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第400节

冬日的天气,湛蓝放晴,盛开梅花的御花园赏雪楼中,放着爷俩儿的晚膳,老爷子一边小口吃着,一边看着不自觉晃膀子的朱允熥,满是揶揄的笑意。

如山般的奏折批了一天,还要一边批阅一边和臣子商议国家大事,心神俱疲。

老爷子亲手给朱允熥夹了一筷子黄澄澄的炒鸡蛋,继续说道,“不是咱非让人看着你,你小子哪都好,就是太跳脱,坐不住,静不下心。稍微对你送点,你就折溜子溜号!”

“当皇上,要给天下人做主,是天下的当家人。你一个人偷懒,耽误的是整个大明!”

朱允熥闷声点头,大口的吃着饭菜。

“不过话说回来!”老爷子似乎食欲不佳,吃了几口就不吃了,开口道,“当皇上也是天下最轻省的事儿,吃饱喝足往那一坐,风吹不着太阳晒不着,冷不着也热不着。”

“不过是说话写字,动动脑子。有啥想不明白的,下面还有臣子帮着查缺补漏。心烦了,你能骂人。生气了,可以打人。”

“气得狠了,还能杀人!”

“天底下,平头百姓且不说,王侯将相谁有这份权力?”

朱允熥知道这是老爷子的说笑,但权力的背后是责任。历史上无数的君主,有几人能做到即享受了权力,又履行了责任呢?

皇帝也是有责任的,儒家的传统观点中,当皇帝不是为了享乐的。

古往今来,那么多昏君也未必是真昏。都是名师大儒教导出来的,人精子一样的人物,怎么会不知道勤政对于帝国的好处。

只不过,大家都败在了一个厌字上。

勤政这事,非有大智慧大毅力的君王,根本做不到。这也是为何历史上,大多在位时间很长的皇帝,都是先贤后昏的注释。

好比老爷子,当年也曾写过打油诗,自嘲累得半死。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家翁,日上三竿犹抱被!”

用大白话说,起的比鸡早,干的比老黄牛还多。

朱允熥笑笑,放下筷子,看着老爷子,“皇爷爷,孙儿知道您老的苦心,更知道您对孙儿的期望!”说着,微顿之后,继续开口,“只是,人力有时穷!”

“您登基近三十载,日复一日勤政爱民。天下无论大小事,都了然于心。“

“勤政是美德,但往那一坐就是一天,总有厌倦的时候!再者说,人也有精力济的时候!倘若皇帝病了,那天下大事就没人处理了吗?”

“况且,孙儿说句您不爱听的话。后世子孙,可未必如此勤政。假若家门不幸,真出几个不勤政的败家子,咱大明江山”

“你到底想说啥?”老爷子捧着一盏热茶,笑着问道,“别拐弯抹角的,说!”

朱允熥正色道,“孙儿也是近日有感而发,天下事太多,其中许多事本不用亲历亲为,不然皇帝累死了,也未必有好结果。不如,从臣子中,选拔贤能,襄赞政务的同时,也能处理一些地方上的小政务!”

其实,大明朝开国之后,最出色的君主,几乎都是累死的。

远的不说就说故太子朱标,十多岁开始就梳理朝政,朱允熥的记忆中,朱标无时无刻不在看折子,往往三更半夜还没休息。而天不亮,又爬着起床。

再想想历史上,大明朝获得仁宗称号的朱高炽,那也是累死他。他当了多少年的太子,就当了多少年大明朝的大管家。他爹朱棣,凡事都是撒手掌柜的,整天就琢磨着怎么彻底把胡人都消灭。

到了后来,皇帝实在太累了,才成立了内阁。后来可能是朱家人天生和文臣犯冲,在有祖训宦官不得干政的情况下,把太监也拉了进来。

到后来,大清吸取了大明的教训,成立军机处,

这两种亲近制度,从根子上说明一个问题,天下的事,不是皇帝一个人就能处理完的,更不是皇帝自己能干得过来的。皇帝总揽,细化分工,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更加的高效。

老爷子沉思半晌,咧嘴一笑,“你扯淡!”

