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隋唐:开局杀隋文帝祭天

隋唐:开局杀隋文帝祭天 第276节

薛道衡沉声说道:“我已经派人通知王薄带人前来,他会带领手下人马以及翟让的旧部,对岸上的麦铁仗部发动进攻。”

“咱们等王薄将麦铁仗的人引走之后,在行动手。这岸上空虚之后,咱们的死士立刻就能潜入进来。”

紧接着,薛道衡继续说道:“在者说来,这十万大军并非铁桶一般。咱们虽然收买不了来护儿和麦铁仗,但是他们手下的将校却被咱们收买了不少。”

“一旦大战起来之后,立刻就会有不少人紧随咱们起义,届时,必定可以成功。”

“既然如此,咱们就各自行动吧!”裴蕴等人纷纷应道。

此时,整个大隋的门阀世家都已经动了起来。江左士族,五姓七望,关陇门阀。

整个大隋,这些大大小小的门阀全部都动了起来,他们此刻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弄死杨广,该换新天。

杨广已经触及到了门阀世家的利益,那么杨广就不能留,在这个时代,对于门阀世家来说,家族的利益是大于国家的。

当初,在门阀世家的支持之下,杨坚夺了自己的外孙,北周静帝宇文阐的皇位。而今,门阀世家这是要杀杨广,将皇位在还给宇文氏。

自古以来,一个皇朝的覆灭,实际上几乎都得归咎于大士族造反。

秦朝亡与,六国遗族图谋复国。

汉朝亡与,董卓这种大军阀进京。

宋朝亡与,朋党之争。

明朝亡与,东林党专政。

至于隋,唐,皆是亡与门阀世家。

从华夏几千年的历史来看,这些大一统的皇朝,最后都得亡与大士族的手中。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农民起义就是图一乐呵,真要论起毁家灭国,这还得看门阀世家啊!

长白山,王家庄。

这些年,王薄在门阀世家的支持之下,可谓是蓬勃发展起来。

而今,在长白山的脚下,王薄足足建立起了四个庄子,每个庄子都是上万人的大庄子。

王薄就在这些庄子里头训练兵马,明面上是家丁护院,护卫队,实际上这披上铠甲,那就是军队。

而且,王薄有门阀世家的支持,也不需要打家劫舍维持生计。因此,倒也不怎么显眼。

王薄这四个庄子里,在短时间内,至少能够拉起两万人的队伍。就这么说吧,便是附近的县城,王薄都能轻易的攻打下来。

而且,王薄这个人十分的仗义,也十分的有头脑。平日里他可没少接济一些落魄的江湖好汉,还有一些小山寨。

此时,在山东,河南,江南,江北一代的绿林界内,王薄可谓是名声显赫,赫然是一代绿林新贵。

说起来,也是王薄赶上了好时候,正摊上尤俊达等绿林豪杰被李牧收编,由黑转白的时候。

这山东绿林界出现了一些空缺,王薄正好算是接棒了。

长白山,王家庄。

大厅当中。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到了用咱们的时候了!”王薄看着手中的书信说道。

这封信正是薛道衡的来信,薛道衡在信中命令王薄,尽快收拢手中所有可用的兵马,赶往济宁县参与伏击杨广。

王薄接到信之后,连忙召来手下的弟兄,朝着他们吩咐道:“通知咱们的弟兄都动起来了,十日之内,先拿下济宁县。”

王薄明白,之所以让他们先动,说白了就是让他们当炮灰,吸引大军的注意力。

等他们这边动手之后,吸引了隋军的火力之后,门阀世家圈养的精锐死士才会出手。

尽管心中明白门阀世家的想法,但是,王薄却也无力反抗。先不说他的妻儿都在门阀世家手中,但是门阀世家的势力,就让他感到心惊胆战。

运河沿线,一处秘密据点当中。

李牧正在据点看书,这些日子他都是尽量避免露面的,特别是在白天几乎都是闷在据点当中看书。

“报......”

“上将军,门阀世家的人动了,目前初步判断应该是在往济宁县聚集!”李牧手下的探子来报道。

李牧扭身来到地图旁边,看了看济宁的位置。

“山东与徐州的交接处,徐州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交通发达,乃是商贾云集之地。”

“这徐州地界上,多数个十万人,八万人的,只怕也引不起什么大动静。”

“这里是最好的藏兵之地啊!”

“不出意外,应该就是在此处动手了!”李牧看着济宁县的位置,沉声说道。

第510章 王薄取济宁,截住杨广去路。

在古代可没有什么高铁,飞机,因此这运输基本上都靠马车,这也就奠定了徐州交通枢纽的地位。

不过是从南到北,还是从北到南,都得经过徐州这个交通枢纽。

若是战时,这徐州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即便是在和平时候,这徐州也是商贾云集之地。

徐州作为交通要道,每天来来往往的人流很多,这也就为门阀世家往运河沿线藏人起到了很大的便利。

若是在别处,陡然之间多出几万人,乃是十几万人的话,那么必然是会引起当地官府的警觉的。

但是,在徐州这个往来人口众多的地方,多出几万人的话,似乎并不能看出什么端倪。

此时,门阀世家的大臣开始往徐州汇聚,暂时藏身在徐州境内。而王薄则是带着自己手下的绿林豪杰,来到了和徐州毗邻的山东济宁县。

王薄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积累,手下约莫有个四五万人。这其中有两万人是王薄精心训练的精锐,这些精锐都是身披铁甲,手中也都是制式装备。战斗力比起正规军来,也差不到哪里去。

