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第522节

朴不成眯着眼睛望望,“回皇爷,正是!”

老爷子继续仔细的看着,看着周围的山峦,景色,脸上露出几分喜悦,“咱还从没这么好好看过以后埋身子的地方!”说着,大笑起来,“别说,后有靠,上有罩,前有挡,依山傍水的还真是块好地方!”

这话,旁人不敢接口!

自古以来,皇家陵寝哪有不是好地方的?

“这谁选的来着?”老爷子侧头琢磨一阵,“哦,当年刘伯温选的地儿。当初咱还跟他说,不过是埋死人的地方,哪有那么多讲究?”

“咱征战天下时,前朝皇上的陵看了不知多少,大宋的大唐的,什么南唐五代见多了。选的地方再好,建立的再好,到最后还不是让人都给扒了,骨头渣子都掏出来啦?”

“天下哪有不灭的王朝呀!”

这话,周围人更不敢接话。

“咱记得当时刘伯温和咱说,陛下,就凭您驱逐鞑虏,再造中华的功绩,就没人敢动您的陵寝!”

“呵呵!”说到此处,老爷子笑起来,笑得十分欢畅,“人老了,就总惦记这点身后事,咱也不能免俗。不过呀,咱是想好了,死了之后,不整那些什么金的银的随葬品,也不惹人惦记。就简简单单的,让咱和皇后还有太子,安安稳稳的在下面躺着!”

随后,他又伸头朝远处望望,指着远处山林间,山峦的斜坡上,若隐若现高大的石兽石碑,问道,“那是?”

“那边都是功臣墓!”朴不成低声道,“都是您特旨葬在钟山一面的功臣!”

“哦!”老爷子微微点头,“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歧阳王李文忠、江国公吴良、海国公吴祯、皖国公仇成,黔宁王沐英,巩昌侯郭兴,”念着,脸上的表情又变得温和起来,“都是咱当年的好兄弟,以后在地下也有人陪咱说说话!”

说道此处,又忽然大笑起来,“哈哈,就算是阎王老子要寻咱的麻烦,有咱这些兄弟在,他也要掂量掂量!”

山巅上,满是老爷子的笑声。

“前几日!”老爷子继续开口,“咱大孙问,皇爷爷若是颍国公傅友德这病扛不过去了,是不是要赐葬钟山,守着皇陵?”

“咱想了许久!”老爷子微微皱眉,“还是算了吧!他傅友德虽然有功于国,但毕竟不是咱淮西人。嗯,到底还是隔了一层呀!”

说到这,老爷子的谈性忽然没了,慢慢转过身,走到另一边,俯瞰应天城中。

应天府尽入眼底,视线中亭台楼宇恍惚交错,其中最显眼的,就莫过于竖立着座座英烈碑的大明英烈祠。

此刻,祠中正在举行祭奠战死将士的盛大仪式,阵阵香火烟尘依稀可见。

忽然,老爷子有些寂寥的开口,“你们说,别人不敢动咱的坟,敢不敢动那些刻了儿郎们名字的碑呀!”

周围一片沉静,没人敢说话。

老爷子看着那边,缓缓坐下,“那人也跟着李景隆他们一道回京了?”

朴不成没言语,对身后勾勾手。

一青眼的汉子慢慢走上前,“皇爷,是!那人也一块回京了!”

“听说,他病得很重?”老爷子又问。

“给他看过病的郎中说了,已经病入膏肓。也就是他蓝玉身子骨硬,换成旁人早就不行了!”青眼男子低声道。

“哦!”老爷子答应一声,没再说话。

青眼男子偷偷看看老爷子的脸色,犹豫着开口,“若您不喜欢,不想他碍眼,臣去处理了?”

“嘿!”老爷子咧嘴一笑,勾勾手。

站着的青眼男子上前,谦卑的低头躬身。

“你他娘的帮咱拿主意呢?”老爷子不重的笑骂一声,却直接抄起桌上的茶壶,喀嚓一声砸在对方的头上。

青眼男子魁梧的身子动都没动,任凭瓷器的碎片还有滚烫的茶水,沿着脖颈滴落。

“奴婢该死!”青眼男子请罪道。

“朴不成,记档!”老爷子低声道。

朴不成上前,跪地听着。

“要是蓝小儿死在咱前边,赐葬钟山。嗯,靠着标儿那一边!若是他死在咱后边,就不许!”

“是!”朴不成低声道。

老爷子摆摆手,似乎有些倦了,周围的太监跪着后退。

青衣男子却没走,而是跪在了老爷子身前。

随后,男子从袖子中掏出一份叠好的文书,低声道,“这次北疆战事之中的事儿,都在这上面。其中事关晋王燕王”说着,赶紧解释道,“都是暗眼送来的,上面的泥封还没开,没人看过!”

“知道了!”老爷子淡淡的说道,“撕了!”

“啊?”青眼男子一愣。

“嗯!”老爷子眼皮半睁。

青眼男子飞快的把手中的文书撕碎,然后直接丢在一旁的炭盆之中。

风吹过,尚未燃尽的灰烬随风纷飞,上面还带着字迹。

老爷子微微叹息,“以后呀,看他自己的造化了!咱大孙能容就容,容不得就连根拔!孩子长大了,咱这老不死的也不能总掺和他们的事儿。”

“一群不孝儿,哎!咱这辈子,他娘的!”

