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拍戏就能解锁影视盲盒 第321节
原本黑泽明的《七武士》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寄生虫》。
该影片的名字出现在这里,差点没让顾一言惊掉下巴。
脑瓜子嗡嗡作响。
要知道在原时空2018年播出的《寄生虫》,在2022年的榜单中罕见得进入了前100并位列第90名,还是依靠了评委们给出的‘这是第一部韩国电影进入竞争行列,极具开创性意义’。
否则这种仅仅播出4年不到的电影根本没资格获得大量投票,进入评选窗口拿出来被讨论已经是不小的成就。
哪曾想,这辈子2006年上映的《寄生虫》,在6年后就一口气被这846位专业影评人、学者和导演直接投票送进去了榜单前20。
骇人听闻都不足以形容。
相关的舆论风波哪怕是个不懂影片质量的人也能猜得出来会有多严重。
这行为都不属于暗箱操作,谁TM作弊会这么不长脑子。
纯粹妥妥的在造神啊!
唯一利好的点在于评委同样给出了理由:“这是首部以非英语对白登顶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作品,其成功迫使西方影评界重新校准‘世界电影’的定义。
“时年22岁的顾用此片证明青年导演无需依附电影节政治正确,只需用更锋利的镜头切开时代的肿瘤。”
好吧,就算《寄生虫》占了一丝开创性意义的边,给出了这个排名,那排在第77位的《坠落的审判》是因为什么...
这可是2009年才上映的电影,影片质量也远不如《寄生虫》。
就算该电影在批判的通用性上并不输前面的作品,但文艺和商业的结合却远远没有达到最完美的平稳,真要说起来还是在退步。
而票房就是最直观的记录。
相比于《寄生虫》全球超过1亿美元的票房收入,《坠落的审判》哪怕有国际妇联的呼吁,其票房总收入也不过堪堪达到3000万美元。
加上其他零零散散的版权收入,才勉强保住了成本。
这样的一部影片却能登上《视与听》十年一度的榜单,何等...想不通。
“首创多视角非线性庭审叙事,利用不同情绪生成不同记忆的偏差画面,彻底瓦解传统法庭戏的二元对立。
“全片拒绝给出明确凶手,迫使观众成为陪审团—这种“悬置判决”的设计,让电影从封闭作品进化为社会实验场。
“19岁拍出《海边的威海》,22岁时的《寄生虫》以及25岁创造《坠落的审判》,用持续的优秀影片证明‘青年导演无需谄媚代际’。”
平平无奇的理由,颇有一种勉强让电影意义往创造性上靠拢的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这个奖你不要都不行!
叹了口气,顾一言还没从这个排名中走出来,菲尔就一脸急切地从另外一侧探出脑袋,手里拿着的也是《视与听》最新期刊。
“艾利克斯,你快看榜单的最后一部影片。”
“最后一部?”顾一言挑了挑眉,随手将期刊翻到了最后,映入眼帘的是一部叫《越位》的电影,导演是伊朗人贾法.帕纳西。
“这电影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来来回回翻看了半天,他实在找不出来有什么值得特别留意的。
“Oh,谢特,你已经翻到扩展榜单了,我说得是正榜的最后一部,也就是第100名!”
“你干嘛不明说,到底有什么东西在....”
谜语人最讨厌!
正在吐槽的顾一言刚翻到那一页瞬间闭上嘴,上面《海边的威海》几个英文大字格外显眼。
所以,《视与听》到底在搞什么,这是把顾一言的三部金棕榈获奖电影全部放入了这个榜单。
瞬间将他的地位拉到了和历史中的那些传奇导演一个档次,以28岁的年龄创作活跃期进入历史最佳争夺。
仅此一人!
绝对意义上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看到了吧!”菲尔满脸潮红,看其神态比顾一言本人都要激动,“《绿皮书》上映之前你得到这样一番加持,明年奥斯卡我们的成功率又能上升不少!”
“对了,我之前还听到过一个小道消息,《视与听》这次榜单中的第100名是最先定下来的,在投票之前就由所有评委单独决定结果。
“只是没想到会是《海边的威海》。”
单独决定...
顾一言突然感到了一股无形的压力,难不成这就是之前在戛纳参加雅各布私宴时,对方所提到的‘欧洲文艺界的帮助’?
报酬已给,那么带领文艺电影走出新道路的任务是不是就得放到心上了。
“《海边的威海》仅用不到100万美元的预算撕开了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口碑裂谷。
“这份孤注一掷的勇敢,让该影片一跃成为全球青年的《独立宣言书》。
“导演顾更是在19岁这个惊人的年龄完成了这部艺术影片处女作,直接打破‘青年导演只能拍青春题材’的偏见,用近乎苍老的冷冽目光凝视中年创伤,证明天才的早熟无需依附年龄标签。
“片中几乎舍弃了所有炫技的冲动,以极简主义影像证明,克制才是最危险的锋芒。
“正如25岁拍出《公民凯恩》的奥逊.威尔斯重新定义电影语言,《海边的威海》就以19岁的暴烈叩问影史权威。”
豁~
饶是有心理准备,当看完这篇附在后面的超长解释说明时,顾一言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视与听》的这些评委恐怕会被质疑专业性吧?”
