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第516节

  他们眼中的冯去疾,从一根风吹即倒的墙头草,变成了茅坑中的石头,又臭又硬。

  “有理。”

  始皇帝点头,望向嬴成蟜,兴致勃勃。

  “成蟜,你怎么说?”

  “战场上的军功已封赏,战场下的呢?”

  嬴成蟜指着起身站在一起的武将们。

  “将军最重军功,眼中见不得一点无军功而窃居爵位之事。如今这些将军却愿为蒙公而起身,不是他们为我嬴成蟜淫威所摄,而是他们真心认定,蒙公应该封侯!

  “没有蒙公引领,便没有他们今日,多少将军曾在蒙公帐下?没有蒙公,大秦将军至少要少去半数之多!

  “不为兵将,不知蒙公之功。冯御史大夫不在三军之中,自然不能理解勇冠三军之封号!军功并不只在战场之上,战场之下亦有!

  “臣与诸将士齐为蒙公请封,请陛下封蒙公冠军侯!”

  新一代的将领如蒙骜那般不识字的是少数,大多通读兵法,晓字识理,只不过战场生涯让他们习惯直来直往,说话粗犷。

  今日为了对他们有大恩情的蒙骜能够封侯,他们端起了平常看不上的架子,说起了文绉绉的官话。

  “蒙公封侯,是陛下隆恩,是众望所归。”

  “可循纵横侯之前例也!”

  “为大秦立下大功者不能封侯,此才是不能服众也!”

  “……”

  这些将领不是蒙家嫡系,真正的蒙家嫡系已经远赴西北,随着三公子嬴将闾去匈奴地开疆扩土了。

  但在秦国为将,大多都绕不开蒙家,他们或多或少都受过蒙家恩惠。蒙骜的战绩也确实出众,最近眼看着又要不行了。所以他们愿意在嬴成蟜打头阵的情况下,站在其后为蒙骜请命,人死为大。

  且就算是不为了报恩,从利益角度讲,蒙骜今日能够封侯,开了这个先例,对为将者都有好处。

  等到他们封侯军功不够时,他们就能拿今日蒙骜例子说事,诉诉苦,说说为秦国战场之下的贡献。

  他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下一个蒙骜。

  孙子说:“兵者,诡道也。”

  兵家门生不全是只知道打仗而不知变通的莽夫,他们也有算计。

  始皇帝下压双手,汹涌澎湃如惊涛骇浪的声浪瞬间落下,声音皆无。

  “冯去疾?”

  始皇帝满含笑意地道。

  “不服,不可。”

  冯去疾一如既往地答。

  始皇帝哈哈大笑。

  “御史大夫被这竖子说的词穷了罢,谁要是把这竖子真当竖子,那才是竖子。

  “长安君嬴成蟜所言甚是,有理有据。

  “蒙骜,封彻侯,号冠军!”

  一众将军七嘴八舌地直呼“陛下圣明!”。

  嬴成蟜眯着眼,不爽地瞪着始皇帝,在始皇帝“你可以不说话,朕又没有逼你的”视线中失笑。

  [过程虽然曲折,结果是好的,那就好……

  主角蒙骜颤颤巍巍起身,激动的脸庞红润气色极佳。

  老人从来没有想过,他离开战场这么多年,有朝一日能够被封彻侯,还是冠军候这个名号,这听上去比武安还威风啊。

  “蒙公怎么不说话,嫌冠军侯这封号不好听乎?让这竖子再想一个?”

  始皇帝笑着道。

  得到始皇帝许可,可以说话了的蒙骜跪倒在地,大礼参拜。

  “骜甚喜,谢陛下!陛下圣明!”

  内心极其感谢嬴成蟜的老人嘴上只感谢了始皇帝。

  白起被封武安君的时候,老人见到白起在大殿上感谢了秦昭襄王后,又感谢了正得秦昭襄王圣眷的魏冉。

  白起死在了秦王剑下,魏冉被秦昭襄王罢职去爵,逐出咸阳,身折势夺而以忧死。

  两个位高权重的文臣武将,没有亡在战场和他国刺杀,都折在了侍奉的秦王手上。

  老人知道始皇帝不是秦昭襄王,知道始皇帝的心胸要大的多。但是,老人依旧谨记,看到的错误不能犯。

  临终之际,大喜之下,老人所考虑的还是蒙家,他一生如此。

  大秦帝国诞生了第三位彻侯,冠军侯蒙骜。

  朝堂一片喧闹,窃窃私语。

  武将们眼神大多都看向蒙骜,文臣的眼神则大多看向嬴成蟜。

  若说之前的忌惮是群臣通过蛛丝马迹,朝中官职调动等产生的猜想。自今日之后,这猜想便成真了。

  一言调动半数朝堂,剩下没站起来的还不一定是调不动,而是没必要,这份实力势力都不能说是强,只能说是离谱!

