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第238节

不过,想完这些,老爷子又笑了。

儿孙都是孽,大孙都那么大了,自己还要想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事。说到底,关心则乱。

边上的朴不成看看老爷子的脸色,继续低声道,“皇爷,您叫的人都来了,在外边候着呢!”

“叫他们进来吧!”

“是!”

稍后,寝宫外传来沉重的脚步,一听就是走路铿锵有声的武将。

接着定远侯王弼领头后面跟着,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永平侯谢成、宜宁侯曹泰、会宁侯张温等十余人。

“臣等参见陛下!”

这些人也都算老头子了,最年轻的都五十多岁了。他们都是当初老爷子羽翼初成的时候,投奔而来在他麾下效力的老兄弟。大多都是淮人,有几个还算是他的同乡。

老爷子淡淡的扫了他们一眼,“皇太孙要出京打仗,咱心里不踏实,你们都跟着去。”

“陛下放心,有臣等在,定然让殿下大胜还朝!”定远侯王弼先开口道。

“都是一辈子在死人堆里打滚的厮杀汉,打个高丽还不能取胜,那不是白活了吗?”老爷子鼻子里哼了一声,“咱先把话说头里,若是不能好生辅佐,咱摘了你们的脑袋!”

一物降一物,这些杀人无数的开国猛将,天不怕地不怕,唯独见了皇爷大气都不敢喘。从早年老爷子还没登基开始,只要老爷子一瞪眼,这些人就腿肚子转筋。

“臣等遵旨!”众武将大声说道。

“好生去做,伺候好皇太孙,你们每家都能再有几十年的富贵。若不然”说着,老爷子挥挥手,“下去,回家准备去!”

“是!”众武臣又恭敬的叩头,慢慢退下。

~~~~

小别似新婚,坤宁宫中夫妻二人难得的同床共枕。

赵宁儿的肚子已经大了,整个人的脸上都散发着母性的光泽,如羊脂玉一样温暖滑润。

刚刚,又经过朱允熥的耕耘,白皙的脸上挂着尚未消散的潮红,整个人懒洋洋的靠在朱允熥的怀里。手臂有些眷恋的缠绕在,朱允熥的脖颈。

帝王之家,即便是寻常夫妻那种的恩爱,也是奢求。若是寻常百姓家,丈夫出门了一个多月,呆不上两日又要出远门,媳妇不生气才怪。

可是在帝王之家,妻子只能把所有的惦记藏在心里,面上不能表露半分。

“委屈你了,自己在宫中!”朱允熥揽着妻子,拍拍对方的肩头,“家国天下,孤也想多陪陪你,可是军国大事”

“殿下不必自责,臣妾明白,国事为重!”赵宁儿又靠近了些,搂紧了点,“殿下在外,不必担心臣妾。平日里,臣妾若是闷了,就去惠妃娘娘那里走动。或是,把母亲和姐姐叫进宫来。”

一入宫城深似海,宫里的日子不好过。赵宁儿明明是笑着说话,可是朱允熥还是看到了她眼底的那一抹愁绪。

“放心,孤去去就回,不会太久的!”朱允熥笑着安慰,伸手在对方圆滑的肚皮上摸摸。继续笑道,“咱们孩儿降生之前,肯定回来!”

“嗯!”赵宁儿重重的点头,手臂更加抱紧。

“是不是舍不得我!”朱允熥贴着对方的耳朵坏笑,然后直接把对方搂在怀里,“既舍不得我,就好好服侍,上次和你说的那个姿势?”

赵宁儿羞红了脸,不敢睁眼,嘴里喃喃道,“殿下哪里会的这么多?”

“看书!学习!”朱允熥轻轻说道。

坤宁宫中春色一片,东宫那边有佳人在倚窗西盼。

妙云站在窗前,看着夜色中的宫城,整个人一动不动,雕像一样。

“天晚了,您歇吧!”贴身宫女,在身后小声劝道。

“嗯!”妙云淡淡的回应一声,身子却没动。

“朴总管说,殿下在坤宁宫歇着了。您别等了!”宫女再次开口,她所说的朴总管,是东宫的副管事,朴无用。

“知道了!”妙云回身,关上窗户,坐到梳妆台前,摘去头上精心布置的头饰,低声道,“你出去吧,不用伺候了!”

宫女忧心的看了一眼,随后低身出去。

屋里只剩下妙云一人,她哀怨的看了一眼铜镜中,自己娇艳的容颜。随后又低头,摸了摸平坦的小腹。最终,两滴泪水潸然而下。

