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第362节

“这个,呵呵!”李景隆笑道,“汤家这位掌上明珠,可是从小当成男孩养的。弓马娴熟,精通拳脚枪棒,据说在她家演武的时候,她几个兄弟,都是不她的对手!”

朱允熥脚步一停,看着李景隆,“你以为,孤会像你一样,被老婆揍吗?”说完,傲然走下城墙。

走下城墙,自有护卫迎上来。

“殿下,回宫吗?”亲卫统领傅让说道。

朱允熥看看众人,目光落在锦衣卫指挥使何广义身上,“难得出来一趟,去外城看看。听说,外城安置百姓的新房正在施工,去看看!”

话音落下,一群人便簇拥着朱允熥朝外城而去。

为了不显眼,众人没有骑军马,而是便装如同百姓。护卫们三五成群,戒备的散开,围成一个弧形,把朱允熥包裹在中间。

安置运河边贫苦百姓的地方,选在栖霞山西侧,那边原就有个小镇。在小镇边扩出去数十里,便是未来贫苦百姓的新居。

此刻,原本荒芜的土地俨然成了一个大工地,热火朝天的同时也烟尘弥漫。牛马拉着碾子在平整土地,光这棒子的工人在挖掘地基,妇女孩子老人,或是挎着篮子搬运泥土,或是帮着运送木材砖石等物。

尽管不想招摇,可朱允熥一行人到这之后,还是吸引了工地上的目光。

朱允熥看着烟尘弥漫的工地,轻轻摆手,笑道,“还真是利索,才几天呀,就有了些轮廓了。”说完,目光看向远处,“咦,那边,是不是陈德文,叫他过来!”

应天府尹陈德文也在往这边狐疑的看着,等锦衣卫上去召唤,他恍然大悟,赶紧小跑着过来。

“臣,叩”

“别跪,多少眼睛看着呢,你要是跪了,工地马上就要停工!”

朱允熥笑笑,看着布衣上满是灰尘,带着草帽,鞋上满是泥土,皮肤有些发黑的陈德文,温和的开口,“你是放心不下,特意来看看?”

“安置贫民,乃是朝廷和殿下的德政,臣不敢懈怠!”陈德文笑道,“臣一定要看看,才能放心!”

“好,事关百姓再怎么小心谨慎也不为过!”朱允熥笑道,“这一片,能安置多少运河边的贫苦百姓?”

“三千六百户!”陈德文说道,“建好之后就是一个大镇,房屋的图纸臣亲自看过,分给百姓的只会比他们原来的窝棚大,绝不会小。”

朱允熥想想,“不是五千户吗?”

“运河边征收的土地有五千户,但有些人不愿意离运河太远。所以在靠近城墙的位置,也开了一片地,安置他们。还有几百户人家,他们的房子是私产,有些家产不愿意和穷苦百姓住在一块。所以臣想着,按照市价买过来,或者给他们贴些银钱,让他们自己去买!”

说着,看看朱允熥的脸色,“虽说不够买内城的房子,但是外城的地界,是可着他们选的!”

“如此甚好!”朱允熥点头道,“户部的统计,京师外城也有十数万居民。大多数都是穷苦百姓,出卖力气为生,生活艰难。”

“京师外城也是天子脚下,现在朝廷改造外城是于国于民都有利的事。百姓们安置好了,生活也就好了。外城干净了,大明的京城更气派,商业也更繁荣,一举多得!”

“现在这五千户只是个开始,也只是试行,你应天府要再接再厉!”

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兴建基础设施这些办法,在后世早就被证明是提高经济,促进商业流通的好事。而且,在这时施行开来,也没有后世的难度和阻力,所用的花费也更小。

这可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实打实的惠民工程。外城若是改建好了,运河边满是各种码头和仓储,商铺林立。

更繁华的商业,也能创造出更多的工作机会。外城的居民,也未必再以出卖力气为生。

往远了说,凤阳现在已经开始分田给百姓,施行摊丁入亩的政策。一旦推行天下,大量没有田地的百姓也不用再给别人当佃户,更不用束缚在土地上。他们会从泥腿子,转变成自由劳动者。

大量的自由劳动者,更能促进商业繁荣。

此时朝廷所出的银钱,不过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罢了。

听朱允熥如此说,陈德文肃容道,“臣谨记殿下教诲!”

