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拍戏就能解锁影视盲盒 第18节
乃至范彬彬也打来电话询问,但被顾一言严厉地骂了回去。
其实范彬彬并不真是为了这个角色,现在出去拍稍微亲密戏份都要让她上替身的顾一言,怎么会让她去演就几个镜头的女配。
只是她想测试一下顾一言到底在不在乎自己,最后得到的答案也没让她失望。
哼,我就知道小男人最爱我。
抛开乱入的范彬彬,来电话的人里还有未来出名的护女心切刘晓丽。
想到继范彬彬以后的华娱二代神颜,顾一言承认他有些鸡动了。
但刘晓丽要求更改剧本,不能有亲热戏份的行为彻底提醒了顾一言。
在剧本不能改动的前提下,就算刘天仙要来参演他也不敢接受,如今的天仙才15岁呀!
这已经不是过审不过审的问题,这TM是犯罪,要走刑事路线的。
顾一言对开辟新路线还是持拒绝态度。
而到了最后,这个角色出乎意料地落在了张静初的手里。
至于原因吗?顾一言承认他有些馋了。
试过原版的范彬彬,试一试低配版的也不错。
至于后面可能有的麻烦。顾一言表示,渣男攻略第一条,未思进先思退,想好应对方法再上车。
远在魔都的范彬彬刚刚体会到甜蜜马上又被一击暴击,只能怒摔两下枕头以泄愤。
臭男人,不对,臭女人,你是真的看不清什么男人是你能碰,什么是你不能碰的嘛!
范爷的小男人岂是宵小能觊觎的,你给我等着!
---
---
2002年11月25日,又是一个吉祥的好日子,顾一言选在了这天进行《海边的威海》电影开机。
首都那边,《无名之辈》的后期还在继续,所以短时间内顾一言只能两头跑。
虽然成片还没有完成,但和韩三品商量后,上映时间已经确定在1月21日。
2003年春节的前10天,《英雄》上映后的一个月,吃一吃贺岁档的福利。
至于原先定好1月26日的《哈利波特》,不好意思,因不可控因素往后稍稍,改到2月6号去。
而《无名之辈》在确定上映时间后,宣发也已经同步开始。
不过现在国内铺天盖地的宣传全是《英雄》,所以顾一言选择采取保守宣传方式,用细水长流的方法先将电影知名度铺出去。
说回这头,今天早上的天气并不算好,整个天空都是雾蒙蒙的,能见度严重不足。
街道上的车辆数量极少,还全部开得小心翼翼,生怕因为看不清对面发生交通事故。
但对于顾一言来说,这种天气正是他所需要的。
《海边的曼彻斯特》是整部电影都是以清冷色调为主,捕捉生活中的平凡事件来揭示命运的残酷。每个观影的人都或多或少可以在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因为足够真实。
电影剧情很简单,一句话就能说明白:主角李收到哥哥因病去世的消息后,回到充满悲伤回忆的家乡,作为监护人照顾侄子,然后把哥哥遗体下葬。
但导演在剪辑时却采用了现实与回忆不断切换的叙事方式,以此来体现主角李恍惚的精神世界,他的大脑在不受控制地回忆着过去种种片段。
但拍摄的时候肯定不能按照原片的播放来进行,所以顾一言对整个剧本做了简单梳理。
大概就是一个本来幸福的家庭,因为男主李的侥幸心理,家里被壁炉溢出的火苗点燃,三个孩子全部死在火中。
妻子接受不了这个结果,与他离婚。李活在深深的自责中,想过开枪自杀,却没有成功,只能独自一人远走他乡。
后来又收到哥哥因病去世的消息,只能回来处理哥哥的后事,顺带照顾他的侄子。
在路上遇到自己前妻,发现她已经重新结婚,并且再次有了孩子。
她劝李要走出来,但是此时的李已经被生活折磨得毫无信心。
影片最后,侄子小帕和李谈心,并试图让他重来的时候。李坦然揭露自己的心境,放弃了无谓的努力。
纵观整部电影,有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分别是孩子死于火海,哥哥去世,和最后的叔侄谈心。
其中第一个节点孩子死于火海应该是整部片子里面的主角李最悲观的时候,心如死灰、万籁俱寂,一度悲伤到要自杀。
随后哥哥去世前后,李有过放下过去,开始新生活的尝试。但他失败了,纠结于旁人的正面劝导和自己的负面悲伤中。
最后和侄子谈心,才彻底明白了自己的内心,一句“我走不出来”也算是给过去,不断尝试积极面对生活的自己的藉慰。
用作家林奕含写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的话来总结,就是“我宁愿大家承认人间有一些痛苦是不能和解的,我最讨厌人说经过痛苦才能成为更好的人,我好希望大家承认有些痛苦是毁灭的。同样地,我也讨厌苦难被歌颂。‘凡是杀不死我的,都会使我更强大’,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有的人真的没有走出那道坎。”
所以,顾一言在思虑以后决定先拍失去孩子以后李的状态,那种感觉和此时的张国荣精神状态无比契合。
用抑郁症来演类似抑郁症,只能说现在疯子都不是一人独行。
随后拍和侄子的谈心,也是透过镜头和顾一言之间交谈,帮助张国荣直视内心。
拍完这两节,影片重要部分也拍了大部分,时间大概会持续到1月,剧组刚好暂停。
大部队需回转,参与《无名之辈》电影的宣传。
直到过完年再火速开机,拍哥哥去世,以一家人全部在一起的圆满的画面。
以美好开局当成收尾,他就不信还治不好张国荣的抑郁症。
就算治不好,至少也能改善许多。
对这个拍摄计划,不知道具体情况的人有点摸不着头脑,需要搞这么复杂嘛。
但知情的张国荣和梁家辉却明白原因在哪里,张国荣更是无比感动,这种生病了有人不放弃你,还尽全力帮你的人太少见。
“如果没事,那我们就准备开机了,各就位。”
“海边的威海,第一场一镜第一次,action!”
