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第98节

随后的汉献帝以及董承伏完之辈,不过是在做无谓的努力罢了。

刘征不再犹豫,直接就把历史上何皇后及其家族的命运说了出来。

“你的最后一杯毒酒被迫自饮,用这一杯毒酒结束了自己大起大落的一生……”

当何皇后成为何太后之后,纵使何太后步步为营,机关算尽,却依然摆脱不了外戚和宦官的束缚,她的悲剧命运也就由此开始。

何太后的哥哥何进在不费吹灰之力斗垮董氏一族后,朝堂之上 ,已没有其他力量与之制衡,自然遭受到了“有心之人”的嫉妒——这便是与其产生利益冲突的宦官团体,加上袁绍为首的世家大族势力从中搬弄是非,双方摩拳擦掌,都想致对方于死地。

虽然何太后能够在宫中披荆斩棘,但面对复杂多变的朝事,就无能为力了。

就在何太后、何进犹豫不决之时,早已经历了宫廷血腥争斗的宦官们,采取先发制人,将入宫觐见何太后的何进砍死于乱刀之下,并挟持皇帝刘辩、陈留王刘协出走,酿成一场惊天的宫闱之变。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中平六年,何太后的哥哥何进生前曾以一道“召集四方君麻进京铲除阉党”召令,却不想招来的并非同盟之友,而是怀揣狼子野心的一代枭雄董卓。

并州牧董 卓兵强马壮,受到征召,便领兵马进入洛阳,朝廷外强中干,武装力量完全不足与董卓的精锐部队抗衡。

很快,董卓便废黜少帝刘辩,将其贬为弘农王,拥立刘协为帝,世称汉献帝。面对此情此景,何太后深知已回天无力,悔不当初。

不同于朝臣的瞻前顾后,董卓雷霆手段,一不做二不休,利用何太后致死太皇太后董氏的罪行,将其废除,迁至永安宫圈禁,同年九月初三,为了斩草除根,董卓派人用毒酒毒死了何太后。

何太后死后,何家满门遭祸,母亲舞阳君被杀死,抛尸荒野,死无葬身之地;弟弟何苗被开棺抛尸,弃于道边,何太后的儿子刘辩也被董卓派人毒死。

原本荣禄显耀的何家瞬间败落,正如《桃花扇》中的唱词《哀江南》所唱:“俺曾看见金陵王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最终,一场宫廷的大杀戮,以宦官、外戚势力双双倒台而告终,何太后的一生也因一念之差匆匆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或许,被幽禁于深宫的何太后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世事轮回,她费尽心力一步步登极高位,把持朝政,本应志得意满,睥睨天下,却不想这天地变得太快,当年她用一杯毒酒毒死了王美人,断绝了他的儿子的皇帝之位,又用另一杯毒酒让唯一能与她抗衡的董太后命丧黄泉,她没有想到,在不久的将来,迎接她的也将是一杯毒酒,让她苦苦经营的一切都化为乌有。

毛宗岗是这样评价何太后的:“吕后惨杀戚姬,而惠帝无子;何后酖死王美人,而少帝不终;岂非天哉!且也前有何进之弑董后,后有董卓之弑何后:天道好还,于兹益信。”或许这就是天道轮回吧,少帝之废,谁致之?何太后致之也!

何太后最初本是一名屠夫家的孩子,能够得其所幸的成为一国之母,这是运气,更是实力。

如果她知道满足而不被这滔天的权利所迷惑,“知足不辱,谦尊而光”,那么便也不会落到如此的下场。

“夫惟其鸩死王美人,逼死董太后,念念为嗣子计,又念念为母族计,而后苍苍者乃嫉恶之。千里草,何青青?正天之巧为驱集,所以死悍后而彰恶报也。”——这都是一杯杯毒酒下的因与果,《后汉演义》中以此评价,便是对其一生最为恰当的注解。

……

何皇后何莲知道自己就有可能是会被董卓一杯毒酒毒死,恨得暴跳如雷:“董卓老贼!本宫必定杀之!”

刘征摇摇头说道:“皇后娘娘,别激动,你说你想杀董卓,你有他的罪行罪状吗?”

何皇后何莲马上冷静下来,刘征说的都是推测,都是有可能发生的未来的事情,但是不能因为未来的事情,就说现在这个人不好!

刘征又说道:“更何况,董卓实际上是汝南袁家的门生故吏,你如果没有掌握到董卓的罪行和证据,汝南袁家一定会保他的!”.

