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

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 第486节

  “治粟内史府府令,太仆令二职,诸公可有合适人选?”

  却是嬴城,并未停顿,今日议事,主要是处理始皇帝入葬时发生的烂摊子。

  治粟内史府,太仆令均是极其重要的职位,容不得半分轻率处置。

  “陛下,治粟内史府府令,老臣倒是有举荐。”冯去疾在此时,也不再谦让,非常干脆利落的道:“东方道巡路使,许峰!”

  “许峰,南阳许氏出身,昭襄王五十一年,楚燕合纵攻秦,秦攻周而破合纵,俘虏周赧王回咸阳,同时携卷十万户百姓入关,其中,便有南阳许氏,三川张氏等诸大族。”

  “而南阳许氏,本为鲁国贵族,居于砀郡泗川一带,后楚国灭鲁,许氏归楚,考烈王因忌惮许氏,遂拆迁许氏于,鲁许一分为三,鲁许,楚许,南阳许,至今,以南阳许氏称鲁许。”

  “这其中考究,楚考烈王灭鲁后,鲁许中农家领袖,鲁许氏族长许方因念鲁顷公之旧被迁南阳,许迁降楚尊初而被迁钜阳,许真自领一脉居至此鲁地。”

  “其中,南阳许氏刚迁徙至南阳,便被昭襄王破楚国合纵纵兵攻南阳,许方降秦,携南阳许氏入关为秦人,许方亦被昭襄王委以重任,治丹地。”

  “而这许峰,便是许方嫡长子,于始皇二年,由许方举荐任治粟内史吏员,经吕不韦赏识任巴中县县丞,其在巴中治理妥善,又任培关县县令,汉中郡丞。”

  “先皇掌秦国大权后,擢升许峰为汉中郡郡守,先皇平定济北后,调许峰前往济北治理济北郡,先皇二十八年,调许峰回都君前听任,至八月,任东方道巡路使至今。”

  冯去疾说着,微微一顿继续道:“陛下,老臣斟酌许久,许峰为治粟内史府府令的不二人选。”

  嬴城没有直接准允,而是目光搜寻的看向了李斯,蒙毅,嬴天几人,乃至于王贲也看了一眼。

  王贲似乎完全不鸟他。

  蒙毅低着头。

  而李斯,看了看冯去疾,似乎要说什么,却又止住的转念道:“冯公此次倒也中正公允。”

  “陛下,老臣认为,这许峰倒也合适!”

  李斯似乎觉得他为什么不反对,补充道:“陛下有所不知,这许峰乃是鲁农领袖许行之后。”

  “若要追究甚远,许行所创农学乃是滕农之学,被滕国,宋国一些地方所用,但始终不得为国学,后得鲁湣公召见用许行所创农学,在鲁顷公之手发扬光大,成为国学,故称鲁农学。”

  “而这,与冯公所学齐农略有不同,齐农受儒学‘君子远庖厨’的影响,主‘劝农桑,以足衣食’,其根本之学在于‘学农有成的贤者,劝导百姓从事农桑,丰益衣食。’”

  “而许行所主张‘贤者与民并耕而食’,其根本之学在于‘学农有成的贤者带领百姓从事农桑,先种粟而后食,百姓争相从之,’,尤其反对不劳而食者。”

  “而这,也有闻名的孟陈之争,孟子游行于滕,与许行之徒陈相,展开了闻名的农儒之辨,自然,随着鲁国被灭,鲁农自然无法与齐农相抗。”

  “而鲁农,虽有所长,但其反对的不劳而食,太过偏执,上到君王下到百姓皆要先劳后食,自然不会被君王采纳。”

  “而今我秦国所用之农学,也是自齐农之学的劝导百姓从事农桑之事,而非鲁农之学的贤者与民并耕而食。”

  “虽如此,鲁农之学并未断绝,其中由南阳许氏和东郡陈氏继承,南阳许氏在农学地位虽不比齐农,却也影响不小,在农家之中有不少支持者。”

  “这其中,许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凡其历任治理之所,必先做一件事,以身作则,选良田十亩,召集所治百姓观其耕作,并与锄草,修渠,驱虫,收成之时召百姓继观,待到百姓见到其所收获之粮丰满,便纷纷敬服而争相从之。”

  “济北郡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我大秦粮仓之一,许峰功不可没,其学虽不能成为农学正统,但取其精华,却也是治地良策。”

  说着,李斯毫不避讳的冯去疾的笑道:“而这,必然要涉及到农学正统之争。”

  说到这里,李斯便不再继续往下说。

  懂的都懂,而他也是出于避免二世帝猜疑,将原委讲清楚,至于结果,他是相信二世帝绝非愚笨之君。

  嬴城微微沉思,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道:“召东方道巡路使许峰入都。”

  李斯就差掰开明说了,他自然没有什么考量的。

  这许峰,准确来说,是冯去疾在朝堂之上的敌人,而且还是生死大敌。

  冯去疾如今掌握着以齐农主张为治国理念的农家,而许峰掌握着以鲁农为治国理念的农家。

  无论是齐农还是鲁农,均为农家的一支派系,如儒家八派一样,乃是治国理念上的差别。

  除非,和淳于越一样,秦国只任用孙氏之儒,并给予淳于越最大的权力来吞并其他儒家派系,才能够形成统一的儒家。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秦国朝堂一致认为,儒家除了孙氏之儒,其他一无用处。