“这算什么教诲!”朱允熥笑道,“事还是要由你们来做!”说着,看着远处的工地,脸上的笑容更盛,“看看,不过是个小工地,就能给许多百姓手里多上些活钱,不错!”

一句不错,陈德文满脸荣光。

“不过,有件事孤还是要和你说道几句!”朱允熥又道,“你呀,别光顾着看表面。要往深里看,有时候想的再好,政策再好,到了下面也会变味。无他,利益太大了。有利益,就有人要动歪心思。所以你呀,要主意下面,别让人浑水摸鱼,把好事弄出污点来了!”

“殿下放心,臣时刻都在盯着!”陈德文说道。

这边正说着,忽然一个侍卫慢慢走到朱允熥身边,轻语几声。

“殿下,皇爷传旨,让您回去呢!”

“知道了!”朱允熥再看一眼工地,“陈爱卿,孤先回宫,改日再来看。”

“臣,恭送殿下!”

工地之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凉棚之中,胡东踮脚望着远处,表情十分忐忑。他亲眼看到府尹大人急着前去,对那边的人点头哈腰,就知道是来了大人物。

还好,那些大人物没过多停留,说了几句话就走了。

胡东心中庆幸,“幸好,这几天还在做样子!”想着,赶紧拉过旁边的一个手下,“去,告诉陈老五,送来的砖石木材不得掺假!”

那手下想想,“胡爷,不掺假,咱们赚什么?”

“老子说送来的必须是好东西,可没说过几天用的也是好材料!”胡东骂道,“摆在那,给官府的大人们看,懂吗?”

手下自然不懂,但也不敢反驳。

这时,胡东瞧见陈德文转身返回,赶紧换了一副笑模样,迎接上去。

第169章 恶人

“大人,这大热天,您快歇歇!”

“这工地上全是灰,您擦擦!”

“有学生在这盯着,出不了差错!”

陈德文被迎回凉棚,胡东马上抢过陈家下人手里的毛巾,亲手奉上去,笑着开口。

“不亲眼看看,本官总是不放心!”陈德文擦下满是灰尘的脸,笑道,“民生无小事!”

“您真是爱民如子,应天府的百姓遇上您,真是有福气!”胡东笑道,“您尝尝这凉茶,学生是按照粤地的方子,找人熬的,光是中草药就放了八种。”

陈德文喝了一口,缓缓点头,“还是差点,你这凉茶呀,太凉了!”

“您这么一说,学生糊涂了,凉茶可不就是凉的吗?”胡东请教。

“谬论也!”陈德文看着热火朝天的工地,笑道,“所谓凉茶,入口是温的。带着丝丝甜味,入肚之后不伤脾胃,喝的不是凉,而是去伏驱暑,让人从心里感到凉爽!”

说道此处,看着手中冰镇过的凉茶,继续笑道,“你这是暴殄天物!”

胡东恍然大悟,“原来小小一碗茶,也有这么多学问,学生受教了!”说着,又笑道,“一碗茶包罗万象,俨然是世间学问。说实话,学生见过的大人多了,但没几人能如大人这般让人如沐春风!”

陈德文自得的笑笑,其随即又道,“你可知,刚才来的是谁?”

“莫非是哪位贵人?”胡东笑着开口,“学生眼拙,看不出来!”

陈德文挥手,边上人退下,低声说道,“皇太孙殿下!”

“啊!”胡东倒吸一口冷气,“千岁都亲自来了?他他老人家说什么没有?”

面上虽然如此,他心中却是吓得要死。幸亏还没开始弄虚作假,否则今日就要闹出祸事来。

随即心中又道,“这几日要赶紧把房子建起来,不然万一哪天殿下再来,可就出事了。外边建好了,他总不能把房子推倒查看!”

陈德文更自得的开口,“殿下表示嘉许之意,说本官的差事办得还算不错!”

胡东急忙道,“大人的辛苦,学生和众百姓都看在眼里。千岁说不错,可学生和百姓却要说大人,劳苦功高!”

