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第139节

所以这里才是中原王朝和东北渔猎民族争夺的真正的焦点。

也许有人觉得扯得有点远,但其实不,东北非常重要,但东北不是什么地方都重要,最重要的是辽河上游和辽东地区,嘲藓半岛从来只是舔头,对中原从来没有构成过威胁。

中原政权强盛,手会伸到嘲藓半岛;东北政权强盛,会打压嘲藓半岛政权,收其为藩属,但一样不会将其作为经营的重心。

既不构成安全威胁,又不作为经营重心,那中原政权就不会把吞并嘲藓地区作为优先选项。

唐高宗征服高句丽,新罗入主嘲藓半岛,唐就不再对东北用兵,而是开始对西北用兵,与突厥、回鹘、薛延陀的战争构成了唐中期用兵的主旋律。

到了清代,嘲藓王朝已经乖乖地呆在嘲藓半岛数百年,完全构不成威胁了,打它干什么?

更何况,这个时候的清朝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整合漠北、漠西蒙古,在与准噶尔帝国打了70多年以后,终于将准噶尔变成了一个盆地。

对于嘲藓半岛的小朝廷,只要你乖乖听话,自然不会去揍你。

而且嘲藓本身也并不是那么好打的。

从图中可以看到,整个嘲藓半岛北部基本上都是山区,进入嘲藓半岛的途径只有靠近黄渤海沿线一条窄窄的通道。这条通道极其容易被切断。打下这条通道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并不难,难就难在如果土著退入山中,反复骚扰。维护这条通道的代价太大。

另外,如果嘲藓半岛南边是一块肥肉,那么付出多大代价都是要打下来的。但对于农耕王朝来说,嘲藓半岛的汉江平原体量实在太小,养活嘲藓半岛自己那点人都很困难,要中原王朝付出极大的代价去打下这么一个穷地方?那太不划算了。

既不构成威胁,而且还很听话;打下来又没有多大好处,还得 用大批钱粮去养着。

实在想不出哪个脑袋长包的皇帝会去打嘲藓,完全不划算嘛。

其实同理也可以用于中南半岛。

安南对中原王朝构成的最大威胁是他们曾经在宋朝曾经攻入两广,除此以外,基本上都很乖。

另外,安南本身也是同样的问题,那点土地只够养活自己,打他干什么?

当然,对于近代来说,由于海权的出现,半岛的价值大大提升,比如如果半岛在手中,那么黄海渤海就是内海,就可以消除来自海上的威胁,两次对中土皇朝威胁很大的战争,都是从海上打进来的。

但在当时,海上威胁还没有这么大,他们也就不会去这么考虑。

而且当时的半岛都是藩属,也不会对清构成威胁,也没有必要非去把他们变成领土。

只不过当你意识到这其中存在的价值之后,世界已经变了。

……

现在,嘲藓半岛可以种植土豆、红薯、玉米,完全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而且,他们的矿产非常丰富,特别是北部,铁矿和金矿。

另外的价值就是进攻倭国的跳板,而且还可以将黄海渤海变成内海,消除来自海上的威胁。

(祝福所有吹毛求疵鸡蛋挑骨头的人全都像半岛人一样。).

第255章

刘征本来想要召唤李嗣业来到三国时期,跟关羽一起组建陌刀队。

但是,刘征不太想引入太多其他朝代的,这样会让三国本土人才受到影响。

除非是系统任务奖励,否则他不愿意主动召唤其他朝代的人才。

现在说下这个李嗣业,身高七尺,力大无穷,擅长使用陌刀。

之前说过陌刀,是汉朝时期斩马剑的升级,如果力量足够大,陌刀斩下去,人马俱碎,威力很大!

