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什么弃婴?那是老朱家皇孙!

大明:什么弃婴?那是老朱家皇孙! 第78节

只是没想到回家途中,徐知容又睡着了,引得朱雄瑛发笑。

皇宫内,朱允炆到御书房见了朱元璋。

“最近功课如何啊?”朱元璋开口问道。

“孙儿都有认真学的,皇爷爷放心。”朱允炆站在下面,恭敬地回道。

朱元璋看着朱允炆逐渐长出的大人模样,眉宇之间跟太子朱标有几分相似,都是温柔谦和,只是朱标身上要跟多些气定神闲的风度,而朱允炆就没有这样的气度,还是没脱去孩童的稚嫩。

比起朱雄瑛那孩子来,似乎总是差了一些……

朱元璋头疼,自从上次祖孙二人闹得不欢而散之后,自己心里的气看似消了又总是没消干净的感觉,从小到大,这还是朱雄瑛那孩子第一次忤逆自己,说不生气是假的。

况且自己当了那么多年的皇帝,向来是说一不二的,也没人敢用那么强硬的口吻跟自己说什么,那孩子真算第一人,可是虽然生气,但还是喜爱那孩子,总是想去见那孩子一面,想着自己有些话兴许确实说的有些过分了,指不定伤了那孩子的心呢!

“皇爷爷?”朱允炆见朱元璋不说话,就开口叫了一声。

朱元璋回过神来,又看朱允炆:“炆儿这几日跟着黄大学士学习了不少帝王之道,可有什么看法啊?”

朱元璋自从上次之后就命黄子澄特意教授朱允炆这些,现在就看看这孩子悟性如何了。

“启禀皇爷爷,孙儿觉得受益匪浅呢。”

“哦?那炆儿觉得这帝王之道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朱允炆抬了抬下巴:“孙儿觉得一个厉害的帝王,最重要的就是有手段,不但要治理好国家管束,文武百官,也要进肃清后宫,使天下百姓臣服,彰显作为帝王的地位。”

朱元璋蹙眉:要是真的这么想,那一不小心就要成为暴君了。

但朱元璋还是按耐住心中的怒气,好好劝道:“炆儿不可有这样的想法,这皇帝确实是一国之君不错,但是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君王,万不可把自己看的比整个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还要重要,真正圣明的君王,万事都会以百姓为先,往往也都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建设国家,奉献给江山社稷。你这样的想法太过于自私,也不是朕想要你学习的,历史上有名的贤君,秦皇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哪一任仙君是这样的想法?”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折:“想要治理好国家,确实需要手段不假,但是要分得清楚这些手段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利于江山社稷?你若是只是想让文武百官黎民百姓臣服于你,惧怕云泥,那又有何用呢?”

“古往今来,暴虐的君王最后的下场不都是留得千古骂名?”朱元璋苦口婆心,自己生出来的孙子,他可不希望走上斜路,“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好比小舟,民好比水,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得民心者得天下,多少古圣先贤的肺腑之言句句都是治国之真道,朕希望你能记在心上。”

“黄子澄此人确实有几分学识,但是有些想法会免太过于功利,朕希望你还是多跟着刘三吾学学。”朱元璋又说。

黄子澄那人确实有些地方,朱元璋不要看得上,反倒更欣赏刘三吾那人。

朱允炆低头,行礼规矩道:“孙儿记住了。”

朱元璋合上眼,微微点头,又道:“上次朕要你回去想如何丰盈国库的事情可有头绪了?”

朱允炆信心满满,道:“孙儿以为朝廷可多刊印宝钞,以丰盈国库。”

朱元璋顿了顿,蹙眉问道:“你觉得此法可行?”

朱允炆觉察不对,看样子朱元璋对这法子并不满意的样子。

“通过刊印宝钞来丰盈国库你可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朱元璋单手搭在椅子边上,“一旦朝廷下令,大量刊印宝钞,这市场上的货币一下子增多,最后的结果是钱变得更不值钱,就好比你现在十文钱能买的东西,等每个人手里的钱都多了,你还愿意卖十文吗?”

