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第324节

宫里说话规矩多,要走了这三个字不能随便说的,不吉利。

见朱允熥不在乎,赵宁儿急道,“您还不改口?”

“呸呸,百无禁忌大吉大利!”朱允熥做样笑道。

赵宁儿伸手挽着他的胳膊,柔声道,“这一出门,又要些日子,自己要保重身子。臣妾和六斤,都盼着您呢!”

“这丫头今天有点腻人呀!”

朱允熥心中暗道一句,不过随后也恍然大悟。

张蓉儿这个侧妃,还有妙云这个美人都在呢,这丫头是在宣示主权地位。

“这什么世道,媳妇多了,老爷们受罪!媳妇少了,老爷们没社会地位!”

心里苦笑一声,朱允熥温和的笑笑,“知道了,你在宫中也保重,若是闷了,就叫你母亲进宫来说话。”说着,看看张蓉儿,笑道,“你也好好的,闲着没事,就去宁儿那走动走动。她这人,其实最是随和!”

张蓉儿何等玲珑心思,当下对赵宁儿福安说道,“娘娘若是不烦臣妾,臣妾怕是以后要常去您那说话呢!”

她知书达理,实在让人生不起讨厌的心思。赵宁儿也是爽朗性子,直接拉着她的手,“我求之不得呢,什么臣妾臣妾的,你几岁了?”

“臣妾比娘娘年长!”张蓉儿笑道,“但娘娘就是娘娘,臣妾不敢因年岁大,而不知礼!”

她俩说的火热,好似亲姐妹一般。远处,妙云低着头,始终看着她自己的脚尖。

这个场合,还真没她说话的地方!

这时,太监禀告,郭惠妃到了。

一进殿,郭惠妃就指挥身边的宫人,把一个装着裘皮的箱子放下,笑着说道,“殿下要回中都,可千万不能大意。中都可比京师冷,这毛皮衣裳该穿还要穿。这边有几件,是紫貂的,比狐狸皮轻便多了,回中都穿正好!”

朱允熥笑道,“多谢惠妃娘娘挂怀!”

“咱们娘俩用不着说这些!”郭惠妃笑笑,快步走到摇篮边,“唉哟,让我看看咱们的小吴王。瞧瞧,多可人的孩子,一会见不着,我的心里都空落落的!”

赵宁也笑道,“惠妃娘娘,您看,六斤对您笑呢!”

郭惠妃摸摸六金的小脸,笑道,“当年,殿下生下来的时候,也是这副招人稀罕的模样!”说着,微微叹气,“这一晃真快呀,当年我和皇后抱殿下,好像还在昨天似的。一转眼,他都是做爹的人了!”

屋内女眷们,都跟着笑了起来,一时间花枝招展。

郭惠妃对朱允熥是疼爱有加,但疼爱之后未尝没有为将来打算的意思。尤其是她有三个儿子,蜀王,代王,谷王。蜀王封地富庶,代王大同边关,谷王在上谷边地。

其他两个儿子都好,唯独去年大同的代王,轻敌冒进吃了败仗。老爷子现在一提起这个事来,就是一通恶骂。还削减了他的护军和宫人,在诸王中有些狼狈。

“前日建宁府送来了新的贡茶,宫里用不了许多,分出一些赏给了诸王!”朱允熥看似随意的笑道,“不过,再多的东西分润下去,礼也就薄了。所以孤和皇爷爷说,内藩的王叔们什么都不缺,都赏给边关的塞王吧!尤其是大同那边,平日吃的都是茶砖,没什么好差,多赏代王叔一些!”

话音落下,郭惠妃脸上露出感激的神情,“哎,劳烦殿下心里还念着那个不成器的!”

“娘娘见外了!”朱允熥笑道,“您所出三位王叔,虽不是孤的亲叔,但有您在,和亲叔叔有什么两样?”

