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家 第713节
“这叫浪子回头。”
“再过些年,两人差距会更明显,郭静明还停留在大学,韩憨已经彻底迈入成年。”
“我说的是真正的成年,身心契合,意志坚定,笑看风云。”
“至于郭静明,潜力到底了。”
“当然他也财富自由了,只是有些可惜,尤其对比韩憨,就觉得有点不公平。”
大幂幂捕捉到了沈三通纠结的点。
不得不说沈三通对社会和人性有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对郭静明和韩憨的未来预测,有些出乎大幂幂预料,但莫名又在情理之中。
越想觉得越对的感觉。
大幂幂窥见到了男人才气的一角,有些明悟沈三通为何能塑造出如此多让人印象深刻的荧幕角色。
不只是沈女郎,男演员的“特性”依然能把握的很准,观察力确实厉害。
沈三通也有些矛盾之处,一方面有霸道冷酷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有温和挣扎,富有人情味的一面。
大幂幂觉得自己正在沦陷。
好兄弟确实很迷人,各方面都很强。
有点想抢闺蜜的东西了。
压下心烦意乱,大幂幂不让话掉地上,嘴挺毒:“我觉得没什么公平不公平可言,适者生存,生物圈不就是适者生存嘛,人类社会也是这样,公平不是必然,适应者才能活的更好。”
有这认知,沈三通高看了大幂幂一眼:“你说的有道理。”
也只是有道理。
不代表对。
从来如此便对吗?
多年后,某大厂想推出一个数学天才,多家官媒也随之应和,报道一出,很多人立刻察觉不对。
怎么一想,确实社会进步了。
6月27日下午。
一场有意思的辩论巨举行。
斯坦福大学教授福山应春秋综合研究院邀请,在文汇讲堂发表主题演讲,并与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维为展开对话。
福山这个名字和“历史终结论”捆绑在一块,顺应了花旗国“赢赢赢”大赢特赢的需要,在90年代流行全世界。
人类历史从此终结,终结于票选体制的说法一度成为流行神话。
张维为则试图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东大模式论。
只能说张教授学养确实厚,吊打福山。
后世,张维为也遭到解构。
但他不是“望风披靡,泥沙俱下”,等到胜负已分之时,悄然转变的态度,而是很久之前,就是这个学术观点。
对于事务的研判,一个又一个热点的研究,现实验证了他学术研究方向和方法论是正确的。
他属于那种,学生在学校里一辈子能接触的最高端的人,有真才实学。
而张维为吵架的对象,往往背着一个个标签,后面各有背书,甚至可以说带着西方叙事话语权的一部分。
因此学术一无是处,Strange tales, full of foolish talk(奇谈怪论,满嘴放屁)也能大行其道的人,张维为往往乐于和这些人吵。
哪怕知道对方什么都不是,充满偏见和歧视,也愿意进行辩论,为的不是赢对方,而是把自己的观点传达出去。
福山就是如此,有很多背书,花旗国金融帝国的肉喇叭。
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没有经历过兴衰的国家,妄谈历史终结,犹如一个学了几个字的三岁小孩,自以为学完了所有知识,笑掉人大牙。
当然了,想一想也没那么好笑。
张维为不过是“承认现实”,也就是现有的西方理论,无法解读东大发展,开始修订理论。
反观西方官媒,每次说错,然后又若无其事的说下去。
90年代唱衰东大经济陷入停滞、面临硬着陆、经济进入危险期。
到了00年代,现实表明这些说法是错的,依然念经。
00年《东大货币走势钉住了硬着陆风险的棺材》
01年《东大的硬着陆》
02年《东大急切寻求经济软着陆》
03年《东大将如何实现软着陆》
04年《东大:伟大的衰落?》
05年《东大经济的风险加大》
06年《东大经济的重大风险》
07年《东大经济过热?》
08年《东大硬着陆再次引发全球危机》
09年《东大如何找到复苏之路》
10年《东大:即将发生的巨大风险》
西方官媒过去十年的文章主题。
再往前十年,还是这个调性。
往后十年,依然如此。
西方官媒就反复的念,重复的念,现实证明说的这些都是错的,还是自顾自的念。
什么是历史,什么是真实,什么是真相,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什么善良,什么是邪恶
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立场判定,其他的都可以自由心证。
赤裸裸的虚无。
哪怕现实雄辩的证明西方经济学不能解读东大发展,应该有一套符合东大现实的学说用来阐释现实发展道路。
但是依然有一群人,抱着西方经济学念经。
正常来说,一次次的放屁,应该被市场所淘汰,被舆论所淘汰。
但就是有人推流。
凭空起惊雷,某个“经济学家”在某个内部会议大放厥词,瞬间在各大媒体空间刷屏。
这一点何止是学术,何止是人文社科理论研究,何止是经济学!
从现在到以后的电影、文化相关,也是如此。
完全的唯心主义,闭上眼就是天黑。
一个SB乐队,自己吃野味,活的好好的,一场表演没少赚米,在台上讲什么“新一年要活下去”,“关爱流浪动物”。
说孝顺都是轻的,已不是孝顺所能形容!
时间步入七月。
骄阳似火。
沈三通投入到个人第十一部电影《狼牙》的上映工作。
这部戏,沈三通要求重点宣发主创,淡化他的个人。
他已经不需要太多曝光,那么多部戏积累,只要告诉观众他的电影上映了就可以。
在他口碑坏掉之前,过去的积累将是庞大的财富。
而且一部戏、两部戏没法摧毁沈三通积累的口碑,除非虚假宣传搞诈骗。
沈三通也定下了另外一个基调,《狼牙》不做爱国营销。
这一世因为沈三通带来了很大改变。
前世,直到15年《战狼》第一部上映,影片上映之前,有不少院线人士认为该片对于爱国情绪的宣扬过于露骨。
比如数次对“战狼”队员胳膊上的五星红旗袖标给予特写等等,有业内人士甚至建议,对五星红旗袖标的特写必须删除,以免引起观众反感。
吴晶坚持不删,并表示“宁愿不要票房也不删”,因为“爱国有什么错?”
这一世院线也是这个调性,是沈三通多部戏积累下来,市场证明了观众不讨厌这些元素,才打破了这些奇葩观念。
沈三通一直避免利用爱国营销。
因为这就是基本要求,不用刻意强调。
当然,爱国能不能商业,也是一个无聊的问题。
爱国不是能不能商业化的问题,问这种问题本身,才是大问题。
也只有东大如此大如此强的国家,有那么强烈的逆向心理、边缘心态。
文艺类的喜欢闻西方起舞,但很多好东西又不学。
就看花旗国,大学生毕业纪念照片,用于宣传的,每一张照片里都会出现国旗。
往往还是在照片的中心点位置。
电影里巨型国旗,机场里巨型国旗,比比皆是的元素。
爱国能不能商业化是一个层次。
商业化是第二层。
不够爱,商业就做不好是第三层。
成为一种社会礼仪,一种共同遵从的礼,谁违背了,群起而攻之又是一层。
沈三通不做这种消耗公众情绪的营销,避免这些变成时尚单品。
后世就有这种奇葩。
看似支持,其实很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