朱允炆虽然不太能理解朱元璋这话的意思,但是看朱元璋的反应是觉得这办法蠢死了,真是,自己看来又没办好事情。

朱允炆心里叫苦,自己怎么回回都能惹得朱元璋发怒?这也算是一种特殊的能力了……

朱元璋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压下火气。

毕竟朱允炆这孩子刚刚接触朝堂上的事情,没有经验提不出什么好建议也实在正常,以后慢慢学就是了,自己确实不该发脾气。

“行了,你也是刚刚接触这朝堂上的事,慢慢学吧。”

第133章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刘三吾

朱元璋居然没有开口训斥他,这确实是朱允炆没想到的,还以为自己这次又要被骂的狗血淋头了呢。

“孙儿谨遵皇爷爷教诲。”朱允炆回答。

朱元璋点点头,叹气。

身边这些人最近说话怎么总也不中听?朱元璋抱怨道,一个个的看着让人挺心烦。

又想朱雄瑛那孩子了!

“熥儿前些日子不是同你一起进学了吗?那孩子可还听话?”朱元璋突然想起这茬来。

朱允熥那孩子跟朱允炆还是不一样的,在朱元璋心里朱允炆是可以考虑进储君后备队伍的,但是朱允熥那孩子就完全不一样,朱元璋只希望朱允熥将来能过个好归处就行。

朱允炆虽然打心底里不喜欢朱允熥,但是当然不会在朱元璋面前表现出来,还得营造出一副兄友弟恭的有爱场面:“回皇爷爷,熥儿很乖也很听话,老师都很喜欢他的。”

朱元璋点点头:“朕上次也有听刘三吾提起的。”

朱允炆突然想起一件事情,前不久,就在自己和黄子澄讨论如何丰盈国库时,刘三吾也正好在场,当时黄子澄还特地问了刘三吾的看法,本来刘三吾还支支吾吾地不愿说,黄子澄非缠着问,结果刘三吾说了一个令两人都震惊的办法——提高商税。

真是可笑,这样的蠢办法也只有那样的书呆子才想的出来,谁不知道朱元璋向来就不重视商人,若真的这样做了,岂不是和国家的政令背道而驰,真是可笑,朱允炆心里鄙夷。

心里想着,朱元璋再问的时候,朱允炆随口就说了。

果然,朱元璋闻言眉头一紧:“那刘三吾真是这么说的?”

“孙儿怎敢欺骗黄爷爷。”

朱元璋直接开骂:“简直是胡闹什么混账话,刘三吾那家伙莫不是老糊涂了不成!”

瞥了朱允炆一眼:“你先回去吧。”

“孙儿告退。”

又对朱立德:“去宣刘三吾来见朕,朕倒是要好好问问他是什么想法!”

刘三吾匆忙赶来:“微臣参见陛下。”

朱元璋也懒得理会这些虚礼,直接开门见山:“朕听允炆那孩子说刘大学士想到法子解决这国库空虚一事了?”

刘三吾心里咯噔一声,他没想到朱元璋突然会召他来问这件事,想必是朱允炆说了什么。

背后论人是非长短,刘三吾十分看不上这样的行为。

“微臣……”

朱元璋打断他:“朕都听说了,你无需狡辩!”

刘三吾眼看是躲不掉了,还不如开门见山:“启禀陛下,微臣确实以为抬高商税是眼下能使国库丰盈的最好办法!”

朱元璋气得一拍桌子站起来:“朕看你真是老糊涂了!居然能够想出这样的蠢办法!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若是真像你说的这般,不就是相当于昭告天下,朕许了商人高位!”

刘三吾对于朱元璋的反应早有预料,自己在朝为官多年,对于自家陛下的性子还能不清楚吗?

“陛下,这世间安得两全之法,想要丰盈国库,为何不试着想想新的法子!”刘三吾大声反驳道,“商业一直被视作为末业不错,但是这样的看法就一定是对吗?”

“千百年来都是如此,朕自继位以来诏书以下,你莫非还觉得朕错了不成!”

“陛下,微臣以为重农抑商确实在之前对于江山社稷,国家安定起了巨大作用,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不能拘泥于旧习啊!”刘三吾不卑不亢地说道。

朱元璋震怒,看刘三吾这样子是打算死谏不成?