  更离谱的是,高高在上的始皇帝不但没有丝毫忌惮,还主动为嬴成蟜造势,乐见其成,就好像时刻准备退位一样!

  那是王位,不是油锅。

  坐上去是天下之主,而不是被油炸!

  啪啪啪

  “好了,诸君之兴,留在下朝之后罢。”

  始皇帝拍拍手掌,一开口,鸦雀无声。

  “有一事要诸君知晓,朕决意春来出巡,效仿古之圣王。”

第375章 王舍人,你没有和朕说实话

  [巡行?长安君是要监国了?怪不得陛下今日如此造势。

  朝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对的双眼中都满是问号,他们被这一消息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右丞相王绾看了看李斯,观李斯一脸终于来了的表情,面色复杂。

  他侍奉嬴政从政公子成为王,再到始皇帝,他也从一介舍人成为大秦右丞相。

  原本那个自赵归来,做什么都会找他相商的少年郎,又一次在做重大决定时没有和他相商。

  在嬴政为政期间从丞相做到老丞相的王绾,记不得嬴政上一次主动召他入宫,是什么时候了。

  老丞相望了一眼身旁缓缓坐下,忤逆了始皇帝却安然无恙的老朋友冯去疾。这位原本有些看不上的御史大夫,如今却和高高在上的陛下一样,有些看不懂了。

  好似所有人都在变,只有他在原地踏步……

  刚刚坐下的冯去疾稳定不了片刻,在王绾注视下霍然站起,昂声垂首道

  “此举大善!尧、舜、禹、汤皆有巡视天下之举,圣威远扬。其后蛮夷臣服,政通贤明,此上应天命下合传统,陛下圣明!”

  在远古的尧、舜、禹时代,就出现了自上而下的巡察,形成了后来巡视制度的雏形。

  尧命舜摄行天子之政,舜即开始巡视东南西北四方,确立了“五岁一巡狩”的制度。

  《尚书·舜典》记载了舜巡视四方的情况——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

  此后,夏、商、周三代均循此制,但巡狩的时间各不相同。

  西周时设立监察御史,但只是天子左右负责拟文记事、保管典籍的官吏。当时设有称为“方伯”的官吏,对称臣纳贡的异姓诸侯和分封的同姓诸侯进行监察。

  至春秋战国时期,巡视仍以国君为主,国君有“巡县之制”,国君、相国、郡守都可以巡视地方,监察御史也开始行使监察职能。

  齐相管仲认为:监察御史对于君主统治具有主动性——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

  “陛下之威势早应传播万里,四海遗民无不渴求陛下降临,陛下不顾劳累,奔波劳碌,心系百姓,古之圣王不及多也!”

  第一位赞成者是冯去疾,博士周青臣生怕连第二位都赶不上,和人比赛似的窜起来大声说道。

  手舞足蹈,声情并茂。

  其后,赞成者如过江之鲫源源不断,朝堂一片陛下圣明之声。

  始皇帝先前说的是“要诸君知晓”,没有说“要诸君商讨”。这是通知而不是询问,只需要遵守而不需要有其他意见。

  在不知晓为何冯去疾反对始皇帝决定,而安然无恙的时,聪明人都不会效仿——姚贾的上卿之位刚刚罢免不久。

  “待至三月,朕巡行起处,咸阳一应事宜……”

  始皇帝试探地看向嬴成蟜,嬴成蟜回以跃跃欲试的眼神。

  方才他想蒙骜封侯,所以捏着鼻子站出来没有拒绝。

  监国他可不想,只要嬴政敢说,他就当场说不干。

  “不论大小,皆由皇后一言而决。”

  始皇帝移开视线,他才不跟竖子较劲,幼稚得很!

  群臣面面相觑,很是意外。

  秦国没有后宫不得干政的说法,秦国传统就是谁行谁上,女性也可。芈八子、华阳太后、赵太后都是如此。

  群臣的意外只是监国人不是嬴成蟜。

  始皇帝今日亲自造了这么大的声势,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虽然意外,但皇后监国也是常理,反对者寥寥。群臣再拜,言说“必听皇后调遣”,“以事陛下之态度事皇后”,“此举大善”。

  两件大事都办完,功德圆满,始皇帝欣然地听了一会彩虹屁,拍拍手掌,笑道

  “诸事已毕,退……”

  “陛下!”

  “朝”字还没有喊出来,最前排站起来一个老人,打断了始皇帝言语。

  “臣王绾,请辞。”

首节 上一节 516/7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

下一篇:亮剑:从土匪到美械王牌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