪表示:“牌太大了,伺候不起。”

  宋慧乔本身遭遇,也很悲惨,她只是活了下来。

  但《赵氏孤儿》这档子事完全是莫名其妙。

  充分显示出棒子明星自卑又张狂,可怜又可恨。

  因为自卑,所以别样的张狂。

  和张娜拉说“没钱来东大”一样。

  沈三通知道宋慧乔背后有人,港岛那边的,以后应该会有港岛资源。

  牵线搭桥见了陈凯各,已经几次进京。

  没得到角色,感觉丢了面子,没法在国内交代,所以踩了陈凯各。

  说真的,陈凯各这个咖位的导演,在棒子找不到匹配的。

  棒子整体精神比较错乱,在女星和女团方面尤为如此。

  棒子诸多女团有一个相似的特点,魅男且厌男。

  有点反直觉。

  棒子女团最核心的受众其实不是男性,而是女性。

  她们在演出中塑造的形象,是“姐又酷又帅又美又性感,但姐对你(男人)不屑一顾,但是又因为姐又酷又帅又美又性感,所以你(男人)必须喜欢姐”。

  她们必须要在穿着打扮以及舞蹈动作上魅男,因为不这么做无法证明她们“又酷又帅又美又性感”。

  但她们在一些细节上又得厌男,因为她们的衣食父母是姐妹。

  其实棒子女团整体上是棒子女性的意识投射,和一些玩女权什么的精神状态挺像的。

  需要用魅男来证明自己的魅力,又要表现出对男人不屑一顾(厌男)来确立自己的地位。

  日后管这个叫“独立女性”,但实际上无论是厌男还是魅男,都还是在绕着男人打转。

  宋慧乔、张娜拉这类棒子女星也是这个调性。

  一方面很需要东大市场,另一方面又是“姐牛逼来内娱是内娱的荣幸”。

  不只是女星,男星也是这样。

  也是棒子民族性的一部分。

首节 上一节 645/8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娱乐:送快递从女明星的绯闻男友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