“之前开海一事不也是如此吗!这海禁实行几十年,当初开海一经提出之时,多少官员百姓反对,陛下不是一样力排众议做下去了吗!”刘三吾说着连下巴上的胡子都跟着上上下下的抖动,“当时多少人等着看笑话,多少人想要支持开海的人碰壁?他们都觉得这个法子愚不可及,根本不是可行之策,但是现在呢?现在如何!”

“现在沿海的百姓家家户户都吃上肉,住上了庭院,国库里又多了多少银子!陛下,难道都看不到这些吗!”

“要不是开海通商之后民间交上来不少银子,怕是国库早就一锭银子都瞧不见了!文武百官上哪里领俸禄,还风风光光的大鱼大肉,就该去街上一起喝西北风!”

朱立德在旁边听的冷汗一直流,这个刘三吾胆子也未免太大了,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啊!也不怕朱元璋龙颜大怒,直接摘了他的脑袋……

“你!”

朱元璋气的手抖。

刘三吾说的不错,自己当时下令开海的时候不就是如此吗?

朱元璋和刘三吾就这样对视僵持了不知道多久,朱元璋先妥协了,坐下身:“罢了,朕只当你是一时糊涂,不会放在心上。”

刘三吾却没下“台阶”,硬声回道:“微臣一字一句皆是经过深思熟虑,也都是微臣肺腑之言,绝无半句糊涂话,还请陛下明谏!”

朱元璋捏紧了拳头,这个刘三吾真是给脸不要脸。

“滚下去!”

“微臣告退。”

朱元璋扶着嗡嗡叫的脑袋,长叹了一口气。

朱雄瑛那孩子那日也是不顾自己反对也要经商,也和自己大谈特谈什么农商皆本,今日换了刘三吾居然也是这样的话!

难不成还是自己错了不成!

可是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也是自己定下的规矩,怎能说推翻就推翻!这不是儿戏吗!

发完一通火后,朱元璋逐渐冷静了下来,回想起朱雄瑛和刚才刘三吾说的那些话。

开海一事确实是个再有力不过的例子,现如今海上通商赚来的银子已经成为了每年朝廷赋税的一大来源,甚至可以和盐铁相抗衡,那要是当年自己没有一意孤行非要开海呢?

会不会真的就像刘三吾说的那样?

朱元璋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但是这样的情况确实有可能发生。

这次甚至连朱雄瑛那孩子也是这样说的,那孩子的看法一般不会有错,那这次自己看来真的要好好再考虑一下了。

第134章 能干的朱雄瑛

元宵佳节已至,喜庆的气氛总算吹走了一些围绕在应天府之上的阴霾。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灯笼,满怀希望的迎接这喜庆的日子。

“多福!东西都准备好了吗?”朱允熥冲宫里大喊一声。

“诶!都准备好了!”多福大声回应自家小殿下。

“既然都准备好了,我们就快走吧!”朱允熥迫不及待地爬上廖氏兄弟已经备好在宫门外等着的马车。

“小殿下别着急,这天色不是还早着的吗?”多福一边往马车上搬东西一边对朱允熥说道。

“我这叫急不可耐!我就是想跟大哥还有容姐姐多待一会儿嘛,晚些时候不是要回宫里来陪皇爷爷一起用晚膳嘛~”朱允熥提着一个精致的盒子,拉了一下多福。

“好,那我们快走吧!”多福有些无奈道。

宫外魏国公府,府里的下人也在忙碌着给府上装点。

国公夫人难得穿了一件粉色的外袍,整个人看着年轻不少。

“诶!这边的这个灯笼再往左手边挂着,好像有点歪呢。”国公夫人指挥着家丁道。

“好嘞,都听夫人吩咐!”家丁摘下红灯笼,重新挂了个位置。

徐知容正在书房里画画,看着府里一片喜气洋洋,心里也喜滋滋的。

朱雄瑛和徐景瀚上街买了些面粉,一人扛着一袋回到家来。

首节 上一节 78/1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我,绝世剑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