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别造反了,跟我一起养生

大明:爹别造反了,跟我一起养生 第9节

朱棣冷冷的瞪朱高煦一眼,随后温和的看向朱瞻壑,笑着说道:“壑儿,但说无妨,说错了也不要紧。”

这一句话。

释放的信息很多,令人寻味。

五年前,原本朱瞻壑本是和朱瞻基一样受宠。

但因为朱瞻壑病重,朱棣慢慢的就把重心放在了朱瞻基身上。

朱棣在立太子之事一直犹豫不决。

朱高炽虽然是长子,但长得如胖猪,性格显懦弱。

而朱高煦却是长得英明神武,打仗强悍,是最像自己的儿子。

他心里是更喜欢朱高煦一些。

是解缙说了一句「好圣孙」,让朱棣彻底下定了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

如今,这位皇帝耐着性子,想听朱瞻壑的见解,不由让人联想非非啊。

此时,朱高煦被骂退了。

心中却是又是欢喜,又是忐忑不安。

若是儿子真的能答出来,那一定会重新获得皇上的重视!

可儿子卧病五年不说。

五年之前除了武力继承自己,其他方面也没表露出特别,他真的能回答出来?

他哪来的自信……难道真是神仙眷顾??

神仙眷顾这个念头,不由得在朱高煦脑海中,越来越深刻了。

“爷爷,我能看看奏折吗?”

朱瞻壑问道。

“当然可以,拿去。”朱棣笑着把奏折递了过去。

朱瞻壑接过奏折,开始细细看来。

黄河流域是作为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之水在两岸肥沃土地的同时,伴随而来的还有水患。

一到夏季降水量一大,水满自溢就会闹水灾,淹没良田,摧毁房屋。

奏折上详细讲述了黄河决堤所受灾的县。

已有灾民约30万人,目前还在扩散。

河南布政使司布政使请求朝廷拨粮赈灾。

半柱香的时间,朱瞻壑差不多把奏折看完了,同时脑海中也在酝酿,未来的治理水患之法。

朱瞻壑收起奏折,放回龙案上,拱手道:“皇上,先前太子所说抢修河堤,开仓赈灾,组织人力帮助灾民重建,是及时有效的。”

“水患长久有之,是历朝历代的难题,无法杜绝,是每个朝代的难题。”

“孙儿的方法虽其耗费时间和人力很大,但只须实施,能保长久。”

朱棣有些期待的道:“如果真的有效,能一劳永逸,就算耗费大一些,也无可厚非,说说看。”

朱瞻壑点点头,道:“历来历代水患,主要原因是雨季多水,冬季的冰雪消融,水际线上升无处流出,加上两岸树木砍伐严重,堤坝承受过大导致。”

“一提水患,世人皆称天灾,但到底是是天灾还是缺乏治理?”

“孙儿以为,是缺乏治理,每当出现水患之时,人们才想着抢修河堤,而这些应该可以防患于未然!”

朱瞻壑的提议是,不应该等发生灾情才去救灾,而是想在前头,让灾情扼杀在摇篮。

倒也算合情合理,可怎么做呢?

朱棣眼前一亮,特别是两岸砍伐严重和冰雪消融这一提议,从未听过,别具一格。

朱棣静静听着,等孙儿说完,好奇问道:“你所说的两岸砍伐影响,也是导致水患的缘故之一?”

闻言,几人纷纷朝着朱瞻壑看去。

这就涉及到跨时代的知识了,古人并不了解。

朱瞻壑笑着点点头,随后开口道:“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发现,树木下的土地和无树木下的土地,有什么区别?”

大家微微一愣,朱棣基率先想到,开口道:“树木下的土地,似乎更结实一些……因为树木的根茎?”

