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第86节

“……”韩愈的逻辑和思路其实已经猜得差不多了。按道理来说确实是不大唐确实培养不出来自己这种奇葩的存在。

“那韩博士可有推测?”

“以郭中郎的样貌确为我华夏苗裔,以郭中郎所表现出的内容,要么出自先秦至今的隐世家族,要么来自域外之地。所以韩某大胆推测一下,郭中郎,莫非是来自西域?还是辽东?”

这尼玛,妖孽啊!

某种意义上来说,韩愈是到现在为止,推测最准确的,猜不到自己本质上来自一千多年以后可不是韩愈的错。

看到郭戎脸上的震惊,韩愈的脸上也带上了笑容。

在郭戎震惊得目光下,韩愈缓缓起身,接着立身,作揖。

“韩愈毛遂自荐,还望郭中郎能够接纳。”

虽然从一开始郭戎就从韩愈的话里听出了这个意思。但是真的听到韩愈自己说出毛遂自荐的时候,郭戎还是非常懵逼的。

郭戎不想找人帮自己出谋划策吗?

郭戎不想找一个幕僚吗?

他当然想,但是郭戎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纯粹代笔的文桉幕僚没用,真正能出谋划策的绝对不是自己现在有资格邀请的。

自己既不是藩镇,又不是宰辅,甚至连长缨军的大将军都是李愬的。

虽然最近在运作之下成了长安红人,但是本质上也不过是禁军的一个中郎将而已。

韩愈在文坛已经有自己的地位,在士林间有了自己的名望,官职上也是清贵的国子博士,自己什么时候有了这本事,竟然能让韩愈这种大老主动到自己这当幕僚来了。

“韩博士,郭戎何德何能……”

“郭中郎太妄自菲薄了,未曾及冠便独领一军从古至今亦是罕见。更何况为使得郭中郎领军不至于过于惊骇世人,太上皇先为郭中郎配属了一位有名无实的大将军,又用敦煌长公主驸马的身份吸引世人的注意力。”

“从愈对于郭中郎的了解,以及今日入营之后的见闻。无论是工兵,炊事班或者郭中郎计划中的医疗兵和侦察兵,郭中郎对于大军作战的细节的重视远远超出了常人,由此可见郭中郎更喜稳扎稳打,以势压人,这是正兵之道,愈以为太上皇最看重郭中郎的也是这一点。”

“然孙子有云,以正合,以奇胜,李愬我并不是熟悉。但是西平郡王之子也绝不是无能之辈,西平郡王长于突袭,如果愈猜想得不错,李愬恐怕就是太上皇为郭中郎未来准备的副将!”

李愬还有这么个作用吗?

仔细想想,关于李愬郭戎还真就只能想起来一个雪夜袭蔡州,按照韩愈的逻辑,好像真的不是没道理……

先是说出自己有李诵这太上皇的绝对支持,作为他自己愿意做郭戎幕僚的原因。

然后抛出他对郭戎的了解,在军营内观察后的结论,证明了自己在军事领域也不是门外汉。

最后再通过李遂,分析、推演了一下未来,也表现出他韩愈对自己未来的看好。

看着眼前,正襟危坐,如同等待面试结果一样的韩愈,郭戎也不再考虑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韩愈都绝对是自己现在最需要那种有能力、有见识、有眼光的幕僚。

而且韩愈在大唐士林中的地位也可以成为自己未来巨大的助力,这种人主动到来,如果自己再推出去那就是傻子了。

而且,话说回来,这么一位大老愿意主动当自己的幕僚,自己难道还有资格拒绝不成。

“能得韩先生相助,实乃戎三生有幸!”

看到郭戎称呼的转变,韩愈终于松了一口。

韩愈的性格他自己是最清楚的,明明什么都知道。但是一上头了,绝对是不管不顾的,如果没有一个人愿意保着自己,韩愈相信自己的下半生绝对会无比的坎坷。

现在的郭戎虽然还声明不显,但是凭借李诵、李纯这两位皇帝的信赖,未来不可限量。

当然,还有一点是最重要的,郭戎的思想和观念和自己非常对路,志趣相投才能走得更长远。

“韩先生,稍等,戎这就撰疏请陛下……”

看到了郭戎脸上有些扭曲的表情,再想想郭戎狗爬一般的书法,韩愈笑了。

“郭郎可否借纸笔一用?”

