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拍戏就能解锁影视盲盒 第326节
---
---
【亚洲作者电影的新标杆】
【哲学与政治的完美平衡】
“曾经的金棕榈得主陈宝刀未老,贡献了一场视听艺术的胜利。电影中宛如油画般燃烧的场景,堪称‘东亚新浪潮美学的巅峰’!”
“据我们从《燃烧》编剧顾处得到的消息,该影片改编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烧仓房》,同时他在创作期间融入了北美作家威廉.福克纳的部分文学元素。
“剧本里带有深刻的哲学思考、复杂的社会隐喻和开放式的叙事结构,再搭配上大导演陈的完美还原,无疑是一部神作。
“本杂志相信此影片会在国际影坛引发广泛讨论,成为亚洲电影艺术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燃烧》在次日上午的媒体专场落幕时,一跃成为本届威尼斯最炙手的热门。
威尼斯场刊评分飙升至3.8的瞬间,顾一言似乎已经能听到在闭幕式上记者们爆发出的成片快门声。
这个数字可是仅次于2008年威尼斯金狮奖得主《摔跤王》创下的4.0满分纪录,高悬在威尼斯历史第二的位置。
在原本的时间线里,另外两部达到3.8的神作一部出自于2013年,也就是明年才会出现的《菲洛梅娜》,另外一部是2021年的《犬之力》。
巧合的是,这两部评分达到3.8的作品前者只拿了一个最佳剧本奖,后者则是最佳导演银狮奖,全部与最高奖项失之交臂。
更诡异的是在威尼斯历年高分之中,一共出现了一个4.0,2个3.8,3个3.7,除开之前的两部作品,其他的4部作品都拿到了当年的金狮。
这样一看,3.8这个评分真的像被诅咒了一般。
想到这里顾一言不由得紧皱眉头,心里一阵烦躁,无意识地咬紧了牙关。
要知道《燃烧》曾经在戛纳登顶历史第一评分时也是这个要命的数字,跑来威尼斯改了剧本改了首映时间,竟还是卡在这个微妙区间。
这隐喻在这个时候出现并不太好....
陈大导当然读不懂这些弯弯绕绕,这位刚在电影宫门口完成群访的导演,正对着记者们的镜头整理着西装的领口。
铺天盖地的盛誉让陈大导有些忘乎所以,所以当《燃烧》的媒体口碑碾压原本的金狮奖得主《圣殇》时,他差点就在镜头前说出“威尼斯该为这个评分修改规则”的狂言。
如果不是顾一言在场多次打断、提醒,他可能早就按耐不住。
即便如此,陈大导还是固执地认为自己这位学弟有些太过谨慎,北美那些大导哪个不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
顾一言只能呵呵....
媒体蜂拥追逐的热点,从来不是评审团桌上的筹码。
特别是本届评审团主席可是迈克尔.曼,一个出生北美却成长于欧洲的完美主义者。
哪怕《燃烧》很符合他的电影理念——极度注重电影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平衡。
可他绝不能接受在电影节事后传出‘奖项颁发是由媒体和民众提前决定’的谣言。
要知道这位导演可是好几次和世界大奖擦肩而过。
手握唯一成为欧洲三大评审团主席的机会,那就绝不会允许自己执掌的评审团沦为媒体预测的应声虫。
不过属于陈大导的‘辉煌’只是短暂的。
当3天后圣马可广场的大钟敲响第十二下时,《燃烧》的媒体神话突然被切割成碎片。
电影宫前骤然立起十二米高的《绿皮书》立体宣传海报,粉丝们自发组织的应援助威活动,直接把本就处在第一热度档次的《绿皮书》捧到了常人永远无法触及的地位。
用圈内人近乎魔幻的行业共识:就算顾现在拍一部中餐的教学片放到威尼斯上,评委会都会给他颁发一个终身成就奖。
这就是属于第一导演的牌面。
---
---
威尼斯某座私人岛屿的餐厅里,咸涩的海风卷着《每日银幕》的页角。
顾一言握住酒杯的手指微微收紧,就餐时阿尔贝托.巴贝拉的开场白差点让气泡酒呛进他的气管。
“顾,对于本届电影节的奖杯有什么特别规划吗?”提出此间疑问的时候,威尼斯电影节主席与马可.穆勒交换的眼神里藏着某种行业老手的默契。
面对一头雾水的年轻导演,穆勒适时接过话头给出了相应的解释:“顾导,你现在是电影艺术领域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三座金棕榈的威压,足够让评审团在丽都岛失眠半个月。”
老人言语轻松,眼角的笑纹里却沉淀着三十年选片人的毒辣:“《绿皮书》我们提前看过,这是一部相当优秀的电影,但最让我们感到惊讶的却是你的蜕变。”
蜕变?顾一言更加摸不着头脑,对面两人确定说的是《绿皮书》?
这电影在他心里的艺术含量是比不过之前影片的。
“从前的你过于年轻,看待很多东西都相对激进,这也导致拍出来的电影要么过于小众,要么进攻性太强。
“好在你的天赋极高,哪怕是小众或者讽刺的题材也能在你的手下变成另外模样,这才是最让我们感到震惊的东西。
“这次在《绿皮书》里面,我们也看出了你在影片中留下的种族讽刺,可和之前不同的是讽刺变成了影片的表皮,人生却成为了其核心。
“两个主角一个代表喧嚣一个代表孤独,本应该完全对立的两件事物却构成了人生的全部。
“‘当喧嚣成为孤独的保护色’这可是你亲手给唐.谢利设计的台词!”