“爷爷圣明。”朱瞻壑又是一发彩虹屁发了过去。

朱棣哈哈一笑:“不错不错,壑儿,继续说。”

朱瞻壑接着开口解释:

“正如爷爷所说,树木下的土地通过植物根系间的网兜效应或者是锚固作用,增强植物根系与土壤间的凝聚力,增强土壤的抗冲蚀力,从而土壤造成地表径流的冲刷,保持水土流失。”

“其二,枝叶繁茂的树冠能有效阻止雨滴对地表的直接击溅,在林内形成二次降雨,从而有效的防止地表土壤遭受溅蚀。”

“其三,成林的树木能形成良性的局地小气候,增强土壤涵养水源能力,防止水土流失。”

朱瞻壑把树木为何能防止水土流失,说的十分透彻,有理有条,这就是后世带来的知识差。

几人都有些诧异,为何朱瞻壑能说得这么详细,仔细一想,感觉还很有道理。

朱高煦更是惊讶的发现,眼前的儿子居然能知道这些!太令人吃惊了。

听完这些,朱棣哈哈笑道:“原来如此,所以说,水土流失就是导致堤坝决堤的缘故,对啊,水土都流失了,松散了,久而久之,那大水一冲,自然抵挡不住。”

他想了想,又嘀咕道:“怪不得北面那荒漠,就是因为树木缺少,土地都风化了,风一吹都是漫天风沙。”

朱瞻壑拱手道:“爷爷圣明,只是爷爷公务繁忙,若是跟孙儿一般清闲,定然早就想到这点。”

“你这小兔崽子!”

朱棣笑着指了指朱瞻壑,啐了一嘴。

不知不觉中,两人的关系拉近了许多。

“所以说,你这耗时长的法子,就是种树吧,十年种树百年树人,的确耗时长。但只要为我大明千秋万业着想,此法可行!”

“爷爷圣明,这是其一,还有其二。”朱瞻壑道。

“还有其二?”

朱棣眼睛一亮。

这一个法子满朝文武都没想到这点。

没想到孙子还有其他的法子!

第11章 朱高煦的狂喜

“还有什么法子?”

一听还有方法,朱棣好奇问道。

闻言,站在一旁的几个人都呆呆的看着朱瞻壑。

这小子,什么情况啊?

今天是过来出风头来的吧。

也好也好,托他的福,老爷子之前的怒火,显然已经消失不见了。

朱瞻壑点点头,正色说道:“爷爷,可有纸笔一用?”

“有,我拿给你。”

朱棣笑了笑,亲自走向龙案,找来纸笔,拿了过来。

有了纸笔,可还没墨啊,先前砚台里的墨都干了……

这事可不能让老爷子干。

“磨墨这事我来。”

朱高煦十分识趣,立马屁颠屁颠的过去磨墨。

帮助儿子装逼,心里美滋滋的。

见状,朱瞻壑毕恭毕敬的接过纸笔:“谢爷爷……”

待朱高煦磨墨完成,朱瞻壑又道:“谢父亲……”

说完,他拿起笔蘸墨,开始在纸上勾勾画画。

朱瞻壑的礼貌行为,无疑又在朱棣心中添了几分好感。

不多时……

朱瞻壑就画了一幅简单的河堤图。

黄河水道的旁边,还画了一蓄水池。

朱瞻壑前世学过速写,画的还算不错。

画完后,几人纷纷围了过去,看懂了画的东西,朱高炽好奇问道:“侄儿,你这画的是堤坝,这画的是池塘,有何用意啊?”

朱瞻壑回道:“大伯,这池塘,称之为蓄水池。”

“蓄水池?”

有些办法就是一层窗户纸,就跟变魔术一样,发现真理之后就立刻明白,但前提是能想到这点。

在场几人都是聪明之人,立即明白了奇异,就是河水满了,挖一个池塘把他蓄起来的用意。

但他们可不敢开口,废话,老爷子都没开口,几人就算知道也不能说。

果然,朱棣呵呵一笑:“这法子不错。就是耗费人力巨大啊。”

“没错,这的确是个大工程,但是却能解决水患的同时,也能解决旱灾。”

“还能解决旱灾?”

朱棣愣了愣,眼睛亮了起来:“怎么说?”

“爷爷你看。”

朱瞻壑指向图中所画,道:“这蓄水池建立于黄河沿岸的上流,上流地势高,降水量一大,上流蓄水,就能减缓下流的压力。”

首节 上一节 9/1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