对于这些藩王,朱允熥一贯的方针就是能示好拉拢的,就拉到自己这边来。尤其是郭惠妃的三个儿子,只要稍微示好就可以站在他这边,再加上他两个亲叔叔,诸王之中谁敢不服帖。

郭惠妃目露感激,她儿子打了败仗,她根本不敢在老爷子面前说好话。

再看看朱允熥,叹气笑道,“老爷子也是真狠心,这才安生了几天,又让你出宫去。上次去一回,回来就瘦了。虽说有人伺候,可外边再好,哪有宫里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朱允熥笑道,“回乡祭祖,也是历练。见见龙兴之地的风土人情,感念皇爷爷创业艰难。孤小时候,父亲他们那一辈皇子回乡祭祖,都是穿着草鞋,走着去!沿途别说官府接待了,连马都不让骑!”

外面,忽然传来老爷子爽朗的声音。

“说得没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还少了一句话!”老爷子从外面进来,在众人叩拜中,对朱允熥说道,“行万里路,更要阅人无数!”

“你呀,啥都好,咱对你哪都满意。就是年岁还小,人情世故,世间风俗还有些欠缺!”

朱允熥心里发笑,他其实最不缺的,就是这些。

“另外,你方才说到点子上了,要感念咱创业的艰难!”老爷子走到摇篮边,先是对重孙子咧嘴笑笑,然后背着手说道,“终归,你没吃过苦,没受过罪。去咱起家的地方看看,走走,听听,会大有收获!”

说着,摇头苦笑下,“当年咱让皇子们穿着草鞋回向祭祖,可是他们呢,回来之后,撂下爪子就忘了。脚上的泡还没好呢,就他娘的忘了疼了。回来之后,一问三不知!”

“孙儿谨记皇爷爷教诲,更不会辜负皇爷爷一片苦心。”

回乡祭祖,大概就是这时代,朱家特有的忆苦思甜。儿孙们知道老一代人的辛苦,才能谨慎持家。

“孙儿回中都祭祖,还要代皇爷爷赏赐当年有功将士的后人,巡查安置老兵的军屯,视察田亩水利等事!”

中都凤阳,在大明帝国中举足轻重。

大多数跟随老爷子起家的勋贵们,都是那地方的人。建国之后,更是封了无数勋田在那边。但勋贵们无法无天,常欺压百姓,侵占良田走私私盐等。

老爷子之所以对那些功臣们大杀特杀,其实也是被这些人不知好歹给气到了。

“恩,慢慢来,慢慢看!”

老爷子又逗弄下六斤,看似无意的说道,“回来时候,若不急,可走水路,去淮安看看!”

朱允熥想了片刻,“是!”

第117章 武人之心

老爷子这是,明摆着话里有话。

回乡祭祖,怎么也走不到淮安那边。再说,就算要去淮安,他为什么不说从京师离开时,走水路去淮安。而是说,回来的时候,若是不急,去淮安看看。

淮安,可是朱允炆的封地,淮藩所在。

再联想到,锦衣卫指挥使秘送来的几封,有关淮王的奏报,朱允熥可以肯定,老爷子绝不会心血来潮,无的放矢。

皇太孙车驾缓缓出了京城,富丽堂皇的车厢之中,朱允熥斜靠在软榻上,闭目沉思。

朱允炆自就藩之后,很是低调老实。

淮安靠着运河,虽然不是天下最富足的地方,但也算得上繁华。朱允炆就藩在哪,绝对是老爷子对这个庶长孙格外的优待。

到了封地之后,朱允炆很少抛头露面,据说每日都是在家中读书写字,来往的也都是些文人墨客。

以他那种有算计却没担当,有想法却没有手腕,而且虎头蛇尾的性格来说,这是最好的归宿。

但,他和几位藩王的来往是却真有其事。而且,还有一些小疑点。

可是,他就是再傻

慢慢的,车厢中朱允熥睁开眼睛,伸手挑开帘子。

“殿下!”马车外,骑兵中紧挨着马车的亲卫统领傅让俯首道,“有何吩咐?”

“没事,透透气!”朱允熥随意的一笑,然后目光落在傅让身侧,穿着鱼鳞甲的张辅身上,“文弼(张辅字)!”

“臣在!”张辅跳下战马,跟着马车的车辙,行礼说道。

“等祭祖完了,孤放你几天假,让你回北平探亲!”朱允熥笑道。

顿时,张辅喜出望外,“臣,谢殿下隆恩!”