“夸大了,夸大了!”陈德文笑道。

胡东眼珠转转,“大人,学生以为,既然千岁有嘉许之意,咱们何不更上一层楼。学生还是觉得工期慢了,不如两班倒日夜施工,总要在千岁大喜时候,添喜不是?”

陈德文沉思一下,“话是这么说,可是工期太赶”

“你放心,全交给学生来办,工期再怎么赶,也不会放松质量。”胡东说道,“学生,务必建得又快又好,稳稳当当!”

“嗯,有心了!”陈德文点点头,又笑道,“说起来,你和殿下还算是亲戚!”

“学生不敢!”胡东垂手,正色说道,“学生和承恩侯有亲不假,可不敢跟千岁攀亲。学生虽然读书不多,但也知道好歹,知道尊卑!”

陈德文赞许道,“难得你也是个知进退的人,本官选你,没有选错!”

世人唯恐不能扯虎皮做大旗,而这个胡东,事事谦恭小心,正合了陈德文的心意。

“大人,看您这么劳累,学生给您物色了一些东西!”

话音落下,陈德文顿时脸色大变,怒道,“你说什么?糊涂,难道你不知大明的国法吗?本官是看你人还老实,办事可靠才选你,你以为本官是贪图你的腌臜之物吗?”

胡东赶紧行礼,委屈道,“大人您两袖清风,学生如何不知。可您对学生有提拔重用之恩,学生如何不报?再说,学生知您高风亮节,怎么会给您腌臜之物!”

说着,对远处摆手,一人捧着一个匣子过来。

“大人,学生家中原也是书香门第,可学生学业一事无成,愧对祖宗。这里,是学生祖辈传下来的孤本,王文公集。所谓宝剑赠烈士,这样的孤本,正好送于大人这样的名士!”

(王文公,王安石)

“孤本?”陈德文一惊,打开一看,匣子中一本古色古香之书静静放着,信手翻开,书页上还刻着大宋时的印记,“竟然真的是宋刻,王文公文集!”

“王文公一代名臣,宋刻之书献于大人,乃是天造地设之合呀!”胡东又道。

宋刻太过珍稀,陈德文爱不释手的翻看着,脸上满是纠结。

良久之后,叹道,“罢了,只要不是黄白之物,不违朝廷法度,本官就收了。”

“大人!”胡东动容道,“您不但爱民如子,还两袖清风,翌日必定是大明栋梁之臣!学生,能遇到大人,能在大人手下,出微薄之力,学生之幸!”

陈德文叹息一声,再次看着工地忙碌的百姓,“读圣贤书为何事?为圣继绝学。做官为何事,为造福百姓!本官一生,不求名利,只求无愧于心!”

~~~

“老子再问一遍,你们,搬是不搬?”

运河边一处房间内,几个面目狰狞的青皮,腰间鼓鼓囊囊一看就是藏了凶器。一脸不善的看着屋内几个百姓,目光犹如要杀人一般。

历来都是良不恶斗,老实巴交的百姓们,看着面前不怀好意的泼皮们,心中难免有些畏惧,但涉及到自家的财产,还是咬紧牙关不肯退让。

“搬去哪里?我们祖祖辈辈都住在这,为何要把我们迁移到那边。”

“这房子,是我祖辈开始三代人修建的,凭什么你们一句话,我们就要让出来!”

“我们在外城都是做小买卖的,家业都在此,我们为什么去那边!”

百姓们纷纷开口,所谓故土难离,他们几代人都住在这,生于厮长于厮,自然是不愿意离去。再说,这地方靠近运河,对他们这些做小买卖而言的人来说,是天时地利。搬走之后,他们失去的不但是家,还有赖以维生的生意。

“给脸不要脸!”

一声大喝,百姓们更显畏惧。

破皮之中,黄三站了出来。他脸上一道刀疤,敞开的胸膛上更是纹着凶悍的虎头,最瘆人的是两只眼睛。

他两只眼睛好像不在一条线上,当你以为他看你的时候,其实他在看别人。反过来,当你以为他在看别人的时候,其实他在盯着你。

两只眼珠,好似一只放哨,一只站岗。

首节 上一节 362/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雪豹当战神

下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