早年间,他曾跟随安西都护来曜征讨西突厥,每次作战,必然身先士卒,所向披靡,被称之为“神通大将”。

后世也有人称他为“人形坦克”。

后来的安史之乱中,他也立下了巨大的功劳。

高仙芝带他前来,要的就是他身上的这股猛劲、狠劲。

刚刚睡醒的吐蕃军,看到唐军乌央乌央地朝自己跑了过来,还以为是在做梦,遇到了一群鬼。

等唐军由远及近,冲到连云堡跟前的时候,他们这才意识,原来眼前的不是鬼,而是一群准备让自己做鬼的敌人。

于是,他们急忙搬起滚木擂石,以及身边能用的一切,向唐军的头上砸了过去。

唐军虽然占据了先机,但由于连云堡地势过于险要,在经受了如雨般的滚木擂石之后,也不得不减缓了攻势。

更要命的是,15里外的吐蕃军听到连云堡的厮杀声之后,也急急忙忙地赶了过来,准备内外夹击,将唐军囫囵吞下。

高仙芝看到这种情况之后大怒不已,他意识到必须尽快攻下连云堡,一旦进入持久战,唐军必将陷入危险的境地。

所以,他又给李嗣业下达了一条死命令:“中午破贼,否则提头来见.〃。”

李嗣业接到命令之后,来不及擦拭额头上的汗水与血水,便一手拿着令旗,一手握着陌刀,亲自向连云堡又一次冲了上去。一时之间,喊杀声、惨叫声充满了整个山谷,双方打得是天崩地裂,难舍难分……

两个小时之后,李嗣业终于以斩首5000、俘虏1000、缴获战马1000余匹的辉煌战绩,占领了连云堡。

高仙芝大喜过望,还没等唐军休整,就准备再接再厉攻入小勃国的都城,灭了这个国家。

但就在此时,监军太监边令诚却不干了,因为前方的道路过于艰险,一般人看了都会两腿发颤,更别提没胆的太监了。

从连云堡到小勃律的都城孽多城还需要经过一个阿弩越城。

阿弩越城前面,有一座海拔高达4688米的坦驹岭,蹬上此岭需要爬一座长达10公里的冰川,下此岭还有一条长达40里的悬崖峭壁。

唐军跨高山、渡大河、穿沙漠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如此大的冰川谁也没有爬过,如此陡峭的悬崖谁也没有下过。所以,边令诚听说前方的道路如此危险之后,打死也不再往前挪动一步了。

无奈之下,高仙芝只好给边令诚留下了3000老弱病残,让他驻守在连云堡,自己带领大军向着危险重重的坦驹岭爬了上去。

为了鼓舞士气,高仙芝在向导的指引下一马当先,爬上了冰川,其他士兵见老大都这么做了,顿时也充满了勇气跟了上去。

经过三天的艰苦攀登,唐军终于到达了坦驹岭的顶峰,阿弩越城就在脚下,只要冲下去胜利必然属于唐军。

但是接下来,唐军士兵们却像边令诚一样,死活不再往前走了,因为悬崖的陡峭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他们抱着严重怀疑而又惊恐的目光,纷纷跑到高仙芝的面前问道:“将军,你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

高仙芝没有回答,他远远地望着悬崖的下面,逐渐露出了一副得意的笑容,因为悬崖下慢慢地走出了20个穿着小勃律国服装的胡人,他们敲锣打鼓,迎接唐军来了。

原来早在登顶之前,高仙芝早就预料到了士兵们登顶之后会畏惧不前。

所以,他便提前派出了20名士兵,伪装成了小勃律国使者的模样,让大家误以为阿弩越城已经投降了。

看到这些“.‖使者”前来,刚刚还畏惧不前的唐军士兵顿时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欢呼了起来,他们争先恐后地跟着“使者”跑到了山下,生怕到晚了,抢不到胜利的果实。

阿弩越城的小勃律士兵本来还想借助险要抵抗一下,但看到唐军士兵一个个兴奋地从悬崖上出溜下来之后顿时懵了,见过不要命的,没见过这么不要命的。所以,唐军刚到山下,他们便真的投降了坛。

入城之后,高仙芝没有做片刻的停歇,又急忙派出了1000名骑兵,火速赶往了小勃律的首府孽多城。因为他得到了一条十分不好的消息,吐蕃的援军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

三天之后,席元庆一行终于到达了孽多城。小勃律国王此时已经带着吐蕃籍的老婆逃到了山谷之中,唐军兵不血刃便占领了该城。

随(李吗的)后,席元庆又狂奔60里,在吐蕃援军到来之前,砍断了孽多城南边的藤桥。

由于此桥是吐蕃到小勃律的必经之路,当年吐蕃修建此桥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砍断此桥,也就意味着彻底阻断了小勃律国反抗的可能。

