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的老婆是李秀宁

大唐:我的老婆是李秀宁 第343节

朱元璋咬牙切齿,眉头深皱,将那道情报,扔给了众臣.. .....

众人凑上前去一看,瞬间惊变。

情报中称,高句丽已退回国内,杨昭放弃讨伐高句丽,以轻军星夜南下,前锋已抵达新野。

惊人的消息!

明国众将,无不惊到目瞪口呆。

“那渊盖苏文,竟如此无胆,朕还以为他是个英雄,没想他逃的这么快,坏了朕全盘布局!”

朱元璋拳击案几上,气恼之极。

明国诸将陷入了哗议中。

“陛下,既是杨昭正率大军,杀奔江夏,我们再这么耗下去,已是不利,不如撤后回国吧。”

大将汤和,当即进言。

朱元璋犹豫不决。

“绝不能撤!”

刘伯温和张居正同时一喝。

张居正先一拱手:“杨贼再度南下,定然会趁势顺江东下,非灭我大明不可!

若我就此退兵,杨贼便可由江夏发兵,一路东下,大明形势危矣。”

朱元璋精神紧绷起来,示意他说下去。

张居正接着道:“我军若能破江夏,就等于封住了杨贼东下的大门,令其无法顺江而下。

随后,我们便可利用水军优势,先灭杨贼水军,截断北楚与南湘联系。

等我们扫平南湘诸郡后,再举兵北上,先破江陵,再下襄阳,一举拿下楚地。

如此,则我大明便全据长江,介时进可争天下,退可守江2.4南半壁,唯有如此,才是万全之道啊。”

一朱元璋连连点头,刘伯温也暗自点头,君臣眼神极是欣赏。

“可杨贼大军已至新野,用不得几日,便可赶到江夏,我们哪里还有时间,去夺取江夏?”

汤和反问道。

张居正一时无计。

刘伯温却一笑:“杨贼急着赶来,所带必是轻军,主力大军定然还在后边,暂时还不足为惧。

臣以为,陛下当派一员大将,先往汉江上游,封住杨贼南下之路,至少拖个十天半月。

这期间,我们再日夜猛攻江夏,必能拿下城池。

只要江夏拿下,就算杨贼主力尽数抵达楚地,我们背靠江夏坚城,又有水军优势,何惧杨贼!”.

===第506章 杨昭顾虑,贵妃献计(一更求全订)===

两员谋臣,打消了朱元璋顾虑,坚定了他攻下江夏信心。

朱元璋便下令,集结诸军,明日继续狂攻。

为了守住上游长寿塞,他特意又派张居正前往长寿,以谋士身份,协助大将沐英坚守。

号令发下,朱元璋决然道:“杨贼,咱们就赌一赌,是朕先破江夏,还是你先杀到江夏!”

襄阳。

黎明方至。

536

第537章

铁骑军队开出襄阳城,“隋”字旗在朝阳映照下飞舞。

江夏被围已二十天。

杨昭最初设想,率轻骑马不停蹄南下,赶至襄阳,水陆直趋江夏,杀朱元璋个措手不及。

当杨昭率轻骑赶至襄阳后,却发现,不得不调整他的战略。

他的铁骑军团,一路赶至襄阳,一天都没在休息过。

将士们虽骁勇,但还是血肉之躯,急行军的劳顿,体力消耗达到极点,这种情况下奔袭江夏,显然不明智。

人不休息,战马也要休息。

且朱元璋却在长寿,部署两万水军,他必须先击25败这一路敌兵,才能赶往江夏。

疲惫之师,去攻明军显然不明智。

且江夏地形为丘陵,不利骑兵,他的铁骑军团,未必能破沐英水军。

杨昭进抵襄阳后,便先按兵不动,放出风声,称他将率三十万大军南下,一举荡平明军。

明军屡攻江夏不破,士气消耗,隋军将士士气却正盛。

如朱元璋明智,当即刻撤兵回九江,以避锋芒。

这样,杨昭就可轻易解江夏之围,水陆大军顺流东下,实施他灭明战略。

杨昭却发现,朱元璋的反应,在他意料之外。

朱元璋知他到来,虽受震动,却并未撤出,反给长寿明军增兵,摆出阻击杨昭南下,誓破江夏态势。

杨昭感到意外,却也在他意料中。

朱元璋麾下,有刘伯温这等智士,应能看出,自己南下,不但要解江夏之围,还要灭了明国。

所以,为抢地利,无论如何,朱元璋非攻下江夏不可。

朱元璋不退军,杨昭别无选择,当即挥师南下,去解江夏之围。

大军浩荡出城,杨昭看着滚滚的汉江,目中杀机狂燃。

“朱元璋,你本不该提前降生,该是送你重回地府的时候了……”

杨昭一声冷笑,纵马扬鞭,南下而去。

杨昭先前在襄阳,留下七千水军,加带来一万轻骑,能够动用兵马,有一万五七千人。

至于主力军,不可能那么快赶到,还在路上。

杨昭却知,江夏守御已到极限,他能等主力赶到再救援,只有凭手中兵马,去收拾朱元璋大军。

杨昭以杨业率精骑,先由新野南下,从陆路直趋江夏,作为佯攻,以分朱元璋兵势。

杨昭自率水陆大军,沿汉江南下,向长寿塞而去。

很快,隋军逼近长寿。

旗舰上。

杨昭召集诸将,商议击破沐英军。

驻守长寿明军,数量在两万人,主将乃是朱元璋麾下大将沐英。

这同样是一员,随着朱元璋提前降生的明朝大将。

沐英乃元功旧将,武艺相当了得,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练就一手统帅水战能力,麾下明军皆乃水战好手。

除沐英外,其麾下还有毛文龙这员大将,更有张居正为谋士。

“臣愿率水军击灭明军,斩沐英人头献给陛下。”

一员武将,豪烈请战。

正是杨幺。

杨昭相信,沐英虽精通水战,但与杨幺相比,还要逊色三分。

只是,若只沐英一人,杨昭无所顾虑,现多了个张居正,便让杨昭有所忌惮。

“沐英未必是你对手,但敌营中有张居正,此人不能轻视。”

杨昭拂手压下杨幺的狂烈。

杨昭虽几番击败明军,但他却没被胜利冲昏头脑。

他很清楚,朱元璋乃一代雄主,麾下的明将,个个都非平平之辈。

特别是在这大江之上,一旦小看敌人,必会付出代价。

而且,张居正的智谋,他也深知。

沐英一武夫,张居正却善于用谋,不可轻视。

众人听到张居正之名,一时茫然,感到陌生,想不通此人有何能耐,令他们的天子如此重视。

“张居正不过无名之辈,臣可将他和沐英人头,一并斩下。”

杨幺丝毫不忌惮。

“杨幺,永远记住,不可小瞧无名之辈,你可别忘了,不久之前,你也是无名之人啊。”

杨昭意味深长的笑道。

杨幺身形一震,眼中闪过一丝明悟,才收敛狂意,不再叫战。

杨昭识人之能,他不敢怀疑,被杨昭提醒,自然冷静不少。

“明国确人才众多,不可轻视,不过,臣妾却有一计,可破沐英。”

身边的武媚娘,浅浅笑道。

武媚娘虽已是宫中贵妃,但杨昭考虑到她足智多谋,留在身边不但可照顾自己饮食起居,也可时时献策。

所以,此番南征,他便将武媚娘,一并带在了身边。

武媚娘笑的诡秘,杨昭精神一振,便问何计。

首节 上一节 343/8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祖父是汉武帝

下一篇:玄幻大唐之最强守护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