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家 第680节
沈三通再看2010,发现这个世界和以后没什么区别。
不出意外,为了转移内部矛盾,小咪会加大煽风点火,带来无尽动荡。
唯一的不同,越往后东大实力越强,让更多敢怒不敢言的有底气做斗争。
人类之光当之无愧!
理中客发布了年终视频——《合订本2010》。
视频里总结了最近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合订本,尤其是天涯一些帖子,包括能否超过本子。
无数回旋镖飞了回来。
最让殖畜破防的是视频结尾:“咪国霸气小护照,德国良心下水道,全民医疗索马里,毛子白送房一套,阿三恒河有疗效,本子夏令营呱呱叫,渴了就喝马桶水,被泼咖啡撒切尔,运输队长诺曼底逞英豪,舌尖韩国很美妙,英国美食就是好,喜迎民主易拉罐,发汗自由炮火少。二毛个个有选票,不丹生活质量高,没有澳洲苍蝇采蜜我不服。若问全球哪里差,最大输家我天朝。”
理中客全网有百万粉丝,都知道和沈三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视频一发布,立刻引得网友热议。
【正在代英留学,殖畜能不能吹点好的?吹代英美食,那是噩梦!仰望天空JPG。】
【马桶水认真的吗?谁会用夜壶喝水?恶心!】
【哈哈哈,太快乐了!80后基本都听过这些故事吧?】
【我90后也见过,一半老师讲了,一半自己在故事会意林里看的。上学不喜欢学课本,就喜欢课外书,这些故事我耳熟能详的。】
网友的狂欢,一些人身上长了蛆一样。
沈三通你罪大恶极!
不允许翻旧账!
那是启蒙,不是宏大叙事!
沈三通发博道:“不能只在对你有利的时候,才宏大叙事!”
也是沈三通的一个发现,殖畜其实很爱宏大叙事,小咪麻雀、本子马桶水这些就是宏大叙事,张口就是外国多多好,叙事主体是西方。
当没法垄断话语权了,喊出不要宏大叙事,其实不是不要宏大叙事,而是不要叙事东方。
第565章 真成三通大帝了!
五毛、网评员、在押犯、官奴、太监.
沈三通再一次背上各种标签。
不过他炸粪习惯了,主打炸完就跑,从不回头。
年终、年初最忙,公司的会、官方的会.各种会议。
分析研判形势是虚的,关键还是落实。
三通娱乐10年全面爆发,但沈三通依然不满意。
他心中的理想文化市场,是后世的网文市场。
玄幻、仙侠、武侠、科幻、无限、都市、历史、悬疑、轻小说等等,品类多样。
每一个频道下面,还有细分。
玄幻有东方玄幻、高武世界、异世大陆、王朝争霸等更细分的子品类。
沈三通不会简单混为一谈,电影市场和网文有极大不同。
从剧情逻辑上,电影、电视剧、网文的故事逻辑要求依次递减。
网文剧情是可以通过情绪掩盖逻辑的,哪怕主角很渣、很自私,故事很弱智,但跟着作者的节奏走,读下来也不会别扭。
电影就不行,对逻辑要求更高,看电影的观众精神集中,角色的动机必须要强烈,合乎现实。
至于说后世优秀网文的逻辑,超过了电影、电视剧,纯粹是因为影视烂的原因。
网文市场给沈三通提供了一个方向,文化市场应该按照消费者需要,提供文化产品。
文化市场需要更加良性的互动。
院校和行业之间,院校与时俱进的输出行业需要的人才,同时从学术上引导行业发展。
影视创作者和观众之间,主创能够产出观众喜欢的影视作品,让喜欢这些影视作品的观众,有一天也来做主创。
这种互动,不只是网文行业,互联网新载体基本都有。
网文、短视频、长视频up主,就是这种互动模式。
既是观众也是创作者,既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输出者。
还有行业和官方之间的互动。
从娱乐产业生态价值存在角度来说,娱乐大众,缓解社会的压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是产业存在意义所在。
尤其东大还是追赶者,社会结构也是动员结构,文化产品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让社会情绪更加健康。
和审核一样,建构而不是解构,就能慢慢形成良性互动。