“哎,什么隆恩!骨肉团圆乃是天理人伦。你和家人一南一北,分隔两地饱受思亲之苦!”朱允熥笑道,“你是孤的近卫,说起来你跟随孤这么久,也算有些功劳,赏家回家好好团聚一番!”

说着,不等对方谢恩,“对了,你回乡之时,挑一些京师的特产带上。听说你母亲身子不好,大内多有补药,孤传旨给太医院,随你拿!”

“殿下厚爱,臣感激不尽!”

张辅面露感激之情,说起来皇太孙对他真是不错。当时把他从燕王麾下要来,在京中赏赐府邸,衣物饮食。又入宫为宿卫,可谓是恩深情重。

别说他一个外臣之子,即便是勋贵家的子弟,也没有这样的恩宠。

只是,他心中

~~~

皇太孙车驾沿着官道,缓缓前行。官路两旁,已有勤劳的农人,开始翻弄着尚未彻底融化的土地,以备春耕。

这日傍晚时分,车驾再次降临滁洲城。府城大小文武官,及乡绅士子,皆出城跪迎。

上次朱允熥刚走出滁州的地界,就闻听京师巨变,连夜疾驰回京。

这次,再次来到此地,不禁让朱允熥有些感慨。

蓝玉回乡务农,蓝党一系的军侯们在他的保全下算是毫发无伤。但许多人,也都失了圣心。没了统兵作战的权力,在京师中低调度日,夹着尾巴做人。

历来涉及到权力的事,都没有对错。身处权力漩涡之中,又有几人能真正看清呢!

但凡看清的人,急流勇退的人,都有大智慧。

好比滁州城中,老凤翔侯张龙。出生入死几十年,到老了不帮儿女求,不帮孙辈求,一门心思吃喝玩乐,才是大智慧。

“臣等,叩见皇太孙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城门内外,山呼海啸之声大起。惊得天边落日,迅速低垂下去。

“老侯爷,别来无恙呀!”朱允熥站在马车车辕阶梯处,笑对接驾的老侯爷说道,“赶紧把老侯爷搀起来!”

张龙被几人搀扶起来,气色比上次差了许多,咧嘴道,“哎呀,啥无恙呀!老臣跟您说,殿下呀,您差点就见不到老臣了!”

“怎么了?”朱允熥走下马车,拉着老侯爷的手笑道,“可是病了?”

“上个月摔了一下,差点没摔死老臣,您看!”老头一指自己的牙,“牙都摔没一个,昏了两天哩!”

“当时,儿孙们都以为老臣要完了,寿衣都准备了。”

“你这是福大命大!”朱允熥笑道。

“老臣寻思着,一辈子没死在鞑子的刀剑之下,反而摔死了,多窝囊!”老头笑道,“所以,老臣硬着憋着股气,又活了!”

朱允熥也笑道,“你这是福大命大!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啥福呀!现在酒也喝不了,肉也吃不了,玩小娘们也没劲儿,腿都掰不开”

“爹,爹!”扶着老头,张家大儿子脸上臊得通红,“殿下面前,您多少有些分寸!”

老头也知道失言了,可是脸不红不白,咧嘴笑道,“人老了,就碎嘴。殿下家里请,老臣早就让人安排妥当,您千万要住在老臣家里,不然就是不给老臣脸面!”

随后,朱允熥简言意赅的和滁州知府说了几句勉励的话,便住进城中,张家的大宅里。

但进去之后,和上次截然不同。

上一次张家可谓肉山酒海,弄得人面红耳赤。朱允熥手下那些人,一边玩的不亦乐乎,一边心里腹诽老侯爷是老不羞。

可这次,张家上下透着一股良善人家的质朴之味。

护军先是把张家里外查个干净,而后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朱允熥单独住在张家最好的跨院之中,院子里单独有个小厨房、里头张龙的老迈的发妻,带着几个孙女,亲自在厨上忙碌着。

方厅中茶桌上,朱允熥坐在上首,张龙在下首,家中儿子们远远的垂手肃立。

“老侯爷,你这是?”朱允熥笑笑,“今日,招待孤怎么和上次不一样?”说着,鼻子动动,闻到了外边热汤面的味道,笑道,“家常美味,可比你上次的宴席,强了不少!”

首节 上一节 324/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雪豹当战神

下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