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挽天倾

红楼之挽天倾 第59节

其实在这个时空中,贾珩认为明亡于嘉靖,更像是一个“灰犀牛”事件。

就是俺答可能也没做好如蒙元一样重新入主中原的准备,然后让陈汉太祖拣了个便宜。

当然,换个高情商说法,就是陈汉太祖天命加身。

贾珩沉吟了下,叹道:“宋明亡其国祚,若有一二相似之处,或许是亡于财用不足……至于财用,无非开源节流四字,如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治政操之急切,以始皇之雄才,隋炀之大略,尚二世而亡,如穷兵黩武,主怒兴师,如强汉羽林之盛,尤有武帝下罪己之诏……然千古兴亡之事,岂又止于财用二字?兴衰枯荣之道,此诚天道至理而已。”

中国历代王朝的治乱循环,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不能仅仅去找统一性,而忽视了不同历史时期,每一朝代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否则就犯了教条主义。

找统一性的规律,本身也是为了分析多样性问题。

如北宋的边疆之患,北方少数民族的崛起……

北宋之亡,不仅仅在于土地兼并,人心败坏,国家机器失灵,有些其他因素也要考虑到。

通过经济分析工具看王朝中晚期的财政危机,比如小农经济下的抗天灾风险能力薄弱,土地兼并……只是王朝周期律的一个主要切入角度,但并不意味着其他的切入角度,都一概是错误的。

贪官污吏充塞上下,以致行政效能低下,甚至背后牵涉到的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败业的人心之变,社会风气之变……这些人性规律,除非是跑步进入“大同”社会,只要人性一日不变,治乱循环的历史周期律,都会换一种方式卷土重来。

所以,贾珩一直以为,如果用盲人摸象来比喻,可能一种方法摸的更全面,更深入,但其他的方法也未必全无可取之处。

崇平帝目光隐隐有着异样,心头反复想起四个字,财用不足,开源节流。

现在的大汉,难道不就是如此吗?

边疆耗费钱粮,每年糜费数百万计,官场吏治败坏,三年一小灾,五年一大灾。

国库入不敷出!

崇平帝面色微动,目光咄咄,道:“贾珩,那我陈汉之弊呢?”

贾珩拱了拱手道:“草民不过一介白丁,不敢妄言国政。”

前朝之事,怎么说都可以,但谈论本朝之事在哪个朝代……弄不好都是404。

崇平帝此刻面色沉静,已经完全不可小觑面前的少年,不自觉都是正襟危坐,语气已带着几分郑重之意,沉声说道:“古人言,知政失者在朝野,知屋漏者在宇下,你一个少年,纵是说的不对,朕也会见责于你,或许在你眼中,朕是那等器量狭隘之君?”

担心眼前少年讳言,崇平帝甚至使出了激将之法,这就有些……不讲政治规矩了。

至于一旁的晋阳长公主,早已听得玉容嫣然,美眸焕彩,一双妙目,熠熠生辉地看着那面无卑矜之色,纵论古今的少年。

“不愧是小贾先生,连她皇兄都……为之郑重。”

她如何看不出她皇兄的态度变化,如果一开始还是随意考较,但后来就庄色以问,甚至引经追问。

不由想起战国策中那些策士,一开始君主还抱着美人,洗着脚丫子,或是嬉皮笑脸、或是居高临下,问着,“先生以何教我?”