绝望之中的小勃律王,只好从山谷中溜达了出来,投降了唐军。

当年9月,高仙留下了3000士兵戍守小勃律,押着小勃律国王及吐蕃公主,吃着火锅唱着歌回到安西。

至此,投靠了吐蕃11年之久的小勃律国,终于又一次回到了大唐的怀抱。中亚原本依附于吐蕃的20多个国家,也随风又一次倒向了唐朝,高仙芝也因此一战成名,挤身于名将之列,被西域诸国称之为山地之王。.

第256章

刘征发现,高句丽人还是不行,普遍人品不行,这一点也突出地反应在他们的名将高仙芝身上。

虽然看高仙芝的野心值不算太高,不至于像吴三桂那样放弃。

但是高仙芝在历史上的两个劣迹,让刘征对高仙芝有点介意。

但是,刘征随后想到一点,自己可不是高仙芝的上司,而是他的君主,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而且,高仙芝在历史上犯的第一个错,放在东汉时期,刘征反而觉得不算大错!

因为东汉时期门生故吏的陋习太恶心人了,简直不把皇帝当根葱!

话说,灭掉小勃律凯旋的高仙芝依仗军功,干了一件很不地道的事情。

按照职场规矩,作为安西副都护,取得如此大胜,应该先把战功汇报给顶头上司安西都护夫蒙灵詧,然后再由夫蒙灵詧汇报给李隆基。

哪怕是最不会办事的下属,也得兵分两路,给李隆基报喜的同时,抄送夫蒙灵詧一份。

  但是高仙芝却偏偏选择了最无情的做法,他不但越级汇报,还没有通知夫蒙灵詧。

如果高仙芝和夫蒙灵詧有仇,他这么做也算是情有可原,但现实却恰恰相反,他是夫蒙灵詧一手提拔上来的心腹。

所以,高仙芝干的这件事,往轻了说叫不懂规矩,往重了说就是忘恩负义。

别说极为讲究忠诚恩义、门生故吏的古代,哪怕是放到如今的职场,这种行为也会被人唾弃,以后谁还敢用这样的下属?

性格决定命运,也许从这一刻起,就决定了高仙芝以后悲凉的命运。

等高仙芝带领大军回到安西的时候,夫蒙灵詧对他这种忘恩负义的行为,狠狠地骂了一顿。

夫蒙灵詧骂仙芝曰:“啖狗肠高丽奴!啖狗屎高丽奴!于阗使谁与汝奏得?”

仙芝曰:“中丞。”(夫蒙灵察兼任中丞)。

“焉耆镇守使谁边得?”

曰:“中丞。”

“安西副都护使谁边得?”

曰:“中丞。”

“安西都知兵马使谁边得?”

曰:“中丞。”

灵詧曰:“此既皆我所奏,安得不待我处分悬奏捷书?据高丽奴此罪,合当斩,但缘新立大功,不欲处置。”

被顶头上司一通臭骂之后,高仙芝这才意识到自己闯下了大祸,以后穿着小鞋上班,恐怕是再所难免了。

如果高仙芝真的能够穿几年小鞋,经受一次挫折,在痛苦中领悟到做人、做事的 真谛,后面他的悲剧,恐怕还可以避免。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就在高仙芝惶恐不安的时候,监军太监边令诚却把这件事情秘密地报告给了李隆基,并且劝谏李隆基道:“如果高仙芝立了功,却要忧虑而死,以后谁还敢为朝廷卖命呢?”

越级上报这种事,对于直属领导来说很恶心,但在不少一把手看来,并不是什么坏事,相反还能让自己体会到一种至高无上、掌握全局的快感。

所以,正在兴头上的李隆基听完边令诚的小报告之后,就把夫蒙灵詧调回了中央,让高仙芝接替了他的职位。

两年之后,高仙芝入朝汇报工作的时候,李隆基又把他提拔为了左金吾卫大将军(正三品),他的一个儿子也被授于五品官职。

首节 上一节 139/1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下一篇: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