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被抓:我挖自家祖坟还犯法? 第2662节
太子和靖王行礼告退,一前一后地走出了武英殿。
殿外的阳光有些刺眼,两人对视了一眼,目光在空中交汇,迸发出无形的火花。
太子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怨毒和杀意,而靖王的眼神,则是一片深不见底的平静。
“六弟,好手段。”太子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靖王淡淡道:“比不上二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说完,他不再理会脸色铁青的太子,径直离去。
看着靖王远去的背影,太子萧承泽的拳头,握得咯咯作响。他知道,从今天起,他们兄弟之间,再无半分情面可言,只剩下你死我活。
而此刻,皇宫的另一端,永宁宫内。
贤妃正小心翼翼地伺候着一位满头银发、衣着华贵的老妇人。这位,便是当今的皇太后.
第四千四百二十七章 养心安神
“母后,您尝尝这个,新进的雨前龙井,味道清甜,最是养心安神。”贤妃柔声说道。
皇太后抿了一口茶,缓缓放下茶杯,浑浊的眼睛里却透着一丝精明:“你今日过来,怕不只是为了请哀家喝茶吧。说吧,又听到了什么风言风语?”
贤妃心中一凛,知道瞒不过这位在后宫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家。她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惶恐和忧虑。
“母后明鉴!臣妾……臣妾也是为了皇家血脉着想,才斗胆来向您禀报。外面……外面都在传一些对太子殿下很不利的流言,说……说……”
她欲言又止,仿佛那话有多么烫嘴一般。
皇太后皱起了眉头:“说什-么?吞吞吐吐的,成何体统!”.
贤妃这才像是下了莫大的决心,凑到皇太后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将那管事听来的话,添油加醋地学了一遍。
“……说当年皇后姐姐生太子的时候,天降不祥,血气冲天,根本不像是真龙降世的吉兆。
还说……还说那接生的嬷嬷,临死前良心不安,说了些胡话,暗示……暗示太子并非龙种……”
轰!
皇太后的脑子里,仿佛响起了一声炸雷。她手中的佛珠“啪”的一声断了线,滚落一地。
她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死死地抓住贤妃的手,指甲几乎要掐进肉里:“你说的……可是真的?!”
“臣妾不敢妄言!”贤妃疼得倒吸一口凉气,却不敢挣扎。
“这流言如今在外面传得沸沸扬扬,臣妾也是忧心忡忡。此事关系到我大周的国本,臣妾不敢禀报陛下,怕陛下震怒,只能……只能来求母后定夺!”
皇太后松开手,整个人都像是被抽空了力气,瘫坐在椅子上。她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嘴里喃喃自语:“不可能……不可能……皇帝的嫡子,怎么会……”
她想起了当年的一些旧事。皇后生产时,确实是难产,凶险万分。
皇帝当时在外平叛,等他回来时,孩子已经出生了。当时宫里的人都说,皇后是拼了半条命才生下太子。难道……难道这其中,真的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就如同疯长的野草,再也无法遏制。
贤妃看着皇太后失魂落魄的样子,低垂的眼眸中,闪过一抹得意的精光。
她知道,这颗怀疑的种子,已经在皇太后心里,生根发芽了。
靖王府的书房里,气氛比昨日轻松了不少。
靖王将武英殿内发生的一切,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徐先生听得是心惊肉跳,不住地用袖子擦着额头的冷汗。
“好险,好险呐!”徐先生抚着胸口,“陛下终究还是顾念父子之情的。
太子那一番哭诉,差点就让他蒙混过关了。幸好王爷您应对得体,将矛头直指国法,而非私人恩怨。”
靖王苦笑一声:“当时我手心也全是汗。父皇的眼神,像是能把人看穿一样。若不是秦川事先叮嘱过,我恐怕真的会乱了方寸。”.
第四千四百二十八章 公然包庇太子
他的目光投向一旁正在悠闲削着木头的秦川。
秦川吹了吹木屑,将那只已经初具雏形的小狐狸举到眼前端详着,头也不抬地说道:
“陛下准了三司会审,这就在我们的预料之中。他不准,就等于公然包庇太子,他这个皇帝也别想当了。他发怒,也不是坏事。”
“哦?此话怎讲?”徐先生好奇地问。
秦川放下小狐狸,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才慢悠悠地解释:
“陛下若是不在乎,就不会发怒。他之所以发怒,恰恰说明,王爷您的话,和那些证据,都戳到他心坎里了。
他心里已经信了七八分,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他的愤怒,一部分是冲着太子不争气,另一部分.
是冲着王爷您,把他不想面对的烂摊子,血淋淋地摆在了他面前。他现在是又气又恼,又不得不捏着鼻子处理。”
一番剖析,鞭辟入里,让靖王和徐先生茅塞顿开。
“原来如此。”靖王恍然大悟,“这么说来,我们这第一步棋,算是走稳了?”
“岂止是稳,简直是妙!”秦川笑了起来,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现在压力全到了三司和太子那边。三司奉了圣旨,又有我们送去的铁证,想不办案都不行。
太子呢?他现在就像一只被关进笼子里的老虎,除了咆哮,什么也做不了。他敢伸手干预三司,就是公然抗旨,罪加一等。”
正说着,管家匆匆来报:“王爷,宫里来人了。”
“宫里?”靖王一愣,“是父皇的人?”