说着,撇嘴道,“咱知道你的意思,你小子无非是想偷懒。可咱问你,这是谁家天下?”

“咱给你打个比方,乡下的土财主若不知道家里有多少地,多少牲口。收租子的时候,肯定被管事的唬弄,你信不信?”

“咱家的天下,咱家人做主!你今天让那些官儿,帮你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明天就会给他们更大的权力。”

“他们有了权力,就会蒙你!告诉你,天下的官都巴不得皇帝不理朝政,每天躲在宫里生孩子,什么事都他们做主!”

“权力!”老爷子忽然加重语气,“不可分与他人,尤其是官员臣子。给了他们权力,将来就要和他们妥协。权力放出去容易,收回来难!”

“即便是你一开始只是给他们些小权力,可你的儿孙呢?到时候,这些人无相名而有相权,便是皇帝也不能随意处置,甚至还要顾及三分!”

“官员们有了权力,就会有党争,会窝里斗!到时候,你当皇帝的什么都不用干,光忙活拉架了!”

老爷子的话,也有几分道理。

想想历史上大明中后期,练丹的嘉靖,不上朝的万历。虽然那百十年中,大明没出什么大事,甚至还打出了三大征这样的武功来。

可他们的治下,奸相,党政,财政枯竭都成了后来亡国的导火索。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嘉靖也好万里也罢,他们的不理事,也是被那些阁老们折腾得,甚至是是一种抗争。

尤其是万历皇帝,小时候他受张居正的教导,读书用功文采斐然,也曾想做个好皇帝。可长大后却发现,帝国的实际掌控者,却是他老师为首的一群阁老文臣。

大明后中期,皇帝一直在和阁老们代表的文官系统,不断的妥协让步。

“咱让你监国,就是让你抓权!”老爷子继续说道,“天下的官员,你看得上眼的就用,觉得烦的就打发走!”

“你将来要做个贤君仁君,可也必须要让官员们怕你,你要让他们知道,谁才是天下的主人!”

“咱废了中书省,内设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外设藩王,镇守边关大城。勋贵领军,自有文官看着他们。锦衣卫是天子耳目,跟不用怕有欺骗!”

“如此之下,国无奸相,无外戚妇人干政,内外一体。不说江山万年,可也经得起折腾!”

是喽,老爷子定下的这些,确实让大明的江山稳固异常。

想想后来,大明朝从土木堡之变开始,折腾了多少次,可始终屹立不倒,就是因为如此。

前世,朱允熥曾看过的一本书上说,明朝这样的统治结构,若不是有强大的外敌,根本无法从内部攻破。

假若后世,没有关外建州女真虎视眈眈,即便是李自成占了北京。他倒行逆施之下,不得人心。他也挡不住,大明半壁的反扑。

但,朱允熥想要的,不是这样,如老人一样会慢慢衰老的大明。

他要是,一个永远屹立世界之巅,保着华夏子民,躲过数百年浩劫的大明。

他不要后世子孙扼腕叹息先人祖辈的伟大,他要的是,子子孙孙永享华夏荣光!

“记住!”老爷子又在一边说道,“抓权!抓在你自己手里!决不能搞,与士大夫治天下那一套。这是你的天下,你就要做主!”

“天下谁都靠不住,只能靠你自己!咱当初要是只靠别人,就没今天!”

“大孙,你除了跳脱之外,还有一点不好。那就是,心不够狠!”

“趁咱还在,还能扶持你些日子。抓权,心狠!”

第219章 听到殿下喊了吗?

对于权力,朱允熥和老爷子有些不同的见解。

其实从内心最深处,他和老爷子的目的不一样。老爷子希望朱家的大明万万年,而朱允熥希望的则是,华夏日月,山河永昌。

前者是家,后者是国。

但无论是家还是国,都不是一代人能够做到尽善尽美,让子孙后代高枕无忧的。

用过晚膳,天色渐晚。

朱允熥背着手,随意的在宫中走动,静静沉思。

“大明,到后来还是走到了内阁的老路上!”

其实这种制度有利有弊,他保证了国家的平稳。但也正如老爷子所说,带来了许多负面的东西。

忽然,朱允熥的思路再次延伸,那为何清朝的军机处,却没有这样的问题呢?

