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开局继承三个系统

三国:开局继承三个系统 第240节

“怎么说好呢……”孙暠有些纠结,祖冲所言并非没有道理,“就比如现在,有人躲到武夷山脉,成为第二个彭越,然后借助会稽到南海郡范围的山林,不断与朝廷纠缠,使得朝廷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浪费在这里,那对外扩张就没钱了。”

顿了顿,继续说道:“尤其那些儒家,少不得还会以此打出‘劳民伤财’‘穷兵黩武’之类的话语,阻止朝廷继续对外扩充。可不扩充,华夏就那么大,人口上去了,人均资源就少,最后肯定又会乱起来。最后打来打去的,外面都发展起来了,我们还在这片池塘里面发展,甚至内乱……”

祖冲,刘晔和朱桓闻言恍然,原来孙暠的目的是在这里。

通过减少,或许消灭内部动乱的因素,来保证对外扩充的供给。

主要对外作战,源源不断获得利益,那么就算是臣子要劝阻,也劝不住!

帝国不断对外扩张,地盘和资源就不断扩大,内乱的时间就会被延长。

只是话说回来,如今都只是占据差不多半壁江山,就已经考虑征服整个华夏后的事情?

祖冲和朱桓不明白,刘晔却是恍然,难怪孙暠一步步能走到现在。

原来他一早就有了个长远的目标,从泾县令开始,就已经做好了展望天下,甚至展望世界的准备。

就是,不知道在他的眼里,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

根据他的理解,南海以南就是天涯海角,向东更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向北是苦寒之地,尤其草原根本不适合耕种,向西更是一片荒漠,别说耕种,喝水都不够。

就是觉得四周都没有合适扩充的地方,甚至在他们看来,江南都是一片蛮荒之地,根本不适合生存。

连南方都懒得开发,更别说探索海外,在东北和西北改造环境,生存下来。

看身边这几个人的表情,孙暠大概也能知道在想什么。

华夏文明怎么说,只要能种地,那么就算是山坡都能给你开发出梯田。

可若是不能耕种,那么就立刻没了兴致。草原不适合耕种,于是占都不占,最多留下几个军事据点一样的城池,来防备草原的胡人就好。

退一万步说,本来环境改造就是官府的任务。

就如同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教育投入,粮油储备这些。

有些投入明显就是在不断亏钱,可事情该做还得做。

毕竟不做的话,那么若干年后,倒霉的只会是官府本身。

以前不知道,现在‘知道’了,这个世界是那么的宽阔。

孙暠就希望能带领华夏子民,一起去看看这世界的宽阔。

同时通过扩张,来减缓帝国内乱甚至改朝换代的时间。

说到底,这也是他能留子孙后代们,最有价值的馈赠了。

抵达余汗,期间与豫章都尉汇合过,毕竟一支军队开进豫章,这边不紧张才怪,尤其还是孙暠亲自统兵,不接待好可是会影响前程的。

话说回来,如今的豫章都尉,已经不是孙河了。

“国让,这豫章都尉,可还做得习惯?”孙暠接见了这个新任都尉。

这是在秋闱武考里面,录取出来的榜首,武考也被他分成三个榜,参考的人数甚至比文考还要多。毕竟有把力气的,都想要来碰碰运气。

自然的,这次秋闱武考,竞争也非常激烈,就这样,田豫依然是一榜榜首。

就算是张承,都没有能比得过他。

只是按照吕炽的汇报,田豫原本是刘备麾下。

只是觉得刘备没有前途,所以跑路了。

没想到是跑到自己这边,而且参加了秋闱武考。

刘备已经是秋后的蚂蚱,孙暠也大胆启用田豫,只是为了安其他部下的心,只是任命他为豫章都尉,让在这里熬个三年履历。

反正,田豫也还年轻,还能熬。

“一切都很习惯,感谢主公关心。”田豫恭顺的回道。

不习惯肯定是不习惯,毕竟他的北方人,南方这湿热的环境,他不太好受。

好在中成药已经完善,不管是花露水,还是正气液这些,对于消暑防蚊虫什么的,总有点用。

晚上再点个蚊香,基本也能睡着。

更别说有硝石制冰法,晚上睡觉也不至于太热。

不如说,秋闱武考之前,他一直蛰伏起来,就是为了适应这南方的环境,让自己在武考的时候,不至于受到太大的影响。

“三年时间,只要你在任上表现出色,我不会糟践任何一个人才。”孙暠点头说道。

“属下明白!”田豫连忙回道。不管是不是,孙暠能那么说,至少有希望。

毕竟从刘备那边,转投孙暠这边,信任建立期总是有的。

别说三年,他甚至已经做好五六年默默无名的准备。最多告诫自己,五年不鸣,一鸣惊人!