“不是,”管家神色古怪,“是……是御膳房的刘总管,说是……说是奉了皇太后的懿旨,给王爷和……和秦先生送些点心来。”
皇太后?
靖王和徐先生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疑惑。皇太后一向不问政事,潜心礼佛,怎么会突然派人来赏赐点心?而且还指名道姓地给了秦川一份?
秦川的眼睛却亮了。她拍了拍手上的木屑,笑道:
“看来,我们种下的那颗种子,已经有人帮忙浇水施肥了。走,王爷,我们去会会这位刘总管。”
前厅里,御膳房总管刘胖子正满脸堆笑地站着,身后的小太监捧着两个精致的食盒。
见到靖王和秦川出来,刘胖子立刻躬身行礼:“奴才给靖王殿下请安,给秦先生请安。”
“刘总管客气了。”靖王抬了抬手,“不知皇祖母她老人家,为何突然想起我们了?”
刘胖子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王爷说笑了。
皇太后她老人家,最是疼爱各位皇子皇孙。这不,今天听闻贤妃娘娘说起,王爷您为了国事操劳,清减了不少,心里惦记着呢。
特意让奴才送些她老人家小厨房里做的糕点来,给王爷和秦先生补补身子。”
他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秦川。这就是那个让太子吃了大亏的年轻谋士?看起来文文弱弱的,也不像三头六臂啊。
秦川仿佛没看到他的打量,只是拱手笑道:“多谢皇太后恩典,也劳烦刘总管跑这一趟了。”
她从袖子里摸出一张银票,不着痕迹地塞进刘胖子手里,“这点小意思,总管拿去喝茶。”.
第四千四百二十九章 银票的厚度
刘胖子手上一沉,脸上的笑容更真切了三分。他捏了捏银票的厚度,客气道:
“哎哟,这怎么好意思。秦先生太客气了。”嘴上说着,手却把银票收得严严实实。
“应该的。”秦川凑近一步,压低声音,用一种开玩笑的语气说道:“说起来,我这几日胃口也不太好。
听闻御膳房的辣子鸡丁是一绝,可惜无缘得见。
不像太子殿下,想吃什么,随时都能吃到。唉,同人不同命啊。”
她这话说的没头没脑,像是在抱怨,又像是在感慨。
刘胖子却是个玲珑剔透的人,他眼珠一转,立刻就品出了一点别的味道。他陪着笑道:
“秦先生说笑了。您是王爷身边的贵人,想吃什么,吩咐一声就是。不过说起太子殿下,他最近的口味,确实是变了不少。”.
“哦?”秦川挑了挑眉,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
“可不是嘛,”刘胖子像是找到了知音,打开了话匣子,“以前太子殿下最爱吃咱们大周的菜,什么山珍海味都喜欢。
可最近这几年,却偏偏爱上了蜀地的口味,无辣不欢。您说奇不奇怪?
皇后娘娘是地地道道的京城人士,口味清淡,陛下也不喜辛辣。这东宫的口味,也不知道是随了谁。”
他说者无心,秦川听者有意。
送走了刘胖子,秦川脸上的笑容慢慢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思。
靖王不解地问:“一个口味而已,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大了。”秦川的指尖在桌上轻轻敲击着,“王爷,您还记得,当年被先帝以谋逆罪满门抄斩的蜀王吗?”
靖王脸色一变:“当然记得。那是父皇的亲兄弟,因为封地在蜀中,便被称为蜀王。后来他起兵造反,兵败被杀。此事乃是本朝大忌,谁也不敢提起。”
“那位被抄斩的蜀王妃,据说,是前朝的一位郡主,最是嗜辣如命。”秦川的目光变得幽深,“而当年,皇后娘-娘在嫁给陛下之前,曾与那位蜀王世子,有过一段青梅竹马的过往。”
书房里,死一般的寂静。
靖王和徐先生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们惊恐地看着秦川,仿佛在听什么天方夜谭。
一个大胆到足以让天地变色的猜测,在他们心中疯狂滋生。
口味的偏好……青梅竹马的过往……难产……不祥之兆……
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线索,在这一刻,被秦川用一根无形的线,串联了起来,指向了一个骇人听闻的真相。
如果……如果太子萧承泽,根本不是当今陛下的儿子,而是当年那个谋逆的蜀王留下的血脉……
那这就不是简单的储位之争了。
这是前朝余孽,窃取国祚!
靖王感到一阵天旋地转,他扶着桌子才勉强站稳。这个秘密,比他想象的还要可怕百倍!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王府护卫冲了进来,神色慌张:“王爷!不好了!三司衙门那边出事了!”
“什么事?快说!”靖王厉声喝道。
“刚刚得到消息,有一伙不明身份的刺客,夜闯刑部大牢,企图……企图刺杀安平侯钱振!”
“什么?!”靖王和徐先生同时惊呼出声.
第四千四百三十章 最关键的人证
钱振是本案最关键的人证,他要是死了,很多事情就死无对证了!
“那钱振人呢?”靖王急忙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