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的老婆是李秀宁

大唐:我的老婆是李秀宁 第271节

傍晚时分。

金殿内是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众臣们尽享美酒,向他们的天子献上祝福。

杨昭与众臣尽兴,喝的五六分醉后,便在长孙无垢的坚持下,前往了洞房。

殿门推开。

红烛下,郑观音正坐在喜榻上,坐卧不安。

杨昭带着酒意,来到她身边,轻轻坐下。

迟疑片刻后,掀起了她遮面的红纱。

那张明艳动人,略施粉黛,含羞带笑的面容,映入了眼帘。

或许是酒劲的作用,或许是男人爱美的本性作用,看到那张脸的一瞬,杨昭心头怦然一动。

他便抬起手,轻触那张脸庞。

郑观音身儿微微一抖,畔间顿生一层微晕。

“朕还不了解你是怎样一个女人,这样嫁给朕,不后悔吗?”杨昭问道。

“能嫁给真正的英雄,是臣妾的幸运,臣妾会用余生,好好侍奉陛下,让陛下了解臣妾。”

郑观音抬起头,红着脸深望向杨昭,心儿怦怦跳动。

忽然间,她发现,自己想嫁与眼前这个少年,并非只是出990于一时冲动。

似乎,不知从哪一刻起,她已悄然爱上了这个少年。

看着那晕红的面容,看着那真挚的双眼,杨昭笑了。

衣袖一拂,红烛尽灭。

金殿中,酒宴尚在继续。

众臣们都喝了不少,尤其是那些武将们,喝的尽兴起来,大叫大闹,殿中是一片喧嚣。

唯有窦线娘,却躲在角落,一杯接一杯的喝着闷酒,不与旁人对饮。

又是一杯酒饮尽,她已是半醉,含醉的双眸,望着杨昭离去的方向,怔怔出神,发起了呆。

“这喜酒,可是被你喝成了闷酒呢。”身后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

窦线娘一回头,却见李秀宁不知何时,已坐在了她身旁。

“娘娘……”她摇摇晃晃想要起身见礼。

426

第427章

“你们曾在战场上并肩而战,是生死的袍泽,不必拘礼。”李秀宁笑着按下了她。

窦线娘一笑,便不再起身,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就在她要往口里送时,李秀宁却一抬手,轻轻将她手中的酒杯按住,却问道:“你若开不了口,便由我去跟陛下说,让陛下也纳了你,你看如何?”

窦线娘身儿一震,惊异的目光看向李秀宁,却没料到,她忽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第402章 二女交心,建国大凉(一更求全订)===

“宁妃娘娘,你又说笑了,我怎么可能想嫁给天子~~”

窦线娘一笑,自然是矢口否认。

性情骄傲如她,又怎会在另一个女人面前,承认自己内心的想法,承认自己对天子有情。

何况,这名女子,还是天子其中一位妃子。

“在我面前,你不用隐瞒自己的心思,我是女人,我看得出你对天子有意。”

李秀宁微笑着看着窦线娘,淡淡说着,揭穿了她内心想法。

窦线娘脸一红,却不想李秀宁目光如此锐利,竟将她的心思,窥的一清二楚。

她心下尴尬,不知如何回答,只得低头呷一口酒以掩饰。

“你与天子并肩而战,同生共死过,他值得你托付终身,我也看得出来,天子对你也有几分情意。”

李秀宁轻轻按住了她的手,轻声开解道。

窦线娘心头一震,好奇的目光看向了她,反问道:“宁妃娘娘为何要这样帮我,宫中多一位妃子,对娘娘似乎并无好处。”

李秀宁淡淡一笑:“我与陛下经历了那么多事,才有如今的破镜重圆,我在他心中的地位,就算宫中再添百位妃子,也不会改变,就如同,谁都没办法改变,长孙皇后在陛下心中,那无可取代的位置一样。”

说着,她自斟了一杯酒,缓缓饮下。

“我从你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也是那样争强好胜,生性骄傲。

正是因此,我才放不下那份矜持,不敢直面自己的本心,才会寒了陛下的心,经历了那样多的波折,才重新得到陛下的认可。

我不希望你走我的老路,所以,我想帮你。”