第158章

何皇后何莲更是哭笑不得:“那你说本宫该如何是好,总不不能任由这个奸贼存活下去……”

刘征淡淡一笑:“交给我吧,我不会让他活到入京那一天!”

当董卓作为一枚棋子的用途没有了之后,刘征就一定会杀了他!

刘征对董卓在历史上的残暴早就十分憎恨了。

……

弑杀幼帝太后,大肆屠杀汉臣。

四处纵兵劫掠,杀良冒功。

盗墓,到处屠杀得所过无遗。

焚毁洛阳,数百万人死~伤略尽。

焚毁大量古籍,对文化传承造成巨-大破坏。

抢占妇女。

喜好烹杀,对于投降来的兵士,杀害的手法及其残忍,破坏人的舌、眼,斩断人的四肢-,放在锅里煮。

部下稍有失言,动辄就会被处死。

对于关中的旧族,又全部诛杀,每年因为严刑峻法冤死者数千。

铸造小钱使得整个汉末魏初数十年经济系统几乎完全崩溃。

可以说,他的所作所为,真正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

可以说,他就是像《三国演义》里描述的那样坏,那样恶。

甚至比《三国演义》里描述的还要坏。

这样的人,不是一个成熟的政客,顶多也就是个前期成功上位的狼子野心的中山狼,得志后彻底暴露出了丧心病狂的刽子手、屠夫的那一面,最后恶贯满盈,死了也就死了。

后世的司马家仨父子、孙皓、尔朱荣、朱温、高欢、高洋,面对他都得汗颜,这些人跟董卓比,简直就是吃斋念佛的老头。

他对当时的天下,对当时的社会,对当时的百姓,毫无益处。

就是该死!

……

何皇后说真的,发现自己对于董卓还真是束手无策!

因为董卓现在手握兵权,又是汝南袁家的门生故吏,根本没人敢得罪他,就算是自己的兄长大将军何进,对于董卓也只能是拉拢!

最重要的是,自己相信刘征说的话,但是其他人都不会相信自己说的这番话!

现在何皇后十分担忧自己家族的命运,担忧自己的命运,但是何皇后现在只能指望刘征,去对抗汝南袁家和董卓,挽救自己的命运!

“殿下!一切都拜托你了!”

“皇后娘娘放心,我一定能保你平安!”

何皇后问:“那你准备怎么做呢?”

刘征淡淡一笑:“挖墙脚!先从我预测的那些袁绍、董卓手下文臣武将开始,将他们一个个弄到我手下,让他们都变成我的人,让袁绍董卓都变成光杆司令。”

何皇后微微一愣:“什么是光杆司令?”

· ·········求鲜花· ·····

刘征笑道:“没有兵,就是没有手下,只靠自己一个人。那些有权势的人因特立独行,刚愎自用而导致众叛亲离,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个人苦撑局面,称之为光杆司令!”

何皇后大喜:“妙哉妙哉。请速行之!”

第一个刘征要挖来的人才是麹义!

可能很多人对这个人印象很一般,因为此人在三国演义中被赵云一枪解决,显得很差劲,实则不是如此。

.... .... .......

《三国演义》中“尊刘”的色彩非常浓,在罗贯中的笔下,凡属刘备阵营的人和事都尽量美化、拔高,比如刘备的仁德宽厚,五虎上将的英勇无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罗贯中不惜篡改史实、张冠李戴,甚至是无中生有,最终把刘备集团的文臣武将都塑造成“超人”,能力不是一般的高。

在这其中,对赵云的“拔高”尤其具有典型性。

在演义中,赵云首次亮相便将袁绍手下猛将麴义刺于马下,还是一招毙命,其身形之潇洒、速度之奇快,令当时在场的刘备一见倾心。

罗贯中为美化赵云,不惜将麴义塑造成籍籍无名的“鼠辈”,然而史实却与此大相径庭。

那么,历史上的麴义究竟是怎样一位人物?人.

第159章

跟何皇后说挖袁绍、董卓的墙根,并不是从现在挖。

早在四年前,大皇子刘征就开始着手布局挖墙脚了。

袁绍毕竟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汝南袁家的代表人物,号召力很强,如果不进行一阵苦心孤诣的布局,就眼前夺取人才,很难竞争得过袁绍。

毕竟很多人都已经看衰刘汉皇室,更愿意追随汝南袁家。

四年前,在袁绍历史上十位骨干人才身边,都安排了锦衣卫。

那些锦衣卫就是不惜余力地帮 助那些人才,替大皇子刘征树立恩德。

就像麹义,过去四年也是受到了大皇子很多恩德照顾。

只是这四年来,大皇子一直韬光养晦,没有让人曝光自己的身份。

曾经负责此事的锦衣卫指挥使玄武问过大皇子刘征,为什么那么重视麹义?

