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第431节

最好,能让老爷子知道。

第13章 这就演上了

御花园中,几个花匠无声的忙碌着。

花,必须要经过精心的打点,才能盛开到赏心悦目的样子。放在路边的野花,虽经得起风雨,但却难登大雅之堂。

因为天气渐热,朱允熥办公的地方从景仁殿,搬到了御花园西边乐志斋中。此斋正对着花园,一边靠着湖水,幽静清爽。

二楼之中,朱允熥坐在靠窗的位置,默默的批阅奏折,看着各地的奏报。

这两年边关没有太大的战事,国库一下就充裕了。不但国库充裕,天下百姓的负担也少了许多。尤其是北方百姓,不必负担军粮养马等差役,总算有了太平日子。

再拿起一本奏折,浙江布政司使张善奏。

“浙西每年供朝廷征粮四百五十万石,然数年来织纺渐多,田地桑蚕为上,而米粮渐少。故,臣奏请,准地方士绅百姓,以棉布银钱丝绸等物,代替征粮!”

此时的江浙一带是大明的一个巨大财政来源,因为是天下棉布的产出之地。所以商业兴旺,而农业渐渐颓废。百姓都不傻,地里种粮食的产出,和种植桑蚕想必,简直不可容易而语。

而且,各大纺织的工坊为了保住桑蚕的来源,每年都先交钱给农户,唯恐农户不卖给他们原材料。

如此一来,种粮食的地方越来越少。再加上工坊需要大量的人手,许多百姓干脆把手中不多的田地转租他人,在工坊里干活谋生。

从商业上看,这是好事,但反过来看,这也增加了一些隐患,缺粮的隐患。

“孤听闻,浙西米价,今年已上涨一成半。此为当地田产渐少,而需外地运米售卖之故。商业兴旺是好,但若本地田产不足温饱,翌日必有天灾,米粮不济,则粮价腾贵或有饥荒之忧也!”

“卿在浙地,当深谋远虑体察明日之忧。桑蚕等物,江西福建等地亦有之。商人流通贩卖,亦是货达四方。卿治下田地,不可一味都为桑田。否则,桑蚕吃人之忧,不远矣!”

看似繁花似锦,实则各处都有隐忧。尤其大明现在实行的是自由经济,官府对于任何东西从不干涉的政策。但自由经济发展的太迅猛,产业太过庞大,便会发生危机。

这种危机一旦发生,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好比如今到处都是桑蚕养殖,而忽略了传统农业。将来爆发危机,工坊的商人们,顶多是少赚钱,而百姓则是无粮可买。

强国富民之路任重道远,真做到了这个位置上,才知道什么是治大国如烹小鲜,丝毫不敢大意。

此时,王八耻端着一碗热茶,缓缓进来,放在朱允熥手边,换掉已经冷的茶水,轻声道,“殿下,皇子所那边传了几遍太医!”

“哦?”朱允熥放下笔,问道,“谁病了?”

“说是燕王的世子!”王八耻低声道,“头晕目眩,上吐下泻!”

朱允熥沉吟片刻,“老爷子那边知道了吗?”

“应是知道!”王八耻又道,“朴总管早上亲自去看了!”

朱允熥想想,“走,带孤过去看看!”

出了乐志斋往西不远,过了就是未就藩的皇子们居住的皇子所。每个人都是单独的小院,各有一群奴婢伺候着。

刚过牌楼坊门,就听见最前边的小院里传来少年的嬉笑,隐约见到几个风筝,在院里高高飘着。

未就藩的皇子们整日都在一起,感情极好。想必于他们这边的热闹,朱高炽兄弟三人住的那边就格外冷清。

他们辈分小,身份也低,见了谁都要行礼。在这宫里的日子,并不快活。

朱允熥迈步进院,就见几个太医正拎着药箱出入,见了皇太孙都赶紧跪地行礼。

“燕王世子如何了?”