李秀宁终于说出了原由。

窦线娘恍然省悟,看着眼前这位贵妃,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关于她和杨昭那些传奇般的传闻。

一时间,她若有所悟,沉思不语。

“人生在世,遇上了钟情的男人,就要义无反顾的去爱他,莫要等错过了,才追悔莫及,你何时想好了,随时可以找我¨々。”

李秀宁留下了一番别有深意的开导后,微微一笑,起身离去。

“错过了,才会追悔莫及么……”

窦线娘望着李秀宁离去的背影,喃喃念叨着她最后两句话,陷入了沉思之中。

许久后,她一声幽幽轻叹。

月上眉梢。

今晚,注定又要有人,辗转反侧,孤枕难眠。

纳妃之后的时间里,杨昭难得空闲,尽可能的陪伴几位后妃,能让她们分享君恩。

宫中享齐人之福时,杨昭也未忽略军国重事。

伪晋虽灭,突厥虽平,整个北方基本也平定,但大隋离天下一统,还为时尚早。

西北的陇西一带,还有李元吉李隆基这对李家余孽存在。

蜀地,荆楚,江淮,还有数位反王割据,拥兵数十万,据不肯臣服大隋。

而辽东的高句丽,则趁着中原混乱之际,出兵吞并了大隋数个边郡,同样需要出兵讨伐。

天下未定,杨昭当然不会放马南山,高枕无忧。

平定盘踞陇西的李元吉李隆基叔侄,是大隋下一步的方略,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后顾无忧,集中全部力量,挥师南下,削平南方反王。

于是,在班师洛阳后的三个月,杨昭便下旨整顿西京长安宫室。

入秋之后,杨昭正式率领内宫后妃,文武百官,巡幸长安。

他要对西北用兵,自然要由关中出兵,长安城便成了大后方。

十六卫的隋军将士,数以万石计的粮草,也随着天子的车驾,源源不断的开往长安,为不日的出兵做准备。

秋收结束,天下喜获丰收。

军需粮草充足,青壮府兵也从农事上脱身,西征已万事俱备。

而就在这时,一条来自于陇西的最新情报,送过了长安城,送到了杨昭的案头:

李家叔侄内斗了。

根据情报,李隆基在前往凉州,投靠了李元吉之后,凭借着出色的能力,很快就在当地树立起了威望,暗中不断的笼络人心。

李元吉对此自然不满,但碍于能力有限,却无法扼制李隆基不断蚕食他的权力,收买他的部众。

叔侄二人的关系,很快便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于是,在一月之前,李元吉走投无路之下,选择了发动兵变,企图一举诛杀李隆基,永绝后患。

可惜,李元吉的谋划,早就被暗通李隆基的部下泄密,提前做好了准备。

经过一场短暂的交锋之后,李元吉中伏被杀,大部分的旧部,都转投到了李隆基麾下。

经此事变之后,李隆基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夺了李元吉的兵马地盘,成了凉州真正的主人。

大权在握后,李隆基便在金城,正式宣布登基称帝。

而因晋国已灭,李隆基所据的州郡,远离伪晋本土,他又非是李渊一脉的嫡属,再以晋为国号已名不符实。

同时,李隆基的部下,又多数为陇西凉州人氏,为了笼络这些本地部下,李隆基最终宣布定国号为“¨〃凉”,自称为大凉皇帝。

御殿内。

“没想到,李元吉如此无用,短短不到半年,便被自己的侄子窃了基业,陛下,这个李隆基确实不是一般人。”

郑国公杨义臣,对李隆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427

第428章

靠山王杨林则道:“陛下,凉州虽地处西陲,却盛产马匹,又与西突厥接壤,臣恐假以时日,那李隆基坐稳了凉州,结连西突厥,挥师东进,威胁关中,必成大患。

如今我粮草已足,十六卫府兵已集齐大半,臣请即刻发兵,讨平伪凉,除掉李隆基这个祸患。”

杨昭早有此 打算,欣然道:“靠山王所言极是,传朕旨意,三日之后,大军挥师西进,一举荡平伪凉!”

号令传下,众臣振奋。

首节 上一节 271/8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祖父是汉武帝

下一篇:玄幻大唐之最强守护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