至于其余的两三万人,都是些从各地赶来助拳的土匪,战斗力上不值一提。打打顺风仗,敲敲边鼓还行,硬仗是肯定打不了的。

王薄这是一个有脑子的人,他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因此把目标放在了济宁小县城上。

徐州城高墙后,驻军也多,因此,打徐州那是不现实的。别说他手下就这些个虾兵蟹将了,就是兵力多上一倍,他也打不下徐州。

而这济宁只是一个小县城,驻军至多也不过几千人,依着王薄手中的兵力,轻而易举的就能够将济宁给拿下。

济宁属于山东地界,但是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却更加靠近徐州。这也就造就了济宁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特殊性质。

这济宁要是丢了,从山东派兵过来,单单这路上就得耽误十天半个月的功夫。

若是从徐州派兵来救,这速度上自然是快上许多。但是,济宁这是山东的地盘,我徐州救你山东的地盘作甚。

王薄正是打了这个主意,这才决定拿下济宁县。

运河正从济宁县城外经过,现在杨广的船队还未曾到济宁。这个时候,王薄将济宁县给拿下来了,这就是赤裸裸的在打王薄的脸。

而毫无意外,按照杨广的性子,绝对会排兵夺回济宁县。这个时候,杨广身边能用的兵马。就只有三万水军护卫队和岸边的七万陆军护卫队,水军不擅长攻城,因此,杨广必然动用岸上的七万陆军护卫。

如此一来,就等于门阀世家用王薄,引走了杨广的七万陆军护卫,这是剩下了水军护卫杨广,按照薛道衡的计划,前后放火烧船一堵截,那杨广就成了翁中之鳖了。

三更天时分,此时已经到了后半夜,正是人睡的最沉的时候。

前几日王薄手下之人已经化整为零潜入到了济宁县附近,甚至有一些弟兄已经潜入到了济宁县城里面。

今个晚上开始行动了,只怕用不了多长时间,他们便会里外夹攻,取下这济宁县城。

按照计划,三更天一过,潜入到城中的兄弟就会寻机夺门,然后外面的人一股脑的杀进去,夺取了这济宁县城。

济宁县是一个小县城,城中士兵满打满算也不过三千来人,这处城门的守城将士,也不过区区五百来人。

这山东地界乱虽然乱,但是,那也都是在山头上当个山大王。你说真敢攻城拔寨的土匪,这世道还真没有。

也正是因为如此,整个济宁县的防备十分的松懈。就这五百来护卫,那是老的老,小的小,这些个人看着很弱不说,而且一个个还都是吊儿郎当的。

王薄命令手下大将孙宣雅,赫孝德两人带了五百精锐弟兄混入了城内,想要让他们趁机夺城。

天色彻底黑侠来之后,事先混入城中的孙宣雅,赫孝德两人分别行动。

孙宣雅带领百来人,先在济宁县县衙附近放火,这大火一起,立刻就正在休息的士兵给吸引到了县衙救火。

如此一来,也就确保了他们攻城的时候,这些正在忙着救火的士兵没办法支援城门。

这边赫孝德在看到县衙方向火起的时候,立刻带着手下四百来弟兄,朝着城门摸了过去。

没多时,一座黄土夯成的土城墙便出现在他们的眼前。济宁是座小城,城墙并不高大,勉强有个两丈来高的样子。

城墙上,一些巡逻的是士兵正拿着火把十分敷衍的巡逻,绝大多数的守城士兵,已经依着墙垛睡着了。

“小心点,沿着墙根两侧走!”赫孝德轻声吩咐道。

很快,赫孝德就带人摸到了城墙下,城墙下看守城门的守军,大部分都倚着墙睡了。仅剩的几人即便是没有睡着,也是无精打采的。

赫孝德不由的心生鄙夷,这些士兵就是比起乡勇,土匪只怕都有所不如。

“弩箭,射杀他们!”赫孝德手一挥道。

城门处的守军不多,满打满算也就二三十人的样子,一阵箭雨过后,这二三十人瞬间就倒在了城门下,没有发出一星半点的动静。

整个过程,简直是无比的顺利。

“开城门,快!”赫孝德吩咐道。

“咯吱,咯吱!”

赫孝德的手下推开城门,随着年久失修的城门发出巨大的“咯吱”声,城墙上的守军这才发现了不对劲。

然而,这个时候发现不对劲已经晚了,在距离城外不远的王薄,在看到城门处晃动的火把之后,立刻就带领埋伏在城外的兄弟冲了过去。

王薄手下那可是足足几万人啊,这一起朝着城门冲去的时候,只见这密密麻麻的城墙下全是黑影。

济宁县的守军都是些老弱病残,他们那里见过这般阵仗,一个个吓的够呛,压根就没有反抗的勇气。

就连王薄自个都没有想到,居然如此轻而易举的就进了济宁县城,这还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实际上,这也是大隋的现状。如今的大隋可谓是外紧内松,战斗力强悍的军队几乎都是边军,各地的县兵府兵几乎都是不堪一击。

第511章 决战开始了

“大哥,咱们现在往哪里打!”赫孝德将王薄迎进城后,朝着王薄问道。

王薄一挥手中长枪,朝着手下兄弟吩咐道:“往城中杀,莫要跑了县令。”

既然已经造反了,那就得杀官。杀官造反,这是一整套流程,不能只造反不杀官不是。

王薄知道,想要彻底的激怒杨广,那么就得当着杨广的面杀官造反。如此一来,为了大隋的颜面,为了杨广自个的颜面,他必然得派兵来打自家。

这个时候,济宁城中已经彻底的乱了套了。城中着火,城外又杀来了土匪,这让整个济宁城内犹如开水一样沸腾起来。

首节 上一节 276/3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