~~~~

翌日朝会,在京六品以上官员及各藩国使节立于奉天殿外。

清晨阳光灿烂,可是回荡在大殿内外的声音,却满含杀气。

朱允熥站在老爷子身边,朗声读着,征伐高丽的圣旨。

“高丽本偏远小邦,蛮夷之地。沐中华之教化,受天朝之遗泽,方能苟全社稷于世。大明天朝,仁爱宽容以贤德治理天下,许其国祚,视为藩篱。”

“然,其国虽小,却狼子也!元明交替,中原板荡之时,高丽邻大国不知守礼,且有非份之心,强占中华旧土,掠夺中华化外之民。”

“大明顺应天命为中华正统,秉承千年仁德之心,体谅高丽远夷小邦,固宜不与之较。”

“熟料高丽诈伪,得辽东数州之地,仍贪得无厌,数次三番于辽东用兵。天地不容,神人共愤!”

“朕曾言,周边藩国非中华之患,不征也。”

“此不征非不能,乃是不愿。古人有言,不勤兵于远,所以不即兴师者。然高丽上下,视朕言如无物,竟然陈兵鸭绿江畔。”

“欺我大明无人耶,欺朕无将耶,抑或是欺朕之宽仁耶!”

“朕曾数次告诫,高丽听尔不闻。朕有好生之德,不愿多造杀孽,然高丽自取灭亡也!”

“高丽小国,所恃者沧海耳,岂不知沧海与我大明共之。大明乃中华上国,王师所至之处,山海亦为之助也!”

“尔高丽,上不敬天命,下不敬中华,无德无礼,无忠无耻。朕已昭告上帝,命师东伐,以雪侮觉之两端。大明舳舻千里,精兵数十万,揭帆东指,必尽灭尔类。”

“权知高丽国事李家,原本高丽王室之臣也。世受国恩,却行篡逆之事。倒行逆施,天怒人怨。春秋有云,乱臣贼子,人人得尔诛之。”

念到此处,朱允熥的嗓音已经有些沙哑。

最后把圣旨一收,看着殿中群臣,继续大声道,“乱臣贼子,岂能为王乎?即日起,高丽李氏为贼也。收回朕御赐之国号,讨回数次册封之诏书,御赐之物。”

“命皇明储君允熥代朕,东征高丽,灭其国,焚其庙,诛其国贼,还天下朗朗乾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允熥话音落下的一刻,皇城之中满是臣子们欢呼万岁之声。

“皇太孙千岁千岁千千岁!”

圣旨的结尾,朱允熥以皇储之身代天子出征,就等于御驾亲征。天下无论文武官员,无论何处兵马,都操于他手。有敢违背者,不请旨,杀之。

“众将何在?”朱允熥看着摩拳擦掌的武人队列,大喝一声。

“臣等在!”众将轰然跪倒。

“各自回营,带好麾下儿郎,与孤灭了那不知尊卑的蛮夷小国!”

“喏!”众人轰然,随后此次出征的将领们,昂首阔步走出大殿。

殿外,参加朝会的藩国使臣们已经是面如土色。

尤其是常年在京中的朝鲜使臣,已经烂泥一样的瘫在地上,浑身颤抖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高丽高丽绝没有不臣之心。”

说着,茫然抬头,四处观看,却发现身边的人都离他远远的,所有人的目光,都厌恶的看着他。

礼部尚书李原名大步而来,手举圣旨副本,怒斥道,“起来!天朝皇城,尔居然如此失态,成何体统?”说着,把手中的圣旨副本放在高丽使臣的脚边,“拿回去给你家伪王看看,他若还算个人,就自己抹脖子请死,省得大明王师还要费事!”