声音都是拖长的了,带着漫不经心的戏谑。

然后听着听着,美人也不抱了,端容敛色,避席而拜,屏退左右,咨以军国之事。

第九十一章 赐苏锦二十匹

“只是,这贾珩这样小的年纪,这是甘罗之才?”晋阳长公主美眸中现出一抹惊异。

迎着崇平帝的“热切”目光,贾珩一时沉吟不语,心头盘算着能说什么,能说到哪一步,怎么说的问题。

别看眼前天子一副“你是少年,童言无忌”的“傲娇”样子,但如果他真的信了,就是天字头一号的愚夫了。

崇平帝也不催促,只是静静看着贾珩,但纵然是这样,也给贾珩施加了某种无声的压力。

贾珩整理了一下思绪,拱手道:“请陛下屏退左右。”

事到如今,如果不扔出一些干货,崇平帝这边恐怕过不得关。

崇平帝闻言,面色顿了下,看向戴权。

一旁的内相戴权,目光深深地看了贾珩一眼,冲一旁梁柱帏幔后恭谨侍立的宫女、内监挥了挥手,一时宫女、内监纷纷退去,偌大的殿中,只有崇平帝、晋阳长公主母女,以及大明宫掌宫太监戴权。

当然,暗中是否有人护驾,不问可知。

贾珩自入殿中,就感知到有至少两道目光盯着他,想来是大内侍卫之流的人物。

纵然他在入大明宫时,已经被搜捡过,是否有兵刃随身携带。

见贾珩默然不语,崇平帝又是想了想,抬起清冷的眸子,看了一眼戴权,说道:“戴权你出去看看,皇后那边若是来人唤朕用晚膳,就说朕要晚一会儿过去。”

戴权:“……”

戴权老脸上挤上一个笑容,平息了下心湖中的惊涛骇浪,道:“陛下,老奴告退。”

崇平帝然后看向贾珩,如苍松嶙峋的瘦眉下,眸光清幽,正要开口。

一旁的晋阳长公主,忽地嫣一然笑道:“皇兄,臣妹是否也好回避?”

当然这更像是开玩笑,在活跃有些紧张的谈话气氛,也只有为崇平帝胞妹的晋阳长公主,敢这么从容自如和崇平帝玩笑。

崇平帝轻轻一笑,没有说话,而是将一双冷峻、平静的目光看向贾珩。

虽不知对面少年将要说什么惊世之言,但却请屏退左右,弄得如此煞有介事,无疑引人好奇。

贾珩朗声道:“晋阳殿下为我大汉宗女之长,无需回避,也不应回避。”

晋阳长公主闻言,抬起一双美眸,熠熠流波地看着那面如平湖,正色而言的少年,芳心好似轻颤了一下,笑了笑,眸光流转,终究未语。

清河郡主李婵月抬眸看了一眼贾珩,又瞥了一眼自家母亲,抿了抿樱唇,目光深处都有晦暗之色浮动,这人……太危险了。

迎着崇平帝的咄咄目光,贾珩沉吟片刻,清声道:“国朝有三患,一曰九边之患,二曰天灾之患,三曰吏治之患。前二者糜费财用,年以千万计,后者如栋梁之白蚁,侵蚀梁柱,如此间大殿,边患、天灾不过风雨霜雪,或时停时起,向使栋梁牢固,纵历强风而屹立巍巍。”

方才他在提及财用之时,崇平帝目光微亮,继而现出思索,故而,还是要从财用不足入手。

财用四字,无非开源节流。

崇平帝默然片刻,心头琢磨着贾珩之言,但面上却不置可否,沉声道:“卿可细言。”

显然,崇平帝刚刚已经将少年当作可以议事的宰执枢臣,故而对于宰执枢臣的要求,自然而然提高。

故而心虽意动,面上却不置可否。

你不仅仅要看到病灶,还要开出药方,并且还要说到帝王心坎里儿去,否则就是只知空谈,不通事务的无用书生。

贾珩心头叹了一口气,其实他真的不想说实操,因为他还没有到提出自己政治主张的地位。

但不说实操,在崇平帝眼中,他就与那些大臣没什么两样,当然这种感观已经很了不起了,也算是简在帝心。

只是……

到底是见好就收,还是适当放出一些干货?