“你在说什么胡话!”菲尔一脸莫名地望着发声的顾一言,“这期杂志可是动用了近乎900名业内专业人士,几乎涵盖了整个欧美艺术电影领域。
“质疑他们的专业性就如同一个普通学生拿着教科书去质疑写这本书的教授。”
言罢,菲尔或许是想到了这种情况发生时的窘迫场景,自己轻笑了两声才继续开口道:“一本教科书或许有错误,可总不能整个读书生涯的教科书都有问题。
“就算有人会质疑你的一部电影,剩下2部是肯定没问题的,虽然我并不认为会有大量这样想的人。”
说完菲尔直接起身将顾一言手中握着的期刊拿走,然后指了指墙上的时间,“另外,艾利克斯我不得不打断你的休息。
“提醒一下,今天已经1号,离我们出发威尼斯还有不到1个月,我估计你得加快一些电影后期的进度了。”
“FxxK!”顾一言这才想起自己目前最重要的事,当即暗骂一声走向剪辑室,“菲尔,给我准备一杯咖啡,加奶加糖!
“今天我得加班了!”
“如你所愿!”
---
---
【顾三杀影史百大:天才的胜利,还是评委会的投降?】
“从金棕榈到《视与听》,一个导演如何用手术刀肢解电影史的权威叙事?”
同为英国媒体的《卫报》丝毫没有给《视与听》任何面子,报道发得最快,质疑也最为强烈。
原本吃瓜群众们还以为会发生一场波及整个电影节的争论,谁知道面对这种情况,《视与听》完美展现出了属于电影头部期刊的高傲与自信。
‘谈及电影,别想着质疑我!’
不但没有给出什么解释,反而相关负责人还在采访中用一句“艺术的世界,你只需顶礼膜拜”当做回应,直接把《卫报》气得半死。
刚准备开呛,同属电影头部期刊之一的《电影手册》在这个节骨眼上也果断给相关榜单的权威性给予了支持。
【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最伟大’定义!】
一拳难敌双手,《卫报》在两大期刊联合下节节败退,引得剑桥大学电影系也跟着下场发声:“《视与听》榜单已被技术法西斯绑架!”
一时间,整个欧洲艺术圈关于榜单的争论愈演愈烈,发展到后面原本只在电影节出名的榜单莫名被扩散到了全网络乃至全人类社交圈。
无数人给出了不那么专业,又极度从心的评论。
不用说也知道,民间舆论一边倒地支持顾一言,就仿佛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无数个《人民日报》海外版。
【从‘借船出海’到‘造船游海’——顾一言导演艺术三部曲登榜揭示文化自信新维度】
这是《人民日报》夸赞的词汇,多多少少还顾及到了国内外的形象,没有大放厥词。
“艾利克斯.顾是无敌的,他就是电影节的山羊!”
“《教父》是我听过最优秀的电影,《寄生虫》是我看过最完美的电影!”
“不要用老顽固那些发霉的脑袋去看待新时代的电影,这是顾写给我们年轻人的史诗,是我们心里的慰藉!
“我爱他的一切,要我来投票,影史第一、第二、第三都将属于他。
“毫无悬念!!”
这是外网网友们的言论,怎么说呢...就挺意外的,国内XC口岸兢兢业业干了几十年,不如顾一言出道10年。
可惜的是,这些东西顾大导演都无力关注,他已经连续几个晚上只睡3个小时进行后期制作。
要不是系统送的紫色身体恢复力惊人....电影还没完成,人已经先倒下了。
---
---
8月26日,距离去威尼斯还有一天的时间,闭关大半个月的顾一言终于打着哈欠推开了剪辑室的大门。
“菲尔,电影成片完成了。
“你找人做一下最后的检查,看看字幕和语言是否匹配,有没有被遗漏的小细节。”顾一言直接将房间钥匙丢给菲尔,转身就在保镖的搀扶下离开了办公室,“我实在太累了,等我睡醒后我们再出发。”
等他从睡眠中苏醒,芙罗兰正坐在床边看着书籍。
听到响动立马扭过头来,莞尔一笑,“幸亏醒了,如果今天晚上你还没醒我得主动叫你了。”
“什么时间了?”声音干哑,彷佛许多年没有开口一般。
“27号,你已经睡了足足一天,今天晚上的私人飞机去威尼斯,时间刚刚好。”
“辛苦你了,芙罗兰。”顾一言端起旁边提前准备好的大杯水,一饮而下让自己重新‘复活过来’。
“吃点东西我们准备出发吧。”芙罗兰没有在意顾一言口中的感谢,她知道这是男人在说她为《绿皮书》奥斯卡奔走很辛苦。
“好!”
第三百六十六章 威尼斯电影节开幕前
威尼斯,这座建造在潟湖之上,获得“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美誉的意大利水城,正迎来一年中最燥热的八月末。
纵横交错的117条水道在烈日下泛着粼光,海风裹挟着咸腥气息掠过圣马可广场。
尽管城市白天气温能够维持在25到30摄氏度之间,但接近90%的湿度让整座城市如同浸在温水中的丝绸,黏腻地贴附在每位游客的皮肤上。
上一篇:都市:开局男神,顶撞女邻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