说完,拂袖而去。

打仗,不单是武人的事,其实也是文臣的事。这些文臣们不想打仗,但是不代表怕了打仗。

大明起于刀兵乱世,以武立国,再迂腐的文臣,也带着三分英气。没打起来之前,他们会稍有微词。但一旦宣战之后,只有一个念头。

揍的就是你!

~~~~

以后就叫高丽哈。

第2章 老将归队

大军再次出城,十里长街满是神采飞扬观看大明军威的百姓。

皇太孙代老皇爷御驾亲征,去灭了东夷小国,可是千古未见的盛况。朱允熥有着代老爷子出征的名义,又是大明的储君,可以节制并指挥调动天下兵马。而且辽东一向是大明最为庞大的军阵,所以从京营所选的官兵不过才三万之数。

但这三万人,却是大明最为精锐的部队。

四千全身都包裹在铁甲中的重骑兵,冲锋陷阵所向睥睨,由驸马都尉李坚带领。三营火铳兵,六营火炮兵,由另一驸马梅殷祖带兵。其他步兵,都是国朝数次远征漠北,和北元草原精锐刺刀见红的老底子。

大军出城,沿途兵丁开道。道路两旁,都是百姓设置的祈福香案。出征将士的胸前,每人都挂着一朵采自郊外的鲜花。

“大明万胜!”

百战百胜的军威之下,数十年战无不胜的功绩之中,是沿途百姓震天的呐喊,还有由衷的祝福。

洪武门城墙上,老爷子看着脚步轰然,前行的大军,看着队伍中黄罗伞下,骑在战马上,那个英气勃勃的身影。眼神中有些自豪,也有些揪心。

他打了一辈子仗,从来没怕过。可是到了孙子这,心里却忐忑的不行。

“孩子大了,不听话啦!”老爷子揉揉眼角,“好好的读书做学问不好吗?非要出去打仗!”

边上,唯一能陪在老爷子身边的朴不成,微微笑道,“皇爷,奴婢有些话,不知”

“赶紧放!”老爷子不耐烦的说道。

“奴婢刚伺候您那年,正赶上陈友谅那贼子率军来犯。”朴不成笑道,“那年,您也是力排众议亲自领兵出征。当日,走的正是这条路。人如龙,马如虎,势冲天。”

“奴婢记得您那时候说过,若是一战能胜,就是万年基业!”顿了顿,票不成继续笑道,“如今皇太孙出征,走的也是同样的路,带的也是咱们大明好儿郎。正是承您的志气,要一战扬我大明天威。”

“奴婢没读过书,可是也知道古往今来,没有多少回对番邦用兵,欲灭其国的战事。皇太孙这次去,定能让大明功绩铭记史册,让后世汗颜。陛下和殿下,都是五百年不世出的圣君,别的朝代能有半个就是烧高香,可咱们大明,现在一出就出俩!”

“万年基业加上五百年不世出的圣君,咱大明定然万年万万年!”

“你这狗东西,总算还能说点人话!”

尽管朴不成刻意拍的马屁,没什么逻辑,辞藻也不甚华美。可是言辞达意,老爷子听进耳中,倒是比别人说的还好听些。

“这小子!”老爷子一指城下那远处的黄罗伞,“像咱!有种!不孬!”

黄罗伞下,一身金盔的朱允熥在马上回头,视线中巍峨的大明城墙如巨龙盘卧于天地间。

“皇爷爷,等着孙儿得胜回朝!”

心里默念一句,抬头看着阳光猛烈的太阳,嘴角挂上一丝笑,“浩荡天地,且看大明男儿逞英豪!”

念完,一拉缰绳,嘴里大声道,“儿郎们,随孤,向北!”

首节 上一节 238/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雪豹当战神

下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