刚开始郭戎是想把几桉上的纸笔给韩愈递过去。但是想了想,郭戎直接让出了自己的位置,请韩愈坐下。

郭戎的做法多多少少让韩愈有些意外。但是韩愈也没有丝毫的伪作,坐下之后略微思索,然后奋笔疾书,笔不停辍,文不加点,一份数百字的奏疏挥笔写就。

写完之后,将墨迹吹干,韩愈起身将之递给了郭戎。

郭戎接过之后打眼一看,这楷书那是赏心悦目,就是一点,没有断句……

瞅了瞅这几百个密密麻麻的小子,嘴角抽搐了一下,瞅了一眼落款是韩愈,看了看抬头知道了是韩愈以自己名义写的奏疏,郭戎也就懒得看了,反正是不会坑自己的。

把自己的简报、裴植记录的纸张、韩愈类似自荐书的奏章装好封口。

随后两人对坐,郭戎开始了和韩愈的第一次正式交流。

天亮之后,几名骑兵从长缨军营中奔出,其中一名骑兵进入了兴庆宫。一个时辰之后,郭戎第一次收到了李诵关于简报的回信。

瞅了瞅上门的字挺多,郭戎想都没想就把李诵的回信递给了韩愈。

惊讶归惊讶,从郭戎的手中接过李诵的信,刚看了一句话,韩愈直接就乐了。

大意基本上是这样的:

韩卿,以后的简报你来写,有空的时候好好教教郭戎书法和断句,郭戎这破字,朕真的是受够了!

好在,第一句的牢骚之后李诵的画风回归了正常。

长缨军长史的身份多多少少出乎了韩愈的预料,不过却让郭戎喜出望外。

韩愈的资历、阅历、能力都在那放着呢,幕僚或者参军虽然也可以帮忙,但是只有名义上第三号人物的长史才能让韩愈更好的帮助郭戎管理长缨军。

事实,郭戎没想到的是,韩愈对自己最大的帮助并不是这些。而是将自己的一个有些天方夜谭的想法有了实现的可能。

第146章 太上皇要阅兵

韩愈本身并不以庶务见长,但是他的到来对于长缨军依旧意义重大。

长缨军不是没有属官,但是一直缺乏一个能将所有属官统筹,组成良性体系的核心,韩愈的到来显然补齐了这短板,在行政体系和效率上提升巨大,将郭戎从桉牍、后勤等方面解放了出来。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郭戎以及长缨军的军校们就能轻松多少。

