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家 第877节
李名心里还有疑惑,但是都这样了,只能先跑。
宁昊这是把柏林电影节的脸踩在了地上,以后恐怕会被国外电影节拉黑,甚至影响国内艺术导演。
但,也就是这样。
当下国内影视公司把电影拿到国外电影节参展,主要是为了国内票房服务,有拒绝金熊的名头,《无人区》热度肯定有了,甚至有些超。
李名已经在思考如何炒作这件事了,把拖延多年的《无人区》炒热。
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得主,国内有。
拒奖的,宁昊却是第一个!
迪特·考斯里克不得不亲自控场,宁昊递还的奖杯金属表面似乎还留着体温的余热。
艺术总监一般不会走上台前,要给人评审团才是掌管一切的印象,才能维持电影节的逼格和公正、公开形象。
比如主竞赛单元大奖让评审团颁发,一般人不了解的人,会误以为是评审团决定一切,不知道奖项真正的运作逻辑。
哪怕出现问题,评审团和电影节也能切割。
迪特·考斯里克抢过麦克风的动作太急,啸叫声让前排观众集体皱眉。
然而他毫不在意,宁昊拒奖,在这样的场合,和外交场合拉泡大不遑多让。
他勉强定了定心神,丝毫不提台面下的交易,抢占道德高地:“柏林电影节向来尊重、始终尊重艺术自由.”
他的英语带着黏稠的柏林口音,额头在射灯下泛着油光。
德语也不用了,用英语。
德国观众不由皱眉,不少人根本不会英语,听不懂宁昊在说什么,只能通过互动,猜到一些内容。
宁昊是东大人用英语也就算了,你迪特·考斯里克用什么英语,你给谁解释,向谁负责?
柏林电影节不是德国的吗?
迪特·考斯里克满脑子如何平息这个事:“但我们也必须指出,艺术不应被政治叙事绑架。我们不得不遗憾指出,宁昊先生误解了评委的专业性,同时,我们也要道歉,程序出了错误。”
迪特·考斯里克见到《无人区》剧组在退场,渐渐地,冷静了下来。
金熊奖必须颁发出去。
决不能用柏林电影节给宁昊表演。
随着他现场指挥,大银幕突然切换,导播手忙脚乱重新播放电影节宣传片。
迪特·考斯里克紧急和评审团进行商议,说是商议,直接指定,给了罗马尼亚《孩子的姿势》这部电影。
没用十分钟,重新开奖,会场恢复秩序。
等到《孩子的姿势》剧组重新发表获奖感言,引发热烈鼓掌。
同获最佳导演银熊奖和金熊奖。
无上荣光!
平息完风波,迪特·考斯里克松了口气,在后台用德语骂了句巴伐利亚俚语,但他知道还没完。
颁奖典礼还未结束,柏林电影节官方声明出现在电影节官网:“.不认同将艺术讨论政治化的行为”
公开声明中连续用了十七个“遗憾”,但是没提及具体事件。
不过推特热搜已经爆炸。
#金熊奖首次被拒#正在以每分钟两万条的速度攀升。
这一届柏林电影节颁奖典礼之后,氛围颇为诡异。
李名道:“咱们连夜走。”
宁昊摇头:“走了,准备的庆功宴不浪费了吗?”
徐光头惊了,宁昊你这么勇的吗?
宁昊看了看大家:“咱有做亏心事吗,跑了才显得亏心。我们不仅不跑,还应该邀请国内的记者和同行一块把庆功宴吃了。”
“史上第一个拒绝金熊奖。”
宁昊一开始也想跑,但是拒绝领奖之后,改了主意。
难不成还能把他们弄死?
《无人区》剧组准备的午夜庆功宴,变成了招待会。
“你们点了把野火,小心别烧着自己。”王晓帅也来吃吃喝喝,不忘冷笑警告:“国际上都在看我们笑话,推特浏览量多少你知道吗?”
柏林电影节颁奖礼后,通常会放映金熊奖获奖影片或其他精选作品,也有获奖者与主创团队接受采访媒体发布会,再以电影节期间电影市场(EFM)及论坛活动收尾。
依然沿着以往的流程走,但因为宁昊拒绝领奖,气氛很微妙。
宁昊道:“爱吃就吃,不吃滚。”
贾章科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谁指使你?”
宁昊皱眉:“柏林电影节都没声讨我,你操什么心?我只是想明白了,戈壁里有大漠孤烟的野蛮荒芜,但也有通信基站。”
“我不想只是把镜头对准前者。”
柏林进入深夜,东大却开始了新的一天。
《大圣归来》的热映,再加上宁昊拒绝金熊奖,正在掀起前所未有的文化风暴!
