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第380节

“你他娘也敢这么跟我说话,忘了当年,小时候我和四哥怎么揍你了!”

周王心中暗骂一句,嘴上赶紧说道,“殿下,臣不是这个意思,臣都是为您的安危着想!”

这时,那跪在水中的参将忽然扯着脖子大喊。

“臣,开封卫所参将张大鸟不,张大彪,叩见皇太孙千岁,千千岁!”

呼啦,堤坝上整齐的叩拜之声,掩盖住洪水的波涛。

“都起来,不要跪!”朱允熥大喊道,“站起来,挡住洪水!”

他们刚一跪,两个浪头就卷了上来。吓得这些兵丁,赶紧又手拉着手在洪水中组成人墙。

“一切都好?”朱允熥对张大彪问道。

后者喉结动了动,“都好!”然后 ,粗犷的脸变得有些悲伤,“就是,臣麾下有几个命不好的,让洪水卷走了,生死不知!”

生死不知,等于已经

“把名字报上来,大明会照顾好他们的妻儿!”说着,朱允熥看着那些,屹立在洪水中的男儿们,看着这道浪潮中的血肉之盾。

“你们,是为大明开疆拓土的好男儿。今日让你们上堤干活,算是委屈了!”

朱允熥继续大声道,“但洪水之害,胜于敌人十倍。若有敌,不过一城一地之损,而天灾,却要咱们大明半壁百姓家破人亡。”

“尔等是兵,但出身百姓之家。父母妻儿也尽在此处。打仗时,我大明王师三军奋勇,抗灾时我中华男儿处处争先!”

“尔等功劳,开封铭记,河南铭记,华夏百姓铭记。”

“天铭记,地铭记,世人铭记!”

“待洪水褪去,孤将亲自在此处堤坝上为尔等立碑!”

“英烈洒疆场,后人保家乡。”

“壮士不惜死,只为日月昌!”

皇太孙之身,站在堤坝上,朗朗发声。

这些大老粗们听不懂其中什么含义,但只是觉得,千岁殿下一番话,他们的血都他娘的热了。现在让他们一个猛子扎洪水里淹死,他们眼睛都不带眨的。

张大标带头,堤坝上男儿声声震天,“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喧天的喊声中,在诸王周橚,布政司使侯庸万分诧异的目光中。

朱允熥先拱手,后鞠躬,喊出曾经为蓝玉出征壮行时,说过的话。

“为天下乡土,不惜此身的将士男儿,千岁千千岁!”

风,呼呼的刮。

浪潮,击节拍打。

人,却寂静无声。

朱允熥又大声道,“辛苦了!”

周王朱橚,看着朱允熥,心中新潮起伏。

“四哥,你信不信。要是在战场上,你遇到这些河南兵。这些人,哪怕都死绝了,也不会对你投降!”

第192章 各处

灾难,永远磨灭不了热血和希望。

河南各地,无数人,灾难之中舍身抗灾。

天下各地,也绝不能作壁观望。

北平,燕王府。

“殿下,留点吧!”

“千岁,咱们就这点家底!”

“万一秋天的粮食送不来,兄弟们要挨饿的!”

朱棣环视手下众心腹战将文臣等,面容刚毅,口中无声。

皇太孙谕旨到,河南灾情急,让他们北平出粮。

朱棣不但尽发官仓之粮,还要动用军仓,动用他燕王的私人家底。

“老子,什么时候让你们饿过?”朱棣咆哮道,“谕旨上说,天下兴旺匹夫有责。河南亦是大明之地,不该救?”

“臣等没说不救,只是哪有破家救人的道理!”麾下大将丘福说道,“千岁,马上秋收了,正是鞑子来的厉害的时候。咱们燕藩,不可无粮呀!不然,哪有余力出塞反击!”

“千岁,再者说来,军仓和你的私仓都是咱们这些年攒下的家底儿!”张玉也劝道,“这几年,朝廷的供应,可不像以前那么大方了!”

是的,自从朱允熥正位东宫以来。朝廷对燕藩再不像以前一样,要什么给什么,甚至每次都是翻倍的给。

“都给了那边,来年若北平这边青黄不接,咱们拿什么安抚百姓?”谋士袁珙也开口道,“千岁,这可不是这边给粮,那边秋收入仓那么简单呀!”

“我意已决,不必多言!”朱棣拉下脸,“本王不说啥大道理,本王就认一个理儿。没道理咱们吃得饱饱的,看人家那边挨饿。”

“现在,是河南那边求着我朱棣,我朱棣,就不能掉这个面子!”说着,朱棣昂然起身,“马上派兵,往河南运粮!”

“千岁!”袁珙又道,“一点存粮不留,若真有个三长两短”

“那就跟着本王!”朱棣血腥的一笑,舔下嘴唇,“去抢鞑子的牛羊!”