一太医回道,“世子殿下头疼,乃是忧虑所致。忧虑伤身,以至伤了肠胃,上吐下泻!”

就这时,屋里忽然传出一个虚弱的声音,“是殿下来了吗?快扶我起来!”

随后,又有人说道,“大哥,你还是老实躺着吧,太医说了,你别随意起来,要静养!”

听声音,是朱高炽和朱高燧。

朱允熥继续朝前走,刚挑开门帘,就闻到浓浓的药味。朱高炽躺在东屋床榻上,脸色蜡黄全是虚汗,整个人好似瘦了一圈。

“殿下!”朱高炽在床上挣扎,艰难的拱手行礼,“恕臣不能起身”

“病了就躺着,不必多礼!”朱允熥走过去,笑着看了对方几眼,“这才几天,怎么就瘦这么多?”

“臣这几日吃什么吐什么,都已虚脱了!”朱高炽虚弱的说道。

朱允熥坐在距离对方不远处,又看看对方,忽然一笑,“你怎么做到的?”

朱高炽小眼睛转转,“病的呀!”

“前些日子还好端端的,这病也来的太急了!”朱允熥笑道。

不是他多疑,实在是朱高炽的模样太吓人。以前是皮球一样的身子,现在是泄气的皮球。

“难道,是让自己那天的话,给吓着了?”朱允熥心道。

朱高炽苦笑,“病来如山倒,臣也不想病成这个样子。臣有罪,让殿下跟着操心了!”

朱高燧在旁开口,“殿下,大哥的身子一直不怎么好,我们兄弟自小都长在北平,到了南边难免水土不服。又思乡心切,前几日恰好赶上母亲寿辰,我们这些当儿子都不能在身边尽孝。”

“想到母亲,大哥当天就哭了一场,随后就一病不起!”

“老三!”朱高炽大口的喘气,“我这病,千万别声张,去告诉太医别告诉皇祖父。也千万,别往家里送信儿,让父亲母亲跟着操心!我们出门在外,他们已然是心里割舍不下,若再知道我病了,定然心急如焚!”

说到此处,小胖子眼里泛着泪花,“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在家,说不定多想咱们!”

“可是若不告诉母亲父亲,将来回家之后,二老定然会责罚弟弟,说弟弟没没有照顾好你!”朱高燧红着眼睛说道。

戏过了!

朱允熥心中偷笑,他们兄弟演过头了!

别的不说,他们兄弟之间什么时候感情这么好了。再说,皇孙病了这么大的事,怎么可能不告诉老爷子。何况,早上朴不成都来过了。这些话,明摆着就是兄弟俩一唱一和,故意说给朱允熥听的。

“难得,你有这份孝心!”

外面忽然传来声音,朱允熥赶紧起身,老爷子来了。

老爷子背着手,跟后世公园里遛弯的老大爷似的,慢慢进来。

“孙儿见过皇爷爷!”朱允熥行礼。

“皇祖父,您怎么来了?”朱高炽在床上翻身,哽咽道,“孙儿不孝,连您老都惊动了!”

到底是自己的孙子,看着他病得满脸蜡黄,老爷子脸上也露出几分不忍。

“咋忽然病成这个样子?”老爷子叹气道,“你也是,既然身子早不舒服,为何不早早的传太医!”

“皇祖父,大哥有顾虑!”朱高燧在边上说道。

老爷子眉毛一横,“啥顾虑?”

“我们”

“三弟,不许胡说!”

朱允熥心中偷笑,看看,又演上了。

第14章 为回家朱高炽演戏,看风筝老爷子思亲。

见朱高炽不让朱高燧说话,老爷子顿时横眉立眼。

“咱是你们亲爷爷,有啥话不能说的,给咱说!”