128 归乡,归乡

画面从紫金山开始延伸,往远处去。

掠过山峦,掠过庄严肃穆的功臣陵,掠过恢弘的皇陵。定格在,皇陵边上,普通的山村。

冬日的阳光有些暖,阳光下的村庄格外安详。

三三两两的老人,倚靠在沐浴阳光的墙角,低声说笑。几只慵懒的肥猫,或是在老人们的脚边缩着身子睡觉,或是惬意的伸着懒腰。

空荡的田地中,还有农人在劳作,过了年就是春耕,一家之主要懂得未雨绸缪。

孩子们在村头巷尾胡乱的奔跑着,一群人追着一个高举风筝的孩子。

不过这都是男娃,那些女娃则是一边帮母亲梳洗衣物,一边羡慕的看着。

忽然,这副宁静和安详,被轻微的马蹄声打破。

一个年轻的憨厚的,好似军官一样的青年,骑着马出现在村口,疑惑的朝村庄不住打量。

正在靠着树杈,笑着和几个洗衣服的娘子,厚着脸皮说笑的里正见状一愣。

然后甩来双腿,嗖嗖的跑过去。而那些洗衣服的妇人,还有晒太阳的老人们,则是纷纷伸长脖子,朝这边看着。

“这位官爷,您这是?”

马上的青年看看里正,“这这这是赵?”

他一开口,边上看热闹的妇人们心中齐齐遗憾的嘀咕。

“多好的后生,咋就是个磕巴!”

里正见青年半天也说不出来,笑着接口,“这就是赵家庄!”

“哦哦”马上的青年点点头,脸色有些腼腆有些不好意思,“那李大”

“李大旺家?”里正一听就才出来是找谁,赵家庄里,只有一家姓李。于是,指着村里,“西边把头第一家!”

“多多谢!”青年在马上拱手,然后缓缓策马,在无数道疑惑的目光中朝村庄深处走去。

人们目送他远去,等他走远马上开始七嘴八舌的议论。

“哎,这好的后生咋就是个结巴?”

“找老李家?看着后生穿的好像是个军官呢!”

“莫不是他家的亲戚?”

“呸,他家要是有当官的亲戚就不会背井离乡到这边了,还投了军!”

“也对呀,他家要是有军官亲戚,哪会爷几个都战死了!”

说着,众人忽然一愣。

有个妇人壮着胆子说道,“里正,这回出征,李家大旺也跟着去了。该不会是”

“老嫂子你别说,兴许还真是这么回事!”边上另一个妇人开口道,“上回李家大郎战死,大上回李家当家的战死,可不都是军官来的送信的吗?听说,还是个啥百户呢!”

“不能吧!”有一岁数大的老妇人开口,“刚才骑马那后生,那股憨厚劲儿,还是个结巴,也能是军官?当官的,可都要看仪表呢!”

“老婶子这你就不懂了!”里正笑道,“大明朝的军官是看军功,可不是看谁长得亮堂!我看这后生绝对是个官儿,啧啧衣裳下面罩着铁甲呢,官还不能小哩!”

“说他磕巴,没准就是战场上被人把舌头剁了一截,哈哈!”

听他这么说,边上一妇人笑道,“里正,你咋不去投军,半截舌头换个官身不是光宗耀祖吗?你没了半截舌头,咱们庄子也能清净清净!”

“呵呵!”里正笑道,“若是剁在舌头上还好,可若是剁了下边半截,小嫂子你不是要哭死!”

“我撕烂你的嘴!”妇人笑骂,周围也是一顿哄笑。

“住嘴吧!”一个晒太阳的老汉怒斥,瞪着说笑的众人,“嘴上积点德!”

~~~

战马在村子中缓慢的前行,眼看要穿出村落,眼前出现个院子。

这院子不似村里其他的房子,都一个挨着一个,而是微微和其他房子拉开了距离,显得有些疏远。

青年在战马上下来,不知为何看着院子的大门,眼神中闪烁着些许的畏惧,还有深深的踌躇。

“呼!呼!”

半晌之后,他一咬牙,呼出两口气,摘下马鞍上的褡裢,放在肩上。

“娘,娘,叔儿多暂回来呀!眼看就过年啦!”

青年还没推开门,就听里面传出了孩童说话的声音。

顺着门缝望进去,一个幼小的童子,双手托着下巴坐在门槛上,眼巴巴的看着天空。

“该回来的时候就回来了!”屋里,传出一个很好听的声音。

紧接着一个带着木簪,身材明显比江南女子高一些,武官也宽阔一些的女子,端着个木盆从屋里出来。

“来,帮娘把衣裳洗了!”女子的手很是通红,想必那水,很是冰冷。

母子二人围着木盆,开始洗漱衣物。

“娘,为啥过年要洗衣服?”男童问道。

“过了年就是新年,新年新气象,穷也好富也好都要有个新样!”女子笑着说,“按照咱老家山东的规矩,过年要穿新衣服。没有新衣服,就穿上干净的衣服,一家人坐一块儿,团团圆圆的吃饺子!”

首节 上一节 522/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雪豹当战神

下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