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家 第882节
徐光头:“做出来了,当然想放出去。”
沈三通:“你征求一下宁昊的意见,毕竟事关他,我不好说。”
这个纪录片沈三通觉得还是有必要让徐光头和宁昊商量一下,他和宁昊恩怨已经了结。
“行。”
徐光头懂了,领命离去。
柏林电影节的风波,烧到了三大。
很多往事浮出水面。
“国王奖”颁发的时间节点,不早不晚与东大改革开放的时间表同步。
戛纳电影节现任主席雅各布也是在1978年登台的,1978–2000年,雅各布担任戛纳电影节总代表,负责电影节艺术方向与选片工作。
2000–2014年,升任电影节主席,全面主导电影节战略发展。
上台即做了一件“大事”,改变电影节的性质。
将原本各国自主选片,换成由电影节进入各国挑人选片,将原本在各国自己手中的审美权、道义权一举夺走。
并且将原来这个重点在欧洲的电影节,转变为一头为好莱坞打擂台,成为培养非西方“文化叛逆者”的国际电影节。
1978年后先是弯岛,后是大陆,最后是香港。
而大陆的影视圈在经济水平落后的情况下,想搭乘名利便车。
拿个奖一夜之间便成“大师”,海外版权大赚大赚。
艺术总监弗雷莫有时亲赴东大,被投怀送抱的电影人拥簇着,个个都想套近乎。
戛纳电影节为上述三地专设了挑人班子,深入大陆角角落落,与其说是艺术甄选班子,更像是意识形态、国际战略调查组和策源地。
柏林如是,戛纳如是,威尼斯就特殊吗?
平衡话术也没用了。
想要既肯定维护文化主体性的勇气,又强调国际交流需避免对抗思维,最后呼吁中国电影人应学会用世界语言讲述本土经验,而非非此即彼。
将这波争夺审美标准、文化定义的行动,打为民间情绪,淡化反抗色彩。
然而,说的越多,错的越多,漏洞百出。
越来越多人发现了规律。
标准掌握在国外,靠国外拿奖,行业在西方地位高,但是在国内地位低或者不是那么赚钱,都容易被渗透,失去审美定义权。
特别是回望去年莫演获得诺奖。
也许诺贝尔奖本身并不是服务于西方文化霸权的一项文学奖,但它事实上却成了这样的文学奖。
有些事情,并不是瑞典文学院的成员所能决定的。
现在的情况,就事实而言,诺贝尔奖在客观上表现为给予西方作家和东方叛逆者的一种荣誉。
不是说诺贝尔奖服务于谁,而是事实上,他成了这个。
几个月前,但凡说一句诺奖的不是,“一点独立思考能力都没有”,“太容易被洗脑”,“阴谋论”的帽子就要飞来了。
此刻,在没有引导的情况下,不同的人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文化,文学、艺术包括科学,体育,不能寄希望于一个“国际”机构足够公正、权威,代替自己行使最高评判权。
定义权,要想办法掌握在自己手里!
沈三通也在关注,短短几天,舆论变化非常之快,不由眼神一动。
文化标准再往里延伸,那就是劳动定价。
如今以及未来,制造业的收入微薄,和劳动强度无关,也和技术含量没有关系。
原因只有一个,掌握这个世界劳动定价权的,并不靠制造业。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一个产业工人能养活一家四口,养两辆车加宠物,生活滋润。
以后其他制造业国家,再也无法重新这一辉煌,因为掌握劳动定价权的美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美国干工业的时候,制造业就会“昂贵”,收入就会高,美国以金融为主,那么金融、艺术、体育.就变得昂贵。
除非主动打破这个,否则没有定价权,越能吃苦,苦头就越多。
2月24日。
宁昊同意了徐光头的提议。
不过要求纪录片由他自己来发。
宁昊想复刻一波沈三通的成功路径,把自己打造成对抗西方文化霸权的勇士,继续撕开皇帝的新衣。
成为文艺派和三通娱乐之间的中间力量。
既是打破第六代导演跪姿的新生代电影导演,又不同于三通娱乐的模式。
纪录片《梦幻柏林》一经发布,便引发轩然大波,炸开了舆论。
北京时间2013年2月25日。
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第二次获得最佳导演。
本来让某些群体狂欢的获奖,消息传来却纷纷沉默。
《少年派》上映的时候,可是有过一波辩论。
此刻的获奖,正是奥斯卡给了李铵勋章。
“阴谋论”的东西,能够解释现实了,还是“阴谋论”吗?
请假
又几章无了。
大改好几次之后还是这样。
书荒已经撑不住了。再写一波高潮就完结。
继续请几天假,兼说明
书荒心态崩了,身体也不太好,要调理一下。
结局尽量写完一次性发出来。
恐怕要直接完结了
现在每章都会被拿着放大镜看。
我看能不能给一个结尾。
第685章 匆匆两年(上)
15年5月。
港岛,坐落在中西区中环金融街的四季酒店。
随意饱览香港维多利亚海港的房间之内,裹着丝绸长裙的身躯像是一株被月光浇灌长大的白桦。
冷白肌肤泛着白皙的光泽,仿佛蕴含着北欧神话里冰霜女神的血脉。
193公分的骨骼撑起一道流动银线,双腿更像是造物主用黄金分割率打造的绝世武器,从髋骨到脚踝的线条划过完美弧线。
此时。
身躯的主人如泣如诉的呜咽。
珍珠母贝的光泽,在灯下会蒸腾出的虹彩,如同刚刚苏醒的远古冰川,承受着烈阳的照射。
“让我来”
伊丽莎白·德比齐低吟浅唱,语气带着祈求。
闻言,沈三通没有勉强。
随手在惊人修长的美腿拍了一下。
彼此之间的默契,让伊丽莎白·德比齐感激回头。
边欣赏着窗外维多利亚港的波涛起伏,沈三通客观点评:“继续健身,还是脆弱。”
伊丽莎白·德比齐很想反驳,她很强的好吧。
但是想到双方的状态,嘴硬恐怕又要受罪。
所以,没有嘴硬。
沈三通走人:“我要先回公司,你跟着剧组团队完成中国行的宣发。”
伊丽莎白·德比齐身体已然疲惫,依然起身帮沈三通穿好衣服。
听着他说的话,很是乖巧的点头。
她很清楚自己能有今天,在好莱坞一步登天,成为最近两年让无数人羡慕嫉妒恨的“幸运女孩”,到底是因为谁。
好莱坞从业人员,如果说一开始对超级英雄电影有所偏见,那么随着漫威的成功以及好莱坞越来越明显的原创枯竭,超英电影的地位逐步提高。
《神奇女侠》作为DC三巨头之一,又是三巨头中唯一的女性。
这个角色的归属,毫不夸张的说,可以改变一个女演员的职业生涯,改变命运,名声和财富实现腾飞。
如此巨大的利益面前,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伊丽莎白·德比齐依然记得两年前的场景。
《神奇女侠》项目刚刚立项,选角还未进行,整个好莱坞女演员和经纪人便闻风而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哪怕年龄和外形不是很符合的女演员,也都跃跃欲试。
万一成了呢?
盖尔·加朵、杰米·亚历山大、梅根·福克斯、安吉丽娜·朱莉、欧嘉·柯瑞兰寇、寇碧·史莫德斯、亚历珊德拉·达达里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