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第358节

~~~

在老家忙活明天烧周年的事,有些心不在焉的,大家多担待。过了明后天,会补偿给大家的。

一朵鲜花任狼采,那么嗨呀!死鬼!

第162章 求官

老爷子特意让人,在寝宫边上收拾出一个小偏院。信国公汤和破例,能够留宿宫中。

太医院的院正和宦官奴婢,十二个时辰值班,宫里内库的药房也打开,所有好药材,不必请旨随意使用。

同时,锦衣卫快马回凤阳中都,接汤家的儿孙过来。又上谕明发天下,汤和的孙女汤胖儿为皇太孙侧妃。

汤和的孙女真叫汤胖儿,这时代女人有个大名就算不错了,多是家中长辈临时起意,什么顺口叫什么。据说,汤和这个女孙下生的时候,胖胖呼呼的,所以家里人直接给了个名儿,就汤胖儿。

安顿好老爷子那边之后,朱允熥去了坤宁宫中。

六斤在摇篮里卖力的踢腾着莲藕一般的胳膊腿,赵宁儿指挥宫人,端上饭菜,又亲手给朱允熥换着衣裳。

“殿下,钟粹宫那边闲得久了,臣妾先让人收拾出来,该要添些什么,臣妾已差十二监的人去办了!”赵宁儿帮朱允熥换上常服,笑道,“虽说您和皇爷都是不喜欢铺张的性子,可功臣之后,总要体面一些!”

“娶侧妃的事,你知道了?”朱允熥坐下,皱眉道,“谁和你说的?”

“宫里哪还有秘密,老爷子那边刚落下音,就传到臣妾这边了!”赵宁儿笑道,“再说了,这也是好事。”说着,又亲手给朱允熥盛了半碗饭,一碗汤,笑道,“您也累了一天了,用膳吧!”

朱允熥看看她,笑道,“宫里隔三岔五就进新人,你心不里不恼?要是不高兴就说出来,不必巴巴的装贤惠!”

“殿下这是骂臣妾了!”赵宁儿正色道,“皇家开枝散叶是国家大事,更是宗族希望所在。妾身身为正妃,哪有恼的道理?殿下这么说,妾身可是无地自容了!”

“是孤无心之言,你别往心里去!”朱允熥赶紧笑着解释,拉着对方的手,“坐下一块吃些!”言罢,见桌上放着几个蓬松的油炸糕,笑道,“这哪来的呀?”

“臣妾的娘亲手做的。”赵宁儿笑道,“现在已经有些凉了,刚出锅的时候才好呢!”

“你家里可好?”朱允熥随口问道。

赵宁儿抿嘴一笑,“好着呢,就是”说着,又笑笑,“臣妾家里添丁了,爹的姨娘给生了个胖小子!”

老丈人又当爹了!

朱允熥微微错愕,摇头笑道,“好事呀,是不是要摆几桌?”

他虽然和老丈人来往不多,其实倒挺喜欢那人的。不张扬不失利,一辈子老实巴交的,虽说到老了有些不着调,纳妾生子,可也不是大事。

男人嘛,也就那么回事不是!

而且人家老丈人,地位虽然尊崇,却从不在外头打着皇太孙丈人的旗号,做些有的没的事,很是本分。

赵宁儿给朱允熥添菜,笑道,“摆什么呀?还不够人家笑话的呢,再说了我娘那性子,真要是摆了,她又要进宫来和臣妾说道!”

“该摆还是摆,毕竟身份在这。”

赵宁儿越是通情达理,越是不争,朱允熥越是想给他家多些恩典。

按照老爷子的皇明祖训,从朱允熥这一辈人开始,正妻都要从民间选。大臣勋贵不得推荐,防的就是未来有外戚干政的隐忧。而且民间女子见识少些,也能少些妇人干政的可能。

赵宁儿是正妃,又是诞下嫡子的正妃,地位稳如磐石。别看张蓉儿是文官之女,还有以后的汤胖儿,对她都只有俯首帖耳的命。

其实皇家夫妻两口子,和民间也有相通之处。先是要和气,然后知道进退,日子才能长久,才能过得好。

赵宁儿不是拔尖儿的性子,后宫自然一团和气。

“就是现在身份高了,才不能摆!”赵宁儿又给朱允熥添汤,开口道,“以前小门小户,过自己家的清苦日子,没那么多闲人上门。可是现在呢,家里头落下侯爵的帽子,不知多少人上赶着攀亲戚!”

