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的老婆是李秀宁

大唐:我的老婆是李秀宁 第52节

李建成又在李渊的心头浇了一股油。

李渊腾的站了起来。

先有窦氏的叹息,再有李建成这一番苦苦提醒,李渊终于有所醒悟,想起了自己身为八柱国之后的荣耀。

曾几可时,杨昭那样的寒门,在他眼中,几如蝼蚁一般存在。

如若不是当年那纸婚约,无论杨昭有多么优秀,他都绝不会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那样一个寒门。

可现在,就因为他对杨广太过畏惧,畏惧到只要能躲过猜忌,都不惜依靠杨昭那个寒门赘婿的地步。

细细回想一下,他的做法,确实会遭世家们的耻笑。

李家列祖列宗, 只怕也会以他为耻吧。

“你的意思,为父能理解,可为父的无奈,你们能理解吗?”李渊苦叹一声,反问道。

“父亲无非是忌惮天子的猜疑,才想借助天子对杨昭的器重,来打消天子的猜疑,儿当然能理解。

不过,我们却也未必非得把将来,咱们李家的兴衰,全都寄托在那杨昭的庇护上。”

李建成嘴角钩起一抹玩味。

李渊摆摆手,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李建成的目光,看向了李世民。

李世民便压低声音道:“眼下大隋流寇四起,各方镇将借着平叛之名,纷纷拥兵自重,已渐成尾大不吊之势。

而此时,天子不思隐忍,被突厥小小入侵激怒,就要再起大军御驾亲征,儿臣以为,这一场仗无论打输还是打赢,都势必劳民伤财,加速大隋的衰落。”

说到一半,李世民忽然打住,将门窗全都关住。

“倘若真走到天下大乱,大隋崩溃那一步,父亲所忌惮的天子猜忌,便将荡然无存,咱们李家真正要面对的威胁,却将是如何在乱世立足,甚至是从中获利。

这一番话,说到了李渊的心坎上,立时将他的情绪调动起来。

“把你真正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吧。”李渊拂手道。

李世民便继续道:“所以,儿以为,父亲何不趁着天子对父亲的猜忌心有所减弱,主动请缨,参与到天子的北征当中,好从中渔利。

父亲若能争取到一方留守,手握兵马地盘,拥兵在外,介时无论大隋崩与不崩,朝廷势微,地方拥兵割据已成定局,父亲还怕天子的猜忌不成?

而那个时候,父亲还用得着依靠杨昭这个寒门赘婿的庇护,被天下世家耻笑吗?”

李世民洋洋洒洒一番话,给李渊指出了一条明路。

一条看似有风险,回报却极其丰厚的路。

“二郎所言,倒不失为一个办法,那么你以为,为父当如何从天子北征中获利?”

李渊的眼眸中,已燃烧起兴奋的神采。

李世民见李渊动心,不禁暗喜。

他便将早准备好的地图拿出,铺在李渊面前。

“父亲请看,突厥人的王庭盘踞于并州定襄一带,天子北征,必定会入并州,由晋阳北上,出雁门郡,直逼定襄。

介时,晋阳城必当成为北征大军的粮草供应基地,而父亲恰恰在并州做过楼烦太守,也在晋阳做过一年副留守,可以说对并州相当的了解。

父亲要做的,就是以向大军供应粮草为由,向天子争取到晋阳留守的官职,从此长驻晋阳。

而晋阳所在的并州,表里山河,易守难攻,父亲拥有了晋阳,就算有一日被天子重新猜忌,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也足以自保。”

李渊盯着那张地图,沉吟不语。

“夫君,凭心而论,那杨昭确实是个奇才,只是你李家乃是八柱国之后,我父乃神武郡公之后,以我们的家世身份,将来却有可能要看一个寒门赘婿的脸色,你当真忍心,让我和孩子们受这样的委屈吗?”

窦氏一番叹息,终于说出了心声。

她这个做丈母娘的,之所以现在改变对杨昭的态度,时时笑脸相待,还不是为了女儿的幸福,为了让李渊高兴。

可内心之中,出身世家的她,又怎甘心情愿,去向一个寒门赘婿陪笑脸。

在世家眼中,任你有通天之能,在血统家世面前,都一文不值!

这是根植在窦氏血液之中,不可磨灭的认知。

李渊推开窗,望着夜空明月,久久不语。

那母子三人,则期许的目光望着李渊,不敢再多言。

许久后,李渊一声长叹,心下已然做了决定。

“昭儿啊昭儿,我是真心喜欢你这个女婿,你如果是世家出身就好了,我李渊将李家托付在你的羽翼下又如何,只可惜啊……”

叹息声回荡在夜色中.. .....