沈三通很清楚,前世没有这种互动,这一世,希望三通娱乐能够做起来。
年终会议。
“今年我们取得了一个很辉煌的成绩,但整体来看,文化市场依然不成熟、不完善,接下来五年,我们要以点破面,电影业务起到带头作用,带动其他业务全面发展。”
沈三通先抓主要方面。
游戏自带负面效果,第一游戏公司企鹅名声一直不好,再加上还有版号限制,只适合闷声发大财。
电视剧目前是电视台一家独大,很难完全市场化。
电影、游戏、电视剧、音乐这些业务,适合带头的只有电影。
中国电影大概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开前,电影是制片厂模式,为了国家利益服务,本身带有一层光环;
第二阶段,市场化之前,学的欧洲新浪潮,打上了艺术标签;
第三阶段,市场化之后,电影有了商业和艺术的二元化区分对立。
从第二阶段开始,前辈留下的遗泽不断消耗。
在第二阶段,观众受第一阶段遗泽影响,对所谓“艺术家”有滤镜,变成了“清贵”的印象延续到了第三阶段。
在第三阶段,随着信息流动,当有一天,观众结合现实,明悟课本以及官方,面对一些所谓的“文学家”“艺术家”已经是尽可能在挑好听的说了,也就没有任何滤镜。
三个阶段里,地位最高,也是留下最大遗泽的是第一阶段,叫做艺术家、文艺工作者,第二阶段是影视圈,第三阶段慢慢变成了娱乐圈。
说白了,一些人执着于“文艺”“艺术”这种标准,更多是要打造一种特殊身份,而获取特权。
而深处其中的人,心安理得的觉得是“文艺”“艺术”标签给自己带来的地位,取景拍摄的时候,地方会很配合,炸死警犬冠以艺术之名轻轻放过.
这些其实不是“文艺”和“艺术”标签给的,也不只是家庭关系,而是第一阶段的“红色艺术家”留下的香火情。
如果只有消耗而没有增加的话,总有一天遗泽会消失。
观众也会成长的,不会一直受骗。
这里面“文艺工作者”“影视工作者”“娱乐圈工作者”,相互交织,存在混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但当最终产出结果,一直让人失望,观众是不会再做区分了,直接一刀切,都是垃圾。
所以,沈三通一直要做切割。
他受了身份上的好处,一些特殊待遇的好处,也还了。
他收获的成功,同时也会反哺这些群体。
好比媒体人,形成了一个共同利益体。
连一些调查记者,也是这个共同利益体话语权的一部分。
调查记者论证了媒体存在的必要性,另外一部分人,可以借此获取权利。
同样的,当大众对于这个群体感到厌恶,正常做事的也会受到拖累。
也别说冤枉。
受益的时候,没有站出来切割,受损的时候,只能一块承受。
结果就是“学新闻学的”。
“混娱乐圈的”也是异曲同工,就这五个字,就和“学新闻学的”差不多。
未来沈三通可以承受观众对于行业失望的反噬,也必须承受。
他本身就是行业的一份子,也是领头羊。
但是他不想去承受“文艺逼”“歪屁股”“洗米”整烂活的反噬,更不想他的成就,让这些人用来涂脂抹粉。
当然,事物总是辩证的,有坏处自然有好处。
目前处于第三阶段,但前两个阶段的遗泽尚存。
包括华夷在内,也为市场化做出了贡献。
一些媒体将电影和艺术强绑定,猛吹欧洲三大、奥斯卡,电影“第七艺术”,这也算内外势力塑造刻板印象的副产品——电影是艺术。
这也是沈三通不断蹦跶,还能继续蹦跶的原因。
不是没有人有意见,有意见的挺多。
但他是导演,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导演,所具有的宽容和耐心,和演员、歌手完全不一样。
实际上,电影有强烈商业和艺术强关系,对立又统一。
市场化之后,电影直接面对市场。
现阶段院线还未联合,各流程也未走通,所以买票房现象不严重。
要等院线、制作方、金融产品完全链条跑通,出品方都是一家人的时候,才会起来。
而同时电影又是艺术的刻板印象依然存在,所以眼下电影处于一种叠加态。
非常市场化,市场还比较公平,又有艺术的一面。
沈三通敏锐的发现,电影是一个极好的切入点。
电影好坏由市场检验,同时赚钱也不用背负游戏业务的骂名,名声上很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