电影的选择-写给各位书友大大
今天周五,我会发三章,这段话写在大家看书之前。
今天的章节里面有一些我自己的见解,也有很多我在网上看的别人的解读和有些关于抑郁症心理医生的说法。
对于电影的选择我其实考虑了很久,美丽心灵,人生大事,百日梦想家还有入殓师都看了,有的是看得全片有的是看得20分钟全片解读。但进行对比,最后还是选择了《海边》。
我不知道大家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我看的时候当时是有轻微抑郁(现在我也在吃药)。这部片子没有说把我治好了,但我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是一种释然和平淡的心态,不知道该怎么给大家解释那种心理动态。
这部片子有个很厉害的地方,他不是常规顺序剪辑的,所以不是一来就给你一个暴击,哪怕所有的起源都来自于最开始的事故。
这部电影到底代表了什么,肯定不能以一家之谈当成答案,所以我去搜索了很多国内外的评论,不说大部分,但对半开是能做到的,就是这是一个披着悲伤外皮,但是却透出释然的电影。
对于张国荣先生,虽然我出生在还有他的时代,但那个时候对他的了解并不深。但后来看了上百本文娱小说,但凡写过千禧年前的都会有他的出现,让我颇为好奇。
后面去了解了一些张国荣先生的事迹后,认为他应该算是娱乐圈里为数不多的善良之人。所以既然小说时间线写在这个时候,那让他的人生产生一些改变也算是水到渠成。
我后面又查阅了很多关于他生病的原因,除开一些不那么重要的,最主要的其实就是原生家庭到六姐离世的痛苦,以及同性恋受到的非议和辱骂。
关键是辱骂他最多的还是他曾经最引以为豪,最爱他的粉丝。
所以对于张国荣先生来说,他需要的并不是大家口中安慰的你要开心呀,你要好好的,你要走出来之类的。
因为这些东西根本没法实现,怎么走出来?亲人离世,性取向变化,前者不可逆,后者基本不可逆。
所以他最需要的其实是认清自己,然后坦然接受人生的不完美。
走不出来又怎么样,悲伤并不能压垮一个人,还是一个早就名满亚洲的巨星,他的心里素质不需要我说大家也能想象得到。
抑郁症本质上就是一种不断逃避现实的自我内耗造成的。
以上只是我根据一些资料结合出来的想法,当然,肯定不可能保证都对,但我作为作者写小说,故事发展也只能按照我的想法继续。
在没有出现肯定性错误的时候,我也不能因为少部分人的看法而改变整个小说。
希望各位读者大大看得开心,如果确实让你不开心了,也感谢你看到现在。
至于评论区,除了无意义的谩骂我会删除掉,其他我都没有怎么动,因为我觉得读者看我的书是有权利提出问题的,但这不是你能随便骂我,或者骂我文章的理由。。毕竟现在还是免费的嘛。
谢谢,作者敬上。
第二十三章 表演体系(科普章节)
“咔,荣少,过来这边,我给你讲讲戏。”
现在拍的正是在警局里面李夺枪想自杀的场景,虽然张国荣可以说是本色带入了这个角色,但细微处还是有差距,这也导致呈现在镜头里面的表演是不太对的。
或许观众根本看不出区别,但在专业人士眼里却能看到别扭,而这些别扭对冲击奖项来说是致命的。
“荣少,你的表情不对。你要明白虽然你和李的生理状态是大致一样的,但其本质是不一样的。
”因为你们走不出来的原因并不相同。他是突遭打击,你是长期演变。
“如果我没有看错,你抑郁症的根源应该是来源于多方面的。原生家庭、演艺事业、社会舆论,乃至自己的生理因素等等。”
说到这里顾一言停顿了片刻,看着张国荣,见他还算镇定才继续说,
“我说这些并不是想告诉你这样不好,或者对你有什么偏见。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你的内在驱动正不断在给自己施压,稍有差池便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病情加重。
“你现在是否感觉自己困在一个迷宫里面,明明已经很努力在找出口,但结果仍然是原地踏步甚至越陷越深?”
见张国荣点头,顾一言直接说出了请求。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要不要让你换个表演方式。”
张国荣有点不解,“换表演方式?什么意思?”
“要说这个可就复杂了,不是一时半会能说清的。我让他们先收拾片场,今天不拍了,回去我们好好聊聊。”
“好。”
剧组人员在看见两人聊完以后,原以为会继续拍摄,却被通知收工。
虽然有疑惑,但还是开始收拾起来。而顾一言则带着张国荣和他的经纪人陈淑芬先一步去到了酒店的咖啡厅。
“荣少,在我给你讲之前,你对表演的流派是否有所了解?”
“你是说方法派,体验派和表现派?”张国荣还没有回话,陈淑芬先一步答出来。
“说得没错,看来淑芬姐也是了解众多。那如果我现在告诉你们这三种流派的说法是错误的,你们会怎么想?”
“错的?怎么可能?听说北电和中戏等艺术学校里都是这么教的。”张国荣直接惊得喊出声。
上一篇:都市:开局男神,顶撞女邻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