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挽天倾

红楼之挽天倾 第128节

这是观其才略。

其三,对目前薪俸可还满意?你对兵马司有何进言建议?

这是观其胆魄。

最后一个问题,也最为致命……

其四,你有什么…问本官的没有?

这才是最观其胆魄、才略的一问,果然这问题一出,先后进来的三位副指挥愣怔了下,好比初出校园的大学生去面试一般,绞尽脑汁,在对面笑意目光注视下,脑袋懵然,随意问了大人可是贾族中人?可曾婚配之类没话找话的话题。

贾珩都是面带微笑,一一做答。

然后,让范仪在一旁拿纸笔记录着简略对话。

范仪看着手中记载的满满一摞,只觉得手酸无比,然而心头却是微震。

这种问答看似简单,但却层层推进,得话术精要。

三位副指挥刚开始还大大咧咧,但后面也不得不郑重起来,相继而出,满头大汗,只觉每一个问题都绵里藏针,疲于应付,耗尽心力。

尤其,还有个范举人在拿记录在案,这将来会不会作为呈堂证供,秋后算账?

愈想愈是后怕。

不知不觉,这场问话,就已是傍晚时分。

范仪拿过一摞问话文稿,目光已满是敬佩,以其人心智,自是知道记录在案的妙处,道:“大人,

都已整理归档,我看他们三人,闪烁其词,不尽不实,多半是裘良同党!”

贾珩放下茶盅,笑了笑说道:“范先生记录在案就好,先不要对这三人过早评价,等晚上拿回去,

唤上表兄再慢慢研究,若确为裘良一党,与其同流合污,自要肃清流毒。”

文字的好处就在于周详,完备,而且可保存。

但这时代的人,除非升堂问案,一般不搞“记录在案”这一套。

对于组织谈话,隔离审查也并有太多经验。

别看这些不起眼,但都是后世某组织,日以继日,总结出来的集心理学大成的工作流程。

几个纪监干部或是笑眯眯,或是严肃地看着你,你不自觉就心虚三分。

而且,如果他只是凭借印象回去询问表兄,就容易遗漏要点,但记录了文字,一条条比对,再结合着他观其神色下的印象评语,就比较准确了。

“白纸黑字,哪怕来日用来陟罚臧否,也是堂堂皇皇,无可指摘。”

贾珩收起心头思绪,看着时间还有一些,最后唤过一个名为沈炎的副指挥,此人掌着中城的巡街之事。

这位副指挥,年岁三十左右,身量颇高,长着一张瘦长脸,着七品武将官服,举步迈入厢房,只见一张漆木条案后,那方才传旨的锦衣少年,端坐一张漆黑条案后,身后几个京营军卒列于左右。

“卑职见过贾大人。”沈炎心头一凛,抱拳说道。

方才他已听同僚提及过,这位大人不是善茬儿,问的一些问题,高深莫测,让人不知如何应对。

只是……他也另有盘算。

“沈副指挥请坐。”贾珩指了指条案后的靠背椅。

“大人面前,卑职不敢坐。”

“沈指挥不要紧张,裘良渎职无能,被圣上降旨革职,尔等为下属,只能听令行事,只要不触及国法律条,本官对过往一概不究,现在坐下只是随意聊聊。“贾珩说着,笑了笑,宽慰说道。

沈炎闻言,却不敢把随意聊聊的话当真,应了一声。

“沈副指挥,坐。”贾珩又是招呼道。

沈炎也不好再次推辞,坐在凳子上,这样隔着一张条案相对而坐,神色略有些不自在。

贾珩吩咐一旁的蔡权递上一杯香茗,说道:“沈指挥是哪一年入的五城兵马司?”

“回贾大人,卑职是十七岁入的司里,当时,家父托了司里的一个长辈,送了当时的指挥使三百两银子,这才进入司里充了公差。”

贾珩闻言,面色一顿,深深看了一眼沈炎,笑了笑,说道:“沈指挥倒是实诚人。”

走后门进的司衙,这不稀奇,但能直言不讳,这人就有些意思了。

“贾大人为神京城中有名的少年英杰,明察秋毫,纵是卑职不说,贾大人为锦衣指挥佥事,稍加询问,也能明白就里。”沈炎面色一肃,朗声说道。

贾珩闻言,放下茶盅,将一双咄咄目光落在沈炎脸上,直盯得其人微微低下头,忽地轻笑一下,

说道:“沈副指挥,若是有话要对本官说,不妨直言,这间屋里,都是本官心腹,尔可畅所欲言。”

此言一出,身后的蔡权面颊潮红,而在案后执笔记录的范仪,也是面色微动,目中闪烁。

沈炎闻言,猛地离座起身,抱拳道:“贾大人,卑职有关于刘攸与三河帮帮主勾结细情回禀大人!”

富贵险中求,这位少年权贵正是风头大盛,辞爵表,剿匪寇,书三国……俨然是神京城新的一面旗帜。

看那身后的六品武官蔡权,据说先前只是京营一小校,而今何等风光!

