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第51节

白雪脸一红,收回目光:“想来,不久之后,鞅之名,中原尽知,封侯拜相,显贵一时。”

“哈哈,鞅当赴秦国,一展胸中经纬。”卫鞅没有隐瞒,眼神中有些迫不及待。

卫鞅举盅,与白雪共饮,然后深情的看着白雪:“等鞅出人头地,便来安邑求亲。”

“好。”

俏脸如血,白雪娇羞,心下欢喜。她追随这么久,卫鞅终于给了她一个承诺。

看着少女娇羞,如画卷般,卫鞅也是感动。对于少女的心思,他尽数知晓。

只是白雪乃白圭之女,执掌白氏商会,富甲天下,同时白圭曾为魏国丞相,名声显赫。

白氏,乃钟鸣鼎食之家。

而他卫鞅只是一个落魄士子,怀才不遇,双方身份地位都不对等,婚姻大事,还是门当户对才好。

最后,白雪送给了卫鞅一船竹简,那是几个变法国家的法令,以及一些过程。

乘船远去,卫鞅心情沉重,她让他怦然心动,但他更清楚他未来的路,必然是孤家寡人之路。

他只会给身边人带来不幸。

自古以来,变法者,下场都不好,卫鞅入秦,已经做好了以自身作为祭献的思想准备了。

他本不想给白雪承诺,只是曾经荒的一句话,让他心态发生变化。

男儿生于世,权色他都要。

既然他敢入秦为秦国逆天改命,又何惧与白雪有瓜葛。

荒曾言:斯人如彩虹,遇上方知有。如今他卫鞅遇到了,那就不会错过。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娶自己喜欢的人,这才是人生快意。

望着船只离去,白雪眼中满是柔情,恨不得跟着卫鞅前往。

“小姐,卫鞅先生已经走了,你再看,也看不到了。”梅姑打趣,引得白雪脸红。

没有在意梅姑的打趣,白雪收回目光,吩咐:“与太阳商会合作,给他们一些方便,然后替我送一封信给秦国国师。”

“诺。”

卫鞅入秦一展抱负,同样的她也要行商天下,总不能卫鞅声名鹊起,而她原地踏步。

卫鞅想要旗鼓相当,她同样也想。同样的,她想要给卫鞅铺路,希望卫鞅此番入秦,一帆风顺。

……

与此同时,从栎阳出发的百里老人和玄奇也赶到了韩国,走进了这座古老的城池。

新郑。

是韩国都城,坐落于洧水北岸。城池不大,建城时间久远。

城墙斑驳,流淌着岁月的痕迹。如今的新郑萧条,没有丝毫大国都城的气象,连郑国时期表面的繁华侈靡也没有了。

新郑街市,房屋陈旧,店铺冷清,行人稀少,车马寥落。

“大父,这新郑贫瘠,与栎阳都有的一拼了……”玄奇摇头,感慨万千。

百里老人目光幽深,望着新郑街市,不由得感慨万千:“这才是正常,一国存世,出现昏聩之君,自然会落败。”

“往这边走,希望他还在新郑。”

这一次,百里老人入新郑是为了寻找一个人。

一个在他看来,不逊色荒与卫鞅的名士,一个可以配合卫鞅,让秦变得更为强盛的人杰。

“大父,我们要去寻谁?”玄奇有些好奇,一路上她问了很多次,老人都是笑而不语,将她搪塞过去。

老人莞尔一笑,望着不远处的府邸,语气轻松:“一个法家名士,申不害。”

“啊,是他呀!”玄奇惊讶,申不害之名,纵然是她也有所耳闻。

申不害是个奇人。

他是郑人。

他与他的父亲,都曾为郑国小吏,只是在申不害十八岁那年,韩灭郑,于是丢了官,回家种地了。

因郑亡,父母忧愤而死,申不害一怒之下,放了一把火,烧了祖居老屋,愤而离开。

随后,申不害游遍列国,不拜名师,博览群书,自学成才。

五年前,申不害于稷下学宫,一月之内论战二十余场,战无不胜,从而扬名天下。

两卷《申子》,横空出世。

一个被称子的人,而且还是自学成才,在这个时代,就这么一个,很少见。

院落里,一袭青衣,捧着一卷竹简正在阅读,听到敲门声,起身打开了门。

“前辈!”

申不害有些惊讶,他曾于老者相逢论道,只是最后没有问名,各自离开,不曾想今日又相逢。

故人相逢,申不害心下甚喜,连忙让开身子:“前辈和小友里面请,寒舍简陋,还望海涵。”

“那里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里有你,自然是道德大堂。”老人摇头,略带斥责。

寒暄之余,众人分别落座,申不害为两人倒了茶水,撇了一眼老人,道:“前辈前来,可是……?”