迎着崇平帝的目光,贾珩朗声道:“于九边之患,可正卒武、厉甲兵;于天灾之难,当积储粮,备饥荒,于郡县营修水利,精研稼穑之术;于吏治……此为人心之丧,奢靡风炽,法制不密,纲纪不严,故而吏治崩坏,日愈一日,唯刷新吏治,严明纲纪,惩贪治腐,崇尚节俭、贬斥奢靡。”

崇平帝闻言,看着对面的少年,心头微动,颔首道:“卿之言,朕深以然之。”

自他亲政以来,深刻体会到这三事之艰。

边事、天灾、吏治,三个问题,就如一团乱麻,搅合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抽丝剥茧,也不知从何而起。

贾珩其实还是保留了许多。

甚至没有涉及士绅的清丈田亩,如何扩大税基,因为……说了也没用。

现在的陈汉国朝,在双日悬空的背景下,崇平帝背靠文官集团以及部分武勋集团的支持,勉强坐稳了皇位。

怎么可能向文官集团全面开战?

文官集团就是充斥朝堂的三党中人,彼辈,哪一个不是中小地主出身?哪一个家里不是有良田千顷?

或许有背叛阶级的个人,但绝对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

变法改革,没有流血牺牲的勇气以及武力,提都不要提!

事有轻重缓急,现在的陈汉好比一个满身疾患,步入暮年的老者,休克疗法只能死的更快。

什么时候可以变法改革?

以陈汉而言,需要用军事上的巨大胜利为改革保驾护航。

先从一省一域改,集中精兵强将,能臣干吏,改出了成果后,建立在新体制上的新生力量,就会如滚雪球一般,迅速壮大,然后以体制战体制。

毋庸置疑,新的体制会如摧枯拉朽一样战胜旧体制,这就是客观规律。

如果四面出击,如摊大饼一样,本来就寥寥几个的变革强将,说不得还有投机分子混入其间以图名利权位。

如此寥寥数十人,空降在一个由庞大旧官僚集团组成的旧体制上,想要变法,下面不是掣肘重重,就是阳奉阴违。

而且崇平帝从目前给他的观感而言,还是裱糊匠多一些,辗转腾挪。

当然在旧的体制上,如果不能另起炉灶,建立一套新的体制,阴干旧的体制,除了裱糊,也没有什么办法。

崇平帝一时间想起许多,看着对面的少年,自是能感觉到其人有不尽之言,比如如何正卒伍以靖边事,如何整顿吏治。

当然,再问,就略显刻薄了,也有失君臣之道。

这些还是等之后吧。

贾珩神情默然,目光幽幽,对于他说的东西,他心中自然有通盘方略,但现在不能和天子说的时机不至。

正卒伍,厉甲兵?

自是练新军,发展军工科技。

营修水利,稼穑之术,应对天灾?

这要利用一国之人才,集中人力物力去研究农学。

至于整顿吏治,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制……

这些都是天子能够整合手中的资源,能做到最好的一步。

崇平帝面色静默,久久不语。

见崇平帝沉默不语,晋阳长公主看了一眼天色,轻声说道:“皇兄,天色不早了,都已酉时了,等下宫门都要落锁,不如让贾珩”

崇平帝也回转神思,笑了笑,看向那青衫少年,想说一句,“传膳。”,但嘴唇翕动了下,道:“今日先话至此处,晋阳,你带贾珩回去。”

晋阳长公主诧异地看了一眼自家皇兄,她本来以为皇兄会留饭来着,以往她带婵月入宫,就是如此。

难道是方才贾珩应对有误,才致皇兄,可皇兄方才明明面带微笑。

崇平帝走到书案之后,将三国书稿装进木盒,沉吟片刻,还是缓缓道出几字:“此书稿……甚佳,戴权。”

“奴才在。”戴权从外间躬身而入,道:“陛下。”

“贾珩著书有功,赐……苏锦各色凡二十匹,嘉勉之。”崇平帝抬眸看了一眼青衫直裰的少年,暗道,那样一份家业予你,朕就不赏你什么了,几匹布,回去裁几身好衣裳吧。

首节 上一节 59/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这明末强的离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