“就拿大姐的婆家来说,以前大姐的婆婆罗家人,仗着姐夫是个举人,眼睛顶在头顶上,说话装腔作势的!”赵宁儿继续说道,“可是现在,恨不得一天三趟往臣妾家里跑,净挑好听的说。”

“跟红顶白,人之常情!”朱允熥笑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人之常情也就罢了,可殿下你知道吗,臣妾大姐的婆婆,罗家太太居然跑到臣妾家里跑官去了!”

朱允熥马上放下筷子,“有这事?”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种事其实也在预料之中。亲族亲族,发达之后给你添堵的就是亲族。

“也不是跑什么大官好差事!”赵宁儿继续说道,“她罗家太太有个亲侄儿,盯上了外城运河码头的差事,巴巴的去臣妾家里跑了好几趟。”、

“外城的驿站改邮政仓储,原来的地方就不够用了,这两年年年扩建。户部说,要把沿河的房子都征了,然后都改成仓库。她罗家的侄儿,就看上这个发财的门路了!”

自古以来,官家拆迁征收一类,都是金山银山一样的买卖。

朱允熥肃然道,“不能给!”

这世间,只要是这样的买卖。砖头瓦砾之下,冤屈的事还少吗?越是有背景的人,做的越缺德,老百姓越是没地方说理去。

运河那边码头,住的都是在京师讨生活的外乡人。在码头出苦力的力巴儿,那些苦哈哈,还不如京城百姓敢说敢骂呢。京城百姓知道衙门往哪边开,官府也袒护着。

可是外乡人,户籍不在这,住的地方可能连地契都没有。受了委屈,只能往肚子里吞。

京师的外与内,俨然就是两个世界。

京师的本地人和外地讨生活的人,俨然也是两种人。

而且,越是那样贫民聚集之地,越是油水大,越是猫腻多。

这两年,京师的运河越发繁华,别说地上的仓库不够用。每日运河上船只堵塞,就跟后世堵车似的。

商业的繁华是物流业的兴起,物流业兴起就能把地皮炒热。尤其是京师运河码头边上,那些临河的地皮。

征用民宅改为仓库,户部的邮政司肯定要大把的出钱。但这钱,能不能真的到百姓手里,还真不好说。

“这话,臣妾已经跟家里说了!”赵宁儿开口道,“凡是来家里做客的,好吃好喝的供着。但是求官,求事做的,一概不答应。臣妾和母亲说了,以后再来,直接门都不让他们进!”

“那人叫什么呀?”朱允熥吞下最后一口饭,问道。

他脸色已经有些不好看了,甚至有些阴沉。他不高兴,倒不是完全因为赵宁儿的姐夫家,不知好歹的求上门。他赵家如今这个身份,不求上来才怪呢。

他担忧的是,一旦外城,沿河边的地皮征收,会不会带来一些

“罗家太太的侄儿,好像叫什么”赵宁儿想了想,“叫什么胡冬的?听说那人,早年间就是个不务正业的泼皮。后来不知怎么,在外成兵马司混到一个差事,做衙门的帮闲。”

“臣妾跟家里说了,朝廷的事自有朝廷的章程。该谁赚钱谁赚,该谁升官谁升。别仗着有了权势,就忘了自己几斤几两!”

说着,看了下朱允熥的脸色,“臣妾也说了,别怪话没说到先头。若真是闹出什么事来,让殿下脸上不好看,谁都担待不起。那时,可别怪臣妾不讲情面!”

哇!哇!

边上,摇篮里的六斤,忽然大声哭闹起来。

赵宁儿赶紧带着两个嬷嬷,上前哄孩子。

朱允熥沉思片刻,“王八耻!”

“奴婢在!”

“传旨,明早上。户部,工部的人都来景仁宫,孤有事说!”

“遵旨!”

第163章 以换代征

一夜之间,汤和的女孙即将为侧妃的消息,引爆京城勋贵。

汤和是淮西武人,甚至是开国勋贵集团中的骨干元老。在朱允熥上一辈,老爷子的儿子辈中,武人的女儿几乎都嫁给了各大明藩王。开国武将与皇家联姻,亲上加亲。

但到了朱允熥这一辈,尤其是在皇太孙选妃一事上。

老爷子不但力排众议,给皇太孙选了一个民间女子为妃。而且还给以后定下调子,凡皇家所娶之女,必来自民间。年十五以上,内官监自民间选秀得之。王公大臣不得推荐,勋贵之家不得沾染。

老爷子为的什么,大家心知肚明。大明将来,定然不会再和勋贵联姻。

可是现在,老爷子忽然改口了,许了汤和的孙女。这一下让许多勋贵的心,都活泛起来。

即便是有些勋贵没有联姻的心思,可汤和这样的元老人物嫁孙女,又是在他身子不好的当口,大家伙凑热闹的心思,竟然比当日朱允熥迎娶正妃,还要热烈一些。

这些事,虽有些出乎意料,但大体都在意料当中。

一大早,朱允熥驳了几批要进宫贺喜的勋贵。在东宫召见户部尚书傅友文,工部侍郎练子宁,应天府尹陈德文等人。

“孤叫你们来,是问下京师外城,运河边上征收临河地,改为邮政仓库一事!”朱允熥坐在宝座上,脸色郑重的说道,“具体的章程,你们和孤说说!”