首先,大清的读书人,可有大明时读书人的特权。清代的皇帝,做到了老爷子所说的两点,抓权,心狠。

再者,军机处中汉臣屈指可数。而围绕在皇帝身边,从军机大臣到负责传递文书的章京笔贴氏,要么是满洲勋贵,要么是旗人子弟。

他们都是皇帝的奴才,而大明的官员,则是皇帝的臣子。

大清的军机处,是一群任劳任怨办事的奴才。而大明,则是一群有着自己想法,要和皇帝掰手腕的职业经理人。

再往深处想,其实清代雍正创建的军机处和明代的内阁也有根子上的不同。清代,皇帝掌握着信息渠道,有些事皇帝不想让臣子看见,臣子根本看不见。

臣子,也不敢去看。准确的说,奴才不敢僭越。

细细想来,两者都有利有弊。正映照了那句话,世上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合适的执行者。

“任重道远呀!”

想到此处,朱允熥不由得自言自语发出一声叹息。

回头看看,宫人们都离得远远的,只有王八耻亦步亦趋的跟在他身后。

“殿下,可是冷了!奴婢给您拿裘皮衣裳来?”王八耻笑道。

“不用!”朱允熥摆手道,“没那么冷!”说着,继续前行,随口问道,“今日,还剩多少折子没批?”

王八耻微微错愕,小声开口道,“殿下,您忘了吗?军国大事,奴婢这样的人,是不能碰,不能知道的!”

“哦,忘了!”朱允熥笑笑,回头再看看对方,“孤都忙糊涂了!”

这疲倦的笑容,让王八耻有些心疼,开口道,“殿下,您也累了一天,不如早些休息吧!想去哪位娘娘那里,奴婢去传话!”

“你也知道孤累了一天!”朱允熥伸下懒腰,揉揉肩膀笑道,“现在哪还有那个心思!”说着,又笑了下,“有些事,你不懂的!”

王八耻愕然,以前殿下累了烦了,只要在哪个娘娘哪住一晚上,第二天又是容光焕发。怎么今天累了,反而不去了?

主仆二人随意走着,渐渐的走到西六宫。

刚穿过夹道,走过月亮门,就听小花园里面传出一阵咯咯的,银铃般的笑声。

那边灯火阑珊,灯光下几个穿着碎花小袄的宫女,正围着炭盆窃窃私语的说着什么。

朱允熥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不让王八耻上前呵斥,自己慢慢的走过去。

几个宫女围成一个圆形,最中间吃着松子儿,腮帮子一鼓一鼓,眼睛贼亮的,正是张蓉儿身边的小差遣,小顺子。

小顺子天生就是个吃货,一个开口的松子送进去,喀嚓一声,嘴皮子一翻,吐出两片壳。

朱允熥贴着墙角站好,就听小顺子对一人问道,“汤姐姐,昨晚上殿下是在你们那住的吧?”

叫汤姐姐的,是跟着汤胖儿进宫的陪嫁宫女,也是粉粉嫩嫩的年纪。不过和小顺子一比,多了几分拘谨,少了几分天真烂漫。

“我可不敢嚼舌头!”汤姐儿说道。

小顺子瞪大眼睛,“这怎么是嚼舌头?不过是咱们姐妹,私下里说些悄悄话罢了!”

“你当谁都是你呀?”另一个宫女取笑道,“你主子离不开你,王大总管也高看你,我们可不敢造次!”

“是呀,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一见王大总管,就两腿发软。他那人也轻易不给别人好脸色,可就偏对你小顺子好。每次见你,不时给些点心,就是拉着说半天笑话!”

“就是!”另一宫女也道,“别说咱们这样的奴婢,就是宫里的嫔妃,哪个不让王总管三分!”

“哪有你们说的那么邪乎,王大叔人挺好的呀!”小顺子笑道。

那边嘻嘻笑笑,墙根下朱允熥看着脸色已经发青的王八耻,小声调侃道,“王大总管?谁封的?”

首节 上一节 400/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雪豹当战神

下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