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祖父是汉武帝

我祖父是汉武帝 第112节

邴吉这段时间忙的脚不沾地,千头万绪终于算是弄出基本的框架和人员了。

熬了一晚上,刚刚趴在案几上休息了一会儿,就听到下属来报。

“邴行长,太孙殿下来了。”

瞬间,邴吉就不困了。

哪怕顶着黑眼圈,也阻挡不了他对刘进的崇拜。

急忙整理了一下仪容,正了一下头冠,喊了一声:

“快请!”

又觉得不妥,叫住了小吏:

“我亲自去迎接。”

邴吉自接到调任的消息就激动莫名,终于有人能懂自己了。

没有背景,没有后台,不知道自己怎么会突然入了殿下的法眼,并且直接提拔到粮行行长和粮监会会长的职位,这对他一个曾经仅仅是鲁国一个小官来说,简直是一步登天。

现在官员说话都比较含蓄,比如贬官叫左迁,升官叫右迁,自己这也太特娘的右了。

虽然现在粮行和粮监会暂时没有定具体的品秩,但是任谁都能知道这是个大美差。

相当于从地方法院突然调到了央行当老大,这得是啥狗屎运。

所以对于刘进他是相当的感恩,再加上一系列的政策,更让他把刘进惊为天人。

哪怕自己很困,但是也阻挡不了自己见殿下的热情啊。

刘进今天本来是不想出来的,实在是这些天气温变冷了,在外面比较遭罪,但事关明年的春种,由不得他偷懒。

好在马车里早就有仆人烧好了无烟碳的火盆,一路上倒也过得去。

看到邴吉出来迎接,也露出了笑意,调笑道。

“邴吉,气色不怎么好啊。”

邴吉报赫,明白自己这熊猫眼,恭敬的道:

“昨日审批了一批学子,安排到了楚地,休息晚了。”

刘进看邴吉的样子,也知道肯定忙的够晚,进了屋里长话短说。

“是这样,孤忘了一件事,孤让工坊打造了一批曲辕犁,你负责分发到各地的粮行,以租赁贷款或者售卖的方式推广,这事儿不必强求,慢慢来就好,主要还是肥料的事情也先做好。”

邴吉好奇的问了道:

“殿下,何为曲辕犁?”

现在大汉用的基本上都是直辕犁。

有双辕和单辕之分,基本上是二牛抬扛式,特别适合在平原地区使用,能保证田地犁得平直,比较容易驾驭,效率也较高。

在邴吉看来这已经是很好用的工具了。

没想到又听到了一个新名词。

刘进笑道:

“东西给你,你推广就行 了,具体原理自己去研究或者跟工坊那面的大匠接洽,保证好用。”

说完,刘进就走了。

“好好休息,孤先回去了。”

他还有事,独乐不如众乐,自己太子爹和爷爷那里还没有火炕火墙呢,自己也得去给安排一下。

但是邴吉,却睡不着了,心里好像被猫抓了一样,坐着车就朝着工坊去了。

刘进自然也看到了,摇头笑了笑。

邴吉还真是个工作狂啊。

其实曲辕犁,没什么神秘的,甚至这是刘进的无心之举。

就是在直辕犁的基础上改进了一下,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没什么技术含量。

而且刘进也觉得现在不缺人力,缺的是产量,所以没有太放在心上,也不着急推广。

毕竟有了产量,是宗旨。

但是邴吉简直是个工作狂,自己刚刚跟他说,就忍不住了。

哑然失笑。

“去太子府。”

太子,此时也正忙着,看到儿子来了,也没搭理。

刘进呆了一会儿,感觉没意思,直接就带着匠人去找母亲了。

史氏自然是听儿子的,马上就动工了。

可是当太子忙完公务,想回房休息的时候,正好看到一群工匠正尘土狼烟的收拾,顿时脸色就变了。

语气有些颤抖“这,这是怎么回事?”

怎么自己就办公看一会儿,床都被拆了,再看看屋里忙活的人,瞬间就想到了刘进,这小子又犯浑了?

守在门口的春林急忙解释:

“太子殿下,这是太孙殿下请来的人,说是要给您弄个火炕和火墙。”

太子这才稳定心神,还以为,刘进又回到了那个小霸王的状态。

长出了一口气:

“真的?”

春林急忙道:

“千真万确。”

说着就给太子刘据讲解了一下火炕的好处,这些都是刘进说得,春林记下来了。

两天后的太孙府,霍灵儿自从感受到刘进这屋里的暖炕的舒服,死活不走了,同样的还有君儿。

央求着刘进给她的屋子也弄一个。

但是都被严词拒绝了。

两字,没钱。

霍灵儿哪里能信,最后刘进只说了一句话,实在喜欢就在这住下吧。

那一晚,美的很啊。

最后就连李师月都拒绝不了火炕和火墙的诱惑,被忽悠了过来。

从此,什么乌鸡人参啊,都成了太孙菜谱里常见的菜系了。

那叫一个美啊,就是腰子疼。

随着冬天渐渐的过去了,春天也要来了。

紧张忙碌的春种要开始了。

第128章 田地里的欢声

长安城外的农田,今日充满了欢声笑语。

不时的有孩童在田间玩耍,老黄牛在村夫的摆弄下拉着犁。

“吴老三,去年冬天积了多少肥料啊。”

一个老农正扶着犁,耕地。

对着旁边不远处的同村人笑道。

只是看着那副表情有点洋洋得意。

被称为吴老三的老农冷哼了一句:

“你管呢,吴老三不就是你揽了城里一条街倒夜香的活吗?嘚瑟什么呢。”

“就是,就看不惯你这种小人得志。”

说话的那个老农看起来也就是四十岁左右,听着众人的反驳,也不恼,反而得意的笑了一下。

“谁让当初太孙殿下说把这些货外包给咱们农民的时候,你们不去,还嫌人家不给工钱,现在看看是不是我更有眼光?”

说完,正好到了地头了。

带着草帽叉着腰十分嚣张的指了一下自己的地:

“信不信今年老子这块地能比你们多打一倍的粮食?”

其余的那几人根本就懒得搭理他。

小人得志。

但是心头也是十分的懊悔,不然哪里能让他这么嚣张。

去年冬天,出来了一个小道消息,殿下号召积肥,好多人不当回事,甚至把太孙殿下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

都以为太孙殿下是想找免费的劳动力,所以倒夜香的这个活,根本就没有人接。

甚至什么积肥都以为是谎言。

但是有聪明人啊,听到这个活哪怕不给工钱也行,只要这些夜香就可以。

这可是肥料啊。

这个老农就是聪明人之一,一个人承包了一个小巷子的的夜香。

在自己家里挖了一个大大的池子。

把弄来的夜香都倒进去,那时候还有不少人在嘲笑老农呢,家里臭烘烘的。

但是没有过半个月的时间,官府居然真的推广这些东西了。

一下子,无数人垂头顿足,错过了一个好机会。

本来看不起老农的人,一下子就羡慕的不行。

首节 上一节 112/2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我是不良帅

下一篇:大唐:我的老婆是李秀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