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家 第99节
“馒头”之所以能火,归根到底是补上了陈凯各稀碎的逻辑。
把一个屁原来回来。
有情绪很正常,文创工作很容易陷入闭门造车,搞唯心那一套,特别是成功者。
沈三通拍完超市之后,也有过一些情绪。
也就是《屠屠公寓》,不过经过网络调查之后,听劝,改了。
再说了就算拍下来,成本也就是一两百万,更多是做数字技术探索。
《无极》投资就大了。
但在《情天大圣》面前,《无极》是轻量级选手。
《情天大圣》就是《情癫大圣》,打着《大话西游》的幌子,刘针伟执导,谢廷峰、蔡桌妍、范兵兵等担任主演。
烂到唯一的粤语主题曲连外网都很难找到,完全是圈钱之作。
《无极》好歹画面好,陈凯各作为导演是合格的。
找个好编剧,把念诗装逼的味收一收,是能做一部好片的。
《情癫大圣》纯粹垃圾,沈三通只心疼那些因为《大话西游》情怀被骗进电影院的观众。
这个时代的观众,太惨了。
“贺岁档吧,我的片子能把两部片子杀成渣渣。”
沈三通跃跃欲试。
之前营销三大导,沈三通之所有有信心把营销坐实,就是因为陈凯各的《无极》。
不过那个时候,沈三通是想拉陈凯各一把,和陈凯各弄个英雄惜英雄戏码,补上最缺少的资历。
弄出商业四大导,坐实咖位。
计划赶不上变化,通过爆杀《无极》上位,更有含金量。
韩三瓶惊了:“你要干什么,你就怎么不看好这两部,比暑期档三部还差?”
韩三瓶不在乎《情癫大圣》,他在乎《无极》。
这是他大片计划的第一部。
“《情天大圣》我不用看,就是捞钱烂片,港岛电影人没有操守。”
沈三通沉吟一下:“《无极》的话,就看陈凯各找没找个好编剧,没有的话,一定很烂。他太飘了,太装了,说白了就是小布尔乔亚的可怜可笑的一点东西,他自己享受还行,给观众看纯粹折磨观众。”
沈三通看着韩三瓶,反问道:“《无极》那么大的投资,你一定给陈导找了个好编辑,不能由着他自己想什么是什么吧?”
韩三瓶脸色就精彩了。
各种情绪翻涌,种种思绪翻滚,最后,憋出了一句话:“你就那么不看好吗?”
“你真没给陈导找个编剧,我去,你也太心大了。”
沈三通明知故问,就是单纯乐一乐。
见韩三瓶有些绷不住了,怕把他气坏了,赶紧安慰道:“票房一定有的,我们的观众群体还没成熟,说白了就是听个响,陈导能做到。”
沈三通挺佩服韩三瓶的,把国产电影产业搞火了。
14年,他退下来的时候,国产片有了十亿级别的票房成绩。
这个成绩,是带着一群虫豸、奇行种,干出来的成绩。
但佩服归佩服,不影响他当乐子人。
第104章 韩三瓶的大片计划(23)
韩三瓶想要的不只是听个响:“你的判断只是你自己的判断,不能说一定准。”
“对对对,我自己的判断。”
沈三通也不争辩,你是领导,你五十多了,我尊老爱幼。
还是忍不住:“你就不能干涉一下陈凯各的创作吗?”
“怎么干涉?”
韩三瓶反问:“你说国内有谁能弄大片,商业片的有几个,你也是科班出身,你给我找个人?”
不等沈三通回答,韩三瓶说起他的大片计划。
“我的大片计划,可以看做城市建设中的基础建设,用大投资带动区域的发展。”
“我们的电影产业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如果不迅速崛起,就会步很多国家的后尘——本土电影被挤压。民族产业撑不住,肯定是全产业的悲剧,甚至是民族悲剧。”
“从全产业链视角来看,搞大投资,风险其实不大,只要票房和制作成本相当,就是胜利。”
“中影就是站在电影行业发展高度上看问题,为电影行业培养人才,为本土电影产业争取时间。”
“培养观众的观影习惯,用大片吸引观众进入电影院,培养本土电影制作团队,院线获得流动资金。”
听着韩三瓶这个发起者,谈起他雄心勃勃的大片计划。
沈三通算是真正了解了他的大片计划的逻辑。
其实从运作来说,非常先进。
战略投资。
不光不亏本,反而收益极大。
单从制片角度来看,投资的很多大片,成本收不回来。
但中影是全产业的庞然大物。
有制片厂,也有正在成长的院线中影星美院线公司。
票房和制片成本差不多,就不是很亏。
因为中影肩负着行业发展任务。
算上培养观众观影习惯、锻炼制作团队、院线流水.
把这些账算上去,只要不大亏,就是大赚了。
前世干工程,沈三通参与过这样的投资。
造大桥造铁路,算小账,一定亏损,除非大收过路费、过桥费,设卡收钱,把票价提上去。
但把区域发展大账算上去,大赚特赚。
有些工程可能运行之初,实际车流量不到设计的几分之一,大大浪费。
几年后,反而不够用。
很多基建当时看都说浪费,过个几年、十年、十几年。
全部在抱怨建小了,胆子太小了,应该工程再干大一点。
就这,还只是算经济账。
没算更深层次的地区发展、民族融合、长治久安的长远利益。
这些行业布局,不计成本,只有国营企业愿意做。
沈三通不由对眼前这个小老头有些佩服,更有共鸣。
韩三瓶其实代表了他那一代人,50后。
50后,三观成长时期,是俯视西方国家的。
哪怕后来有变化,也做不到直接给人跪下。
说一千道一万,让50后羡慕外国的生活水平很简单,但是让他们恐惧害怕。
对不起,真做不到!
我的青春年代,是你们在害怕我。
当年我们只是农业国,把你们打的屁滚尿流,现在我们钢铁产量是你多少倍,有什么好怕的?
不如你,我学习就是了,我一定能追上。
想让我跪下,你还不行,这就是50后的一些特征。
50后,其实和80后有许多共鸣。
少年青年时期,正好经历四大恨。
深知外国再先进,不光和中国人没关系。
反而如果中国人没有,会遭受打压和侮辱。
沈三通非常认同,赞叹道:“我算见识了,中国电影没了您不行啊。”
闻言,韩三瓶微微一笑,心情舒畅。
虽然沈三通不讲礼貌,嘴很毒,但不得不说有眼光。
他的大片计划,放在中影里面,也是各种非议。
多少人弄他的材料,想把他办下去。
韩三瓶回到他的反问,也是回答沈三通的问题:“陈凯各的电影,没法干涉,不只是他的资历、名声,是没有选择。”
“大陆,有组织水平的,要么手里有项目,要么不愿意拍商业片。能拍,还能拉来投资的太少。陈凯各至少他能吸引投资人,愿意拍商业片,能带一帮人建影城,带动行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韩三瓶也是憋了一肚子火。
有些话他不能说,他的身份决定了,必须谨言慎行。
不过韩三瓶相信沈三通能明白他的想法,毕竟沈三通骂文艺片导演更狠。
“确实,我们导演一群废物,八十九十年代那一批导演,全部废掉,学的欧洲那一套。舔西方腚沟子的玩意。”沈三通开骂。
陈凯各看和谁比,在眼下的电影行业,只是一个有些装逼的人。
不是拟人。
愿意拍商业片在这个年代已经很好了。
后来主旋律白昼流星,搞成白粥流星,何不食肉糜,但换个角度有任务他是真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