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那年:军火,从狗大户开始

那年:军火,从狗大户开始 第33节

可是厂子里的上百号工人,养家糊口,天天都要付工资。

这几个月,我头发都快愁白了。”

曹厂长激动的握着刘国良的手。

这个节骨眼上,红旗军工厂要收购福气玻璃厂,这可是救命啊!

“苏尘同志,这位就是福气玻璃厂的曹德茂,曹厂长。

曹厂长的能力挺强的,就是时运不济!...现在整个大形势不好,很多企业缺乏竞争力,陷入困难,濒临破产。”

刘国良笑着,向苏尘介绍曹德茂。

说着,他心中感慨。

如果不是因为苏尘的到来,及时设计出最火爆最潮流的狙击炮,从沙骆驼和巴巴羊拿到了一笔宝贵的外贸订单。

否则,红旗军工厂现在恐怕跟玻璃厂,一样在油锅里急的跳脚,到处苦苦求人。

正是有了这笔巨额的军火订单,让红旗军工厂一跃成为整个大西南屈指可数的利润大户。

收购玻璃厂的事情,也是苏尘定下来的,将红旗厂朝集团化扩张。

他这个红旗厂长,其实就是干活,完成苏尘的意图。

“嗯!”

苏尘点了点头,打量了一下这位曹德茂厂长。

浓眉大眼的粗犷汉子,很有干劲。

果然是后世那位赫赫有名的曹厂长。

这位曹厂长也正是壮年,能干的时候。

在后世,这位曹厂长非常有名气,世界顶级的企业家。

但是现在大形势不行,福气厂子一下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一时半会难以过去,恐怕要两三年的功夫。

这不是曹德茂厂长的能力问题,能够逆时代潮流而上的人,毕竟是极少数。绝大部分的人,只能顺应潮流。

“行!我们把红旗厂收购福气玻璃厂的合同签了,然后上报国资委审核通过。

上面也在鼓励我们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收购、重组,做大做强!

收购之后,福气玻璃厂属于红旗厂的全资子公司。

曹厂长依然负责玻璃厂,担任厂长。

我们红旗厂再追加投入500万元,尽快研发出一款新的树脂纤维玻璃钢。”

苏尘说着。

他想了想。

只是单纯让玻璃厂去研发,恐怕要几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研发出08式火箭筒的外壳玻璃钢产品来。

“算了...这样还是太慢了!我把树胶纤维玻璃钢的成分写出来,你们拿配方去调试生产,达到我需要的性能。”

苏尘说道,在桌子上拿出纸笔,写了一份玻璃钢的成分配方。

曹德茂愣住了。

听着语气,似乎刘国良厂长不是真正的话事人。

而眼前这位才二十多岁,年轻的过分的小伙子,才是真正做决策的人。

一旁的王岩主任、李荣总工,对这年轻人也是一副恭敬的听从,居然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

曹德茂也是人精,一眼就看出问题,但是也不敢多问。

玻璃厂被收购之后,现在红旗厂是他的上司。

上级内部的事情,不是他能过问的。

...

“这玻璃钢,在船、汽车、飞机、火箭很多地方,都能用得上。性能比得上钢,重量却轻很多。”

苏尘按照记忆,写了一封树胶纤维玻璃钢的成分出来。

玻璃纤维强化塑料:主要成分为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与酚醛树脂基体,加入玻璃纤维。

质量为碳素钢的1/5,拉伸强度等于高级合金钢。

热导率低,为金属的千分之一,优良的绝热材料!

以及所需要的性能,粘弹性和弹塑性指标。

曹德茂仔细看了一眼,非常震惊。

他是做玻璃的,当然熟悉各种型号的玻璃。

这种塑料和玻璃纤维融合在一起,制造的复合材料,是蓝星世界范围最新潮的产品,应用的地方还不多。

眼前这位年轻人,是玻璃行业真正的顶尖级专业大师啊。这样详细专业的数据,随手就写了出来。

“这...!

这性能太好了!

轻、抗压、抗冲击、耐高温耐火烧、耐腐蚀。

这样一个玻璃筒,生产成本估计也就一百块钱吧!大批量的话,甚至可以下降到几十块钱。

不过,上面写的,玻璃钢制品用于一次性使用。

这会不会太浪费了?上百块钱的东西,用一次就打水漂了。”

曹德茂激动,又有些心痛的说道。

这样的浪费,让他感到心痛。这都快赶上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王岩和李荣听了,相互望了一眼,都是惊喜。

一百块钱就能造一次性08式火箭筒的外壳?

对于价格上万块的火箭筒来说,简直便宜的过分啊!

苏尘的判断太准确了。

用这玻璃钢造火箭筒的外壳,极大的降低08式一次性火箭筒的成本。

“老曹,这个你就不需要管了。

造出我们要的东西来就行。

我们红旗军工厂要的,就是一次性消耗的玻璃钢造的圆筒,尽快造出来。”

刘国良立刻说道。

“成!既然有这个详细的原料成分表,我回去召集玻璃厂几十位最有经验的老师傅,亲自调试。

三天之内造少量的出样品,测试性能!最晚七天,拿出满意的玻璃钢。”

曹德茂立刻兴奋的拍胸脯。

苏尘、刘国良等众人点头。

李荣总工组织搭建一条08式火箭筒的生产线,最少也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这批原材料,来得及投入生产。

348式火箭筒研发成功!军方来电!

红旗军工厂的火箭筒生产线,在李荣总工的指挥下,在短短一周内火速搭建起来。

所有的零部件,很快筹集起来。

火箭弹、简易光学瞄准镜、制动组件、击发机组件、点火器、握把和保险栓....等等。

除了火箭弹昂贵之外,所有的零部件都是一次性的,造价非常便宜。

当然了,火箭弹也是红旗军工厂自己生产的,成本控制的也还好。

而火箭筒关键的外壳材料——树胶纤维玻璃钢,也终于生产出来了。

曹德茂带着一批造好的火箭筒标准外壳,到了红旗军工厂。

“老曹,这么快就弄出来了?”

李荣惊讶。

“那是,红旗厂的大生意,我能不上心吗?这里一百件火箭筒的玻璃钢外壳,性能我已经测试过了!

你们往里面加火药弹,再测试一遍。”

曹德茂得意。

这批玻璃钢的性能要是达标的话,福气玻璃厂有了巨额的订单,就彻底活了。

...

很快,

第一批测试性能的十枚8式火箭筒,从生产线下线。

苏尘,厂长刘国良,李荣总工、王岩主任,还有玻璃厂的曹德茂厂长等,一群数十名技术骨干,来到后山靶场,测试8式火箭筒的威力。

在红旗厂的后山靶场,已经提前造了一座测试用的水泥红砖碉堡。

碉堡,内部长宽达十米。

墙体的水泥红砖混合前,厚达一米。

碉堡的射击口,只有半尺大小。

可以容纳一个班级士兵防守作战的小型堡垒。

一米厚是什么概念?

城市里绝大部分的墙都才一尺厚,这是高楼大厦的支撑柱才能达到一米厚的级别。

厚重无比的外壳,让这座碉堡就像乌龟壳一样,可以抵挡外面的绝大部分的攻击。

这样的防护力,几乎绝大部分的枪械、轻炮,都难以打穿。

哪怕是狙击炮的榴弹,打在混泥土砖墙,也就是一个尺坑而已。除非配置特别威力巨大的穿甲子弹,否则伤不了这座重型碉堡。

首节 上一节 33/1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特种兵:摊牌了,我不是童子军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