话音落下,人影远去。

朱棣刚出议事厅,走入一间偏室。就见道衍和尚顶着一颗明亮的光头,狼吞虎咽的嚼着烧鸡。

“你没日子吃了?”朱棣笑骂。

“许您送粮,不许小僧吃鸡?”道衍吐块骨头,笑道。

朱棣收敛笑容,“你也反对?”

“您知道,小僧最喜欢您的是什么吗?”道衍笑笑,随手在僧袍上擦着油脂,“就是您这股英雄气!”

朱棣点头,“难得,你说几句好听的!”

“这事,其实是好事!”道衍一笑,“小僧倒是有个主意,让河南百姓对您感恩念德,让您在天下再获声望!”

“拉到!”朱棣也坐下,抢过烧鸡,大口吃了起来,“给人点恩惠,还满世界显摆,我可做不出来。”

“哎,啧啧,您这性子,还真是固执。”说着,马上大叫,“哎,王爷,您什么没有,何必抢小僧的鸡!”

~~

在高丽,驻军总管大营。

傅友德和张紞,这两个一文一武的高丽最高官员,相对而坐,两人的脸都不好看。

“其实,这灾情,最难的不是现在,而是以后!”张紞缓缓说道,“如何堵住黄河的决口,是旷日持久之功,是个花费钱粮的无底洞。还有百姓日后的安置,口粮,种子等等!”

“你的意思是,咱们发给河南的粮食,不够?”傅友德开口问道。

谕旨一到,他们马上开仓运送粮食。除了驻军的口粮之外,几乎高丽各地的府仓都开了。甚至,张紞还下令,杀了几个不肯听令的高丽地头蛇。

“远远不够!”张紞叹息道。

傅友德脸上表情变幻一会儿,咬牙道,“来人!”

“在!”门外,亲兵进来。

“传本帅的令,今年高丽秋收,所有粮食收收上来,全部送往中原,谁敢藏一粒米,杀无赦!”

“喏!”

“胡闹!”张紞大声道,“你这是要激起民变?”

“谁敢?”傅友德冷笑一声,“儿郎们在这鸟地方,正愁没地方撒火呢!”

“这里,现在大明之土,亦是大明百姓。不许他们留粮,你知道后果!”张紞道,“高丽人本就表面恭顺,暗地反抗。你这么干,不是逼着他们都造反吗?”

说着,又柔声劝道,“中原有难,我心亦凄然。但不能此时,行残暴之事!”

傅友德闭眼,长叹,“哎,有些事你不懂!”说着,摇头道,“当年,红巾军在河南,也没少造孽。某那时还未在皇爷帐下,跟着刘福通在河南起兵,十室九空,赤地千里,满地饿殍!”

“先是红进军,后是王保保,河南几百年的元气都伤了。年轻时某从不想这些事,现在每当想起,心中就满是悲叹!”

“这才过了多少年好日子,又是天灾!哎!”

天下,不单这两处如此。

各地,都因河南之灾,鼎力支援。

古往今来,华夏始终是华夏。

尽管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赵钱孙李,互不来往。甚至乱世之中相互厮杀,太平之时相互嘲讽。

但,亲兄弟就是亲兄弟。

我们,有着共同的根,相同的血。任何东西,都不能把我们撕裂。

~~~

河堤上,朱允熥还是执拗不过臣子们,几乎是被架进了城。

尤其是河南布政司侯庸,若朱允熥再在河堤上,他就要跳进洪水中,以死相逼。

傍晚的风,很冷。

朱允熥住在开封府衙之中,面前摆着几个炭盆,桌上有热粥。

庭院中,不断有官差,在拆着官衙中的木料。

洪水来临,什么都没有了,最简单的燃料,现在都是千金难求。

“堤坝上的人,可有热食?”朱允熥换了干净的衣服,低声问道。

“殿下不必操心。”侯庸道,“您长途跋涉,又累了半天,快吃些热的。仓促之间,饮食不周!”说着,故意笑笑,“将来,若是殿下再来开封,臣请殿下尝尝,这的小笼包,天下一绝!”

朱允熥看着滚热的粥,香甜的菜,苦笑,“孤哪还有心思吃!”

“殿下是妇人之人!”侯庸忽然咆哮起来,吓了众人一跳,“殿下来河南,已是百姓之望!您身系江山社稷,岂能因小仁,而失大道?”

“殿下不吃,洪水也在!臣说不好听的,您这是本末倒置!您来河南,是给中原百姓鼓劲的。不是来顾影自怜,独自心忧的!”

“大胆!”王八耻尖声道,“你怎么敢这么跟殿下说话!”

侯庸脖子一梗,“本官乃国家大臣,你又是个什么东西?本官和君王说话,你这阉人安敢插嘴?”

首节 上一节 380/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雪豹当战神

下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