  这无论其他派系主张的正确性,只论与秦国的契合程度。

  然而。

  农家的问题正是因为,齐农之学为主流农学,乃是御民之术,贤者劝农桑,但贤者却要指挥百姓去耕耘,这是成为官员之后的权力。

  而鲁农之学虽不能成为农学主流,但同样在秦国的认可之中,其根本是在于,鲁农主张可以成为治国之策。

  于是,便有了许峰这样的人一步步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就算是连齐农也会效仿。

  这其中,就涉及到正统之争。

  即便是许峰是巡路使,那也仅仅是影响到东方道沿途,可一旦许峰成为治粟内史府府令,那其影响就会遍布秦国。

  冯去疾举荐许峰,无疑是为自己在朝堂树敌,也为齐农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敌人。

  至于冯去疾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通过冯去疾举动,倒是让他更近一步的看清楚了王贲的举动。

  能够混迹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者,没有一人是头脑发达之人。

  冯去疾在自保,或者说在保全齐农。

  他在放权,冯去疾却在分权。

  农家虽有不同流派,但这些年因为始皇帝的信重,齐农之学在秦国的地位俨然已经不可被撼动,更重要的是齐农之学的贤者,遍布天下。

  始皇帝有足够的胸襟来容纳冯去疾和齐农学士,可他,未必有足够的胸襟来容忍一个已经不可撼动的齐农之学。

  而冯去疾,预见到了这一点,在他打压齐农之学前,主动将农学分裂,以此降低损失。

  同样。

  王贲现在的权势太大了,面对这种不可被替代的权势,王贲选择了主动放弃可以争到的权势地位。

  这才是智者的选择,不被权势冲昏头脑。

  而他,也能更放心的渡过这段皇权的过渡期。

  治粟内史府府令人选已经选定,而接下来,便是商定太仆令一职。

  太仆令虽然只掌管皇室车马,但其同样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九卿府。

  其职权与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个皇室财产在朝堂直接关联的九卿府。

  选定太仆令的人选上,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争议,几人均有举荐,而后由他权衡。

  很快,太仆令便敲定了下来。

  而除此之外。

  卫尉府也需要选拔将领,而这,三公九卿就管不了了,卫尉府形同他的私兵,他可以任意处置。

  很快。

  一场内朝议事结束。

  王贲启程前往夏阳,但将虎贲营留在了咸阳,暂由都尉杨锋领军驻守皂河原。

  其中校尉各领其职。

  而发往武关,夏阳,东方道的诏令也离开了咸阳,调辛胜前往陇西,杨端和前往邯郸,许峰归都。

  而现在。

  对秦国而言,或将面临更大的考验。

  翌日。

  嬴城再次召见三公九卿参加内朝议事。

  而此次商定之事,只有一件事。

  发行粮债!

  以秦国累世积累的信誉发行粮债,此举一旦失误,对秦国而言将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过去三个月的时间内,秦国频繁的动用军事,百万兵力的频繁调动,导致粮食消耗成倍的增加。

  现在有三张血盆大口在等着国库府喂养,而且一刻也不能停。

  长城军,南征军,临晋防线。

  按照这个速度,不到七月,朝廷的粮草就要告急。

  这在二月便定下的解决之策,必须要发动,现在先敲定具体流程事宜,具体的颁布政令时间,还要等到治粟内史府府令许峰回都主持大局。

第344章 国策之定

  五月。

  陇西的麦田青绿青绿的一片,充满着盎然生机,正在茁壮的生长,努力抽穗,以期待结出更大更饱满的麦穗。

  关中的麦田微微垂着脑袋,麦穗已经有半掌长,看起来已经有沉甸甸的样子,正在努力的吸取着水份壮实自己。

  然而。

  过了秦岭,南阳,洛邑一带的麦田,却已经金黄金黄的一片,壮硕的麦穗将麦杆压得几近垂地,拾起麦穗,两手轻轻一碾,然后撑起手吹一吹,麦皮随风飘散,一粒粒饱满的麦粒呈现在手心里面。

  “一,二,三,四,五,六……二十,二十一……七十,七十一,七十二,七十三!”

  今日的嬴城也抛却了所有的不愉快,不等治粟内史府将贡穗呈上来,就迫不及待的来到了治粟内史府,亲自摘下来一穗麦穗,揉捏碾压,将饱满的麦粒搓出来,并数了起来。

  秦岭淮河以南,一年两熟或三熟,如今五月而至,已经到了收割的时候了。

  而南阳,三川等郡的郡守,也会在每年这个时候,前往麦田中挑选出麦王,无数麦田中最壮硕的麦穗,连根拔起,用棉绒和木盒封存,不辞辛苦的送至咸阳都城,贡于皇帝,以此向皇帝展示自己的丰功伟绩。

  因为南阳,三川距离咸阳比较近,也因此,成为了第一批抵达咸阳的贡穗,而这其中,南阳郡的贡穗,成为了第一个抵达咸阳的队伍。

  七十三粒,如神迹般的麦穗。

  “哈哈哈,陛下,此穗,当为祥瑞,天佑秦国,天佑秦国!”

  众多治粟内史府的官员声声庆贺,在此时也是兴奋不已。

  “一株麦穗能有七十三粒麦粒,已经是神穗。”

  冯去疾也是惊叹不已,忍不住的连连称赞,还不忘赞道:“今年,这南阳郡守田方,当为首功!”

  嬴城点了点头,道:“当赏!”

  虽然,这是南阳,三川,汉中三地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节 上一节 486/5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郭嘉,开局刘备重生来招揽

下一篇:全班穿越,校花变虞姬我变项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