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家 第785节
收视率连续多年下跌,黑白默片《艺术家》不出意外横扫奥斯卡。
《艺术家》成为《铁翼雄风》之后,历史上第二部获最佳影片奖的无声片。
而《铁翼雄风》是默片时代的电影,1927年的电影,1929年获第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同时,《艺术家》也是继1993年的《辛德勒的名单》后首部获最佳影片奖的黑白片,让·杜雅尔丹也成为历史上首位获奥斯卡奖的法国男演员。
飞机降落。
二月末的BJ,细雨正渗入长安街的梧桐,为抽出新芽积累力量。
回国。
沈三通方面没有发布任何声明,只是考察了各地分公司。
倒沈事件持续发酵。
张伟评感觉自己要失去张一谋了,沈三通害他损失惨重,他岂会放弃落井下石的机会。
即使没有亲自下场,也通过合作媒体加了把火。
把早准备好的沈三通黑料“证据链”,绯闻照片、内部文件释放出去,延续热度。
同时,占领道德高地,发布一则声明:大义名分不应该成为某些人霸凌好电影的借口,不能给好电影扣大帽子。
正在打磨《派》3D视觉效果的李铵,也在海外发声。
李铵今年有新电影《派》,片方建议他借此机会,将沈三通当年泼他身上的脏水,给泼回去,省的电影上映被人拿来炒,把隐患拔除。
不过李铵也避免直接冲突。
回应《金陵十三钗》错失奥斯卡最终提名这则旧闻,借声援《金陵十三钗》洗了《色,戒》。
“艺术本应多元包容,批评精神不能滥用。当年《色,戒》引发争议,好在威尼斯获奖证明艺术价值被全球认可。”
“《金陵十三钗》没有获奖,但艺术价值一样值得肯定,是真正的好电影。”
记者问及是否对中国电影有信心,李铵道:“中国电影环境挺好的,艺术不应被政治绑架,个别人不会影响我对中国电影的信心。”
没有点名沈三通,但句句若有所指,遥遥呼应了张伟评的“好电影”。
切入点合情合理,他本来和张一谋关系就不错。
通过抬高“包容”标签,暗示沈三通的言论偏激、狭隘,缺乏艺术家应有的开放心态。
利用西方奖项的权威性,贬低沈三通的批评为“本土偏见”,暗示其不懂国际艺术标准,间接将沈三通塑造成“意识形态卫道士”。
而且不忘以“国际知名导演”给中国电影认证,至于说中国电影是否需要李铵认证并不重要,观众意见也不重要,自有部门在意。
当李铵下场,迅速让潜伏在东大舆论场上的一些力量,有了组织。
影评人发文批判,也有了着落点,李铵可是国际著名大导演。
沈三通式批判暴露中国电影人的文化自卑,大众对此共鸣,更是文化可悲的又一论证。
当声势进一步扩大,开始有各种行业风声传出,呼吁推动“软封杀”。
港台圈与学院派在“倒沈”上达成共识。
在电影节评审、创投会等场合,以“题材敏感”为由排斥三通娱乐的项目,进一步孤立沈三通。
华易见此,悄然推了一把,让港圈打头阵。
私下联络中影高层及电影学院教授,以“维护行业团结”为由,暗示减少与三通娱乐的合作。
港圈随后放出风。
凡与三通娱乐有关的合作者,未来难获港台资本支持。
华易则通过媒体炒作“新锐导演超越旧势力”,让523和陆钏、管唬出来,推出与三通娱乐系风格对标的导演。
王忠磊在公开场合放话,这些导演既有商业头脑又尊重艺术多样性。
虽不明说,但也暗示沈三通“固步自封”。
短短几天时间,两岸三地的力量,在“倒沈”上逐步合流。
越来越多的旧账被翻了出来,“超生”和商业纠纷也出现了。
利用匿名爆料号,发布沈三通早年税务疑云,以及三通娱乐压榨新人等半真半假的黑料,进一步引发公众质疑。
雇佣水军以“行业知情人士”口吻在某乎、贴吧、微博扩散,揭示沈三通的“清高”面具下,藏着的多重双标。
挑动沈三通支持者与李铵影迷的骂战,甚至让水军扮演双方粉丝,将沈三通塑造成“极端民族”,而李铵则扮演“理性受害者”。
煽动粉丝对立,制造“爱国绑架”争议。
某乎上出现一个热门话题,#艺术该不该有国界#,从某乎开始,引入各大社交平台,将沈三通和“闭关锁国”捆绑。