由于备选者的数量远超与其,虽然已经提高了选拔的标准,但是通过筛选的新兵数量依旧比预期的数量要多太多。

《镇妖博物馆》

郭戎最初的想法长安城及关中诸县,总募兵人数能够达到接近两万,可以实现奖惩淘汰机制,足够组建辅兵即可。

结果,意外频发之下,长缨军人望暴涨,长安城内入册者超过六万,通过严苛的筛选。仅仅长安城内入选的新兵也接近一万六千人。

长安城内的新兵筛选临近尾声,关中各地征募而来的新兵也已经陆续到达,这部分人的数量还在持续加增加中,全部返回之后人数过万已成定局。

再加上一千人左右正在征集的宗室子弟,从长安乃至关中征集的厨子,医师,工匠等作为辅兵的专业人才,再加上长缨军原本作为核心的四千老兵。

根据李愬、郭戎、韩愈的推算,关中的募兵全部返回之后,长缨军的正兵、辅兵、后勤就能达到三万人的满编状态。

现在虽然还没到满编,但是大营内的人数从四千直接暴涨到两万,所带来的压力暴涨,如果不是韩愈地加入,整个长缨军高层就得被直接压地崩溃。

郭戎连翻跑到兴庆宫诉苦之后,烦不胜烦的太上皇又给长缨军补充了两百通过甄别的原神策军低级军官。

饶是如此,新兵什长/教官的培训、新兵的选拔及训练、长缨军专业化辅兵(工兵、炊事兵、医疗等)的建设和扩编依旧让郭戎等人焦头烂额。

炊事兵的第二轮征集,几乎让长缨军成为长安城内酒楼、饭堂的公敌,事实上在太上皇的支持下,勋贵家的厨房。甚至大明宫、兴庆宫身体状况良好的御厨都没能逃过洗劫。

不过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食堂永远是长缨军最受欢迎的场所。

好消息也不是没有,队列训练的效果远远超出了郭戎的预期,在第一波LYB什长在短时间试验出了可执行的训练条理。

流程化的培训,使得绝大部分新兵在结束了七天的队列之后,掌握了基本口令,习惯了令行禁止,可以迅速进行分流,比如重步兵、弓弩兵、骑兵、工兵等等。

其他兵种是分类训练,而工兵营则是切切实实的得到了生力军的补充,整个营区的建设速度倍增,郭戎计划中那座可以容纳三千人同时进餐的大食堂迅速完工。

大食堂完工的那天,郭戎明显感觉到整个长缨军士气获得了一大波提升。

毕竟没有什么艰苦的训练是一顿饭克服不了的,如果有,再来半斤肉。

而这中间,韩愈还给郭戎来了一个让郭戎痛并快乐的惊喜。

从建军尹始,郭戎就曾经有过一个想法,那就是尽可能地让自己麾下长缨军的士兵识字。

郭戎穿越前的那个时代,兔子能够迅速崛起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普及的全民的教育。

哪怕只是完成了最基本的义务教育,一个掌握的最基础的逻辑能力,能看懂文字的人。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也不是一个纯文盲能够比拟的。

在这个年代,郭戎不敢指望所谓的普及教育。但是通过长时间的努力,让自己麾下的士卒识字,郭戎觉得还是有希望的。

这也是郭戎在募兵的时候尽可能要求征募识字者的原因。毕竟多一个认字的就等于多了一个扫盲班的老师,而减少了一个扫盲目标。

在郭戎和韩愈第一次的交流中,郭戎就提到过自己的这个想法。只不过郭戎没有想到的是,韩愈在进入长缨军之后,完成长史的本职工作之外还有余力思考这个。

虽然郭戎已经在想尽办法,甚至直接扫荡了国子监六学,硬生生挖来的三百多文武双全的学子,但是郭戎能做到的也就止步于此了。

郭戎可以唤醒学子的一腔热血,但是在唤醒了热血之后,至少现阶段郭戎是没办法把几百学子变成合格的扫盲班老师的。

然而,郭戎做起来很困难的事,放到本就是国子博士,又是文坛大老的教育达人韩愈手中就变得轻松加愉快。

在韩愈的手中,三百多出身六学的学子白天各司其职,晚上则化身扫盲班老师。而长缨军原来的几千老兵则成为了这些家伙的实验对象。

虽然很多人质询当兵的认识字有什么用,但是在学习加俸,不学习加军棍的奖惩制度下,老兵们的身体很诚实。

随着只有能看懂军令才能晋升到团校尉的条理完善之后,所有老兵的学习兴致迅速高涨,毕竟没有谁愿意当一辈子什长不是。

扫盲班是试验取得效果之后,韩愈主动找到了郭戎,结果郭戎发现,韩愈想做的比较自己还要激进。

韩愈本身就是一个喜欢独立思考并拥极强性格的人。否则也不会在起起伏伏之中依旧保持率真而死不悔改。

与郭戎初见的时候,韩愈看到了裴植记录的内容,里面的东西比如荣耀,比如大唐至上,比如唐皇是大唐的象征,这些东西对于韩愈来说新颖而独特,引发了韩愈的深思,然后韩愈一下接受了这种有些大逆不道的思想。

韩愈提出,六学学子可以教士卒识字,为什么不借助已经被郭戎点燃的热血,加强一下这些学子的精神世界,灌输一下为大唐而战的思想。

韩愈说的委婉,但是郭戎听懂了,韩愈要给这些学子洗脑……

洗脑……虽然震惊,但是用忠于大唐代替别的思想并没有坏处,两人一拍即合,两人很快制定了计划。

于是,郭戎的工作又增加了一项,白天临时抽调这些六学学子成建制的进行体能和队列训练,强化他们的荣誉感和整体意识。

而晚上韩愈则会在他们相对疲乏的时候,轰炸式地继续为他们灌输大唐至上的理念。

十天不到,军营内的三百多六学学子至少接受了两轮培训,高强度的队列训练和洗脑攻势之下,学子们的思想渐趋统一,忠诚于大唐渐渐的取代了之前比较杂乱的思想,郭戎和韩愈的计划初步取得成功。

就在这中间,郭戎还抽空去跟郭惠、郭钊完成了一次会面。

对于郭戎提出的补给问题,无论郭惠还郭钊全盘接受,郭钊甚至表示哪怕是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郭氏这种完全不讨价还价的情况让郭戎很疑惑,直到韩愈给出了他一个解答:郭氏这是想明白了!

皇帝李纯的皇妃就是郭氏,虽然郭氏的儿子不是皇太子,但是在没有必胜信心的时候,李诵选择把郭氏的儿子李宥送出长安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首节 上一节 86/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孙大圣,誓不成佛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