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第160节

已经得到消息到了大门口的王徵,看着如此大的阵仗,脸上也满是惊疑不定的神色。

当他看着周遇吉、曹变蛟两人身上的盔甲以及身后军士的军旗的时候,脸色巨变。

迅速整理了一下服饰,立刻上前,在众人惊诧的眼光中扑通跪了下去。

“丁忧之臣王徵参见陛下,不知陛下驾临,失礼之处,还请陛下恕罪!”

第224章 银子有些多,帮朕花点?

“陛下?”

“那不就是皇上吗?”

远处百姓先是疑惑,随后反应了过来,也都齐刷刷的跪了下去。

见状,崇祯忍不住叹了口气,朝着周边高声道:“诸位父老乡亲,朕只是找王爱卿聊聊,都回去吧!”

在崇祯的示意下,堵胤锡和几名武进士也上前劝着百姓们。

而周遇吉则是看着王徵,低声道:“王大人,陛下安全重要,失礼之处,还望海涵!”

不待王徵说话,数十名军士立刻进了王徵的家里。

崇祯饶有兴趣的看着王徵:“王爱卿怎么知道是朕?”

王徵看了看崇祯身后穿着盔甲的曹变蛟和周遇吉:“陛下,说穿了不值一提,

这两位穿的是指挥使一级武官的盔甲,而后面的军旗则是禁军的军旗,两位指挥使带着亲军护卫,

再加上这几日坊间流传陛下在太原城处置了八大蝗商和晋王,按照路程算,也差不多到附近州县了,

您虽然着了便装,但依旧掩盖不住您身上的贵气,而皇室中并没有您这个年龄的成员,即便有也配不上亲军护卫的资格,

所以臣斗胆猜测,您就是当今陛下了!”

“哈哈哈,果然是理学大家,推理能力很强!”

崇祯笑道:“不请朕进去坐坐?”

经崇祯这么一提醒,王徵这才发现,崇祯还在门外,当即道:“陛下恕罪,陛下请进。”

进了院子后,水声吸引了崇祯的注意力,只见水池内有数层小号的水池,层层堆叠。旁边还有一个类似翻车一样的器械,连接着一些管槽。

没有人工干预,池中的水却在循环着,而且还是从下往上输送。

这一幕看的堵胤锡等人目瞪口呆。

“诺,这就是朕跟你们说的,能自动将水从低处往高处送的器械!”

崇祯说完,又看向王徵:“王爱卿,这就是你那本《新制诸器图说》中记载的虹吸和鹤引结合的东西吧!”

“陛下,臣将这个命名为渴乌,一些奇淫技巧,入不得陛下法眼!”

“这些东西也不是自动,也要隔六个时辰人工干预一下,否则就会停止的,而且随着时间,往上送水量会越来越小的。”

“已经很不错了,从零到一很难,但从一到一百就容易了,慢慢改进就是了。”

在院中转了一圈后,众人看到了好几种稀奇的东西,诸如水漏自升连接着小铜钟的报时装置、自转常磨等等,看的众人都是啧啧称奇。

崇祯却是心中暗自感叹着,大明灭亡建奴入主后,很多书籍都建奴给封禁了。

诸如毕懋康的《军器图说》、王徵的《新制诸器图说》等等。

还有一些诸如《筹海图编》、《神器谱》、《武备志》等等被销毁或束之高阁。

哪怕建奴能将这些书发挥三成,就不可能遭受西方的欺辱那么多年。

参观完后,众人进入中堂,坐定喝完茶后,崇祯道:“王爱卿,知道朕来找你所为何事吗?”

“知道,前些日子初阳兄(孙元化)来信,想让臣出仕,如今陛下亲临,或许也是如此,可能是要研究这些奇淫技巧!”

“这可不是奇淫技巧,在朕看来,无非是有没有用在合适的地方,

这就好比臣子,户部不行就去吏部,吏部不行就去兵部,总有一个位置适合他的,

这些装置也是如此,只要用的好,能发挥出巨大的效用!”

“你在西安府,应该看到了朕用已赈代工的方法修建了很多的低陷的湖泊用于浇灌田地,但需要一些器械,诸如你那本书中的虹吸、鹤引等等来提升效率。”

崇祯说完后,不到王徵回应,继续道:“朕有时候在想,是不是有一种东西和水在一起搅拌后能搞出石板一样的效果!”

“是不是有一种东西,能够带着数百人飞上天,一个时辰能跨越北京到西安的距离!”

“是不是有一种东西不用人力,能拉动万石重的的东西,日夜不停歇!”

“是不是有一种器械,能够代替人工播种,两个人一天能播种一百亩!”