他沈炎郁郁不得志十余年,若不把握住这机会,只怕后悔莫及。

贾珩闻言,面色幽幽,眸光深深。

这是他封爵后,第一个向他靠拢的人,不过转念一想,也不觉奇怪,三等云麾将军,贾族族长,

这些头衔,足以吸引一些没有门路的五六品小官了。

更不必说,他如今提点五城兵马司,还是这沈炎的顶头上司。

只是,听其言,观其行。

第一百六十七章 势大难制

五城兵马司内贾珩沉默片刻,说道:“沈副指挥,你可说说看。”

沈炎道:

“回大人,刘攸与三河帮帮主名唤李金柱者,关系莫逆,刘攸屡次三番受其吃请,将流窜至其他几城被兵马司缉捕的帮众放走,而东城的霍指挥,也与李金柱勾结颇深。

这些情报,他如果不说出来,等这位大人自己查出来,就卖不得好价钱了。

而且这些情报,只要稍加调查,总能搜罗而得。

再说这位大人恐怕不知,董迁未调至东城前,原就在他手下做事。

贾珩皱了皱眉,问道:“裘良可有牵扯?”

沈炎怔了下,说道:“刘攸宴请过裘大人几次,但皆为其所拒,裘大人也不知为何,似不怎么买三河帮那伙人的账贾珩面色沉静,眸光湛光流转,心头隐隐有几分猜测。

只怕刘攸与裘良二人,不属一方势力。

沈炎沉吟片刻,说道:“大人,据卑职所知,东城的霍指挥新近娶得一房小妾,就是李金柱的义妹,

此事只有少数人知道,

卑职也是在和几个东城的朋友吃酒时得知贾珩点了点头,赞许道:“沈副指挥所言之事,十分重要,只是东城三河帮帮内情形你可知道?他们有几个当家、还有帮众多少,据点多少,你可有了解?

这次整顿东城帮派势力,他不会只用五城兵马司的人,而是会从京营、锦衣卫调人,三方联合出兵沈炎面色凝重,沉声道:“大人,三河帮可不好对付,他们就在东城渡口,靠着卸漕粮为生,据说有着五位当家,帮众多达两三万,手下还控制着青楼、赌坊、人伢等生意,据说…三河帮主李金柱,

和一位大人物有牵扯。。

贾珩闻言,面色默然,心思莫名。

卸漕粮为生,这怎么听着像是漕帮的雏形?

只是如今还是崇平年间,并非雍正年间,哪里有什么漕帮?

“不过纵不是漕帮,也需得万分慎重,否则漕粮一旦无人卸运,京中粮价势必飞涨,这种影响民生的大事一旦发生,翰林科道弹章如潮,后果不堪设想!纵然扫灭三河帮,再大功劳,有了污点,也不光彩

”贾珩目光幽深,心头迅速盘算着。

“此事最好还是和许庐于德人通通气,这不是单凭我方能做到的事,需要多方合力,借力打

“贾珩思忖着,有了计较,就是抬头看向沈炎,说道:“沈副指挥,你所言对本官助力颇多,接下我会详加核,接来天,本察势必子城诸事顾及不到高指多操持多些中事务。

沈炎闻言,心头微动,情知这是入了这位大人的眼,拱手说道:“多谢大人。

倒也没有问其他之事,挥手让沈炎离去。

官厅之中顿时被凝重气氛包围着。

“大人,这三河帮竟如此势大?帮众多达两三万人?”范仪面色凝重,忧心忡忡说道。

贾珩放下酒盅,神色淡淡道:“不能这么看,两三万人,只怕是把一些摇旗呐喊的小喽啰都算上了,真能济事的十不存一,能有两三千人就顶天了。

真有两三万人,可真能打到大明宫了,这还了得?

“这些以漕粮为食的漕工,怪不得京兆尹许庐都奈何不得,牵一发而动全身。”贾珩也是站起身来,来回踱步,思忖对策。

“从如今的三河帮来看,组织应该不如漕帮严密,仅仅还是漕帮雏形,否则,还真不好料理。”

贾珩心头有了定计,抬头而望,却不知何时,已是暮色四合,天将擦黑。

“蔡兄,需得辛苦你和京营的兄弟,看住这刘攸和裘良,明日会同京兆衙门和都察院的人询问刘攸。”贾珩转过身来,看向蔡权,叮嘱道。

蔡权点了点头,郑重说道:“兄弟放心就是。

贾珩眉头皱了皱,忽地又意识到不妥,道:

“不行,需得提防有人杀人灭口!天黑时候,赶紧给刘攸身衣裳,送到我那老宅去。另外,再让人唤沈炎过来,在司衙中布置一番,今晚先给三河帮来个守株待兔!

蔡权:“…

范仪闻言,也是面色微变,道:“大人,以那帮人的确无法无天,今晚多半就要杀人灭口,这五城兵马司衙门里说不得就有三河帮的人,去通风报信。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先生所言甚是,所以需得防备一下。”

三河帮中人连应考举子都敢殴残,还有什么他们不敢做的?

蔡权闻言,脸色阴沉,凝声道:“兄弟,要不我往禁军多调一些兄弟过来?这帮人若是铤而走险,

再是冲你来了就…

现在蔡权虽暂时还是副千户,但因为翠华山剿寇一事,对军卒的掌控力比之先前大为提高,能够调度的军卒也比先前初任副千户时更多

“不可太多,抽调来一个总旗的人手就行,最好都是你往日得用的兄弟,别成建制那种,否则,容易惹人闲话,也别大摇大摆地跟着我,分作两队,一队人护着我和范先生,另外一队,护着…护着那位许大人。”贾珩想了想,目光咄咄,思忖着。

他虽手持圣旨行事,但也不能擅调京营之兵当然,明日他就会递牌子入宫,上奏天子,暂借调兵之权,否则,三河帮势大难制。

两三万人,就是两三万头猪,也够抓一阵儿的。

首节 上一节 128/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这明末强的离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