专业影评人,将沈三通的批判本质,混淆成嫉妒李铵的国际成就。
“倒沈”的火越烧越旺。
而从始至终沈三通方面没有回应。
不仅如此,三通娱乐沈办发文严禁三通娱乐旗下艺人站队,也让微博放开了讨论。
3月9日。
沈三通新戏《中国合伙人》举办开机仪式。
身为导演的沈三通缺席,记者发现沈三通只挂职了总导演、总制片,真正负责的导演变成了李木戈。
同时,开机仪式上也禁止谈论有关事宜。
越来越多离谱传言出现,包括沈三通其实已经噶了。
影迷在沈三通微博账号下留言。
沈三通方面始终没有回应。
同时,洞天网显示沈三通不仅不再担任《中国合伙人》的导演,连同下半年的《夏洛特烦恼》,也不再担任导演,仅保留总制片。
沈三通12年电影计划报废,一年两部戏的惯例打破。
细心的网友发现,13年的电影计划,《独行月球》和《唐探》也只保留了总制片。
有接近沈三通人士发声,迫于压力沈三通产生了隐退想法。
28岁退休的导演,立刻引发轩然大波。
华易王忠军少见的出面表态,电影行业应该团结一致。
正当舆论认为是阴阳怪气之时,又有禁口令出现,王忠磊给华易系下令,不许任何人谈论。
华易缩了一手,“倒沈”的力量并没有停止。
反而因为沈三通12年电影计划报废,得到了鼓舞。
在多方促使下,李铵回到弯岛,倡议成立“两岸三地电影联盟”。
联合王佳伟、杜琦峰、侯孝闲、贾章科、王晓帅等两岸三地导演,高调发起“华语电影全球化合作计划”。
发布会上第一任理事长杜琦峰强调,团结才能对抗好莱坞。
没有明说,但暗示沈三通不仅是分裂行业的刺头,而且还是分裂两岸三地电影圈的罪魁祸首。
被岛上媒体问及是否针对沈三通,李铵愁眉苦脸的否认,大格局表示只是为了华语电影,同时喊话邀请沈三通进行文化交流。
李铵依然是“儒雅大师”。
系统性削弱沈三通的资源与声誉,不是他。
利用行业规则、舆论操控、政策杠杆等工具围攻的,也不是他。
沈三通要“艺术无国界”“行业团结”,尽早回到“正路”,而不是排除异己,做偏激的孤狼。
岛上媒体立刻炒作“大师对谈”,架空沈三通身上的对抗外国叙事的话语权。
大陆也有媒体呼应。
提出“竞争中合作”,而非“激烈对抗”,区分沈三通的极端路线。
沈三通不做回应,进一步坐实了“独裁”形象,被视为傲慢无礼。
两岸三地学院派大联合。
内地学院派老一辈开始发力,推动政策限制“敏感题材”。
通过关系向总局建议加强历史题材审查,尤其针对激化“民族意识”的相关剧情,提交了无有之乡和鸡柳网的多篇“吹沈”、“文化战争”相关的偏激文章。
其中鸡柳网更为激进,大佐特佐。
点名沈三通电影在青少年,特别是学生群体的危害性。
外媒似乎看不下去,《好莱坞报道》《纽约时报》接连为沈三通发声。
之前聚焦于沈三通身上的女权、种族言论批判,转为批判东大的文化政策,为沈三通说好话。
华纳兄弟娱乐公司董事长兼CEO巴里·梅耶认为时机差不多,立刻趁火打劫。
要是沈三通能心甘情愿的为华纳服务,DC宇宙绝对能起来。
华人不止一次改变了好莱坞,程龙让好莱坞动作片发生全面变革。
之前好莱坞动作片根本称不上动作片,打架永远都是两个人用拳头你来我往搞回合制,连踢腿动作都非常少,严重缺少观赏性。
温子仁变革了恐怖片,之前恐怖片就是通过靠恶心人来达到恐怖的效果,比如砍头、截肢之类的。
最吓人的办法就是镜头一转有个变态杀手或者鬼站后边,也就这样。
温子仁创新的叙事结构和悬念设置,为恐怖片注入了新的元素。
沈三通接到巴里·梅耶的电话,面对招揽,吐槽道:“华纳兄弟的市值有我三通娱乐高吗?”
估摸着差不多。
沈三通召集手下开会,长桌上文件堆叠,投影仪展示出三通娱乐涉及的各个板块业务。
回国半个多月,沈三通将自己隔绝在聚光灯外,只是对公司做了调整,确定公司内不出问题,然后低调考察了各地分公司和地方文创产业集群。
沈三通问:“舆论发酵到哪一步了?”
“公众极为厌烦。”监控舆情的回应。
负责官方关系的道:“我想现在做任何事,都是可以理解的。”
沈三通眼中闪过一道寒光:“那就干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