80

第81章

窦氏母子三人,却松了一口气,彼此对视,眼中流露一丝笑意。

两日后,紫微宫,仁寿殿。

杨昭整了整衣冠,从容踏入了大殿。

来护儿,张须陀等一众大隋名将,皆已到场,君臣们正在围着地图,商议着出兵方略。

杨昭不敢打扰,便默默入殿,一旁静静倾听。

“始毕之弟颉利,正率三万铁骑围困涿郡治所蓟城,守将罗艺兵马不足三千,已几次派人冒死突围,向朝廷求援,臣以为,当先派一支重兵,去解了蓟城之围才是。”

于仲文指着地图,向杨广进言。

“我军出兵仓促,可集结兵马只有十万,若再分兵去救蓟城,介时出雁门的主力兵马数量怕有不足,不足以与定襄的突厥主力决战,臣以为,不可分兵。”

张须陀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于仲文立时道:“涿郡乃幽州重中之中,蓟城又是涿郡心脏,倘若不救,万一被颉利攻陷,介时突厥铁骑长驱南下,便将一马平川,饮马黄河,东都岂不有危!”

张须陀一时语塞。

“来护儿,你怎么看?”杨广喝问道。

“臣以为,于张两位将军所说,都不无道理,分兵救蓟城,则我与突厥决战的兵力不足,若是不救,则蓟城一失,洛阳也将受到威胁,请陛下容臣好好想想。”

来护儿额头悄然滚下汗珠,一时也想不出万全之策。

杨广脸色阴沉起来,神情明显不太满意。

2.3  忽然,他无意间一抬头,发现杨昭已经到了,只是躲在一边不吭声。

“杨昭,你来的正好,朕想听听你有什么良策?”杨广向他招手道。

杨昭一怔,忙是起身上前,却道:“几位将军都是当世名将,臣一个后辈,不敢造次。”

杨广不满的一拂手:“什么前辈后辈,当年霍去病打的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时候,不也跟你一样年纪,朕告诉过你,年轻人就要有一股狂劲,莫要一味低调,快说!”

“请陛下容臣想一想。”

杨广这般催促,杨昭便也不刻意再谦辞,便盯着地图细细凝思。

许久后,他眼中闪过一丝匈有成竹之色,心中已有方略。

“臣倒是想到一条围魏救赵之计,或许不消多少兵马,就能解了蓟城之围。”

听到这番话,杨广不禁兴奋起来。.

===第082章 孤军深入(六更求自订)===

“怎么个围魏救赵,说下去。”杨广催促道。

“陛下请看这里。”

杨昭手指向地图一角,落地“乐安”二字上。

“这乐安城位于蓟城东北,燕山山脉之间,突厥人正是奇袭此城得手,才能突破长城防线,越过燕山天险,进入幽州平原。

颉利欺我援军未到,将主力集结包围蓟城,乐安守军必定没有多少,还疏于防范。

此时,陛下若以千余骑兵,倍道兼程北上,绕过蓟城不救,奇袭乐安,定能杀颉利一个措手不及,一击得手。

乐安失陷,突厥人后路被断,必定士气受挫,为免被我军关门打狗,只能绕道雁门门退走,如此一来,蓟城之围岂非不战而解。

杨昭一番缜密的分析,将他的计策道出。

他精通《太公兵法》,《孟德新书》的谋略,又有霍去病跟草原胡人的战斗经验,想出这条计策来,自然不在话下。

杨广却越听越兴奋,忍不住搓起了25拳头。

来护儿等几位名将,也眼中闪烁着惊喜,目光在地图上扫来扫去,权衡着杨昭计策。

“陛下,杨都尉此计,将突厥人的弱点悉数洞察,确实是一条围魏救赵的好计呀”

来护儿终于展露笑容,对杨昭献计大赞。

“嗯,此计既能解蓟城之围,又不用分兵,确实是条一石二鸟之计。”于仲文也点头赞许。

这两员大隋名将,欣赏的目光看向杨昭,那笑容眼神,皆有一种长辈对晚辈才华的认可。

“杨昭,你给朕解决了个大难题呀,朕没看错,你的谋略果然不是纸上谈兵,好,甚好!”

杨广哈哈大笑,毫不吝惜赞赏,甚至拳头还在杨昭肩上捶了一下。

能让皇帝做出这样朋友间才有的亲近动作,这得是何等荣宠,来护儿等人看在眼里,不禁都流露几分羡慕。

杨昭本还想谦逊几句,但想到杨广适才一再告诫他,年轻人不要低调,便只好作罢。

“陛下,此计虽妙,但陛下有没有想过,这样一支小部队,要从数万敌军眼皮子底下摸过去,偷袭乐安城,万一稍有不慎,便将身陷重围,全军覆没!”

一阵低沉如铁的声音响起,一直沉默的张须陀,给殿中乐观的气氛,泼了一瓢冷水。

众人一时沉默。

于仲文摸着下巴道:“张将军言之有理,执行此任务的,必须是一支精锐之师,其统帅,也必须是一员良将!”

他这番话一出口,张须陀倒没反应,杨广和来护儿却身形微微一震,目光不约而同的落在了杨昭身上。

首节 上一节 52/8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祖父是汉武帝

下一篇:玄幻大唐之最强守护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