刘征徐徐道来:“麴义年轻时便善骑射、喜战斗,在长期同羌人作战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他们剽悍强劲的风格,所部私兵也尽是以一敌百的精锐。

韩馥出任冀州牧后将麴义召为部将,但并未加以重用,由此导致两人的决裂。

初平二年,麴义举兵反叛韩馥,并与渤海太守袁绍结盟,帮助后者成功地袭取冀州,由此加入袁绍的阵营。

麴义因为骁勇善战,在袁绍的手下备受重用,效力伊始,便奉命攻击以强悍著称的南匈奴单于於夫罗,将其打得大败亏输。

大败於夫罗不过是麴义的“小试牛刀”,他真正的“高光时刻”出现在界桥之战中。就在麴义归顺袁绍的当年冬天,割据幽州的大军阀公孙瓒,以替弟弟公孙越复仇的名义(公孙越被袁绍的部将周昂射杀),率重兵南下与袁绍争夺冀州,在界桥一带展开厮杀。

公孙瓒以骁勇善战闻名,麾下有一支精锐的骑兵“白马义从”,每次临阵对敌时都能摧锋陷阵、所攻必克,每每令敌军胆寒,畏若虎狼。“白马义从”起初只有数十人,后来扩充至三千人,成为公孙瓒最可倚重的王牌军。

在界桥之战中,公孙瓒用步兵三万结成方阵,两翼各配备骑兵五千多人,而“白马义从”也在其中。

战斗打响后,三千“白马义从”习惯性的率先冲锋,而麴义仅以精兵八百人迎敌,下砍马腿、上斩士兵,竟然成功地阻击住他们的攻势。与此同时,袁绍的弩兵向“白马义从”密集射击,使其损失更加惨重。

很快,“白马义从”从阵前退却,并践踏背后的步兵队伍,使得军中一片混乱。麴义的军队乘胜穷追,接连斩杀千余敌军,在夺取界桥后,又一路猛攻到公孙瓒的大营才罢休。经此一役,公孙瓒精锐尽丧,从此再没有跟袁绍叫板的“资本”。

初平四年,公孙瓒杀害刘虞,尽得幽州之地,刘虞的从事渔阳鲜于辅、齐周、骑督尉鲜于银等率幽州兵马想为刘虞报仇,因燕国阎柔素有恩义,他们便推举阎柔为乌丸司马. .........阎柔招集鲜卑、乌丸等兵马,共得汉兵、胡兵数万人,与公孙瓒所置渔阳太守邹丹战于潞河之北,大败公孙瓒军,斩杀邹丹。乌桓峭王也率其部落的人及鲜卑骑兵七千余骑,随鲜于辅迎接刘虞之子刘和与袁绍将麴义,合兵共十万攻打公孙瓒,在鲍丘大败公孙瓒,斩首二万余。公孙瓒连战连败,只得退还易京固守不出,麴义等乘胜追击,包围易京。

界桥一战使麴义的威名达到顶峰,却也因此让他变得骄傲狂妄、目中无人,加之袁绍又是一位雄猜阴刻的主公,君臣间的关系走向决裂是早晚的事情。果然没过几年时间,袁绍便设计将麴义斩杀并兼并他的部众,部将中有逃亡作乱的随即也被扑灭。”

“如此能将真是可惜了!”锦衣卫指挥使玄武说道:“袁绍此人外宽内忌,不能容人,不是英明之主,只有殿下才能折服麹义 这等良将。”

这一天,有个锦衣卫来到凉州西平郡麹义老家,告诉麹义一个事实:“我家主公就是大皇子辽东王殿下,他最近歼灭青州黄巾、乌桓人,准备彻底消灭乌桓和鲜卑等族,正是用人之际,还望将军前去相助。”

麹义深施一礼:“原来昔日都是大皇子殿下相助,没有大皇子殿下,在下早就身首异处了,大皇子厚恩,在下没齿难忘,现在就领兵前往投奔!”.

第160章

当麹义来到幽州之后,被刘征任命为先登都尉,让他训练出两千先登死士!

首节 上一节 98/1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下一篇: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