几人有些意外,这种小事其实户部,应天府两边合计就能办,根本无需惊动皇太孙殿下。怎么今天,殿下竟然亲自过问。

“回殿下!”工部侍郎练子宁开口说道,“这两年驿改邮,外来京师的货物都要储在官府的货仓之中,原本的仓库实在是难以为继。再者运河边,商人的货物堆积如山,隐忧不少。所以臣等商议着,把沿河的地皮征用,用作仓储。同时再拓宽码头的宽度,使运河更加顺畅!”

朱允熥听了这些官面的话,不耐烦的说道,“这些孤知道,孤的问的,是具体的章程?临河的地,大多数在码头务工的贫寒百姓所住。官府要征用,总要给各说法!”

外城运河码头,朱允熥其实是去过的。由于许多历史遗留的原因,那边既脏又乱又差,说是房屋街道,其实不过是临时搭建的窝棚组成了一条条狭窄的通道。

久而久之,那些窝棚在经过加固拓展,渐渐的好似集市一样。最后,形成几个较大的码头力工生活区。

新任应天府尹陈德文开口道,“回殿下,我哋已经有做方案,户部同应天府拿钱出嚟,赔偿啲街坊嘅损失”

听他说得断断续续,朱允熥忽然开口打断,笑着问道,“你,广东人?”

“系,臣系顺德人,洪武撒吾年探花”陈德文有些羞涩,“臣官话说得吾是几好,臣”

“没事,没事!”朱允熥笑道,“慢慢说,别急!”

除却浙江之地,未来沿海广东更是大明海贸的经济发展重中之重。恰好此时,朝中有了广东籍的官员入中枢,正好可以好好跟朱允熥说说,此时沿海的情况。

陈德文继续说道,“就是拿钱买!仓储是官府得利,商人得利,但要占据百姓的居所。所以应该赔偿银钱,让百姓有安身之处!”

“恩,这是应该的。占了人家的地,就要赔人家。”朱允熥点头道,“你作为应天府尹,能想到这点,很好!”说着,看看其他人,“那要怎么赔呢?天下可不只京师一处运河码头,每年旺季的时候,各地码头都不怎么够用。应天府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地,能有个好章程,其他地方也有个参照的标准!”

说着,他却发现,臣子们的脸色似乎有难言之隐。

“殿下!”工部侍郎练子宁开口道,“占地赔钱天经地义,就是朝廷也没有占百姓便宜的道理。但是到底怎么赔,给多少,臣和户部,还有应天府的陈大人,商量不到一块去!”

“哦?此话怎讲?”朱允熥开口道。

傅友德开口道,“臣的想法是,先丈量清楚,外城运河边,临河地的百姓们,家中屋占地多少。然后,按照多少土地,给与多少银钱赔偿!”

“臣以为不妥!”陈德文开口道,“外城运河边百姓,家中人口众多。臣去走访过,甚至有一家几口,居于小屋之中。官府要占傀征他们的房屋,除却土地之外,还要考虑家中人口问题。”

“京师寸土寸金,到头来若官府赔偿的银钱,还不够他们一家人安身,岂不是有悖国法,好事变坏事?”

朱允熥似乎有些明白陈德文的意思,“你的意思,除了土地之外,按人头还要给”

“是,彼等黔首,目不识丁身份卑微。我等朝廷大臣,享用供奉,当体察民间艰难!五口之家在沿河边有方寸之地安身,朝廷征收,若只考虑死账,他们能去哪里?”

“京师之中,外城沿河边地乃是贫民窟。朝廷征收之后,这些人在此地无房可买,可内城腾贵,他们根本买不起!若官府强来,必然要出乱子。”

陈德文简单几句话,让朱允熥对他好感大生。

“那按你这么说,朝廷要花费的,可不少喽!”朱允熥故意问道,“征地改成仓储,一年邮政司才能收几个钱?按照你的方法,给了百姓,朝廷岂不是要亏本?”

首节 上一节 358/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雪豹当战神

下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