第682章 破防!
柏林一家酒店之内。
几个报道柏林电影节的东大记者聚在一块,相比于戛纳、威尼斯,报道柏林电影节要辛苦一些,但也是好差事。
毕竟公费出国,德国经济也不错,整个电影节又有十天时间。
前后拖一拖,相当于带薪半个月的旅行。
所以能获得机会的,基本有一定背景。
“世风日下,道德败坏!”
陈默是一家知名纸媒记者,颁奖典礼的闹剧之后,这是他内心写照。
旁边的同行唉声叹气。
“风气败坏了要多少年,多少代人才能够挽回啊。”
“拒奖这件事,宁昊定然是蓄谋已久!”
“怎么可以让人下不来台呢!想没想过后果?”
也有人满是担心:“也不知道人家会不会连我们也一起误会,下次不给我们发邀请函了。”
“我已经代为道歉了,态度诚恳!但是这种事,毕竟错的是我们。我们领队呢?有关部门呢?宁昊在干嘛?他们该负荆请罪!”
有人咬牙切齿:“把人家场子砸了,哪有这样的,弄死他们都活该!”
“在开庆功宴!”
闻言,陈默灌了一口黑啤,咂摸了两口,皇家黑啤的味就是正,比东大啤酒好喝多了。
“如今的电影圈,伦理纲常底线全没了,所有电影人眼里都是钱。”
听到陈默的话,坐他旁边的冷笑:“钱?我们国内只会窝里横的导演能赚国际市场的吗?”
“是啊,哗众取宠的小丑罢了,只会炒作宣传。”
“华语片在海外市场如何大卖和大热,实际上卖了多少?”
“去年12年的华语电影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仅为10.63亿元,单位人民币!比前年11年的20.46亿元下滑了近一半。一百部电影不到,卖不出去啊!”
陈默点头。
他采访过在北美发行国产电影的北美华狮电影发行公司CEO蒋燕鸣,对方说的很清楚。
近5年,中国电影在北美可以用销声匿迹来形容,就连华语电影引以为豪的武侠片,也很难再获得大的关注度了。
现在海外上映的华语片,目前观众群也主要是华人,很少有西方观众会埋单。
这些年来华狮发行的华语电影中,在北美票房最高的是《非诚勿扰2》,但也只有42.6万美元,《新少林寺》《龙门飞甲》等影片票房都很惨,《一九四二》在北美也只有30万美元的票房。
众人默契的没有提沈三通。
在他们圈内人眼里,沈三通不是做电影,靠的是民族情绪,是炒作,根本不算电影。
有个戴眼镜的道:“卖不上票房难道不对吗?我们自己都不配!”
“王晓帅说的太好了,国内市场好了这些人就翘辫子,在市场、票房的利诱下,国内导演们已无暇顾及其他。”
“即使到国外参展曝光也是为了寻求国内的更大关注,一味强调票房而丢掉了艺术追求,不关注现实、社会,没有耐心和良心。”
陈默再度认同点头。
近些年华语片在海外的集体失语,他也采访过王小帅。
“说的太对了!国内电影人只能窝里横,一味关起门来拍电影,顾影自怜!只重自我欣赏和消化,忽略了与国际市场的外循环,距离电影艺术将会越来越远。”
“咱们电影人啊,在影片题材选择和营销上都缺乏国际意识,什么《越来越好之村晚》,自娱自乐。”
“世界各大电影节的领奖台上,越来越难见到中国影人的身影。”
“去年在三大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上,华语片未能拿下任何大奖,尤其是在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华语影片10年来首次零入围。”
“连威尼斯这块华语影人曾经的福地也关上了大门,即将举行的第8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华语电影连续10年无缘最佳外语片的最终提名。”
“本应该增强艺术性和国际意识,以此来挽回华语片在海外市场的口碑,不让失宠成为普遍现象。”
“现在呢?拒绝了人家的好意!我只能说活该!”
说着说着又不免痛心疾首。
这中国电影不是要完,是已完!
“宁昊多好的机会啊!本届柏林电影节给了我们华语电影多大的面子,红毯设计上添加了不少东方主题。”
“这可是孤傲又讲究政治批判的柏林熊啊!”
“中国电影不如以前了,不以参赛为主要目的,你来干嘛?你希望从海外市场赚钱,得到在国际市场上映的机会,你又这样伤害人家?”
“你不对人家好,人家凭什么对我们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