“哈哈,路过。”

百里老人笑了笑,向申不害,道:“申子一身才学,可想过出仕?”

“哈哈,申不害刚刚被韩候任命丞相,有劳前辈挂念了。”申不害神色平静,拱手,道。

老人一愣,随及大笑:“如此,老夫恭喜申子了。”

大争之世。

法家三杰并立于世,一人入齐,坐镇稷下学宫,一人入韩,任韩国丞相,剩下一人剑指秦国。

这一刻,老人眼中满是期待,等卫鞅入秦,数十年后,这个天下必将多姿多彩。

第73章 秦国师,寡人这九鼎如何?

人杰辈出,于这大争之世,好坏不到结果那一天,谁也不会知道。

但百里老人清楚,未来必将战火燃烧,名士风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只可惜,他已经老了。

田因齐筑稷下学宫,嬴渠梁下求贤令,天下诸国闻声而动,中原士子奔赴,一时间,整个中原彻底的激动。

“未来是你们年轻人的。”

百里老人轻笑,抿了一口酒:“申子入韩,打算何为?”

“整顿吏治,强兵为主。”申不害直言:“韩国民富国弱,更有宜阳铁山,未必就不能成为当世霸主。”

“嗯。”

百里老人点头,申不害说的没错,相比于秦国,韩国气象更好一点:“秦君颁布求贤令,申子读过么?”

“当世第一雄文。”申不害直截了当,给求贤令给了最高的评价。

“哈哈,既然申子给求贤令如此评价,为何申子选择了韩国,而不是秦?”

百里老人有些好奇,按理来说,嬴渠梁态度如此坚定,许诺丰厚,申不害理应入秦,而不是相韩。

“慎到说,卫鞅是法家大道。我申不害偏就不服。”

灌下一口韩酒,申不害冷笑,道:“卫鞅入秦,必然变法。申不害留韩,也必要变法。”

“我便于韩国,隔空与卫鞅较量一番,看一看,何为申术,何为天下大术,何为法家大道。”

说到这里,申不害话锋一转,语气幽幽,道:“实不相瞒,这些年申不害行走诸国,也曾体察民情,对于天下诸国多少有些了解。”

“我出仕,只有两个选择,一个便是秦国,一个便是韩国。”

“秦国穷弱,变法当在富民强兵。想要做成此事,变法立制为第一,我申术有何用?”

“而韩国民富国弱,最根本的原因是贵族分治,官吏不清,国君无统驭臣下聚财强兵之术。”

“韩国变法,以整肃吏治为第一。在韩国,我申术当如鱼得水。”

“故而,若卫鞅相韩,必然会捉襟见肘。申不害若入秦国,也会力不从心。”

最后,申不害站起身来,端着酒盅慷慨激昂:“我申不害要成名,要建功立业,就不能给别人做嫁衣裳。”

“如今不光卫鞅入秦,更有那位年轻的国师,我去秦国,青史之上,也只是一笔带过。”

闻言,百里老人沉默了,除了荒,卫鞅与申不害他都清楚的对方身上的才华。

申不害说的没有错。

……

荒在守藏室中,找到了关于李耳的手卷,最后走出了守藏室。

他踏入洛阳已经三个月了,也该到了面王,然后离开的时候。

求贤令一出,风云激荡,他困于守藏室,只是浪费时间,武道一途,不进则退。

他要借天下风云,将这掀翻这座江湖。要让整个世界看看,一个人也可以横压一座江湖。

“上大夫,还请奏请天子,荒准备归秦了。”荒走进樊余的府邸,行了一礼,道。

“好。”

樊余点了点头,没有多言,从荒身上的逐渐浓郁的书卷气,就可以看出荒此行收获很大。

至于找没找到荒想要的,这与他关系不大,只要荒不搬空守藏室就行。

樊余走了,荒取出抄写的竹简,神色肃然,他在守藏室中,找到了一些老子关于这个天下的猜想。

也有一卷感悟,上面有一气化三清的构思。

先贤思想,给了他很多的感悟,他不是修道之人,但万事万物,旁触类通,让他武道更为精进。

荒有一种感觉,很快他就可以踏入暗劲了。

而且这一次他也验证了心中猜想,这个天下,存在修炼者,老子笔记中,不止一次提及上古炼气士。

首节 上一节 51/1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融合子羽,步入陆地神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