……

崇祯背负着手,看着院子,喃喃自语。

身后众人听的目瞪口呆,连王徵这种技术大牛都懵逼了。

他以为他的奇思妙想够离谱了,可与眼前这位陛下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和水搅拌一下就成了石板,您隔这变戏法呢?

一个时辰跨越两千里路,除了仙法,人力能做到吗?

他们很想告诉陛下,奇思妙想和痴心妄想还是有区别的。

看着众人呆滞的表情,崇祯心中爽的一逼,他说的这些东西就是后世的水泥、飞机、火车、播种机等等。

来王徵家里的路上,崇祯都在想如何说服王徵。

仁义道德?为国为民?丁忧夺情?探讨技术……一个个策略他都思索过,但都被放弃了。

前三种会让人产生逆反心理,即便出仕了也不会心甘情愿,磨洋工会耽误他的计划。

探讨技术更不行,简单的说说吸引不了,或许还没有王徵懂。

复杂的他解释了估计王徵也听不懂,关键的是他懂的也不多。

唯有后世中超出这个世界的眼界和奇思妙想才是最吸引王徵这种痴迷技术的牛人。

果然,过了好一会儿之后,回过神的王徵脸色露出了纠结和思索之色。

他动心了,这是崇祯的判断。

“王爱卿,孙元化应该告诉你了,朕成立了大明火器研究院专门研究各种火器,

成了大明农业研究院研究如何提升粮食产量,

今年百官开印后,朕又和内阁六部商量了一下,准备成立大明工业研究院,研究各种器械,

思来想去,你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只要你去,工业研究院的院长由你担任,院内的研究你说了算,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王爱卿,你是理学大家,讲究的是经世致用之学,

你今年五十七岁了,你还能活多少年,你辛苦研究了大半辈子的成果就这么失传了,你甘心吗?”

“朕查抄了八大蝗商和晋王府,银子有点多,怎么样,要不要出来,帮朕花点?”

第225章 大格局、大功业,风物长宜放眼量

银子有点多,帮朕花点?

听着崇祯的话,周遇吉等人嘴角直抽,但没法反驳。

他们参与了八大蝗商和晋王府的处理,自然是知道查抄了多少财产。

只是八大蝗商,现银都有两千六百万两,再加上宣府的搞到的,合计三千多万两。

按国库每年税入现银四百余万两算,这还真是有点多。

还在思索的王徵听见崇祯的话,眼中满是怀疑,这还是刚刚奇思妙想如痴人说梦一样的陛下吗?

怎么会说出这么气人的话?

不过说实话,他有些心动了。

他是天启二年中的三甲进士,时年五十二岁,如今五十七岁了,丁忧期满起复后就差不多六十岁了。

恢复原职又能如何,也不过是个从六品的官员,想为百姓谋福利的,影响实在有限。

如果他将所著的几本书中的器械全部做出来,加以改进,然后在整个大明推广,德惠的是大明的所有百姓。

“王爱卿,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你在大街上、农田里、百姓家里看到你所研究出来的器械的时候,会不会满满的自豪感?”

“不知道你会不会有,但朕会有!”

中堂内沉默了,众人眼中也满是憧憬之色。

王徵沉默了一会儿,沉声道:“陛下,臣有两个疑虑。”

不待崇祯回应,王徵继续道:“第一,如今外有大敌建奴和蒙古诸部,东南有海国各国有觊觎之心,

内部腐……腐朽,这种情况,我们不应该将心思放在攘外安内上吗?”

“第二,研究这东西,一时半会、甚至三年五年也不一定能出成果,但会耗费无数的钱财,

如果最终没有结果,那钱财就会白白浪费了,陛下能支持一年、两年,还能支持十年吗?”

听完这两个问题后,崇祯扫了一圈中堂内的众人:“想必你们都有这种疑惑吧!”

“第一个问题,朕没法给你们准确的回答,即便朕做了那么多努力,未来一切都是未知的,但我们不能因为未知就放弃了现在,

假如说未来几年十年后,我们消灭了外敌,四海澄清的时候再开始研究,那我们是不是就浪费了这些年的时间?

退一万步讲,即便大明真的出问题了,那我们还有亿万汉人同胞,

受惠的依旧是他们,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至于第二个问题,不出成果,那是一定的,

没有什么是百分百能出的,否则也不至于火器两百多年了才这么一点进步,

但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有用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会用在其他器械上,

而且还培养了无数有研究能力的匠人,他们能以此谋生,能研究其他东西,这就足够了,

任何的技术,研究了就可能进步,不研究那就没有丝毫进步的可能。

首节 上一节 160/2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之民国谍中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