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超市:开局辣条辣哭李世民

大唐超市:开局辣条辣哭李世民 第141节

房玄龄腼腆一笑。

他点着头,在他这个年纪,忽然就对算学起了一些兴趣——这东西,好像比自己之前研究的那些学问有趣多了。

那两张纸张贴了出去。

在人群引起了一片哗然。

就是魏征和房玄龄这样的聪明人,在第一时间里,都没发现阿拉伯数字的妙处,得要许墨好好解释一番才行。

外面那群读书人,就更难以理解了。

“你们说,许县男弄这个东西出来作甚?”一名读书人瞥着旁边两块新的题板,摇了摇头。习惯的力量是伟大的,阿拉伯数字虽好,可他怎么看,怎么都不顺眼。

“又不是给你用的。”另外一名读书人瞥了他一眼,“还看不明白吗?”

最先开口说的那人有些茫然:“啊,嗯?”

“这就是许县男拿出来,给那些不识字的人用的。”后面那人解释起来,“这些符号可比字好记得多。”

“让他们识这几个字符,不比数字要轻松的多?”

“原来是这样。”最先开口的那人恍然点了点头,“许县男还真是用心了。”

后面那人跟着点头,笑了一声:“可不,许县男虽一步登了天,可他心还牵挂着百姓们呢,不像有些人,只是读了几本书,识了几个字,还没功名呢……”

“这脑袋翘得就跟鸡屁股似的,打个鸣,就以为太阳是他唤起来的了。”

这骂的是谁?

大家心里都有数。

一开始嘲讽庶民的那人低垂下脑袋,脸色躁红得很。

一旁的人嗤嗤笑起来。

普通不识字的百姓们骚动起来,他们可没想到这一点,还以为是许县男又拿出了什么新的题目。

心里刚抱怨几句。

现在听读书人们这么一解释。

他们顿时又感恩戴德起来,这是一位好人啊,给了他们更好的去解开这道算题的机会。

一直到超市关门。

都有人没散去,还守在门口,拿着根小木棍,在地上写写画画。

物资激励永远是最好用的办法。

一块肉就能让不少人打破脑袋,更不要说是几十贯的奖金了。

长安城陷入了一股求学风气里。

茶馆里的那茶博士,没客人了,自己就靠在柜台边,手指沾着水,写写画画。

地头里的那农夫,忙完了、累着了,就蹲在田埂,拿着只木棍,也在那边写写画画。

也没人嘲笑他们异想天开。

彩票几乎期期都买的,虽然只买一张、也只买一注,万一算出来,哪怕只是算出来一点点,都是好几百文、好几贯。

有些人另辟蹊径,觉得…自己可能没算出来的本事。

也不好去叨扰许县男。

觉得…李英姿既然长得这么好看,那应该是好欺负的。

还没近身,只是奔着李英姿去,就突然被人打了闷棍,弄清楚原因后,随手给丢到一旁。

其他人立马明白。

得,这也是一位不能招惹的主顾。

还是老老实实学算学吧。

阿拉伯数字带来的影响,比不少读书人想的还要大,他们以为这只是平平无奇的字符,可…在平民眼中,那太省事了。

当然,最先接受这种数字的,还是商贾。

国内的贸易倒还好说。

可长安是什么地界?

那是世界的贸易中心,来来往往的各国商贾有许多,尤其是最近,大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下吐谷浑之后。

大唐的名声,在周边就更加伟大了。

至高至上,掌控着雷霆之力的天上之国。

这就是外邦商贾,对大唐的形容。

东市、西市都有不少外邦商贾,怎么去做生意,就成了大问题,懂汉话的外邦商贾不是很多。

大唐的商贾们,身份虽然低贱,可…那也只是在大唐国内,对外邦人来说,他们可是大唐人。

他们来大唐,是要抱着大唐的大腿做生意的,他们是来有求于大唐的,哪有被求的人去学习求人的国家的语言。

可汉语难学。

一来二去,他们就发现,这个阿拉伯数字,似乎还挺好用的?

而且这是自家大唐的县男拿出来的东西。

用呗!

最关键的,是用这种数字记账,更方便了,像是以前用数字记账,很容易被篡改,像是什么一改成二的,二改成三的。

用这种数字,就不用太过于担心这个东西,每个数字之间的差别挺大。

而且省墨。

寻常能写十个数的墨汁,用许县男推广出来的这个数字,能写二十个,乃至三十个,墨汁也是成本,这东西可不便宜。

而就在大唐,陷入一场数字狂欢的时候。

一道人影出现在了长安城中。

他戴着尖尖的朝霞帽,一身吐蕃服饰打扮,皮肤黝黑,有一种明显的高原红,年纪不大,看着虽然有些苍老,可…眼睛灵动。

“这就是大唐的长安吗?”少年人坐在马上,惊叹这座城池的繁荣,“真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城市。”

旁边的人小声:“赞普,您最好还是隐藏下自己的身份,这里是大唐腹地了。”

少年人摇头:“不,我相信大唐是不会对我动手的。”

旁边的人还想劝起来。

“好了,你要是真的为我好,就去打听,好好打听,那个雷霆一样的武器,究竟是怎么来的?”少年人一挥手,吩咐了下去。

旁边的人应喏一声。

他继续饶有兴致地看着大唐,眼神里一闪而过一道贪婪。

他是吐蕃的赞普,吐蕃的立国之君松赞干布。

相对于李世民而言,他可能是一位并不逊色于这位伟大皇帝的人物,当一个时代有一位传奇的时候,往往还会有许多位其他传奇。

他今年才十七岁。

在四年前,继位登基,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平定叛乱,并以雷霆手段治理好国家,让吐蕃再度变得强盛起来。

去年,他方才迁都,事实也证明他的决策没错。

就在吐蕃变得越来越好,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的时候……

大唐击溃吐谷浑的消息传来。

让他失魂落魄了好几天没能睡着。

正当这个时候,大唐的邀请发来,他犹豫之下,决定要亲自来一趟大唐,见识见识这个传闻之中的伟大国度。

第169章 我要去见见他

一路向东,他见过大唐的衰败与贫穷,也见识到了大唐的繁荣与富强。

什么才能代表大唐?

那些衰败与贫穷的地方能代表大唐吗?

倘若…

松赞干布真的觉得那些地方能代表大唐,轻视大唐,或许…吐谷浑的下场,就是吐蕃未来的下场。

长安啊长安,才是最能代表大唐的。

松赞干布在使馆住下。

大唐邀请了很多国家,他是来的最早的一批人之一,也有更多时间去看一看长安城,他不乏带几个大唐读书人回国的念头。

至于国内情况…

松赞干布并不担心,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总是会对自己的手段有充足的信心,哪怕吐蕃刚刚才平定叛乱。

他在长安城里呆了两天。

所见着的事,惊住了他。

使馆里。

他和自己的臣子对席而坐,点着桌子,感慨着:“我算是明白为什么大唐会成为天上之国了。”

“这几日我去了长安城里的上几坊,见到那些大家大户,国公、郡公的门房,竟然在读书学习、或是用木棍写些东西。”

“也去了下几坊,那些庶民百姓,他们也同样在读书学习、用木棍练字。”

“有年长者,四五十岁的,也有年幼者,和本王差不多的年纪。”

松赞干布是真的震撼住了。

学风如此之重的地方、国家,他别说见过,就是听都没听说过,哪怕是吐蕃王城的学宫里,他才刚刚设立的学宫里,都没这么浓厚的学习氛围。

年轻人要学习,他还能理解。

可门房为什么要学习?

那些四五十岁的农夫为什么要学习?

首节 上一节 141/1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獠牙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