朱高燧故作欲言又止的模样,看看朱高炽,然后低头委屈的说道,“大哥说了,孙儿等在宫中不要招摇,宫里人多闲话也多,别以为自己多金贵呢,有些小病小灾的扛扛就过去了。若是大张旗鼓的,让这个伺候,那个照顾,保不齐有人背地里说话!”

“说我们不知规矩到没什么,若是说孙儿的爹娘教子无方,说什么孙儿等把在燕王府的派头也带到宫里来了,连累到父母遭闲话,那就是罪大恶极!”

“再者说,皇祖父这两年身子骨也不好。不能让您老人家,再替孙儿等这些晚辈操心了!”

这话,绝对是朱高炽教的。朱高燧那小聪明的脑袋,绝对想不出来。

“还真不能小看这胖子!”朱允熥看着一脸泪痕的朱高炽心想,“若朱允炆有他三成的功力,当初自己都不能那么轻易取胜!”

这话,简直就是冲着老爷子肺管子说的。

他话里话外的意思,我们哥几个在宫里,都得夹着尾巴做人,不敢招摇。即便有了病,也要忍着,不能让人说我们摆谱。

果然,老爷子面上露出几分心疼,“胡说甚呢?你们都是咱的孙子,这宫里不也是你们的家?在自己家里,还这么多顾及?你顾及啥?”说着,跺脚道,“若是你爹娘听着这话,嘴上不说,心里还不埋怨咱!”

“大老远召你们来读书,好好的孩子,给弄得一肚子小心委屈!”

朱高炽忙道,“皇祖父,不是您想的那样。孙儿就是觉得,不能让老人操心!”

“哎,你是个憨厚孩子!”老爷子叹息一声。

“他憨厚?”朱允熥心中腹诽,“他小眼睛一眨,全是坏点子,跟憨厚半点不沾边!”

这时,老爷子又问,“太医给开了什么方子,用了什么药?”

朱高炽先咳嗽两声,“就是些静养的方子”

他话还没说完,朱高燧又在边上开口,“皇祖父,其实我大哥是心病,太医也说了,是忧虑成疾。”说着,低头继续道,“我大哥就是想家了,想母亲了!”

“三弟,不得胡说!”朱高炽大怒,“你怎么这么没规矩,在皇祖父面前,口无遮拦!”

老爷子幽幽道,“原来是想家,想娘了!”说着,苦笑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你们都是孩子,想娘是天经地义的事!”

朱允熥明白,老爷子这又是动了恻隐之心。别看他老人家,平日嘴上说的厉害,可一旦儿孙说了这种话,心里就受不了。

朱高燧在旁边,又加上一句,“皇祖父您不知道,昨晚上大哥病着,梦里都在喊母亲呢!”

“哎!”老爷子又是一声长叹,目光看向朱允熥。

朱允熥低头沉思片刻,开口道,“既然这样,孙儿倒是有个想法!”

说着,顿了顿,看看朱高炽,“既然他思母成疾,那干脆皇爷爷下道圣旨,召四婶进京不就得了!”

“你大爷!”

朱高炽顿时脸色大变,心中大骂。

“把我们哥几个困在京里还不够,还要把我娘召进来,你这在哪儿学的绝户计呀?”

朱允熥继续说道,“四婶也好些年没来京里了,特旨进京,看看他们兄弟三个,也能回娘家瞅瞅!”

“万万不可!”朱高炽急道,“臣母亲上了年岁,路途遥远,再听闻臣病了,定然一路疾驰,只怕到时候臣的病还没好,母亲也病了。”

老爷子也白了朱允熥一眼,“净出馊主意!”说着,看看几人,柔声对朱高炽道,“你安心养病,别想不该想的!”

然后,背着手出屋,还眼神示意朱允熥跟上。

等这爷俩出门走远,直到看不到他们的身影,朱高炽才从床上坐起。

“这小子,真他妈坏!”难得,朱高炽说了句粗口,“你看看,还想把咱娘也给诓来?”

首节 上一节 431/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雪豹当战神

下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