“后方交给你了!”孙暠点头,然后率军出发。

自余汗这边向东南方向挺近,那可就进入武夷山脉范围。

自这里开始,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山越。

孙暠故意在山林停留三天,给彭越反应的机会。

与此同时,他的回信,也终于是送到了彭越族长彭栈的手里……

===第272章 赌鬼心理===

“岂有此理,这是要灭绝我们全族啊!”看到孙暠的回信,族长彭栈气冲冲的把信函揉成一团,摔在地上。

没有撕掉,这是他最后的理智。

毕竟很快就有族人拿起来,打开看了看。

别看都是山越,也有能读书识字的。

不如说多亏了儒家缓慢入侵的结果,把华夏一大堆的文明都传播过去。

更讽刺的是,这些外族同样对华夏有警惕。

所以基本都是贵族阶级在汉化,下面族人,却很少有接受汉化教育的机会。

可贵族也有他们的利益诉求,可以汉化,但傻子才会全面汉化。

打着汉化的名头,从华夏坑工匠,坑老师才是正理。

至于族人,那就让他们愚昧下去,这样才方便自己的统治。

“首领,信中也只是让我们归顺,没有要灭族吧?”下首处,黄乱出面询问。

武夷山脉的确是彭氏山越居多,可也有不少归附其下的部族。

比如说潘氏和黄氏,为首的便是潘临和黄乱。

除此之外,还有费,金,毛等部族。

大多都和祖郎一样,带着一群宗亲乡民遁入山中,久而久之发展起来,就成了一股势力。

与其说是山越,不如说是宗贼还比较妥当。

早些时候的严白虎和焦已,也属于这类。

说是归附,说到底还是彭越势大。

据说是彭祖的后裔,在武夷山一带定居繁衍下来,时间比两汉还要长,族人多地盘大正常。

“愚蠢!若我等归顺,族人或许能够保全,但你我嫡系子弟,怕是无法幸免!”彭栈谩骂,孙暠骂不到,这种依附自己的小首领还骂不?

黄乱闻言有些不满,老子只是找个靠山,才投靠你,还真以为就怕了你?

只是如今自己在人家地盘上,带来的兄弟也没几个,还得怂点才行。

再说对方说的也有道理,集体归附的情况下,原本首领一族,按说是不能留的。

否则一群人深入自己的腹地居住,结果原本的族长首领还保留,那不等着对方来个中心开花?

安全起见,把首领软禁起来,或者送到别的地方居住才是常理。

最稳妥的方法,自然是把首领一脉全部杀掉,才能除去后患。

黄乱顿时就纠结了,自己不太想和朝廷的军队打,尤其最近两年,根本打不过去。

眼瞅着地盘越来越小,继续下去自己部下和族人的生活都成问题。

回信的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身为统治阶级,被剥夺特权这种事情,怎么都无法适应。

不归顺,哪怕是个小地方的首领,那好歹也是首领。

一旦归顺,且不说自己可能小命不保,特权肯定不复存在。

本来想着,按照以前大汉那一套,服个软选择臣服,对方是大国上国,自然不会再计较。

再派人去‘朝贡’一番,不仅能满足那边君臣的虚荣心,说不定还能赚到不少好东西回来。

“父亲,为什么我们不越过那个孙暠,直接向大汉朝廷上书臣服?”回到家中,彭栈的长子彭绮上前询问。

据他所知,那孙暠也不过是扬州刺史,又不是大汉皇帝。

“你的消息有些闭塞了。”彭栈摇了摇头,“如今大汉动乱,群雄割据。孙暠表面上是扬州刺史,在他的地盘里面,已经是实权的皇帝。我们死不死,大汉朝廷已经做不了主。”

“那既然他已经是实际的皇帝,为什么非要继续当大汉的扬州刺史?”彭绮还是不明白。

“这也是汉人复杂的地方,爱面子,担心直接称帝被人指指点点。”彭栈不屑地说道。

想要又不敢说想要,得到也要找理由名正言顺的占有。

不过也多亏爱面子,以前只要表现出‘臣服’的意思,就能利用他们爱面子这点,攥取利益。

“哦……”彭绮闻言点了点头,他才十几岁,不太明白父亲的这番话。

只是父亲明显不打算说下去,他也不好继续问下去。

同时又不明白,孙暠既然有那么大的地盘,却没有称帝,他应该也是那一类人。

可为什么不愿意接受部族的‘臣服’,又有些让他想不明白。

也多亏他没问,彭栈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否则他也不会那么头痛了。

结果第二天一早,就有在外围巡逻的探子急急忙忙回来汇报,说有一支军队,已经到武夷山脉的山脚处驻扎,看情况有进山的可能。

“岂有此理,前脚刚刚让我们归顺,现在又派兵攻打我们,这是何意?”彭栈暴怒。

就有种感觉,之前那封信,纯粹就是为了让他们懈怠。

首节 上一节 240/3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亮剑杀敌,我是军阀之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