马可.穆勒愈发激动,好似进入了影评人特有的亢奋状态。
“生活本就是一场喧嚣与孤独的角斗,谁也不可能全身而退。
“不同的是有的人失去了更多的喧嚣就显得过于孤独,有的人则是死去的孤独部分更多。
“而这些侥幸活下来的部分正是所谓的自我。”
言罢,原先一直闭着眼睛回忆《绿皮书》体悟的穆勒在说完最后一句后猛地睁开眼睛,看向顾一言的眼睛里除了佩服便是慈爱。
“顾导,我真的没想到你的进步会这么大,短短2部作品之间就仿佛变了一个人。
“曾经的你绝对做不到利用整部影片来埋伏笔,将真实的想法平均放到了每个人物的身上。
“我敢打赌绝大多数观众只会注意到种族隔阂相关的问题,甚至单纯认为这是一部缅怀过去的影片。
“如果这么想那就是他们掉入了你的陷阱.....”
对面的顾一言已经顾不上之前的询问,马可.穆勒这一通自圆其说的解释差点把他说自闭。
电影还能这么理解?
正当他准备提醒一下是老马自己想多了,马可.穆勒旁边的阿尔贝托就不住点头表示自己也很认可这个说明。
豁~
电影这东西...
导演确实不懂,他们只负责将其拍出来。
“咳咳。”越到后面顾一言实在听不下去了,只能主动出声打断了越聊越起劲的两人。
阿尔贝托这才反应过来今天的目的是什么,接着马可.穆勒的话语补充起来:“顾,今年的威尼斯因为你的参与变得含金量极高。
“《绿皮书》是值得一个金狮的,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作品也很优秀.....”
话到这里就没有再继续下去,顾一言也明白了对面的想法。
如果要争金狮奖,那么《绿皮书》得奖是肯定的,这无关电影本身的质量。
从这顿饭落座的时候就相当于把奖项的选择权交给了他。
当然按照猜想,应该会和其他电影进行平分,就是不知道是哪一部。
如果不要金狮奖,那么其他奖项肯定就能随他选择,甚至不止一个。
要是常人,不选金狮才奇怪,可放到手握三座金棕榈的顾一言面前....
吸引力反而没有那么足。
他唯一需要考虑的只有外界的舆论影响。
更别说根据系统的提示,最好是拿走一个最佳导演才能让《绿皮书》在明年的奥斯卡上有更大可能性。
不过...他好奇的点在于有必要这么大费周章借着约饭来询问参赛人的意见?
“顾,我想你应该在思考为什么我们会提前询问你?”阿尔贝托看出了疑问,“因为雅各布曾经联系过我们,欧洲艺术电影想要不掉队就必须进行改变。
“他告诉我‘文艺为骨,商业为皮’的理念才符合未来的发展。
“而你虽然不是这个理念的开拓人,却是第一个将两端都做到最好的导演。”
“无数人在此期间成为你的簇拥,他们打心里认为你才是最好的电影创作者。
“当整个欧洲都在模仿你的镜头语言时,连金狮都会变成追随者而非授予者。
“我们需要造神,但今年的特殊性决定了很难让你一个人独享奖杯。
“这样的话,共存奖杯对你来说何尝不是一种侮辱,科波拉可是恨了戛纳几十年。”
说到这里阿尔贝托无奈摇了摇脑袋,才继续说道:“所以我们在思考或许你有些其他的想法。”
“我的想法吗?”顾一言陷入沉默,所以这个金狮要不要呢?
第三百七十章 《绿皮书》的争论
滋...滋...
伴随着屏幕暗下后的微妙电流声,《绿皮书》的全球首映正式结束。
台下坐着的1000余位观众自发起立开始疯狂鼓掌。
里面不乏有各大媒体的总编,亦或者某个大导演、著名演员,说一句群星云集一点不过分。
哪怕电影节开幕式的现场都不一定能比得过现在的星光璀璨。
小李子特意请假来到威尼斯观影,当他怀揣着比较心理看完《绿皮书》后不由得感叹一句:“真是个完美的奥斯卡影片。”
很明显,相比起威尼斯电影节而言,《绿皮书》这种标准美式公路片无疑更符合那群学院派老人的眼光。
再加上后续一些操作,维果.莫特森是完全有机会冲击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项的,特别是他为了角色增重40斤的新闻一旦放出去,其加成力度会十分之大。
想到这里的莱昂纳多有些懊恼,自己当初就不该因为双男主拒绝这部戏的邀约。
至于片酬或者时间这些因素对他而言是完全可以商量的,《华尔街之狼》剧组也不会拒绝自己的男演员在出演之后‘意外’获得影帝头衔。
“凯特,我有点伤心了,这么一个好机会就在面前被我错过。”
手握两座威尼斯最佳女演员的凯特.布兰切特本就是电影节官方的特邀嘉宾,加上顾一言的新片首映,她也陪同小李子一起来到了现场。
观看完影片,号称“好莱坞大魔王”的她自然也能看出这部作品的质量,不说一定高于之前的《寄生虫》或者《坠落的审判》,可在得奖概率方面一定是处于顾一言拍摄电影的最前端。
上一篇:都市:开局男神,顶撞女邻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